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是怎么对西域进行统治的?

雲飝飏9


说到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对西域的控制就不得不从汉朝讲起,在东汉时候,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公元123年,班勇出任西域长史,先是率领500名兵士屯驻在柳中城,第二年,班勇又率士卒驻屯楼兰,西域长史一直延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



从楼兰古城发现的大量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和汉文文书中,最早的年号是三国时魏齐王曹芳嘉平四年的,即公元252年;属于曹魏时期的木简还有曹魏元帝曹奂的景元四年、五年和咸熙二年、三年、五年等木简;最晚的是建兴十八年(公元330年)的。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确认魏晋时期在西域地区仍设有西域长史,负责处理这一地区的行政、军事事务,楼兰城则是西域长史府的所在地。而西域长史之下设有军队,除屯田外,还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这一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魏晋时期在楼兰屯田的规模很大,士卒们开垦荒地,修渠筑坝,种植各类作物,使当年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中国考古工作者找到了一枚木简,这枚木简记载的是屯田将张佥领士兵21人,共种田512亩;将梁襄部领士兵26人,共种田379亩;所种的粮食有:大麦、小麦、禾(即粟)、糜。简文中还清楚地写明了这些农田已灌溉过的有多少,已锄过的有多少等等。

但是对西域的控制并不如西汉完善,《魏略•西戎传》所载: 南道西行,且志国、小宛国、精绝国、楼兰国皆幷属鄯善也。戎卢国、扞弥国、渠勒国、皮山国皆幷属于寘。……中道西行尉犂国、危须国、山王国皆幷属焉耆,姑墨国、温宿国、尉头国皆幷属龟兹也,桢中国、莎车国、竭石国、渠莎国、西夜国、依耐国、满犂国、亿若国、楡令国、捐毒国、休修国、琴国皆幷属疏勒。……北新道西行,至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国、毕陆国、蒲陆国、乌贪国,皆幷属车师后部王。


这段记载说明曹魏虽设戊己校尉于高昌、置西域长史于楼兰,但其实控制的是西域这些大小国家所环绕的部分区域。


许多谦


曹魏本来就是个短命政权,中原还应付不过来,控制西域肯定是不可能的。如下地图左下角说曹魏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云云,主要指的是行政体系,曹丕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都是两汉的旧官,但是这些官员的实际权力比起汉末河陇大乱前都有了相当的萎缩,那种长史能直接监视、影响西域诸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不是黄初初年苏则平叛,重新打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恐怕连形式上的朝贡体系都维系不了。终曹魏之世,这种情况没有什么改善,中央的约束力减弱,西域那些小国在自然兼并中就会产生更有力的势力,这给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隐患。具体情况可以看看裴松之引文中保留下的《魏略西戎传》,应该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原始资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