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之獬為什麼建議多爾袞推行剃髮令?

品明鑑清


其實,孫之獬這個人,不得不承認他很會揣摩領導的意圖,因為他揣摩透了多爾袞的真實想法,就是剃髮易服。

多爾袞很可能是這麼看待剃髮的:第一,就是多爾袞說的別順逆。畢竟滿人和漢人的區別就在於剃髮,而且滿人看漢人長得都差不多,所以老百姓和反抗軍好難分辨哦,那麼怎麼辦?讓老百姓剃髮就是最簡單的辦法,同時也賦予了剃髮政治正確的地位。

第二,就是一體化。以前漢人管滿人叫東夷、韃子,滿人管漢人叫南蠻、蠻子,現在大清入關了,不管滿人和漢人都是大清子民了,總不能滿漢再互相看不上眼吧。怎麼辦呢?那還是漢人和滿人一樣剃髮好了,大家都一樣了,誰也不用看不起對方了。實際上一體化這種玩法漢人也搞過,內附的少數民族都要和漢人一樣的穿著打扮。既然如此,我也不覺得清朝這個一體化玩法有什麼問題,就是執行上操之過急罷了。

至於易服,僅僅是針對官服,因為改正朔、易服色是每個王朝都要做的,總不能再把官服分個滿漢兩套體系。所以清初沒人反對易服,只有反對剃髮的,但是大多數人也選擇了主動剃髮,因為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剃個頭又不是活不了,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剃個頭只要不影響他們當官就可以了。

孫之獬就很好的抓住了多爾袞的想法才會投其所好,既然如此,多爾袞就可以推行了,因為孫之獬這個能夠揣摩上級心理的既然主動提出來就表明他願意替領導背鍋了。

剃髮不管是對多爾袞還是對孫之獬來說,不僅成功了,同時也失敗了。成功是因為天下人削髮;失敗的是僅僅是剃髮,全天下人大多數都沒有垂辮,即便是剃髮也僅僅是象徵性替去一部分,順治朝就多次嚴飭地方剃髮令執行的不徹底,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到了康熙朝天下太平後,康熙只能放棄了強制剃髮,老百姓不給只要不給清朝扛活也不把剃髮令當回事了。

可以確定的是,一直到乾隆上臺後,老百姓依然有未剃髮也未垂辮的,知識分子當中也有束髮古裝的。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剃髮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沒什麼卵用了。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耳光響亮啊!

除了罵,有沒有誰是從根子上進行反思的?

沒有。

好,今天給大家講講孫之獬。

一看到我寫東西,有些人就恨得咬牙切齒,因為我這個“滿遺”從來不給人留臉面。專揭傷疤,專挑痛處。

今天這個話題仍然很痛。


說起孫之獬,就必須要說“剃髮易服”,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心中永遠的痛。 因為“剃髮易服”代表著屈服,一個自認為高貴的民族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頭顱,下跪了二百多年。

不堪回首的往事漸行漸遠,而我們認真研究和反思了這段歷史嗎?

依然沒有。

敲打著鍵盤,面目猙獰地咆哮著要報仇,要刨祖墳,要殺光滿族,要反清復明,卻不肯承認自己的虛弱和無能。為了那點脆弱的自尊,拼命遮掩著傷疤,不敢袒露出根子上的窩囊,更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

靈魂跪著的懦夫。

孫之獬也是科考進士出身,在天啟和崇禎朝做官。崇禎上位以後,清理閹黨,殺魏忠賢。而閹黨以前搞了一部名為《三朝要典》的垃圾書,群臣紛紛請求毀掉。而孫之獬抱書大哭,堅持力爭。君臣皆怒,就將他打入逆案,“削籍歸”。

回到鄉里,孫之


獬教書育人,培養後輩,還真培養出些人來,“多成名去”。他還捐款修石城。農民起義軍四起,他主持守備,保住了淄城。清軍入關,
順治進北京,孫之獬就率領鄉民歸順了清朝。當農民起義軍來到時,他奮力剿滅,被推薦入京做官。孫之獬投順以後,率家族人員首先“剃髮易服”。
這麼忠順,就受到多爾袞的賞識,封孫之獬為兵部右侍郎,這是從二品的官階。順治那時候開朝會,滿漢分列,各站一班。上朝的時候,這個孫之獬認為自己已經剃了頭髮,他就鑽到滿班裡去,結果被發現,認為他是個漢人,就把他從滿班裡踢出去。他只好往漢班裡鑽,而漢族官員覺得他丟人現眼,又把他擠出去。搞得他十分尷尬,羞憤難當。

於是,他就上書,提出了“剃髮易服”的建議,認為現在清朝已經一統天下,“剃髮易服”就意味著是清朝統治江山,而不是歸順。順治下令“剃髮”,這引起了軒然大波,
連吳三桂都表示反對,他面見多爾袞,據理力爭,要求收回成命。
多爾袞也覺得這事太急切了,反對的聲音太強大,就暫停了這項政策。受到眾臣的排斥,孫之獬被免職回鄉。

而孫之獬,在回到淄縣後,仍然與農民軍對抗。而農民軍攻下淄縣,把他俘虜了。農民軍痛恨他,在他頭上插上豬毛,嚴刑拷打,百般辱罵。孫之獬誓死不降,破口大罵,被農民軍處死。
祖孫五人同時被殺,兒媳和孫女也投井自殺。

消息傳到清廷,陳名夏和金之浚請求朝廷給予撫卹和表彰。而其他大臣極力反對,撫卹的事情就作罷了。
到了乾隆時代,修書時就把孫之獬打入《貳臣傳》的乙編。不但如此,連為孫之獬請恤的陳名夏和金之浚都打入了《貳臣傳》。

那麼,我們認真想想,“剃髮易服”到底針對的是哪些人呢?

想歸順清朝的自然要歸順,像孫之獬、馮銓之流,就算不需要他剃頭,他也想剃。而這部分人並不佔多數。

反抗的依然會反抗,像史可法、張煌言和夏完淳等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將他們降服。這部分人也不是多數。

佔絕大多數的,其實是首鼠兩端,順風倒的騎牆派,而“剃髮令”實際上就是針對的這部分人。

剃了發,大家當牆頭草的機會就沒有了,以前可以看到哪家形勢更佔優,就投向哪一邊,而“剃髮令”一下,你不剃頭,清軍見了就殺;而你若是剃了頭,反抗軍見了就殺。

這是逼著人表態站隊。

孫之獬很可惡,他抽了我們這個民族一個響亮的耳光,當初他站隊不成,站在滿班中被踢出來,站在漢班中仍然被踢出來,無立足之地。而他卻用這種方式來逼迫整個民族選擇站隊。

沒有任何糊弄的機會,也不需要趾高氣揚地吹噓自己的骨氣,只需用生命來踐行自己的誓言。

孫之獬夠狠,他堅持剃髮,在利刀的威逼下沒有屈服,他用生命維護了自已的信念。

說他是漢奸,也對,但他可真不是個軟骨頭。

而那些不願意剃髮的呢?那些恨他的,排擠他的大臣,罵他的民眾,是怎樣的選擇呢?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反抗的力量並沒那麼強大,負責剿滅反抗的大多數還是漢族降軍。一個民族的意志被摧垮了,大家剃了頭,換了衣服,接受了統治。

無論至今大家怎樣耿耿於懷,破口大罵,孫之獬實際上是剝奪了我們當牆頭草的機會,揭穿了我們懦弱的本質。

你現在活著,就證明你的祖先屬於屈服的那一部分。

揭開了瘡疤,很疼,很丟人,但這就是事實!

別看一些人今天胸脯拍得啪啪響,彰顯著自己的義憤和勇氣,但真要放到當年那個情況下,嘿嘿,真以為比自己的祖先更有骨氣?

雖然我戴上了“滿遺”的帽子已經很久了,但我以自己是漢族而感到榮耀。今天重新反思這件事情,揭開傷疤,當然不會好受,也會激起很多人的反感,但我認為,遮掩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歷史,直面事實,我們並不是什麼時候都很牛的,我們也曾經落後和懦弱,曾經被無情地揭穿了牆頭草的本質,曾經選擇了屈服。


饞嘴肥貓鏟史官


剃髮易服是漢民族歷史上最大的恥辱,也是最悲慘一頁。而它的始作俑者,就是大漢奸孫之獬,一個永遠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人。



孫之獬,山東淄川人。天啟年間的進士,早年投靠大宦官魏忠賢,在朝堂混的風生水起,過了幾年神仙好日子。崇禎繼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懲辦了魏忠賢。所謂樹倒猢猻散,孫之獬被定為逆黨,消籍回家,之後20多年,一直無所事事。


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孫之獬一看升官發財的機會來了,就主動投降清軍。清軍知道他是前朝官員,為了籠絡人心,便送了他一個禮部侍郎的虛職。

但孫之獬並不滿足,想一直往上爬。可清朝的統治者對漢人存有很大戒心,孫之獬總找不到合適機會。為了向主子表示忠心,這一天早朝時,孫之獬突發奇想,剃去長髮,綁個小辮子,穿上滿族服飾,大搖大擺走上太和殿。他走進滿族官員行列,想證明自己也徹底滿族化了。沒想到,滿族官員根本不尿他這一壺,立刻把他趕出來。他只好來到漢人官員的行列中,漢族官員對他這種諂媚之舉更看不上眼,也把他踢了出來,孫之獬是老鼠鑽煙囪裡 ,兩頭受氣。



於是,一個惡毒的陰謀便在他心中產生,他上書順治皇帝:陛下平定中國,萬里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清朝剛入關時,也實行剃髮易服,受到漢人強烈抵制,再加上當時還有李自成、張獻忠、南明諸多力量與清軍作對,多爾袞不得不暫時放棄這規定。而現在,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的勢力被消滅殆盡,恰在這時,孫之獬有主動提出剃髮易服,正和多爾袞心意。於是,多爾袞變下那道臭名昭著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

漢人自古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古訓影響,把剃髮易服看成對祖先的大不敬,因而對其進行強烈抵制,為此,有數千萬漢人慘遭屠戮。而那些屈服於剃髮易服的漢人,自感地下無言面見列祖列宗,死後便讓子孫用一塊布捂住自己的臉,以示無言面見祖宗。魯迅先生對此深刻指出: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與廉恥。


而這個孫之獬並未因此等到主子的賞識,相反幾年後,因為買官賣官,又一次遭到罷免回到老家淄川。善惡到頭終有報,孫之獬回老家沒多久,山東義士謝遷等人就舉起反清大旗,起義軍攻破淄川,抓住孫之獬,對這個民族的罪人進行了最嚴厲懲罰:用針縫住他口鼻,千刀萬剮。然後,將他的兒子、孫子、重孫一併處死。這就是孫之獬這個大漢奸,最後落得可恥下場。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有一種可恥叫叛徒,有一種搖尾乞憐厚顏無恥叫漢奸。有一個沒有底線獻媚主子的人叫孫之獬。

親們可能對秦檜、張邦昌、吳三桂、汪精衛這樣的漢奸很熟悉,對孫之獬這個漢奸知之甚少吧?

其實他比這些漢奸壞百倍,對中華民族危害百倍,因為他直接造成了漢人成千上萬的死亡,是他毀滅了中國漢民族尊嚴。他必須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我們都知道清朝當初入關實行的酷法“剃髮易服”政策吧?

這個政策當初推行受到了漢人的強烈牴觸。多爾袞進入北京擁立順治稱帝后,讓漢人“剃髮易服”。也就是把漢人的頭髮剃掉,只留下腦後一根鼠尾辮,這是滿族人的髮式。脫掉寬鬆的袍子,穿上滿族的緊身馬蹄袖的服裝,這也是遊牧民族滿族人的服飾。



▲多爾袞

漢人為何牴觸剃髮呢?

原來漢人幾千年的觀念是,“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損”漢人的頭髮是盤起來不剔發的。親們腦補一下曹操曾經“割發代首”的故事。在漢人心中,頭髮就相當於腦袋,剃髮就是要腦袋。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造成的。

為什麼牴觸易服呢?

漢人傳統是“束髮右衽”,也就是說衣襟右壓左邊,而滿族或者少數民族恰好相反。還有一種說法,漢人死後死者穿的壽衣是左衽。知道了這些知識就明白為什麼漢人這樣牴觸這項政策了。

抵抗的結果是漢人血流成河,親們腦補一下“揚州十屠”。多爾袞提出的口號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既然如此,這項政策為何要強推呢?因為這是摧毀漢人尊嚴和觀念的政治手段。為多爾袞提出這個政策的人就是孫之獬。

孫之獬為什麼要為多爾袞提出這項政策呢?




▲剃髮易服

孫之獬(1591~1647年),山東淄川縣人(今山東淄博)。明朝崇禎朝的近臣(庶吉士),由於他投靠宦官魏忠賢助紂為虐,後被崇禎革職為民。由此孫之獬回到了老家。

多爾袞進京擁立順治稱帝后,孫之獬覺得要變天、時機來了。他頭腦很靈活,馬上讓家中老婆孩子穿上滿族衣服,還別出心裁的讓家中大人小孩留了滿人的髮式,估計那時候沒有小旗子,否則會讓家人一人一個小旗子站在道旁歡迎多爾袞進入中原呢!這就是典型的漢奸行為。

這時多爾袞為了籠絡人心,就招撫了一些明朝官員,孫之獬表現不錯,被招進京做了禮部侍郎。

當時有一些明朝官員出任了清朝官職,這些人以多爾袞消滅了李自成,為崇禎報了仇為遮羞布出仕為官,也是為了貪圖富貴而投降了清朝,大多數人出工不出力。

其實孫之獬他自己家庭“剃髮易服”屬於自發行為,他還沒有想法為多爾袞提出這項政策。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

原來大臣們上朝奏事是分為漢、滿兩班站立的,也就是漢人站一隊,清八旗官員站一隊。有一天孫之獬穿著滿族服裝上朝,他十分想站在清八旗官員這一隊,不屑與漢人為伍。他就走向了滿人這一隊,結果八旗子弟對這種叛徒看不起,不讓他在這一隊站,於是往外推他,並且一個人緊挨一個人,根本不留一點縫隙讓他加塞。

孫之獬無奈走向了漢臣一列,漢臣同樣鄙視這種人,也不讓他站在這一列,言外之意你不是看不起我們嗎?你去滿清那一隊站吧!於是也把他推了出來,同樣也是人挨人不留縫隙。



孫之獬此時尷尬了,誰也不和他站在一起,他感到了奇恥大辱。對滿臣他沒有辦法報復,對漢人還是有辦法的。

思來想去,漢臣侮辱看不起我不就是你沒有剃髮易服嗎?這好辦,我為多爾袞上個摺子,讓你們漢人都“剃髮易服”,這就是孫之獬為什麼建議多爾袞推行“剃髮易服”的主要原因。

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以上就是孫之獬的上書主要內容。孫之獬為洩一己之私憤,把全國漢民推入了火坑。

不過他也沒我落下好下場。順治三年(1647年)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年正好孫之獬從江西兵部尚書位置退休回到了老家,謝遷把他直接砍了。這就是當漢奸的可恥下場。


秉燭讀春秋


孫之獬(xiè,是不是感覺我是好人,給大家來個標註拼音),講道理,也是個文化分子。天啟的時中了進士,還混了個庶吉士,講道理一般人到這個份上已經完美了。但是這個老鐵非要去投靠魏忠賢。

投靠魏忠賢也就算了,魏忠賢死了以後,要廢除魏忠賢寫的書。結果他抱著書到太廟去痛哭。被歸為閹黨,理所當然的革職。

革職玩了他就回老家了。後來清軍入關了,這個老鐵向來只長肉,沒長骨頭。自然是要投降了。但是他的投降還有點花樣,把自己頭髮給剃了,效仿滿族人。

多爾袞一看,這是大大的良民啊,馬上讓他當了禮部侍郎。但是上朝的時候,這位X(gou)子(我都不想叫他老鐵)比較有想法,想混到滿族大臣那裡去。滿人大臣當然是把他趕出來了,又想混到漢人大臣裡去,再次被趕出來。

這就很尷尬了,這位鐵(gou)子兄弟比較憤怒,就表示:"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後面就有了由剃髮產生的慘無人道的暴行,死傷者百萬。但是不得不說,這確實非常管用,把硬骨頭的都清理掉了。

這位老鐵(gou)當然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回老家的時候被起義軍抓住了。享受了一下比滿清十大酷刑還要痛苦十倍的懲罰,也算是天理報應。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清軍入關,剛佔領北京城的時候,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漢奸,這個人名字叫孫之獬(1591—1647),字龍拂,山東省淄川(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初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魏忠賢得勢的時候,趨炎附勢,攀附魏忠賢。後來在崇禎朝因為支持魏忠賢當年編著《三朝要典》孫之獬竟然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要知道崇禎繼位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垮魏忠賢,崇禎怎麼可能能容忍他,最終被崇禎“削孫之獬籍”,罷官回鄉了。

後來清廷為了收攬人心,徵召他當了禮部侍郎,當滿清剛進北京時,清廷還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穿明朝的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得分開站立,各站一班。可是這個孫之獬為討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自然地往滿族大臣的行列走,但滿族大臣怎麼可能容得下他,便將他逐出了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之後,只好走回漢臣隊列,結果漢臣恨他過於逢迎諂媚,也是不讓他入列,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分。

此時多爾袞上朝看到這人立於中間,甚是奇怪,便詢問緣故,這孫之獬惱羞成怒,便上疏多爾袞,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本來早就想徹底顯示已經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孫之獬這一提議,並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間,下達了剃髮令。從此清軍所到之處,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自此華夏上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全都變成了“金錢鼠尾”式。

這段記載廣泛存在於正史與野史之中,大部分人都已經認同了史書上的這一記載,把幫助滿清推行剃髮令,讓幾千年華夏衣冠不存,最終還導致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悲劇的矛頭,一股腦全部指向了孫之獬。按照文人的邏輯,這個孫之獬很有可能本名叫孫之懈之類的,被文人所唾棄所以給他的名字加上了反犬旁。可是這件事情如果仔細的分析一下,不難看出有些問題。


孫之獬不同於范文程、洪承疇之流,降清之時未立寸功,這樣的一個非核心漢族大臣,根本不可能左右到滿清的治國政策,雄才大略的多爾袞怎麼可能因為這個人的一時之言去更改滿清入關的既定方略。唯一能讓這件事變得合理的那就是滿清原本已經制定了“剃髮”政策,要在原明朝統治地區推行,因為這一地區的人們都是崇尚儒家孔子所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基本都是蓄髮樣式,而推行像滿清一樣的辮子髮型,可以從形式上摧毀被統治人群的精神信仰,從文化層次上進行侵入和統一,這樣更有利於滿清的統治。

另外一個佐證就是,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及其他一些關外就跟從滿清漢臣,哪一個不是跟隨滿洲人的習俗都改變了自己的髮飾,如果滿清真的是允許滿漢分治的話,他們應該一直都是蓄髮才對。所以滿清將滿漢一體全部按照滿洲習俗改變髮飾的想法,應當在入關之前就已經萌芽,有沒有孫之獬至這個人,“剃髮令”都會被滿清推行。只不過入關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契機推行,孫之獬的諂媚行為剛好讓多爾袞找到了一個藉口。

孫之獬雖然根本上並不是“剃髮令”的主謀,但是他在這件事情當中也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髒水潑到漢臣身上,讓漢人之間“狗咬狗”才是滿清統治者想要看到的。所以在利用完孫之懈這條狗之後,順治三年便革去了他的職位,讓他“衣錦還鄉”。順治四年,山東爆發反對滿清統治的起義,起義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首創剃髮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在孫之獬死後,清廷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卹。儼然成為了滿清統治政策的犧牲品,可恨、可憐、可悲、可嘆。


倫語說歷史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傳統儒家薰陶之下的漢人看來,身體乃至頭髮都是父母給予的,不可輕易損傷,這也是一種孝道。但在明朝滅亡,滿清鐵騎跨過山海關入駐中原後,滿清的“剃髮令”徹底顛覆了漢人的頭髮服飾。“剃髮令”的始作俑者,就是大漢奸孫之獬。


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本是明朝天啟年間進士,授檢討,遷侍讀。他入仕之時,正是閹黨當政吃香之日,魏忠賢當權把持朝政。自然而然,他很快就成為了閹黨的一員。沒成想,在崇禎即位後,崇禎皇帝迅速清理切割閹黨,下令毀掉閹黨編寫的《三朝要典》,魏忠賢瞬間失勢。樹倒猢猻散,孫之獬的政治生涯遭遇斷崖式崩塌。但可笑的是,孫之獬竟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同年八月,孫之獬被削籍,被貶回老家山。入關之初,滿清為在籠絡人心,重新接納孫之獬,並任他為禮部侍郎。天下改朝換代,孫之獬政治生涯卻實實在在的迎來了“第二春”。


滿族男子的髮式有個形象的說法叫“金錢鼠尾”,即將頭頂和四周邊緣全部剃去,獨後腦中間留長髮編成辮子。民族文化不一樣,當然與當時漢族頭飾完全不一樣。入關後,多爾袞曾下令推行“剃髮令”,但遭遇全國的抵制,漢民揭竿而起,甚至南逃保發。當時新朝剛立,天下未定,迫於形勢,多爾袞只得收回“剃髮令”。

順治初年,滿清允許前朝降臣穿著漢服上朝,漢滿兩族朝臣各列一班,倒也相安無事。新朝剛立,跳樑小醜瞬時粉墨登場。孫之獬,這麼一位看似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為了一己私利,標新立異,不按照套路出牌。一日,孫之獬剃髮留辮,改穿滿服,甚至還上疏說:“臣妻放足獨先,閤家剃髮效滿制”。當朝的滿清貴族對他的趨炎附勢不屑一顧,漢族朝臣更是對他嗤之以鼻,不恥與之為伍。氣急敗壞的孫之獬竟然直接上書順治皇帝:

“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際,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這正中順治皇帝和當時實權派多爾袞的內心。順治二年,清朝頒佈推行“剃髮令”。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是多爾袞為防止滿族“漢化”。“剃頭令”的推行可在全國範圍內的對漢族進行一次精神閹割,並以此改變漢族最根深蒂固的文化,以此彰顯滿族統治的“正統性”。

一時之間,華夏大地,揭竿而起。但當時的滿清已經基本統一中國,消滅了絕大多數的反對力量。至此,孫之獬建議的“剃髮令”得以全面推行。

鐵腕之下,血流成河。揚州三日,嘉定三屠。據史料記載,當時江陰民眾群起反抗“剃髮令”,江陰一城為城門緊閉,進行反清鬥爭。江陰人民浴血奮戰,守城八十一天,擊斃三王十八將。但此時的滿清早已在華夏大地立足腳跟。滿清的鐵騎踏遍中華大地。清廷甚至先後調動24萬軍隊攻城。江陰城破,滿清血腥屠城,死在的刀下亡魂有二十餘萬眾。

孫之獬為了一己私利,一次政治投機,建議當權者多爾袞推行“剃髮令,”造成當時漢族人民的苦難,十足一個漢奸做派。

之後,孫之獬因官場腐敗,被罷官後返鄉。在山東老家,恰逢謝遷起義,孫之獬一家被義軍抓獲並屠殺,孫之獬也被義軍虐待致死。終究是善惡終有報,以孫之獬身軀還報因“剃髮令”死去的亡魂。


木木侃文史



傻的有點壞


僅從孫之獬在明朝投靠魏忠賢、哭《三朝要典》即可看出,他並不是一個有明辨是非的人,只是一個趨炎附勢之輩!

當看到清朝統一全國已是大勢所趨之時,他的態度立刻轉向清朝!

對他而言,也談不上什麼立場,民族大義,只是看誰得勢!他也沒有什麼華夏情懷,也不是鍾情於異族統治,一切已誰主導決定!

不能說他對,把他當成民族英雄!

也不能說他不對,把他當成民族漢奸!

不能說清朝剃髮就沒有道理,因為有統治需要!

也不能說漢人反抗就沒有道理,因為有自古傳統!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視角去審判歷史人物!

畢竟,今天如果你去公司上班,是不是穿工作服,你的內心為啥不反對,而且覺得很好?

以上是個人觀點,我只是一位蠍子供貨商偏頗難免!請多支持我和我的小生意!


尚沃寫給理想5555


謝謝,歷來一個民族想要征服另一個民族無非有兩種辦法,一是武力征服,也就是靠拳頭說話,你不服我就打,打到你服為止,像元朝及南北朝時就是用的這種方法。另一種呢就是先武力打倒,再思想教育,從心裡讓你服。滿清就是這種了,入主中原後先是武力鎮壓起義軍和南明小朝庭而後又大興文字獄從思想上統治漢人。而想要從思想上征服漢人,那麼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服飾,習俗及傳統習慣上加以改變了。所以孫的這一建議卻實很好,不失為一個狠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