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當出色的,為什麼林中將卻選擇了引進蘇27而不是米格29?

毛小暖


首先,向敬愛的林虎將軍致敬!當初為什麼沒有選擇米格29,而選擇了SU27呢?這個決策過程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一、前蘇聯方面並不想出售SU27,而是極力向我們推銷米格29,空軍參與考察的人其實對米格29的優異性能非常滿意,特別是對米格29機動性能印象深刻,似乎就可以拍板下訂單了。但是,1990年5月31日,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率領的高級別代表團訪問了莫斯科。這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會議紀要》,中國購買蘇聯武器的工作進入程序化談判階段。在那次會談中,中國軍人瞭解到除了米格-29戰鬥機之外,蘇聯還有更先進的蘇-27。



SU27是蘇聯的絕密戰機,外界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就是蘇軍內部,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SU27屬於戰略級別裝備,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可以輕易達到8噸,而米格29是戰術級別的裝備,作戰半徑不到800KM,無法深入太平洋腹地執行遠程作戰任務。蘇聯人的遮遮掩掩讓林虎將軍敏銳的察覺到中國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戰機。蘇聯空軍在機密的庫賓卡基地向來自中國客人們現場展示了蘇-27戰機。蘇-27的優越性能讓中方大為讚賞,堅定了中方引進蘇-27的決心。



二、與米格29形成自用的高性能版本和出口的猴版不同,SU27沒有設計出猴版供出口,因為蘇聯根本就不想出口SU27。但是,90年代,蘇聯已經陷入經濟困難時期,對來自中國的美元付款的訂單無法拒絕,所以蘇聯方面很快批准中國的採購請求,首批24架SU27SK。



三、蘇聯拒絕轉讓技術在中國生產,後來允許中國以進口散件的方式進行組裝,支持中國逐漸實現國產化,但是,依然拒絕涉及發動機的散件組裝生產和技術轉讓,而只同意整機進口。



不管怎樣,SU27讓我們空軍技術一下躍升了幾十年,開闊了眼界,另外,SU27救活了沈飛,當然也救活了蘇霍伊。


鶇飛天


在這裡首先向林虎將軍表示我們的敬意!

中國空軍選擇了蘇-27而非米格-29,這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空軍做出的最為英明也最為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要知道,彼時的米格-29性能並不弱,尤其是1992年開始列裝俄軍部隊的米格-29S,已經改進了機內燃油係數,加裝了空中受油管,甚至可以攜帶當時俄軍尚在試驗、最為先進的RVV-AE型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更何況根據現在披露的數據,米格-29在推重比、穩定盤旋角速度、滾轉速率等幾個關鍵性的格鬥性能指標上都是優於蘇-27的。綜合考量,當時的中東國家普遍選擇了性價比較高的米格-29戰鬥機,而如果當時按照有些將領“財力有限”、“節衣縮食”、“確保規模”的想法,與其買那二十多架蘇-27,顯然還不如多買幾十架米格-29回來撐門面要來的實惠與划算。

但是,中國空軍以林虎將軍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職業軍人顯然思慮更為長遠,他們在當時已經明確地看到了米格-29的劣勢與蘇-27的優勢:米格-29機體小,平臺拓展性差,再如何改裝,未來都不可能有蘇-27的改進潛力大;電子設備簡陋,需要依託蘇聯強大的前線指揮所自動截擊數據鏈才能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而我軍在當時只有相當於美蘇60年代水平的半自動空情保障網絡,根本無法保障米格-29出擊後能找到目標;作戰半徑與滯空時間短,在未來我軍可能爆發衝突的兩個預設戰場東海與南海區域都難以達到掌握戰區制空權的目的。同時,我國國內同等級的殲-10戰鬥機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之中,儘管當時依然前途未卜,但是如果引進米格-29,那麼襁褓之中的殲-10戰鬥機大概率就涼涼了。

相對而言,蘇-27機體大、作戰半徑遠、改進潛力大、獨立作戰能力強,是“大國空軍”的標配,正如當時林將軍主張的那樣:大國空軍必須有重型戰鬥機!綜合考量,我們最後引進了蘇-27戰鬥機,也開啟了蘇霍伊來華的輝煌歷程。


軍武次位面


為什麼選擇了SU-27而不是MIG-29?雖然說MIG-29很不錯,但是這種飛機並不算太過出色。根據1989年的《紅星報》數量最開始推薦的飛機是MIG-29,但是SU-27才剛開始裝備國土防衛軍,還沒進行外銷,哪怕是東歐,也沒有接觸到這種新式的戰鬥機。

而對於已經被火燒屁股,只要是有‘戰機’可以引進給與空軍使用的中國人來說,最初的心態實際上值得猜測,但是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就是這個原因。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個高級將領在內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去試飛場所進行對觀摩,而被媒體吹得非常出色的MIG-29做了飛行表演,然後,表演剛過了一半,一架MIG-29座低空特技的時候墜毀,飛行員也當場死亡。

不過在蘇聯許可出售SU-27以後,技術就是主要問題了。SU27擁有的好處是更長的航程,更大的載彈量,更先進的電子設施,以及較高的機動性能,電傳飛控更為先進。

MIG-29對應的短處就是,‘機場守衛者’一般的短腿,以及最多隻能攜帶兩枚長程導彈,以及對地面控制系統的高度依賴性,由於機載電子設施簡陋而缺乏抗干擾能力。

在90年代空軍還是以‘防衛國土’為主要目的的情況下,長續航距離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迫切的,即使是電子設施相當落後的前提下,SU-27的N001雷達比MIG-29的N-019參數要好很多,雖然兩者都不合格,但是在啟動外形和設計上,至少SU-27滿足了要求。


水鏡曉先生


【中國空軍對手變了,林虎將軍高瞻遠矚購買蘇-27!】


中蘇關係惡化後,中國空軍的頭號對手一直是北方的強大鄰居。在幾十年中,中國空軍戰鬥機的質量和數量是全面落後於蘇聯空軍。所以,當時我們主要是利用殲-6、殲-7和對方的戰鬥機拼刺刀,利用高空、高速性能更好的殲-8攔截對手的轟炸機。同時,用強-5攻擊蘇軍的裝甲集群。


蘇聯解體前後,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關係迅速升溫。當時的蘇聯和繼任者俄羅斯窮得叮噹響,要通過出售戰鬥機養活航空工業。一開始對我們推銷米格-29,是因為這就是當時蘇聯對外出口的最高端型號。後來坊間傳言,林虎將軍靠拼酒,和蘇軍將領喝出了感情,看到了更高端的蘇-27。最終經過一番交涉,拿到了採購權。這只是表面現象!


中國空軍選擇蘇-27,與當時主要對手變化和作戰方向變化有關!90年代初期,美國又開始遏制中國,向臺灣出售F-16戰機。如果引進米格-29,對陣F-16並無優勢,而且在臺海空域滯空時間短。所以,奪取制空權很困難。蘇-27則不然,它對日本和駐日美軍、第七艦隊的F-15,也不落下風,對F-16更是優勢明顯!所以,我們買蘇-27是瞄準國際一流水平,一步到位!


軍事觀察員東旭


米格29

值得一提的是,米格29一度是中國軍方高層對於引進佔多數的一款機型,後來的卻是在林虎將軍的堅持下,引入了蘇27,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樣的堅持是多麼的正確。僅從兩者飛機的全重而言,一個屬於重型機,一個則是中輕型戰機,雖然米格29還有著改進為艦載版本的現實機型,但若論從中國的實際國情考慮,這樣的幅員遼闊的國度而言,擁有遠程且超強機動能力的蘇27明顯更加適合,這也是顯而易見的。

林虎將軍

後來因為米格29俄方的強烈推薦,可能產生了一些選擇上的干擾,但好不好和適不適合很明顯就擺在那裡,不可能僅從費用資金上來說項,並且中國在選擇蘇27時很明智的加上了引入生產線的必需前提,這對中國在後來自行生產改進以及加入自身考量所研發的新型殲11系列至關重要。

更何況先不論蘇27超強的機動能力並不比米格29弱,它的轉彎半徑以及瞬時盤旋切入在單打獨鬥的現實空戰中更加適用,也更容易搶得先機。綜合而述,米格29並不是不好,只是它從大的國家戰略考量,更加適合於國土防空面積狹小的國度,而蘇27雖然在當時引進存在的著航電火控系統極為落後的情況,但改進的潛力極大,畢竟重型戰鬥機有著大的改進潛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27系列在中國開枝散葉


長安小師爺


從設計角度和技術水平上看,米格-29和蘇-27是兩種非常相似的戰鬥機。兩者都採用由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院提出的升力體氣動佈局,兩者具有相同的空空武器作戰——R-73“射手”近距空空彈、R-27“白楊”中距空空彈和Gsh-301 30毫米機炮,甚至兩者都執行相同的任務——空戰。

誠然,米格-29的性能很出色,具有極高的推重比和轉彎性能,德國空軍的米格-29在北約狗鬥訓練中曾依靠出色的機動性和頭盔瞄準具“獵殺”F-15、F-16、F-18戰鬥機。

但同時米格-29也是一種偏科非常嚴重的戰鬥機。

首先該機的航程非常短,被戲稱為“機場圍牆保衛者”。在蘇聯空軍中米格-29被作為前線戰鬥機使用,執行爭奪前線制空權的任務,由於部署在前進機場作戰,所以航程短並不是大問題。但是對於我國空軍來說,內油僅有4365升、最大航程僅1500公里的米格-29並不能適合國土遼闊的中國,無法滿足當時國土防空作戰的急迫需求。而蘇-27憑藉大內油設計(9400千克),光作戰半徑就達到了1500公里,無疑對我國空軍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

其次,米格-29在中距攔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雖然其N019脈衝多普勒雷達在技術水平上與蘇-27的N001相當,但由於在功率和天線口徑上的差異,N019對戰鬥機大小的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70公里(迎頭)/35公里(尾追),低於N001的100/40公里。因此其超視距作戰表現不如蘇-27。

對於我國空軍來說,蘇-27不僅航程更大,且擁有更大的雷達、可發射射程更遠的R-27E增程空空導彈,所以是更好的選擇。


飛豹科普秀


從綜合性能上看,米格29綜合性能並沒有蘇27出色。米格29採用的是傳統的機械操控系統,而蘇27採用的是二餘度電傳操控系統,兩者差距較大。同時米格29當時裝備蘇聯前線空軍,對航程要求並不高,所以米格29作戰半徑只有600KM,並不適合幅員遼闊的我國。而蘇27當時被蘇聯國土防空軍相中,擁有9噸的大容量油箱,作戰半徑可達1500KM,很適合在我國擔任日常巡邏、防空機型。並且蘇27的武器掛載更多,可以攜帶10-12枚空對空導彈,並可攜帶兩個L-005Sorbtsiya機載電子干擾設備。而米格29只能攜帶6枚空對空蛋蛋,無論火力、航程、設備先進性米格29均不及蘇27,米格29只有在推重比上比蘇27強一些。

(殲10也採用了蘇27的發動機)

米格29兩具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不足10噸,只是中推發動機。而蘇27兩具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12噸,在當時是少數幾種大推力發動機。而殲10項目當時由於發動機研發進度落後,正好蘇27配套的AL31發動機可以用來裝備殲10這種中型機,而米格29的RD33發動機後來只改進成RD93來裝備FC-1“梟龍”戰機。

(米格29綜合性能遠不及蘇27)

蘇27憑藉巨大的機體擁有米格29無法企及的改進潛力,發展除了蘇30、蘇33、蘇34等多種機型,從防空截擊到對地轟炸無一不精,在現在仍然是國際市場的寵兒。而米格29受限於改進潛力小,現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明顯疲軟。最新的蘇35戰機在敘利亞表現出色,在衝突中甚至面對F22都不落下風,讓F22倉惶撤退。多個國家都準備引進蘇35戰機,而米格29最新的改進型米格35則在印度中型機競標中不敵陣風戰機,至今沒有銷量。


軍情解析



冷戰結束前,西方已經開始對我國實施軍事技術封鎖,導致當時的殲-8和平珍珠項目被迫中止,使得我空軍建設遭遇重大挫折,當時為了彌補空軍裝備的最大短板,決定從蘇聯引進戰機。

那時,空軍的主為是殲7還有殲8戰機,與國際先進戰機相比差得太多。就連對岸的F-5都不害怕。因此對新型戰機的需求特別迫切。

1990年,考察團去蘇聯之後,因為當地經濟非常困難,在推銷戰機時也很熱情。米格-29與蘇-27戰機都進行了表演,本著留一手的想法,加上米格-29正在量產,蘇聯方面極力推銷米格-29,而對我們提出的採購蘇-27則遲遲不回應。但是經過考慮,我方認為蘇-27具備的性能好,還有超過30噸最大起飛重量,配備電傳操縱,頭盔瞄準具,機載武器也很先進,作戰半徑也大,與當時的轟六幾乎一樣。而當時印度已經有米格-29,我們要買肯定要買最好的,同時還有為了同時引進蘇-27的發動機AL-31技術,因此最終堅持決定全部採購蘇-27戰機。

而對於出售蘇-27,蘇聯方面最開始也是很不情願。但是經過了兩輪艱苦談判後,蘇聯方面終於鬆口最終在190年12月28日雙方簽訂政府間協議,確定蘇聯向中國出口24架蘇-27戰機及配套武器彈藥,輔助設備,並進行人員培訓。

確實對於當時我空軍來說,蘇-27的先進性能有著跨代的優勢。不過也有一些與F-15有差距的地方。比如雷達,蘇-27的重500公斤,美國的才150公斤,而兩者的探測距離則相差不多;AL-31發動機總壽命只有600小時,300小時就要翻修,而美國的軍用發動機則在2000小時以上的總壽命,兩機型之間的指標距離還是很大的。不過蘇聯人則認為戰時很少有飛機能生存50小時,另外因為有差距所以他們的飛機才便宜,這話說得也是真“沒毛病”~~

另外在支付貨款方面,雙方達成了比較靈活的交貨方式。90年代初我國的外匯儲備也不多,很寶貴要用在刀刃上。最終首批蘇-27戰機達到的交付方式為35%現匯,65%易貨來支付。蘇聯輕工業嚴重落後,正好用中國的大量民用商品來抵消購機款,消化國內產能推動經濟增長,正好滿足雙方的需求。


陶德中士


首先,拋開人為因素的各種干擾,單純的把當時中國空軍將要裝備的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與米格-29系列中型戰鬥機,這兩款戰機在武器性能與實際的作戰能力上進行一定的比較,就能明顯的看出,當時中國空軍相關的決策層選擇購買蘇-27這款重型戰鬥機是有多麼的明智。

第一方面,武器性能上,顯然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以其足夠大的體型和超遠飛行航程以及超強的武器載彈量這些基礎指標,就比小尺寸飛行航程非常短且武器載彈量非常小的米格-29系列中型戰鬥機就高出了一頭。第二方面就是實際作戰能力,無獨有偶,就在中國空軍對於購買相關戰機舉棋不定的時候,非洲大陸上的兩前蘇聯軍事援助過的小國,就使用了米格-29戰機與蘇-27戰機,用空中實戰的方式為中國空軍做了一次免費的戰機作戰能力的比較,並且在最後結束空戰的戰果統計之中,蘇-27以1比2.5較高的空戰交換比,穩穩勝出。


其次,蘇聯當時向中國空軍推銷的米格-29中型戰鬥機與蘇-27重型戰鬥機,這兩款戰機

都是蘇聯空軍為了能夠在空中抗衡美國空軍裝備的F-15系列重型戰鬥機而讓兩家戰機設計局進行研發設計的,並且在蘇聯空軍內部的戰機競爭之中,米格-29系列中型戰機已經落敗與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其蘇聯空軍的大部分戰機訂單的需要都給了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米格-29系列中型戰鬥機的數量就非常的少,被迫成為了外貿機型。顯然,中國空軍不會拿著國家寶貴的外匯存,去做能個冤大頭,中國空軍要選也要選擇蘇聯空軍之中最為先進的那一款戰機,也因此在最後權衡之下,選擇購買了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的方案。


最後,也隨著蘇-27重型戰鬥機以及相關的整條生產線的引進,讓落後全世界先進戰機研發製造已經很久的中國軍事航空業獲得了難得接觸世界先進戰機制造以及相關技術的機會,也為日後中國軍事航空工業自己的騰飛打下了極其堅實的技術基礎。


航空君


這個問題人實很簡單,米格29的定位與我們的需求不符。

米格29的設計定位為前線殲擊機,實質就是一種低成本的消耗品,別看外觀設計不錯,其實航電等方面相當簡化,比如:採用機械操控系統,而不是電傳,其出口型曾經被評價為,與米格21接近。再有一點就是,它的單純以制空作戰為目標,幾乎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而且過分強調機動性,格鬥能力,對航程與載彈量等並沒有重視。

這樣的設計完全滿足它的設計定位,從野戰機場起飛,掩護已方的地面部隊等,300公里以內的作戰半徑足夠了,即不需要什麼遠程奔襲,也不必加掛什麼對地攻擊彈藥,也不用什麼考慮過多的遠程攻擊問題。

這與中國的要求完全不一樣了,米格29的戰術想定對中國根本不適用,中國更需要一種大航程的戰鬥機,在航電等方面更先進的型號,通過與西方交注,我們對於現代戰機的認識不同以往。

這樣蘇-27引起了我們的關注,該機也一樣是強調製空作戰的型號,但是它不是前線殲擊機,而是防空軍的截擊戰鬥機。 屬於需要航程大、航電先進和掛彈能力強的重型戰機。從技術水平上,比米格29更先進。

這樣的設計才是我們最需要的,那時我們尚沒有同別的型號,而且我們可不是為了買而買,也要引進技術的,還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等。它才是最佳的選擇,即便昂貴一點!

所以中國最終採購了蘇-27而不是米格-29.事實也證明:決定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