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秋瑾之墓为何数次迁移?

想碗bCqp4647


自中国进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民间就涌现了一大批革命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强权誓死斗争,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秋瑾也正是其中的一名!



1875年,秋瑾出生于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自幼就是聪颖无比。当然家庭也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在她自费日本留学的过程中,结识了一群有志之士。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她的革命萌芽来世发芽。毕竟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绝大一部分的革命人士,都是躲在日本“苟且偷生”。

回国之后,不断的去参加反清政府的各种起义活动。在一次起义当中,清政府将他们这群人团团的围住,如果想要更多的人能够逃生,必须去牺牲一个人吸引中清政府的注意力。最后秋瑾毅决定留下坚守大通学堂,给众人制造逃生的机会。

虽然她早就做了心理准备,但是在死亡来临时,没有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恐惧。在被清政府捕后,清政府曾经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希望能从她这里了解到一些消息。满清十大酷刑的传说,依然还给现代人留下很多的“念想”,可想她当时受到了多大的痛苦。最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后,从容赴死。
这么一位刚烈的女子,倒在了通往革命的路上。然而在他去世之后,其实她并没有得到多少“安生”。她的坟墓数次搬移,然而这其中又有何原因呢?

1907年7月15日,在秋瑾被杀害后,百姓迫于清政府的强权,担心清政府的报复,无人敢为她收尸。最后还是绍兴同善局来人,只是草草地将遗体包裹,埋葬在了绍兴府城卧龙山的西北出。如果每人说,外人可能只是一位是个“野坟”。

就在同年的10月,秋瑾的兄长秋誉章为了让她得以安葬,偷偷将她的尸体放入棺材中,并且迁移到了绍兴常禧门外的严家潭。然而秋瑾真正的的遗愿是“卜地西湖西泠桥畔,筑石葬之”,知道这一遗愿的主要是她的一些革命伙伴。


▲剧照

后来的时候,当好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听闻她仍未得以安葬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在1908年的2月份,发誓要替她完成她的遗愿。她们结伴亲自前往绍兴,买下了一块地,将秋瑾安葬在了杭州西泠桥附近,也算是完成了她的遗愿。

但是在仅仅过去半年之后,由于清朝御史常徽上奏朝廷,要求严厉惩治这种革命现象,为了保全她的尸首,秋瑾家人不得不将她再次迁葬到了绍兴城外的严家谭。又到1909年的秋天,在秋瑾婆家的帮助下,她的灵柩被迁到了湖南湘潭的昭山,和自己的丈夫合葬在了一起。

时间终于来到了1912年,在覆灭清政府之后,为感恩秋瑾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湖南同盟会便将她的坟墓迁至长沙岳麓山,并建立了烈士陵园。但是这一举动引起了浙江革命人士的不满,他们认为应该遵从秋瑾的遗愿,将她葬于西湖旁。

于是在1913年,经过了湖南、浙江两省共同协商之后,湖南同盟会决定将秋瑾的坟墓迁回西泠桥西侧原葬处,并修建了风雨亭和祠堂。然而又经过了多次的迁墓,秋瑾的墓仍然在不断的迁移。只能说实在是命运多舛,实在是……



1964年由于迁坟运动的兴起,秋瑾的墓再次被迁往杭州西湖的鸡笼山。又在第二年秋瑾的墓则是又被迁回原址西泠桥西侧,并在墓表石刻冯玉祥题联:“丹心已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到了1966年的时候,紧接而来的却是一场动乱。

文革期间,许多建筑与文物都被损毁,秋瑾的坟墓也未能幸免于被人砸毁。直到1981年10月,文革的动荡结束多年后,人们才又想起了这位昔日的女烈士。后来秋瑾被当做革命元勋,重新被安葬在了西湖孤山的西北,并在墓前面给她建造了汉白玉雕像。

秋瑾死后几十年里面,坟墓总计被迁移十次。其中的艰辛,实在是令人痛心。而秋瑾迁墓的背后,其实是当时中国社会时代动荡的缩影,映射了中国的发展。而革命必将是一场流血的斗争,正是他们的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稳。希望我们能将历史铭记于心,以行动来壮大我们的国家。


史之策


秋瑾墓先后搬迁了十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革命家,秋瑾一生执着于革命,弃小家为大国,可以称的上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女性。



但是秋瑾遇害之后,坟墓却遭遇过十次搬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秋瑾在光绪三十三年,曾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了光复军,并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为目标,与徐锡麟约定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

不过在安庆起义失败之后,秋瑾被捕,在面对严刑拷打之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作为自己最后的遗言,并于初六就义于绍兴城内的古轩亭口。



当时秋瑾遗骸被草草葬在了绍兴府城卧龙山西的北麓,这是她的第一次安葬,也就是1907年的7月15日。

后来10月之时秋瑾墓被人迁往了绍兴常禧门外的严家潭, 不过因为秋瑾曾经在游西湖时对身旁的革命好友说,想要与岳飞同葬于西冷桥畔的想法。

因此在1908年的2月,在革命好友的帮助之下,秋瑾归葬于杭州西冷桥的西侧。

但是同年12月,由于当地官员的号发,秋瑾家人又不得已将他再次迁葬于绍兴城外的严家谭。



1909年秋瑾灵柩被迁往了湖南湘潭的昭山,与自己的丈夫王子芳合葬。

1912年,秋瑾墓在被迁往湖南长沙的岳麓山。1913年,秋瑾墓再度被运回了杭州西湖西冷桥西侧。

但是1964年,由于迁坟运动的发起,秋瑾墓被重新炸开,迁葬于杭州西湖的鸡笼山。

1965年,秋瑾墓再度被迁回西冷桥畔。 但是1966年由于文革动荡的发生,秋瑾墓被拆毁,遗骨再度被葬于杭州的鸡笼山。

直到1981年10月,文革结束后,秋瑾再度被当作革命元勋和伟大的烈士,还葬于西湖孤山的西北麓,并在墓内设立了汉白玉雕像,从此再也没有动过。



其实从秋瑾墓的动迁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秋瑾墓的每一次迁动都是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缩影。

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要想从愚昧中走出,势必会有许多的波折。

我们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终将恢复理智,并尊重那些曾经为此而奋斗的伟人。

至今为止,秋瑾仍然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绽放着与时代并进的光芒。


故纸书虫


女英雄秋瑾之墓历经8次迁移,个中无奈少有人知。

秋瑾

辛亥女杰英雄,民族革命志士,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先驱,解放女权运动倡导人。

1907年,浙江绍兴,秋风微雨,秋瑾舍生取义。

绍兴名人辈出,秋瑾、鲁迅和周恩来称为“绍兴三杰”。

1904年,秋瑾深知国家危难,冲破封建思想束缚,自费前往日本留学。

29岁的秋瑾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同盟会的理念就深为感动,而后专心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

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

198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70周年,秋瑾之墓重新迁回到西湖边。


我是扒哥历史,一名历史爱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