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那年我在医院,陪护住院的家人期间,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同病房里,有一位60多岁的藏族老汉,他患了骨质增生,是慕名从西藏到内地这家医院来治疗的。我特意把病房的电视,固定在西藏卫视的藏语频道,让他每天都能听到家乡的声音。老人的生活很简单,他带了足够的糌粑,每次加上酥油和茶水,在碗里搅拌均匀了,就是一顿简单的饭。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晚饭后,老人都会去外面溜达溜达,看看新鲜,他的汉语说得还可以。一次闲聊时,我问他,来了这几天,感觉我们这里怎么样?

老人摇摇头说:“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很忙,又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还有,这里的老年人都非常可怜。”

我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说:“我看见好几个老年人在街上捡别人丢的瓶子,还有废纸卖钱,还要和年轻人一样拼命地挤公交车”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我说:“捡瓶子卖的不一定就是可怜人,报纸上报道过,有个退休教师也喜欢捡瓶子卖,还有个退休干部,也经常挤公交车去买菜,这些人光退休金都好几千呢,根本不缺钱,他们这是节俭。”

“他们有钱为什么还这么贪心,和真正可怜的人争这些瓶子呢?”

我被他一下子问住了,就问他:“你们那里的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他说:“在我们藏族,一般上了年纪,家里的事情就都交给小辈了。要是有什么大事,比如盖房子啦,结婚啦,生孩子啦,有人去世啦,亲戚邻居都会赶来帮忙。老年人平常没事,就去见见老朋友,到处转转,或者去寺庙转经,听上师讲佛法。人老了,世间的很多东西抓不住,就干脆放下来,该为将来要去的佛土做准备了,这才是老年人该干的事。”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藏族老人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平时我们总觉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受教育程度不高,物质和文化生活较贫乏,需要靠我们这些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去帮助。殊不知,正是由于少了物质生活的诱惑,以及各种现代思维观念的扰乱,他们才得以保持着纯净的心灵,才能对生命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对人生究竟需要什么,有着更准确的判断。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我们过去生活相对简单,人们处世淳厚,也往往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的意义,古人说:生死事大,余皆不足为道。而现代人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把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当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悭吝贪痴,争先恐后,至死不悟,那些温良恭俭让的好传统,早被丢得无影无踪了。较之藏族老人纯朴达观的生活态度,相去远矣。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丰子恺先生在谈到弘一法师时,曾经把人生比作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心灵生活。物质生活,就是我们现代人所看重的,买房买车,吃喝玩乐,名闻利养的各种享受。精神生活,是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和鉴赏,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心灵生活,就是宗教所给予人心灵的依托和抚慰。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弘一法师为了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看淡了物质生活,超越了精神生活,行大丈夫之事,一直走到了最高一层,在那里找到了归宿。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第一层,连去第二层玩玩的能力都没有,这就导致许多人只知贫富贵贱,不辨善恶美丑,被各种欲望遮住了双眼,无法看到上面一层更美的风景。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还有一种人,不在第一层贪恋,也不在第二层费神,蹬蹬蹬一口气直接就上到三楼,比如这位来自西藏的老人。王安石有句诗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以这种见地和境界,回望还在第一层里东捞一下,西抓一把的人们,只能是怜悯和叹息。

一位藏族老人问:他们都有钱,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可怜人争呢?

这位藏族老人对内地人的看法,让人感觉到,因为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贪恋,我们和他们相比,差了两个层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