環翠區簡介

環翠區

環翠區,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是威海市政府駐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區,是威海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環翠區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是中國與韓國直線距離最近的城市。

截至2016年,環翠區下轄5街、3鎮,戶籍總人口30.87萬人。實現生產總值329.4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7.1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8.22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7.31%、38.6%和54.09%。

環翠區是中國第一個 “國家衛生城”、第一個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群”、第一個“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群”。兩次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改善人類居住最佳範例城市”,2003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2005年被評為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旅遊目的地, 2006年,環翠區所轄6個鄉鎮全部被評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1-2]


歷史沿革

環翠區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活、活動,但成為一個獨立的建置區域,始於明代設立的威海衛。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加強海防,防止倭寇侵擾,明朝政府取“威震海疆”之意,“析文登縣辛汪都三里立威海衛”,派兵駐屯防倭,領左、前、後三所,始有威海衛。

環翠區簡介

劉公島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撤威海衛,歸併文登縣,衛所劃為文登縣辛汪都三里轄屬。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威海衛和劉公島被英國強行租佔。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設立威海衛管理公署,隸屬國民政府行政院。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威海衛解放後,設威海衛市(地專級),由膠東行政公署管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為縣級市,歸東海專區管轄。

1950年3月,實行城鄉分治,原屬威海衛市的港西區、橋頭區、草廟子區、崮山區、鳳林區、羊亭區和裡口山區的南半部分別劃歸榮成、文登、昆嵛等縣。

1950年5月改為威海縣,隸屬文登專區。

1951年5月改為威海市。1954年10月改為省轄市,受山東省政府領導,並接受文登專區督導。

1956年,劃歸萊陽專區,同年6月和9月,先後將文登縣的20個鄉劃歸威海市。

1958年7月,文登縣小城鄉和溫泉鄉的部分村莊劃入威海市,10月文登縣的石嶺、草廟子、溫泉人民公社和榮成縣的橋頭、泊於家人民公社劃歸威海市。12月,改為專區轄市,隸屬煙臺專區(後更名為煙臺地區)。

1965年6月,草廟子、苘山、石嶺人民公社劃歸文登縣,橋頭、泊於家、臥龍人民公社劃歸榮成縣。

1983年11月1日,再次改為省轄市,由煙臺市代管。

1987年6月15日,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山東省威海市升級為地級市的批覆》批准威海市升格為地級市後,以環翠區名勝環翠樓之義,將原縣級威海市的行政區域設為環翠區。

環翠區簡介

環翠區鳥瞰

1992年1月16日,將田村鎮的畢家疃、東澇臺、西澇臺、後峰西劃歸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1月,蒿泊街道辦事處成建制劃歸1992年10月設立的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4年7月,文登市的初村、草廟子和榮成市的橋頭、泊於四鎮劃歸環翠區。

1996年8月27日,田村街道辦事處成建制劃歸高區,劉公島街道辦事處劃歸市政府直接管轄。

2003年5月12日,初村鎮劃歸高區,崮山鎮、泊於鎮劃歸經區。

2008年4月21日,草廟子鎮劃歸威海市工業新區管轄。

2012年9月,威海市委對全市經濟區劃進行調整,將環翠區橋頭鎮整體劃歸經區,羊亭鎮的5個村以及張村鎮的2個村劃歸高區;將經區環山路以西19個村(居)劃歸環翠區。

2014年1月,國務院2014年13號文件已對山東省調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覆,將原文登市汪疃鎮、苘山鎮劃歸威海市環翠區管轄。 [4-5]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環翠區下轄5個街道:孫家疃街道、竹島街道、鯨園街道、環翠樓街道、嵩山街道,3個鎮:張村鎮、羊亭鎮、溫泉鎮,65個行政村、32個村改居、84個城市社區。環翠區政府駐環翠樓街道。 [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環翠區的經緯度在北緯37°15′—37°34′,東經121°51′—122°24′。總面積270.64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42.9千米。 [6]

地質構造

環翠區位於山東省膠北斷塊隆起的東端,其南側與膠萊坳陷的東部邊緣接壤。環翠區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膠東群、中生界白堊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皺構造棲霞複式背斜延至環翠區,且由近東西向向北彎轉為北東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構造。斷裂構造有近南北向的雙島斷裂,北北東向的金牛山斷裂和老母豬河斷裂,北西向的望島斷裂、海埠神道口斷裂、俚島海西頭斷裂。岩漿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體和文登巖體及晚期的石島巖體、偉德山岩體和龍鬚島巖體。

地形地貌

環翠區地處膠東低山丘陵區,地勢中部和東南部高,西部和北部低,低山丘陵和平原低地相間分佈,低山丘陵區坡度較大,平原低地區地勢較平緩。 [7]

海岸灘塗

環翠區境內海岸線,東起茅子草河口中心(北緯37°24'27.7",東經122°23'53.2"),西至與煙臺市牟平區交界處(北緯37°28'06.18",東經121°55'08.35"),全長156千米(含高區和經區)。海岸線蜿蜒曲折,岬灣交錯,灘塗廣闊,多為天然良港和天然海水浴場。岬角地帶坡陡水深,20米等深線靠近岸邊,地形複雜,景觀多樣。 [8]

島嶼港灣

環翠區境內島嶼均屬大陸島,在地質構造上與鄰近的陸地相似或相聯繫。共有大小島嶼20個,最大的劉公島,面積3.15平方千米,最小的羊龍礁,滿潮時,僅露其頂部。有威海灣、合慶灣、石島灘灣、麻子港灣、葡萄灘灣、雙島港灣等眾多大小港灣。威海灣位於市區東部,水域面積約54平方千米,縱深8千米,海岸線弧長約26千米,是境內最大的海灣。灣口在北山嘴和皂埠嘴兩岬角之間,寬約10千米,向東北方向敞開,劉公島屏立於灣口中央,將灣口分為南北二口。北口寬約2千米,是主航道;南口寬約5千米。整個海灣呈半圓形,北、西、南三面被群山環繞,劉公島、大泓、小泓、日島、羊龍礁等島礁橫列於東,成為天然屏障,灣內由於海岸線蜿蜒曲折,又形成了黃泥灣、倒水灣、楊家灣、羊龍灣等小港灣。 [9]

水文概況

環翠區流域面積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1條,控制流域面積約300平方千米。其中五渚河為最大河流,流域面積120平方千米,幹流總長27千米。這些河流均屬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汛期暴雨成災,河床沖刷嚴重,汛期過後,河道乾枯,河床裸露。 [8]

氣候特徵

環翠區地處中緯度,屬於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環翠區具有降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另外,受海洋的調節影響,又具有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溼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環翠區年平均氣溫12.1℃,年平均降水量734.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511小時。 [9]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環翠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886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5593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7945萬平方米,可利用量351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445萬平方米,可利用量2067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為2842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環翠區土地總面積27586.6公頃,其中農用地18807.95公頃(其中耕地3912.7公頃,基本農田2861.49公頃),佔總面積68%;建設用地7071.97公頃,佔總面積26%;未利用地1706.68 公頃,佔總面積6%。各鎮、街土地面積分別為:竹島街道1937.5公頃、鯨園街道645.21公頃,環翠樓街道438.77公頃,劉公島377.44公頃,嵩山街道3178.82公頃,溫泉鎮6659.42公頃,羊亭鎮7654.16公頃,張村鎮4903.85公頃,孫家疃街道1791.43公頃。 [9]

林業資源

環翠區共有林業用地14489.8公頃,其中有林地13947.1公頃(其中,公益林11297.0公頃,商品林2644.5公頃,竹林5.6公頃),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138.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1.7公頃,宜林地239.4公頃,苗圃地143.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1.1%,林木綠化率54.3%。 [9-10]

植物資源

野生經濟植物70科248種:如車前、地黃、天麻、黃芩等;

野生牧草12科92種,如馬唐、黃背草、白茅草等;

木本植物70科457種,其中,喬木315種,灌木112種,主要有:紫穗槐、白臘、檉柳、黃荊、酸棗、胡枝子、野薔薇、扁擔木、紫柳、杞柳、鹽膚木、牛奶子、木半夏等。

藤本30種,主要有:葛滕、紫滕、野葡萄、單葉蔓荊、軟棗獼猴桃、爬山虎等。

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桃、山楂、葡萄、大棗、櫻桃、杏、李子、海棠、柿子、板栗等。

觀賞花木樹種主要有:雪松、側柏、千頭柏、龍柏、合歡、垂柳、櫻花、月季、玫瑰、冬青等(多為引進種)。野生和栽培經濟藥材植物有70科248種。

野生草類12科92種,主要有:馬唐、黃背草、月見草、白茅草、結縷草、羊鬍子草、苜蓿草等。

藻類主要有:海帶、裙帶菜、石花菜、條斑紫菜、大葉藻等。 [10]

動物資源

環翠區動物有7門25綱84目883種(包括水生動物)。

陸生野生哺乳動物有梅花鹿、狐狸、豹貓、獾、黃鼬、刺蝟、野兔、蝙蝠等。

鳥類有250種,其中候鳥、旅鳥佔70%以上,留鳥種類較少。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一級的有梅花鹿、中華秋沙鴨、金雕、黑䴉4種,二級的有大天鵝、鴛鴦、灰鶴、蒼鷹等12種;其餘鳥類及狐狸、豹貓、獾、黃鼬、刺蝟等列入山東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環翠區有海洋生物資源700餘種,其中,動物600餘種,植物100餘種。動物中,魚類主要有大黃魚、小黃魚、梭魚、鯔魚、鱸魚、鮁魚、青鱗魚、太平洋鯡魚、鯧魚、黃姑、比目魚等100餘種;蝦蟹類主要有鷹爪蝦、對蝦、毛蝦、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等;貝類主要有櫛孔扇貝、鮑魚、泥蚶、菲律賓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蠣、中國蛤蜊、四角蛤蜊、貽貝、青蛤等;棘皮類中有刺參、海蜇、馬糞海膽、海星等。 [10]

礦產資源

環翠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金礦、鐵礦、石墨、鋁礦、磷灰石、滑石、鉀長石、花崗石、石英砂、海砂、溫泉等33種。在已探明儲量的17種中,從成礦地質條件、品位、儲量、開採條件、開發利用現狀和發展前景分析,金、石墨、鋯英石、石英砂、花崗岩等為優勢礦產。石英砂(又稱玻璃砂)主要分佈於北部沿海地帶,豐富的石英砂資源,為環翠區玻璃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來源。環翠區沿岸海濱地帶海砂儲量豐富,可採掘量約1000萬方以上,含砂量約93%,適於一般工業用砂和建築用砂。 [11]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戶籍人口30.87萬人。 [6]

民族

環翠區人口以漢族為主,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有30個少數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彝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滿族、傣族、白族、土家族、畲族、黎族、佤族、拉祜族、高山族、東鄉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珞巴族、鄂倫春族、赫哲族。少數民族常住人口5127人。 [6]

經濟概況

綜述

2015年,環翠區實現生產總值307.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73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125.05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60.07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4%、40.6%和52.0%。 [12]

2016年,環翠區實現生產總值329.49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0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27.17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78.22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31%、38.6%和54.09%。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環翠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7.62億元,增長13.9%。

人民生活

2016年,環翠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43元,比2015年增長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417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3元,增長7.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29元,增長8.7%。 [13]

第一產業

2016年,環翠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5.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4.7%。其中,農業增加值1.1億元,畜牧業增加值0.32億元,漁業增加值22.65億元。

種植業

2016年,環翠區糧食總產量8899噸,其中夏糧1933噸、秋糧6966噸。花生總產量2420噸,果品總產量1.69萬噸,蔬菜總產量2.41萬噸。

畜牧業

2016年,環翠區肉類總產量1867噸,羊牛奶類總產量872噸,禽蛋總產量3145噸。

水產業

2016年,環翠區水產品總產量38.6萬噸(不含遠洋)。

林業

2016年,環翠區完成成片造林面積80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43.5%。

農業基礎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1.3萬千瓦,農用拖拉機5159臺;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2千公頃,化肥施用量(折純)1083噸,地膜覆蓋面積472公頃。

第二產業

2016年,環翠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8.0%,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37.07億元,增長1.1%;實現利稅總額32.45億元,增長10.8%;實現利潤總額22.61億元,增長7.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8.07%,提高1.11%。產品銷售率98.3%,增長0.51%。

第三產業

環翠區簡介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

國內貿易

2016年,環翠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3億元,比2015年增長11.2%。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8.9億元,下降24.4%;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13.9億元,增長12.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9.4億元,增長21.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2億元,增長26.35%。

對外經濟

2016年,環翠區實際到賬外資1.51億美元、利用國內資金16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30.17億美元,增長4.2%,其中進口總額4.37億美元,出口總額25.79億美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累計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項。受理專利申請量1450件,增長61.8%;專利授權量623件,下降9.8%。新備案省級孵化器1家,新增市級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3家,省級孵化器實現零的突破。新建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重點實驗室1家、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至年底,共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重點實驗室3家,院士工作站1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市重點實驗室1家,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入選市“千帆計劃”企業庫129家。 [14]

教育事業

環翠區簡介

威海市第一中學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擁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0所,其中省級規範化學校27所,在校學生4.5萬人;有幼兒園50所,在園幼兒1.37萬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9%,小學、初中入學率均為100%。 [14]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有電視臺1座,電視入村率和入戶率分別達到100%和98%。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15個(其中含鎮放映隊10個、電影院5座),全年組織放映44900場次。 [14]

體育事業

2016年,環翠區舉辦區級以上體育活動34次;在市級以上體育比賽中,獲團體第1名8個,獲金牌197枚、銀牌97枚、銅牌91枚。 [14]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共274個,其中,三級、二級醫院10處。擁有床位1236張,衛生技術人員2838人。 [14]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144人次,發放低保金247.6萬元。保障農村“五保”對象88人,發放經費49.95萬元。建立生活不能自理經濟困難老人護理補貼制度,為25名符合條件老人發放補貼1.68萬元。全年發放撫卹補助資金1455.3萬元。提高義務兵優待標準,發放總額480萬元。為優撫對象補助、補貼醫療費用157.6萬元。全年接收退役士兵98人,發放退役士兵補助金214.9萬元。全區有8.13萬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10.5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1.86萬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有140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有1992名女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全區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48萬人,有7784名居民領取養老金。全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65人。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9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6人。 [14-15]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環翠區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7個,床位2360張,收養834人。 [15]

交通運輸

公路

環翠區境內連接煙威、青威2條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47千米。

海運

威海是中韓陸海聯運業務的首個試點口岸,環翠區境內及周邊現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作業區)13個,開通了至韓國、日本等國家的6條海上客貨運航線,開通國際國內航線24條。

機場

環翠區境內或周邊有威海、煙臺、青島三個國際機場,威海機場開通了2條國際航線和11條國內航線,開通至臺北的直線航班,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32萬人次。

高鐵

環翠區境內有威海站、威海北站2個高鐵站,青榮城際鐵路客運量達456萬人次,實現山東半島半日經濟圈。 [16]

歷史文化

節會

環翠區簡介

仙姑頂

環翠區節會中,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走百病、青龍(二月二)、寒食、清明、穀雨、端午、六月六、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十月朔、冬至、臘八、小年、二十四日、除夕。法定節日有:新年(元旦)、三八婦女節、植樹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教師節、十一國慶節、九九老人節。時尚節日有: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地方節會主要有:仙姑廟會、“5·23”歌詠會、廣場納涼晚會。這些節會期間,一般都要舉辦一些相應的儀式或活動予以慶祝或紀念。 [17]

節慶表演

舊時環翠區的節慶表演主要是“辦耍”,也稱“扭秧歌”和“大活報”。表演形式多為舞獅、舞龍、踩高蹺、劃旱船、耍毛驢、扮蛤精、扮蟹精、扮蝦精和扮牛鬼蛇神等;表演時間多集中於臘月農閒時和春節、廟會期間。20世紀90年代後,逐步增加了扇子舞、擂大鼓等形式,表演時間除了農閒和春節、廟會期間外,一些重大活動時期也常常出現“辦耍”活動。 [18]

麵塑

威海地區的麵塑既不同於外地常見的玩具類麵塑,也非純觀賞性的工藝麵塑,而是民間家庭自制的具有藝術形象和審美價值的一種麵食,可稱之為“食品麵塑”。民間製作食品麵塑極為普遍,許多家庭婦女日常蒸制面食,往往都習慣獨出心裁地捏成桃子、鋦子、石榴、元寶等花樣。一些歲時令節,更是家家必做應節的麵塑食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正月十五蒸燈、清明節蒸燕、七月七烙巧果。 [18]

風景名勝


環翠區簡介


劉公島

橫亙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口中央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2010年劉公島被評為中國第二批AAAAA級旅遊區。2012年被評為被評為首批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區。 [19]


環翠區簡介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陳列館

是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主體建築由中科院院士彭一剛教授設計,入選20世紀中華百年建築經典。 [20]


環翠區簡介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海上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267公頃,佔全島面積的74%,森林覆蓋率高達87%,樹種以黑松為主,共約19個科目,80多種,野生花草50多種,鳥類50多種。 [21]


環翠區簡介


仙姑頂

位於威海市區環山路中段,海拔375米。仙姑的傳說歷史悠久,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仙姑頂碑記》中曾記載“仙姑遺蹟,秦漢而上遠。”說明秦漢以前就有仙姑的故事了。仙姑頂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2]


環翠區簡介


塔山公園

位於塔山西路西側的文筆峰上,距環翠樓公園約2千米,面積約10公頃。園內有一座海拔119米的山峰。 [23]


環翠區簡介


環翠樓公園

位於環翠區統一路西側的奈古山上,以園中當地名勝環翠樓而得名。

威海環翠樓公園於1992年5月由威海環翠區人民政府籌資興建,位於威海市區,西負蒼山,東眺碧海,南北分別與佛頂、古陌嶺群峰相望,登樓可見碧波浩渺於城東,綠翠掩映於四周,遂以“環翠”名之。東廣場建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銅像,是威海著名的風景遊覽區。 [24]

地方特產

裡口山蟠桃

威海的裡口山蟠桃在膠東、乃至山東都很有名氣。1999年被註冊為“裡口山”牌。“裡口山”牌蟠桃栽培面積約3000畝,年產量400萬公斤,遠銷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等地。 [25]

無花果

無花果是環翠區古老果樹樹種之一,多數品種夏、秋兩季結果,6—11月陸續成熟。 [25]

著名人物

陶易,字經初,號悔軒。康熙五十五年(1714年)出生於威海衛城裡(現威海市統一路南街)。乾隆九年中舉人,乾隆四十一年升任江蘇布政使。 [26]

孫學悟,字穎川,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27日,出生在威海孫家疃村。科學家,中國化學研究奠基人之一。 [27]

孫文盛,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生,羊亭鎮南郊村人。1984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2003年10月,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國土資源部部長。 [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