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韜:清原人民與三十八軍(二)

萬毅部隊在清原大約住了20幾天後,57團東進軍山城鎮、梅河口,後移防開原。之後這些清原子弟跟隨萬毅將軍,參加了著名的四平戰役。

萬毅這個第一支隊駐紮清原其間還發生了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時任一支隊的政委後來於1949年3月被任命為38軍114師政委的李欣10月在清原縣與張杞舉行了婚禮結為終生伴侶,清原成為38兩人終生難忘的地方。

李欣原名李鴻模,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官宦世家、書香門第。1936年3月經胡錦芳介紹加入中國共青團,在上海同濟大學求學期間參與創建了同濟大學共青團支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張杞,原名張毓杞。1942年12月25日出生於山東濟南府的一戶中等人家,剛剛15歲就揹著父母秘密地跟隨地下工作者李祥逃出濟南,1939年12月,來到沂蒙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17歲入黨。因為兩人都名門望族,行為舉止大方,故此建國初期雙雙成為我國第一代外交家,

李欣和張杞在1940年秋冬大青山戰役之前,時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召開的動員大會上認識。1945年討伐李永平戰役結束後由“而劉”(劉興元、劉西元)做媒開始戀愛。他倆的婚禮是在街上的一個小飯店舉行,萬毅親自安排了一桌酒席,連帶歡迎副政委周赤萍。同時舉行婚禮的還有張副主任和未婚妻楊洪波。那時所謂的婚禮也就是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由一位首長講幾句話,而後喝幾杯酒,年輕的參與者說一些調皮話,大家熱鬧一番而已。當天晚參加婚禮的是原支隊的幾位領導和政治部的五六個營級幹部,總共十幾個人。婚禮開始,因當晚有重要會議,首長講話吃了飯之後連同兩位新郎匆匆離去,只剩下新娘和幾個人繼續喝酒、說笑,要新娘介紹戀愛經驗。

正七嘴八舌講得熱鬧,忽然門簾一翻,進來兩個大個子胸前掛著衝鋒槍、喝得滿臉通紅的蘇聯紅軍,他倆根本沒把屋裡的人放在眼裡,一進門就直盯著兩個新娘,而後不約而同地撲了過去,嘴裡喊著“馬達姆……尚高……普魯毛斯……(太太的意思)”,他倆膀大腰圓,又是飲酒後正在興頭上,在場的幾個人知道憑體力制住他們是困難的,弄不好他倆的衝鋒槍還會“走火”,這時一位名字叫尤琛的同志反映很敏捷,他喊:“劍羽……劍羽,蘇聯騷達子就怕他們的葛比旦,你那張陸軍上校證明,快拿出來叫他們看一看!”葛比旦就是我們說的官,一句話提醒了陳劍羽,他趕緊從上衣口袋裡拿出東北局為了方便與蘇聯紅軍聯繫工作給開的護照,在他們面前一晃交給前面那個魯莽的紅軍。他稍為鎮靜地看了一下,而後怯怯地退了幾步,舉手行了一個軍禮,連忙退出了飯店。至此婚禮的熱烈歡快氣氛蕩然無存,稍事休息後大家護送二位新娘回到住處。

當時蘇聯紅軍主要駐紮在鐵路沿線各主要車站,忙於軍需物資和稻穀、牲畜的運輸。清原縣城也駐有蘇軍,只是因第七縱隊及24旅旅機關部隊駐紮後,我軍數量上處於多數,故蘇軍公開劫持婦女等無禮之舉大大減少,但偷竊搶劫、酗酒鬧事、醉臥街頭的事仍時有發生。那時清原縣城不大,兩條東西向街道和一條南北大街相連,形成一個“工”字型,其西南角有個市場,蔬菜魚肉、油鹽醬醋、日用百貨什麼都有,是蘇軍經常光顧之處。

他們把搶來的衣物在此出賣或換煙換酒,甚至用轉盤槍子彈換東西吃,因這種子彈與當時流行的駁殼槍子彈的口徑完全一致。陳劍波曾親眼看到一個天天喝得醉熏熏的蘇聯紅軍,胸前的衝鋒槍上掛著一雙牛皮鞋,每走一步碰得轉盤槍叮噹作響,但這是雙小腳女人的專用鞋,穿這種鞋的人在城裡已很少,因此這雙尖嘴皮鞋沒有賣出去的機會。到李欣、張杞的婚禮上鬧事的兩位中後面的一位正是轉盤槍上掛尖皮鞋的那個蘇軍戰士。

婚禮後,好友鄭怡(萬毅的妻子)關心體貼張杞,向萬毅建議說:“是不是給他們一個禮拜的假期?”萬毅堅定地說:“不行,就三天!”後來真像他說的那樣,結婚第三天,兩位新郎便帶領部隊奔赴梅河口了。

說起萬毅的第一支隊可身不是一般的部隊,它的前身是東北軍57軍111師,該師1942年8月2日在山東反對蔣介石不抗日起義後改編為山東軍區濱海支隊。57軍是“西安事變”後東北軍僅有的五大主力軍之一,其軍長就是出生於清原人的繆澂流。

繆澄流(1901?-1990),滿族,清原縣大孤家鎮劉家溝村人,字開源。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五期步兵科畢業。1925年10月講武堂畢業後歷任講武堂區隊長、教官、隊長等職。1929年3月調升東北邊防軍第16旅少將旅長。1931年5月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6旅,仍任少將旅長。1933年3月獨立16旅改編為第116師,升任中將師長。1935年4月15日敘任陸軍少將。1936年10月5日晉任陸軍中將。同月23日升任第57軍軍長。11月12日獲頒四等雲麾勳章。1937年6月第57軍縮編後(轄第111師、第112師)仍任軍長。1940年5月3日當選熱河省政府委員兼主席。同月8日晉頒三等雲麾勳章。10月因涉嫌"叛國投敵"被關押。1949年去臺灣。1990年12月11日病逝於臺灣台北。

國民黨57軍,本是張學良統率下的東北軍主力軍,“九一八”事變後,這支部隊經歷了東北淪陷、背井離鄉之苦,耳聞目睹了日寇侵華暴行,大多數官兵內心升騰著一股愛國之情。他們入陝甘後,許多共產黨員秘密進入該軍,為幫助其走上抗日戰線做了巨大努力。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指引下,軍隊內的進步官兵和西北地區的地下黨組織互相配合,不斷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廣大官兵的覺悟有了進一步提高,反對內戰、一致抗日成為他們的共同要求。"盧溝橋事變"後繆澄流,任57軍的軍長,該軍下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第112師,師長霍守義。可以說57軍在抗戰中的戰績並不比其他任何一支軍隊要差,其作戰也是非常悲壯的,

1933年,長城抗戰。界嶺口在撫寧縣城北37公里處,為長城喜峰口東,明初32關之一,後來它與古北口、黃崖關、喜峰口、冷口問為薊鎮長城重要隘口,具有“外控遼左、內護京陵”的戰略地位。界嶺口西2公里的旱水關附近,有幾座敵樓的外牆彈痕累累,內有7處侵華日軍刻字,如“昭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步四十?十一志水伍長戰死之所”,“昭八?三?十六日步四零?佔領十師”等。1933年3月11日,日軍混成第33旅團第40聯隊第11支隊,進攻繆澄流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53軍第116師。116師守軍經過英勇抵抗,不支後撤。16日守軍反攻,奪回左右兩翼陣地,拉鋸戰十分激烈。

繆澄流在“西安事變”中,支持張學良將軍,是西安事變的主要參與者,執行臨潼扣蔣任務。西安事變後主張和平解決。(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