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摘要

一、行情回顧

2018年供應前三季度受環保壓制,放鬆後四季度產量明顯提升。消費方面則是承接這兩年採暖季消費及地產行業支撐,鋼材庫存低位,利潤極佳。只是年末消費預期大幅下降,導致鋼價大幅回落。

二、2019供求預期

供應方面,國家環保不再“一刀切”,權力下放至地方。地方政府在鋼企環保水平提升、經濟和就業壓力、空氣質量指標好轉情況下,環保政策繼續加強的概率降低。影響鋼材產量的主要因素轉為利潤,基本全行業盈利,預計增5+%。大部分鋼企在盈虧平衡附近,則擠壓上游利潤,鋼材產量持平。從歷史情況來看,持續虧損3個月以上預期減少5%。後期隨著庫存的累積以及利潤的壓縮,供給將出現被動減量。

需求方面,2019年鋼材消費分項來看,房地產鋼材消費下降2~3%,汽車與家電鋼材消費下降0.4~0.8%和0~0.1%,基建、船舶及其他鋼材消費持平,工程機械與出口鋼材消費增加0.8~1.6%和1.2~1.5%。2019總體鋼材消費在變動幅度在[-1.9,0.8]區間。

總體來看,環保限產力度下降,鋼材產能充足,消費面臨下滑,鋼材供求重回過剩態勢,鋼材利潤將再次歸零。鋼企開啟兼併重組進程。一季度鋼材累庫等待消費復甦,鋼價承壓;二季度因鋼企主動性減產時段或出現供需錯配,利潤有反彈機會。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三、2019策略

1)在地產消費下降情況下,尋找做空鋼材利潤機會。

2)鋼材出口是消化過剩量的重要手段,價格由支撐轉為壓制,外盤價格附近可拋空。

四、關注及風險點

地產企業狀況、環保限產力度

行情回顧

2018年是環保大年,前三季度鋼材供應均受到一定壓制。消費方面,2018年二季度承接上一年採暖季限產的消費後置,地產企業高週轉模式持續至三季度,四季度初又有新採暖季前的消費前置,因此在產量提升、出口下降情況下,國內鋼材庫存較長時間內均維持低位。四季度在經濟下行、出口受限等宏觀壓力下,環保不再“一刀切”,地方政府在空氣質量好轉後,限產力度放鬆,年內鋼材供應上升明顯,進入年末消費預期轉弱,鋼價大幅回調。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鋼材2019供求預期

(一)環保力度下降,2019產能充裕,產量取決於利潤

從統計局公佈的10月份數據來看,2018年1-10月全國生鐵產量為64506 萬噸,同比增長1.7%;1-10月粗鋼產量78246萬噸,同比增長6.4 %;1-10月鋼材產量91844萬噸,同比增長7.8%。按華泰期貨研究院測算,1-10月生鐵產量68322萬噸,同比增1.3%;1-10月粗鋼產量為81490萬噸,同比增加2.6%。粗鋼日均產量最高為9月的285.9萬噸/天,可認為在環保限產減弱,生產利潤尚可的情況下,產量有望超過10億噸,比2018年預期的9.3億噸增加7.5%。

國家環保不再“一刀切”,權力下放至地方。地方政府在鋼企環保水平提升、經濟和就業壓力、空氣質量指標好轉情況下,環保政策繼續加強的概率降低。影響鋼材產量的主要因素轉為利潤,基本全行業盈利,預計增5+%。大部分鋼企在盈虧平衡附近,則擠壓上游利潤,鋼材產量持平。從歷史情況來看,持續虧損3個月以上預期減少5%。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二)2019鋼材需求下降難以避免,下降幅度成為關注重點

不論從絕對用鋼量還是市場情緒來說,房地產用鋼需求是鋼材需求的決定性變量。根據Mysteel等眾多資訊機構統計,鋼材需求總量中,約40%集中於房地產行業;對於螺紋鋼單品種來說,下游需求約70%集中房地產行業。且從房屋建設週期角度看,房屋新開工後的2-3個月用鋼強度最高。2018年房企轉向高週轉策略後,房企拿地和新開工週期縮短,對應地產用鋼強度進一步提升。

地產至鋼材需求傳導鏈條為:地產企業融資+銷售決定房企拿地面積,房企拿地面積領先新開工6個月,新開工決定鋼材使用量。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2018年1-10月品房銷售額115914億元,增長12.5%,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35636億元,同比增長7.7%,主要增加在於銷售回款,自籌資金45512億元,增長10.8%;定金及預收款44942億元,增長16.3%。其他途徑則下降,國內貸款19727億元,下降5.2%;利用外資80億元,下降35.6%,個人按揭貸款19408億元,下降0.9%。據同策研究院數據,9月份時,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443.11億元,已降至冰點。孰料

10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資總額為392.65億元,環比9月大幅減少11.39%。這也是2018年以來,首次跌破400億元大關,更是創下自2017年1月以來融資金額的最低值。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資金籌集困難加大,今年土地流拍明顯上升,土地溢價率縮窄。從百城成交土地佔地面積來看,2018年9月成交3960萬平米,同比降30.81%,10月成交3732萬平米,同比下降41.77%。11月按目前周度數據來看,下降幅度仍在40%左右。按領先6個月測算,明年3月就會見到新開工大幅下行,且由於今年的高基數原因,預計明年新開工同比在-5~-8%之間。

從地產政策方面來看,國家強調定力,再次放鬆的概率極低,地產行業的洗牌或將就此展開,相對應的鋼材消費亦將大幅下行,影響幅度在2~3%之間。

2018年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7567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1-9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3.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因國家已確定穩槓桿,加大基建投資的策略,只是資金能否完全到位存疑。從歷史情況來看,基建投資增速與鋼價負相關明顯,重要拐點吻合,預期明年基建增速將逐步回到今年年初水平,用鋼量總體持平。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2018年1-10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10月,我國挖掘機產量為2.14萬臺,同比增長51.1%。1-10月,挖掘機累計生產21.61萬臺,同比增長51.3%。由於高基數原因,明年工程機械預計增速下滑至10~20%,新增鋼材用量0.8~1.6%左右。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比上年同期明顯下降,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低迷走勢。當月產銷分別完成233.4萬輛和238萬輛,產銷量比上月分別下降0.9%和0.6%;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1%和11.7%。1-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82.6萬輛和2287.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4%和0.1%。產銷量增速持續回落,為今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受購置稅回升和居民消費下滑影響,預計明年汽車產銷繼續走低,同比降幅在5%~10%之間,減少鋼材用量0.4~0.8%之間。

2018年10月民用鋼質船舶產量為291.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5.6%;1-10月民用鋼質船舶累計產量為2755.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9%。家電方面,10月空調產量為1356.8萬臺,同比下降0.4%。1-10月空調產量為17368.2萬臺,同比增長10.6%。10月我國家用洗衣機產量為662萬臺,同比增長4%;1-10月我國家用洗衣機產量累計5811.2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0.4%。10月我國家用電冰箱產量為685.4萬臺,同比增長5.2%;1-10月我國家用電冰箱產量累計6687.7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2.2%。船舶產量由於統計口徑有所更改,2018年降幅不大,但對比17年數據則降幅在30%左右,預計2019年持平。家電方面國內消費疲軟態勢繼續,出口還是有一定競爭力,預計產量降幅0~5%之間,減少鋼材消費0~0.1%

鋼材年報: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 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2018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550.0萬噸,同比增長10.4%;1-10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841.3萬噸,同比下降9.3%;10月我國進口鋼材113.8萬噸,同比增長19.8%;1-10月我國累計進口鋼材1110.3萬噸,同比增長1.3%。出口是消化明年鋼材的重要手段,預計增量在1000萬噸以上,約提高鋼材消費1.2~1.5%。

2019年鋼材消費分項來看,房地產鋼材消費下降2~3%,汽車與家電鋼材消費下降0.4~0.8%和0~0.1%,基建、船舶及其他鋼材消費持平,工程機械與出口鋼材消費增加0.8~1.6%和1.2~1.5%。2019總體鋼材消費在變動幅度在[-1.9,0.8]區間。

2019年鋼材供求展望、策略及風險點

(一)2019展望:環保限產力度下降,鋼材產能充足,消費面臨下滑,鋼材供求重回過剩態勢,鋼材利潤將再次歸零,鋼企開啟兼併重組進程。一季度鋼材累庫等待消費復甦鋼價承壓;二季度鋼企主動性減產時段或出現供需錯配,利潤有反彈機會。下半年原料供求略好於成材,鋼材利潤難有起色。

(二)2019年策略:1)地產消費下降情況下,尋找做空鋼材利潤機會。

2)鋼材出口是消化過剩量的重要手段,價格由支撐轉為壓制,外盤價格附近可拋空。

(三)關注及風險點:地產企業狀況、環保限產力度。

重點: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看好的機會個股以及一些乾貨,大家可以及時關注!每晚給大家推薦黑馬股,昨晚推薦的黑馬股中國海防(600764)盤中強勢拉昇,最高漲幅9個點!你們一直說打板追漲停,所以昨天從底部待漲股精選了海防,恭喜跟上的朋友!

免責聲明:本人在頭條文章裡所分享的個股均出自技術面選股,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直接投資依據,有異議歡迎補充交流,不喜請繞行勿噴!,敬請大家謹慎跟風。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