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文化与冕宁」安宁河上游多续藏族源研究

“多续”族群是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先住民族,是藏族在四川西南部的支系之一,处于“藏彝走廊”历史民族区域内汉、藏、彝三大文化交汇地带。

作者对藏族“多续”人称谓的由来、族源及其变迁作了较为详尽地研究,多续族群的源主要有四种人构成:第一是古代安宁河流域两岸行大石墓的原住民。据现有考古发掘材料,今安宁河流域自春秋后期至汉代,居住着一种以大石为墓的人群。至于大石墓人群的族属,学界有邛人说、筰人说、濮人说等观点。不过对于大石墓在汉以后的去向则尚无文章专门探讨。但笔者发现,大石墓文化至少有两点与多续葬俗相似:一是多续在历史上曾有以石垒坟的习俗;二是“搓巴作”以石代替先人且依辈分高低次排序,即将一个家族的亡人用石为代表存于一处,这与大石墓先民聚族而葬的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再者,今冕宁一些多续藏族虽与大石墓先民聚族而葬的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一些老人认为多续开天辟地就是居住在安宁河流域的,也即是认为多续中有很大成分就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第二是北来的古蜀人成分。第三,西来的人群成分,主要包括吐蕃遗裔、“弥药”在内。第四,在千百年来的族际交往与群互动中,多续族群中不仅融入了里汝、尔苏、纳木依、虚米等人群成分在内,而且还融入了一定量的汉人群在内。

因此,笔者认为多续应是安宁河流域以原住人群为核心,历史上曾不断吸纳周边其他人群成分而逐步形的藏族支系。

作者: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 袁晓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