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当出色的,为什么林中将却选择了引进苏27而不是米格29?

毛小暖


首先,向敬爱的林虎将军致敬!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米格29,而选择了SU27呢?这个决策过程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一、前苏联方面并不想出售SU27,而是极力向我们推销米格29,空军参与考察的人其实对米格29的优异性能非常满意,特别是对米格29机动性能印象深刻,似乎就可以拍板下订单了。但是,1990年5月31日,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在那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战斗机之外,苏联还有更先进的苏-27。



SU27是苏联的绝密战机,外界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就是苏军内部,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SU27属于战略级别装备,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可以轻易达到8吨,而米格29是战术级别的装备,作战半径不到800KM,无法深入太平洋腹地执行远程作战任务。苏联人的遮遮掩掩让林虎将军敏锐的察觉到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战机。苏联空军在机密的库宾卡基地向来自中国客人们现场展示了苏-27战机。苏-27的优越性能让中方大为赞赏,坚定了中方引进苏-27的决心。



二、与米格29形成自用的高性能版本和出口的猴版不同,SU27没有设计出猴版供出口,因为苏联根本就不想出口SU27。但是,90年代,苏联已经陷入经济困难时期,对来自中国的美元付款的订单无法拒绝,所以苏联方面很快批准中国的采购请求,首批24架SU27SK。



三、苏联拒绝转让技术在中国生产,后来允许中国以进口散件的方式进行组装,支持中国逐渐实现国产化,但是,依然拒绝涉及发动机的散件组装生产和技术转让,而只同意整机进口。



不管怎样,SU27让我们空军技术一下跃升了几十年,开阔了眼界,另外,SU27救活了沈飞,当然也救活了苏霍伊。


鶇飞天


在这里首先向林虎将军表示我们的敬意!

中国空军选择了苏-27而非米格-29,这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空军做出的最为英明也最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要知道,彼时的米格-29性能并不弱,尤其是1992年开始列装俄军部队的米格-29S,已经改进了机内燃油系数,加装了空中受油管,甚至可以携带当时俄军尚在试验、最为先进的RVV-AE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更何况根据现在披露的数据,米格-29在推重比、稳定盘旋角速度、滚转速率等几个关键性的格斗性能指标上都是优于苏-27的。综合考量,当时的中东国家普遍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米格-29战斗机,而如果当时按照有些将领“财力有限”、“节衣缩食”、“确保规模”的想法,与其买那二十多架苏-27,显然还不如多买几十架米格-29回来撑门面要来的实惠与划算。

但是,中国空军以林虎将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职业军人显然思虑更为长远,他们在当时已经明确地看到了米格-29的劣势与苏-27的优势:米格-29机体小,平台拓展性差,再如何改装,未来都不可能有苏-27的改进潜力大;电子设备简陋,需要依托苏联强大的前线指挥所自动截击数据链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而我军在当时只有相当于美苏60年代水平的半自动空情保障网络,根本无法保障米格-29出击后能找到目标;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短,在未来我军可能爆发冲突的两个预设战场东海与南海区域都难以达到掌握战区制空权的目的。同时,我国国内同等级的歼-10战斗机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之中,尽管当时依然前途未卜,但是如果引进米格-29,那么襁褓之中的歼-10战斗机大概率就凉凉了。

相对而言,苏-27机体大、作战半径远、改进潜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是“大国空军”的标配,正如当时林将军主张的那样:大国空军必须有重型战斗机!综合考量,我们最后引进了苏-27战斗机,也开启了苏霍伊来华的辉煌历程。


军武次位面


为什么选择了SU-27而不是MIG-29?虽然说MIG-29很不错,但是这种飞机并不算太过出色。根据1989年的《红星报》数量最开始推荐的飞机是MIG-29,但是SU-27才刚开始装备国土防卫军,还没进行外销,哪怕是东欧,也没有接触到这种新式的战斗机。

而对于已经被火烧屁股,只要是有‘战机’可以引进给与空军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最初的心态实际上值得猜测,但是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个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去试飞场所进行对观摩,而被媒体吹得非常出色的MIG-29做了飞行表演,然后,表演刚过了一半,一架MIG-29座低空特技的时候坠毁,飞行员也当场死亡。

不过在苏联许可出售SU-27以后,技术就是主要问题了。SU27拥有的好处是更长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更先进的电子设施,以及较高的机动性能,电传飞控更为先进。

MIG-29对应的短处就是,‘机场守卫者’一般的短腿,以及最多只能携带两枚长程导弹,以及对地面控制系统的高度依赖性,由于机载电子设施简陋而缺乏抗干扰能力。

在90年代空军还是以‘防卫国土’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长续航距离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迫切的,即使是电子设施相当落后的前提下,SU-27的N001雷达比MIG-29的N-019参数要好很多,虽然两者都不合格,但是在启动外形和设计上,至少SU-27满足了要求。


水镜晓先生


【中国空军对手变了,林虎将军高瞻远瞩购买苏-27!】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空军的头号对手一直是北方的强大邻居。在几十年中,中国空军战斗机的质量和数量是全面落后于苏联空军。所以,当时我们主要是利用歼-6、歼-7和对方的战斗机拼刺刀,利用高空、高速性能更好的歼-8拦截对手的轰炸机。同时,用强-5攻击苏军的装甲集群。


苏联解体前后,中国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迅速升温。当时的苏联和继任者俄罗斯穷得叮当响,要通过出售战斗机养活航空工业。一开始对我们推销米格-29,是因为这就是当时苏联对外出口的最高端型号。后来坊间传言,林虎将军靠拼酒,和苏军将领喝出了感情,看到了更高端的苏-27。最终经过一番交涉,拿到了采购权。这只是表面现象!


中国空军选择苏-27,与当时主要对手变化和作战方向变化有关!90年代初期,美国又开始遏制中国,向台湾出售F-16战机。如果引进米格-29,对阵F-16并无优势,而且在台海空域滞空时间短。所以,夺取制空权很困难。苏-27则不然,它对日本和驻日美军、第七舰队的F-15,也不落下风,对F-16更是优势明显!所以,我们买苏-27是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一步到位!


军事观察员东旭


米格29

值得一提的是,米格29一度是中国军方高层对于引进占多数的一款机型,后来的却是在林虎将军的坚持下,引入了苏27,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坚持是多么的正确。仅从两者飞机的全重而言,一个属于重型机,一个则是中轻型战机,虽然米格29还有着改进为舰载版本的现实机型,但若论从中国的实际国情考虑,这样的幅员辽阔的国度而言,拥有远程且超强机动能力的苏27明显更加适合,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林虎将军

后来因为米格29俄方的强烈推荐,可能产生了一些选择上的干扰,但好不好和适不适合很明显就摆在那里,不可能仅从费用资金上来说项,并且中国在选择苏27时很明智的加上了引入生产线的必需前提,这对中国在后来自行生产改进以及加入自身考量所研发的新型歼11系列至关重要。

更何况先不论苏27超强的机动能力并不比米格29弱,它的转弯半径以及瞬时盘旋切入在单打独斗的现实空战中更加适用,也更容易抢得先机。综合而述,米格29并不是不好,只是它从大的国家战略考量,更加适合于国土防空面积狭小的国度,而苏27虽然在当时引进存在的着航电火控系统极为落后的情况,但改进的潜力极大,毕竟重型战斗机有着大的改进潜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27系列在中国开枝散叶


长安小师爷


从设计角度和技术水平上看,米格-29和苏-27是两种非常相似的战斗机。两者都采用由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提出的升力体气动布局,两者具有相同的空空武器作战——R-73“射手”近距空空弹、R-27“白杨”中距空空弹和Gsh-301 30毫米机炮,甚至两者都执行相同的任务——空战。

诚然,米格-29的性能很出色,具有极高的推重比和转弯性能,德国空军的米格-29在北约狗斗训练中曾依靠出色的机动性和头盔瞄准具“猎杀”F-15、F-16、F-18战斗机。

但同时米格-29也是一种偏科非常严重的战斗机。

首先该机的航程非常短,被戏称为“机场围墙保卫者”。在苏联空军中米格-29被作为前线战斗机使用,执行争夺前线制空权的任务,由于部署在前进机场作战,所以航程短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我国空军来说,内油仅有4365升、最大航程仅1500公里的米格-29并不能适合国土辽阔的中国,无法满足当时国土防空作战的急迫需求。而苏-27凭借大内油设计(9400千克),光作战半径就达到了1500公里,无疑对我国空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其次,米格-29在中距拦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虽然其N019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技术水平上与苏-27的N001相当,但由于在功率和天线口径上的差异,N019对战斗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70公里(迎头)/35公里(尾追),低于N001的100/40公里。因此其超视距作战表现不如苏-27。

对于我国空军来说,苏-27不仅航程更大,且拥有更大的雷达、可发射射程更远的R-27E增程空空导弹,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飞豹科普秀


从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综合性能并没有苏27出色。米格29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操控系统,而苏27采用的是二余度电传操控系统,两者差距较大。同时米格29当时装备苏联前线空军,对航程要求并不高,所以米格29作战半径只有600KM,并不适合幅员辽阔的我国。而苏27当时被苏联国土防空军相中,拥有9吨的大容量油箱,作战半径可达1500KM,很适合在我国担任日常巡逻、防空机型。并且苏27的武器挂载更多,可以携带10-12枚空对空导弹,并可携带两个L-005Sorbtsiya机载电子干扰设备。而米格29只能携带6枚空对空蛋蛋,无论火力、航程、设备先进性米格29均不及苏27,米格29只有在推重比上比苏27强一些。

(歼10也采用了苏27的发动机)

米格29两具RD33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不足10吨,只是中推发动机。而苏27两具AL31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吨,在当时是少数几种大推力发动机。而歼10项目当时由于发动机研发进度落后,正好苏27配套的AL31发动机可以用来装备歼10这种中型机,而米格29的RD33发动机后来只改进成RD93来装备FC-1“枭龙”战机。

(米格29综合性能远不及苏27)

苏27凭借巨大的机体拥有米格29无法企及的改进潜力,发展除了苏30、苏33、苏34等多种机型,从防空截击到对地轰炸无一不精,在现在仍然是国际市场的宠儿。而米格29受限于改进潜力小,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明显疲软。最新的苏35战机在叙利亚表现出色,在冲突中甚至面对F22都不落下风,让F22仓惶撤退。多个国家都准备引进苏35战机,而米格29最新的改进型米格35则在印度中型机竞标中不敌阵风战机,至今没有销量。


军情解析



冷战结束前,西方已经开始对我国实施军事技术封锁,导致当时的歼-8和平珍珠项目被迫中止,使得我空军建设遭遇重大挫折,当时为了弥补空军装备的最大短板,决定从苏联引进战机。

那时,空军的主为是歼7还有歼8战机,与国际先进战机相比差得太多。就连对岸的F-5都不害怕。因此对新型战机的需求特别迫切。

1990年,考察团去苏联之后,因为当地经济非常困难,在推销战机时也很热情。米格-29与苏-27战机都进行了表演,本着留一手的想法,加上米格-29正在量产,苏联方面极力推销米格-29,而对我们提出的采购苏-27则迟迟不回应。但是经过考虑,我方认为苏-27具备的性能好,还有超过30吨最大起飞重量,配备电传操纵,头盔瞄准具,机载武器也很先进,作战半径也大,与当时的轰六几乎一样。而当时印度已经有米格-29,我们要买肯定要买最好的,同时还有为了同时引进苏-27的发动机AL-31技术,因此最终坚持决定全部采购苏-27战机。

而对于出售苏-27,苏联方面最开始也是很不情愿。但是经过了两轮艰苦谈判后,苏联方面终于松口最终在190年12月28日双方签订政府间协议,确定苏联向中国出口24架苏-27战机及配套武器弹药,辅助设备,并进行人员培训。

确实对于当时我空军来说,苏-27的先进性能有着跨代的优势。不过也有一些与F-15有差距的地方。比如雷达,苏-27的重500公斤,美国的才150公斤,而两者的探测距离则相差不多;AL-31发动机总寿命只有600小时,300小时就要翻修,而美国的军用发动机则在2000小时以上的总寿命,两机型之间的指标距离还是很大的。不过苏联人则认为战时很少有飞机能生存50小时,另外因为有差距所以他们的飞机才便宜,这话说得也是真“没毛病”~~

另外在支付货款方面,双方达成了比较灵活的交货方式。90年代初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多,很宝贵要用在刀刃上。最终首批苏-27战机达到的交付方式为35%现汇,65%易货来支付。苏联轻工业严重落后,正好用中国的大量民用商品来抵消购机款,消化国内产能推动经济增长,正好满足双方的需求。


陶德中士


首先,抛开人为因素的各种干扰,单纯的把当时中国空军将要装备的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与米格-29系列中型战斗机,这两款战机在武器性能与实际的作战能力上进行一定的比较,就能明显的看出,当时中国空军相关的决策层选择购买苏-27这款重型战斗机是有多么的明智。

第一方面,武器性能上,显然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以其足够大的体型和超远飞行航程以及超强的武器载弹量这些基础指标,就比小尺寸飞行航程非常短且武器载弹量非常小的米格-29系列中型战斗机就高出了一头。第二方面就是实际作战能力,无独有偶,就在中国空军对于购买相关战机举棋不定的时候,非洲大陆上的两前苏联军事援助过的小国,就使用了米格-29战机与苏-27战机,用空中实战的方式为中国空军做了一次免费的战机作战能力的比较,并且在最后结束空战的战果统计之中,苏-27以1比2.5较高的空战交换比,稳稳胜出。


其次,苏联当时向中国空军推销的米格-29中型战斗机与苏-27重型战斗机,这两款战机

都是苏联空军为了能够在空中抗衡美国空军装备的F-15系列重型战斗机而让两家战机设计局进行研发设计的,并且在苏联空军内部的战机竞争之中,米格-29系列中型战机已经落败与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其苏联空军的大部分战机订单的需要都给了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米格-29系列中型战斗机的数量就非常的少,被迫成为了外贸机型。显然,中国空军不会拿着国家宝贵的外汇存,去做能个冤大头,中国空军要选也要选择苏联空军之中最为先进的那一款战机,也因此在最后权衡之下,选择购买了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的方案。


最后,也随着苏-27重型战斗机以及相关的整条生产线的引进,让落后全世界先进战机研发制造已经很久的中国军事航空业获得了难得接触世界先进战机制造以及相关技术的机会,也为日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自己的腾飞打下了极其坚实的技术基础。


航空君


这个问题人实很简单,米格29的定位与我们的需求不符。

米格29的设计定位为前线歼击机,实质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消耗品,别看外观设计不错,其实航电等方面相当简化,比如:采用机械操控系统,而不是电传,其出口型曾经被评价为,与米格21接近。再有一点就是,它的单纯以制空作战为目标,几乎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而且过分强调机动性,格斗能力,对航程与载弹量等并没有重视。

这样的设计完全满足它的设计定位,从野战机场起飞,掩护已方的地面部队等,300公里以内的作战半径足够了,即不需要什么远程奔袭,也不必加挂什么对地攻击弹药,也不用什么考虑过多的远程攻击问题。

这与中国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了,米格29的战术想定对中国根本不适用,中国更需要一种大航程的战斗机,在航电等方面更先进的型号,通过与西方交注,我们对于现代战机的认识不同以往。

这样苏-27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该机也一样是强调制空作战的型号,但是它不是前线歼击机,而是防空军的截击战斗机。 属于需要航程大、航电先进和挂弹能力强的重型战机。从技术水平上,比米格29更先进。

这样的设计才是我们最需要的,那时我们尚没有同别的型号,而且我们可不是为了买而买,也要引进技术的,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等。它才是最佳的选择,即便昂贵一点!

所以中国最终采购了苏-27而不是米格-29.事实也证明:决定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