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在這個12月的末尾,如果有觀眾想看一部視效大片,選擇很顯然只有一個:海王。

在《海王》一役後,溫子仁這個名字,估計在全球的電影市場上,將具備神奇魔力。熱愛恐怖片的觀眾,對他的《電鋸驚魂》《招魂》爛熟於心,奉之為經典。而只關心在影院裡獲得觀影快感的觀眾們,估計還能懷念起《速度與激情7》帶來的腎上腺素狂飆的體驗。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但,溫子仁能救DC嗎?在漫威已經將老一代英雄更新換代,即將開啟新時代之時,超級英雄電影這種已經漸漸陷入審美疲勞的大片,真的還能被“神奇”的溫子仁所拯救嗎?

票房和口碑回答了這個問題:可以。

魔幻史詩風的超級英雄

即便超級英雄這一類型已經發展十年有餘,但不難看出,許多人對於超級英雄仍然有著片面化的看法。

超級英雄的人物和故事大多來源於漫畫,這些經典形象在一部分受眾群體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地位。當超級英雄開始出現在銀幕上時,很多片子都將這一類型類比如傳統好萊塢的鐵血硬漢形象:個人英雄主義為核心,先進的科技、誇張的打鬥,都只是錦上添花的點綴。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超級英雄電影,就是為了讓漫畫重新復活,這也是許多漫畫粉絲對於漫威和DC兩大漫畫巨頭的期待。

固然,十年前,抱著這樣的期待,來製作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或許無可厚非。但在當下,超級英雄影片已經不再侷限於窄小的漫畫受眾群體,而更多的是為大眾服務。在美國本土之外,有更多的觀眾,是需要提前閱讀,才能接受這類型的電影。

粉絲基礎一直是漫威稱雄這一類型的底氣。但對於剛開始打開局面的DC來說,粉絲基礎就是一個不太友好的代名詞。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扎克·施耐德親身驗證:找一個對漫畫了解程度頗深的導演,並不能為票房帶來突破。而接棒的溫子仁從另一個方向驗證:既然是改編電影,考驗的是導演的改編能力,而不是對漫畫的熟識。

溫子仁在之前的採訪中提及,他明白幾十年來,漫畫為電影的改編積累了驚人的原材料。但在他看來,改編的重要性在於選取人們覺得特殊和有趣的材料。當導演在巨大的原料庫裡大海撈針時,敏感地過濾什麼是有用的素材,更為重要。

“《海王》讓我深入瞭解大多數人對海洋的看法。它一方面是驚人的、奇妙的和神奇的,但另一方面,它是可怕和未知的。所以我認為這兩個元素,魔法和奇蹟,在影片裡算是齊頭並進。”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當溫子仁讓超級英雄不再侷限於原來的漫畫故事時,《海王》的世界格局才真正被打開了。由此《海王》中,星球大戰、阿凡達、指環王、侏羅紀公園、異形等多重銀幕經典影響一掠而過。和《頭號玩家》一樣,溫子仁仗著自己對電影文化的瞭解,嫻熟地將動作、冒險、魔幻、史詩克蘇魯一鍋燴,在《海王》中完成了對於多重元素的組合和重建。

“我一定要創造一個龐大的世界。我認為,對於不僅僅是粉絲的電影觀眾來說,真正有趣的是,當他們看到這部電影時,看到的不僅僅是DC世界,而是看到了一個海王的世界:不同的王國,不同的世界,驅動世界的機器,生活在這個世界的生靈。我從來沒有製作過這麼大規模概念設計的電影,它真的很棒。”

溫子仁:搖擺不定DC宇宙的定心丸

如《海王》這樣的大製作商業大片,對溫子仁這個“接棒者”來說,負擔十分沉重。

即便你是資深DC粉絲,也不得不承認,當下這個老牌超級英雄宇宙的局面有點尷尬:DC的電影票房收穫平平無奇,兩大英雄集結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全球票房8.7億美金;被譽為DC口碑翻身之作的《神奇女俠》,票房8.2億,《自殺小隊》7.4億,《正義聯盟》系列跌得最慘,票房僅有6.1億。

DC宇宙陷入一個怪圈:大場面大製作,試圖超越諾蘭的蝙蝠俠系列,黑暗沉重的超級英雄哲學在票房上毫無起色,影評人也不買賬,而知名度稍微遜色的神奇女俠或是反派聯盟,好則略有起色,差則在電影市場上激不起半點水花。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一個囊括多部影片的超級英雄宇宙,卻沒有主題,這對整個世界框架都是致命的。而在扎克施耐德出局之後,DC宇宙即便在短時間內還沒能找到一個主題,至少也要先尋找到一個能讓其他影片繼續下去的方向。於是,溫子仁閃亮登場。

“我從加入這個項目的第一天就表示,我希望做一部有趣的電影。”

有趣是個老套的主題,但對溫子仁來說,恐怖題材也是個老套的主題。而對於DC來說,求新求異已經不是當下最緊要的事,能夠找到一點,打破現在觀眾對於DC影片的成見,才屬第一要務。

所以在成片中,溫子仁把這一點貫徹的十分徹底,一貫被吐槽“太黑看不清”的DC畫面統統不要。在漫畫小圈子裡,那個“只會和魚說話的奇怪男人”也不見了,我們看見的是一個猶如希臘神話波塞冬級別的——神格海王。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這正是溫子仁作為一個續集導演的高明之處:當你接手到一個殘局之時,如何才能把它變成屬於你的作品?

溫子仁對此的回答是:“尊重亞瑟在《正義聯盟》中給觀眾留下印象的部分。”但儘可能挖掘其他的成分。

即便由於敘事需要,溫子仁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大場面戰鬥和海底世界的風景上,但海王亞瑟的形象,仍然在《海王》這部影片中獲得了重生。

在溫子仁手裡,海王是能從海中舉起潛艇的超級英雄,此情此景與大超託飛機頗有神似之處;海王是一個號令海底“哥斯拉”,手握三叉戟的戰神式英雄,就連在流行文化中屢遭嘲笑的“只會和魚說話”能力,也在海中鯨魚和鯊魚等巨形生物的襯托之下,變得令人敬畏。

大IP下的導演自我表達

大IP旗下,溫子仁《海王》做出的自我表達不算太多,但也留下了足夠的個人痕跡。

雖然《海王》的劇本多處被詬病,但溫子仁充分展示出了,一個優秀的導演,應該如何用畫面來彌補敘事上的單薄。

節奏把控已經算得上溫子仁的拿手好戲。較之DC以往作品,觀眾對《海王》給出的最好評價是:路人友好,不易睡著。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誰能在溫子仁的片子裡睡著呢?影片雖然還是傳統的三幕式結構,甚至還在開頭展開了一段過去的陳述。然而,妮可·基德曼靠著一場打鬥戲讓所有人都為之一震,小亞瑟的成長戲在鯊魚和金眸的襯托下讓觀眾熱血沸騰,而其後的海底大戰和亞特蘭蒂斯,五光十色的色彩和環繞運動翻轉的鏡頭,偶爾還搭上流行音樂抒個情,足足讓影迷在影院裡激動143分鐘。

溫子仁以往對色彩的使用,大多侷限於題材需求,《海王》顯然是打開了溫子仁的色彩“潘多拉”盒子。不過如果說有什麼是沒有變化的,他對長鏡頭的偏好當屬首位。

溫子仁對長鏡頭的使用,足以讓喜歡他的作者寫一篇小論文。在他的經典之作《招魂》裡,溫子仁用了一個45秒的長鏡頭,就能夠把整個環境和人物交代清楚。

而在《海王》裡,長鏡頭可算基本配置。影片一開場,亞特蘭娜的打鬥戲,就用了360°的鏡頭,一鏡到底,溫子仁在採訪當中開玩笑,為了拍這一個鏡頭,拆除了整個佈景的天花板。在海王對過去的回憶中,也有大量通過CG嫁接的鏡頭。而在和弟弟的打鬥中,旋轉,慢鏡頭,大量運動鏡頭,花式炫技。海底世界的縱深感被極大地擴張,眼花繚亂的刺激感得以呈現。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常規情況下,長鏡頭的鏡頭語言,較短鏡頭而言,更能有效的表現空間的真實感,能夠充分展現特定場景時空中規定情境的氣氛。而這種作用,在華麗的海底戰鬥場上表現無遺。

亞瑟和奧姆這場爭奪海底之王的戰鬥,並非誕生於為人類準備的平面小舞臺,海底章魚擂鼓,場上的海底觀眾歡呼吶喊,讓這場戰鬥介於古羅馬鬥獸場和現代的體育場的狂躁之中。

這場海陸兄弟之間的血統之戰,被印上了復古風格的標籤,在溫子仁手中,靠古老又懷舊的長戟戰鬥模式,打出了上天入地的神格感。


1.6億預算重造DC,真正的“超級英雄”是41歲的溫子仁


海底的長鏡頭,到了陸地上,則又是另一番用處。在西西里島上,女主角湄拉在房頂上穿梭跳躍,而敵人則在她身後緊追不放。這場追逐戰中,大量的跟拍長鏡頭無縫銜接,多重視角讓人生出互動式遊戲的體驗感。

在複雜的佈景中,演員快速奔跑以突出危險感,後期還要結合綠幕CG來配合,這對導演的場面,鏡頭運作的規劃設計都是一種考驗。而溫子仁,在這部姍姍來遲的DC全面翻身之作中,終於用熟練的技法證明了:超級英雄類型已經窮途末路的評論,不過是毫無想象力創作者的遮羞布。

相信這一類型電影的未來,還十分長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