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招标之后,医药股悲观情绪得到宣泄,耐心等待纠偏行情的出现

医药股大幅杀估值后,dots社区认为大药厂报价都有自己的理由。例如江苏正大是贴着成本线微利报价,南京正大的报价水平则保有了很大利润空间,结果没有中标。但江苏正大的替诺福韦也输给了成都倍特的报价,公司表示这个价钱肯定是赔钱的,无法覆盖完全成本,报价策略完全是为了抢市场。贝特有许多药与中国生物制药重合,都是乙肝品种大户。余下的市场则是按照第1-7名平均降幅制定价格,这11个之外的用不了半年也会向招标价格靠拢。

据悉,正大报了1元多,齐鲁0.7元,倍特0.57元,正大认为卖多少赔多少。这种价格的药质量恐怕不容易保障,到明年进一步推广时有可能发现难以为继,从而有所修正,那时候可能是仿制药反弹的机会。按照中国国情,纠偏迟早发生,但需要等待,需要时间和触发点。

而京新表示即便降价90%,还是比出口欧洲的赚钱,dots推测,毛利率95%的产品即便降价90%,毛利率还是有50%。正大天晴同样的元恩替卡韦产品,南京正大报6元,江苏正大报6毛,还是有钱赚。

从目前情况看,参与招标的仿制药的市场突然没有了,比如说100亿的市场突然变成5-10亿了,毛利率再高,利润也是有限了,仿制药向化学品靠拢。这个有可能导致医生能得到的回扣和奖金减少,大幅压缩医生的福利,当然这也是医保局不希望看到的,但医生待遇下降是否会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不得而知,有待观察。

从医保局的角度而言,其任务就是控费,价格越低越好,质量控制则是药监局的人物。而且一致性评价后,基本都是大药厂参与招标,一般也不敢出重大质量问题。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也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

一致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降价,这个逻辑几年前就应该想通了。只不过这一次招标步子迈得实在太大,按这个趋势下去,很多小药厂可能就玩不起,直接要关门了。

目前医药行业专家也感到困惑了,都觉得不可持续,最终还是需要政府来解决,因此最终出来纠偏的概率还是存在的。但只靠仿制药的厂家会比较麻烦,没有创新药的话,中国由于缺乏有力的商业保险,因此仿制药基本只能面对医保局一个大客户,而自费比例又有限,因此药厂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被杀价也就在所难免。

结果出来,低竞争品种议价阶段杀价比竞价更多。后续议价谈判成功的有6个品种进一步降价:

#09奥氮平/10mg/豪森,报价-10%,议价-19%,累计-27%

#15赖诺普利/10mg/华海,报价-17%,议价-76%,累计-80%

#17氯沙坦/50mg/华海,报价-1%,议价-50%,累计-51%

#20依那普利/10mg/扬子江,报价-29%,议价-18%,累计-42%

#23伊马替尼/100mg/豪森,报价-1%,议价-23%,累计-26%

#28培美曲塞/100mg+500mg/汇宇,报价分别+58%/+69%,议价-46%/-46%,累计-14%/-8%

6 个掉标品种,分别阿莫西林胶囊(石药)、阿奇霉素片(石药)、曲马多片(石药)、卡托普利片(常州制药厂)、阿法骨化醇片(药友)、注射用阿奇霉素(海南普利)。

因此创新药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但谈到这一块,PD1 之类的今后的竞争也让人担心,基本相当于2010年左右的替尼,大家都一股脑去做,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目前已经报临床研究申请的PD-1就已经有了140个,也得降价。真有几个国产PD-1上市定价以后,其他还没上市的看到价格,可能会考虑止损,创新药的游戏95%的药企玩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