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天涯一客人


在人权方面,雍正废除了废除明朝遗留的贱籍,全部视为平民,准其入户籍。明朝时有很多贱民,一般是造反俘虏、贪官家属、蒙古遗民等,比如乐户,专门从事歌舞表演的贱民;疍户,在水面居住打鱼为生,不准上岸的贱民;丐户,从事社会最底层的手艺人;堕民,吹拉弹唱的贱民;伴当,只能做仆人的贱民。这类贱民没有人权,不能与平民通婚,不能科举,不受律法保护,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就全部废除贱民,这事儿连他老子康熙都没干。

中国在1727年完全消除了贱民制度,而印度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在军事方面,雍正令年羹尧征征准噶尔,将青海地区纳入清朝版图。1723年雍正刚即位,皇位交替之际,西北的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联合西藏罗卜藏丹津反叛,雍正令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军平叛,历时8个月大胜,叛将策妄阿拉布坦和罗卜藏丹津逃往新疆伊犁,清廷在青海设西宁府、甘肃设凉州府,并行政改革,至此青海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也通过此事,清军正式入藏,并派驻藏大臣,开始直接参与统治西藏。

平定西藏叛乱,收复青海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在财政方面,雍正设立了“养廉银”等一系列政策,增加财政收入,肃清官场。明朝时各地征收的税银都额外收加工费,俗称”火耗“,但这个火耗没有标准,导致官员随意贪污,雍正时期正式设立养廉银制度,设立额,由中央补给地方官员,此举有助于官员廉政;另外明朝时政府官员是不用交税服役的,而雍正认为官民应该一视同仁,雍正开如官员和绅士一样交税,增加了财政收入。

清室,骨子里都排汉,但能让汉人入享太庙,受爱新觉罗后人祭拜的,只有雍正愿意拿出手,不要说康熙、乾隆、慈禧什么的。图为张廷玉画像。

在吏治方面,雍正重用了很多汉臣,政绩卓佳。雍正一朝有四位宠臣,其中3位都是汉人,我们熟知的为官清廉,官至直隶总督李卫;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有模范疆吏之称的田文镜;此外还有帝师元老朱轼;宫廷第一画蒋廷锡。雍正一朝的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汉臣占很大比例。


图文绘历史


谢谢!雍正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雍正继位时,国库存银较少,又因连年的战争,其实在雍正继位时,清朝也走了下坡路。

雍正继位后,大担改革,首先就是整理官场的不正之风。使每位占有国家库银的官员,还清库银,使国库充实。

在全国开展:滩丁入亩,减轻人员的负担。

在全国开展:火耗归公,使贪官不敢贪。

大胆治理官吏,治理官场贪污的不正之风。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不良现响有所好转。

无论社会流传雍正继位的故事有多少,但雍正继位确实使人民生活有所提高。

雍正继位,功绩很大,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雍正的辛苦努力,也就没有什么后来的乾隆盛世!





开心_73258937


雍正几乎把所有的制度或多或少都有改革。

权力制度上,建立军机处。

经济制度上,火耗归公。

税收制度上,摊丁入亩。

免税制度上,官绅一体纳粮。

吏治制度上,养廉银。

行政制度上,官员检举。

政治制度上,改土归流。

监督制服上,密折制。

雍正采取上面的改革,归根结底为的还是两项,一是加强皇权,二是增加收入。

首先是建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皇权达到巅峰。军机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康熙年间还算有的内阁议政,改为一切事柄皆决于上,军机大臣只有奏议权,没有决定权。历代以来加强皇权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勤奋,既然揽了事那就得干活,因此雍正的工作量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火耗是一个专用名词。古时候普通人们生活都是用铜钱,很少会用到白银,但是官府又要用白银当做标准货币,因此平民只能按照兑率,把铜钱兑换成银子,然后再交税,平民交税的银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成色也不同,当时被称之为杂银。这些银子通通要送到官方重新回炉,炼成成色八成(不同的官窑炼出来的有些微差别)以上的银锭,这个叫做官锭,国库和各地府库收的是这种官锭。因此在杂银回炉重炼的时候,难免会有重量损失,这个叫做火耗,这个火耗就会摊派到农民头上,征税的时候会额外征收一些来弥补这个火耗。当年眀祖朱元璋订官俸定的是非常低的,到了明朝中后期,火耗就成了各级官员盘剥百姓的借口,一般的官员都会把火耗调高一些,回炉后多出来的银子就进了自己腰包。清朝入关政治体制上承袭的眀制,这个传统也就一起继承了下来。雍正改革主要是针对这笔火耗银子,归公的意思就是官府在征税的时候不再额外征收,然后将火耗由地方报给中央,损失由中央补给地方官府。也许有人说那也可以多报呀,这就和报销一样,人家都报三分,你也不可能说我报十分。全国各地的火耗损失都不会差的太多,这样就堵住了官府乱开火耗账单的口子。

摊丁入亩说通俗点就是取消人头税。康熙五十二年已经把纳税人口定下了,五十二年以后出生的人不需要再交人头税,雍正继承了他老爷子的好心,直接取消了人头税,把人头税的收入分摊到了地里,换言之就是没了丁税,增加了地税。这个政策最大的实惠就是没有地就不用交税,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稳定,也许一场大水,几个人巧取豪夺,农民的地就没了,在原来你没有地也得交人头税,这个政策之后就不需要了。

官绅一体纳粮是和摊丁入亩互相依存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很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大户,有功名的不需要交税,也不需要履行社会义务,算是贵族特权。很多农民为了避税,就把土地卖给大户,大户租给农民种,这样双方都得利,吃亏的是国家。结果就是需要交税的地越来越少,不需要交税的大户地越来越多。一旦摊丁入亩,那这些有地的大户需要缴纳的地税会增加很多,他们的免税特权就成了最大障碍,雍正一纸诏书就把这个特权给废掉了。无论是做官还是乡绅,都得纳税,都得当差。当然每年地产无数的大地主们就肉疼了,自己的地付给别人租金,还得交税,很多地主就都解除租约把地还给农民,而农民呢,不用交人头税,有多少地交多少税,也愿意把地拿回来。这两个政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千年来都解决不了的土地兼并问题。

养廉银和官员监督放在一起说,上面说过清朝的官奉很低,大家都靠火耗过日子。雍正取消了火耗等于是断了官员的财路,为了弥补官员这方面的损失,朝廷会在官奉之外再给官员发一笔钱,为养廉银,这笔钱通常是官俸的十倍到百倍不等,可以说是非常丰厚了。这种官方给钱养廉的手段也避免了地方巧列名目征税。

有了养廉银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官员拿了养廉银子还不廉怎么办呢。雍正采取的是官员检举的制服。朝廷除了在职官员,还有很多候补官员,他把这些候补官员派出去,找在职官员的茬,如果发现在职官员贪赃,就可以取而代之。这涉及到候补官员自身的利益,那一个个下去不得如狼似虎,鸡蛋里头挑骨头。虽然难免会有几个倒霉蛋被冤枉陷害,但是宏观而言,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贪赃的问题。

改土归流是一个统治的问题,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很多土司,这些土司名义上归政府管辖,其实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势力和兵力,足以与官府抗衡,实在抗衡不了的官府来了就跑,官府走了再回来,这些地方可以说是法外之地,雍正通过上面的手段,国库有钱了,就开始治理这些法外之民。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雍正派大军到了西南云贵一代,肯投降的就废除土司,把头领迁到别的地方养起来,不听话的就打到听话为止。然而在山区打仗没有那么容易,直到雍正死都没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

最后是密折制,顾名思义就是给他的亲信一个密折匣子,每个匣子两把钥匙,皇帝和臣子一人一把,有密折权力的臣子可以把他的奏折直接发给皇帝。有趣的是很多人用密折匣子请安问好,大拍马屁,把雍正弄火了,老子废这么大劲就是为了听你们这些废话的吗?然后就没人再敢用密折讲废话了。

雍正继位的时候国库只有八百万,驾崩的时候有了六千万,翻了接近八倍。可以说是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给乾隆留下了大笔可挥霍的遗产,乾隆也不负他望,确实挺能挥霍的。


文沐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即我们所熟悉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也是清帝中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民间都是一位有较大争议的皇帝。


(雍正皇帝朝服像)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胤禛少时聪明伶俐,虽生于帝胄之家,为人却比较谦虚内敛、谨慎。

我们现在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事实上終其一生,雍正皇帝也丝毫不见张扬跋扈之性,无论是其为君前还是为君后。不可否认这种性格影响左右了雍正一生,可以说成(登基称帝)于此,败(过分辛劳致死)亦于此。

“绵里藏针”、“韬光养晦”,雍正正是凭借自己这种低调务实的性格逐步在康熙皇帝诸皇子中树立了一个本分老实之人的形象。

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儿子众多,觊觎其死后帝位的更是不少。他们要不凭借“子以母贵”,要不凭着外臣的鼎力支持。从这一点上来看,胤禛在康熙初年皇位争夺中并没有多大优势,所以他只能是勤勤恳恳,一方面仍旧谦虚低调做人,另一方面则是更加勤勤恳恳精修自己学业。以期得到自己父亲康熙皇帝的赏识,另外也使自己避免陷于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恶斗中,以保全自身。

康熙一朝吸取明亡教训,对皇子教育相当重视。像彼时自己其他兄弟一样,父亲康熙皇帝对自己学业亦是勤勉严格。在父亲及自己师傅的严厉督导下,胤禛的学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待其年龄稍长,康熙皇帝便带其四处巡视,亦开始让其接触部分政务。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好好历练自己这位皇子,以备将来能够肩跳大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来运转。

说来雍正也是争气,无论是随其父出塞外征战葛尔丹还是处理一些朝廷内部事物,雍正皇帝的为人及处理政务的方式都让康熙皇帝倍感赞赏欣慰。

这种谦虚低调为人、勤恳务实作风、过硬的政治才能逐步让其进入到了康熙皇帝视野。康熙皇帝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第四个儿子,更将其列为自己百年之后皇位人选之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夙夜忧叹,为清初辛勤忙碌一生的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

同日,雍正皇帝在大臣的拥立中继承新帝位,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新主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雍正皇位来历的合法性时至今日仍然是清史一大疑案,有人说他是康熙皇帝临终前亲定的帝位继承人,还有人说他是篡改了皇位传位诏书。

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认同康熙亲定说,这主要原因就是,康熙皇帝生前很是喜欢雍正皇帝为自己所生的一位孙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很小的时候即被康熙带到宫中亲自培育。弘历的聪明、才华很受康熙皇帝赏识,祖孙二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康熙皇帝亦在弘历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希望将来能够传位于弘历。

有鉴于此,康熙皇帝生前只能是将自己的帝位顺承到其父雍正身上,如此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生前所愿。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雍正亲得康熙传位的可能性很大。

————————————————————————

(雍正皇帝生前朱批奏折)

雍正皇帝从其父康熙手中接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摊子。事实上,到康熙皇帝晚年,其父辛勤耕耘一生创建的治世已开始出现危机。

主要表现在:

1,国库空虚。康熙皇帝在位之时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西征准格尔等,连续几次大的战役等消耗了大量的清朝财政,造成国库吃紧。

2,吏治腐败。康熙皇帝一生在位长达六十余年,功勋卓著!但康熙皇帝晚年却日益倦政,上行下效,导致朝纲松弛、吏治败坏、贪腐成风以至民不聊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3,朋党之争。像清之前的历朝有为君主一样,康熙皇帝亦深刻认识到朋党之争对社会根基稳定的重大不利影响。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其执政晚年。

尽管康熙皇帝一生想彻底消灭这些不同派系势力对朝政、对社稷的侵蚀,但終没有阻止朋党之势的日益蔓延。

——————————————————————

针对以上的弊端,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即兴利除弊,行雷霆手段进行改革。即以实心,行实政。

初登大宝当月,雍正即下发一谕。

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

1,清理钱粮亏空,整治贪腐。

雍正皇帝主张用猛药去固疾,对内用严厉手段打击贪污腐败。

雍正开始清剿自康熙晚年开始的国库欠银、各地钱粮亏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身后的曹家即于此时被抄)

2,治理朋党,改革选拔用人机制。

雍正皇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朋党的巨大危害。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野团结、抨击朝政、扰乱君主视听、损害君主权威。

所以雍正皇帝一登基即对朋党展开清剿。

雍正皇帝像较于自己祖上几位帝王更加开明,唯才是举,大胆启用汉人入朝,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卫、田文镜、张廷玉等。

3,摊丁入地,扩大开垦、废除贱籍。

摊丁入亩政策开始推行,一改之前的对农民税收征收方式。有利的减轻了少地、无地农民的负担,并成功解决了中国历史上人口税问题,是一个重大创举。

民以农为本,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积极鼓励开垦,扩大粮食产量。并以身作则,逢春时节下地耕种。

4,火耗归公、设养廉银、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康熙晚年,各地方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中饱私囊,横征暴敛。雍正皇帝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改革形成了一套“养廉银制度”,亦称“耗羡归公”。这种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既打击了贪污腐败,又增加了财政收入,更增强了官员的廉洁自律。

雍正皇帝还一改古代收税制度,即让官员也要交税当差。我们都知道自管仲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制一来,两千多年来朝廷只对普通老百姓征税,而对处在统治阶层的官员则可免除。

雍正皇帝打破了这一历史延传规制,其目的就是要暂时牺牲士大夫阶层利益,以巩固王朝统治。

5,设立军机处。

为进一步加强皇权集权,雍正皇帝借对西北用兵之机设立军机处以辅佐自己处理紧急军务。而作为军机处的成员都是有雍正本人亲自挑选。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增强了皇帝的个人权利,也使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不可否认军机处的设立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亦有大的弊端。

6,平定青海、安定西藏。

雍正一朝继承祖辈的扩张政策。先后启用大将军年羹尧等人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叛乱结束后,清廷再次派兵驻藏,加强对藏区治理。种种举措有利的维护了西北及西南边陲安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努力。

————————————————————————

雍正皇帝虽在位时间不长,仅十三载之余,但他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顿吏治……其对清王朝进行的大刀阔斧改革给处在中期的清朝带来了深刻变化,对康熙皇帝晚年所遗留的迫切难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解决,为“康乾盛世”的出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其吏治之隆更是清代之最,历代少有!

雍正皇帝一生可以也用两字概括,即“勤”、“狠”。

面对祖辈传下的“家业”,他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懈怠。雍正皇帝在位时的勤政程度在古代帝王中实属难得!可谓是“以勤先天下”;其统治手段之狠、之强硬亦实属罕见!面对在改革中遇到的推阻,他皆行霹雳手段。

后清朝官方史书《清史稿》曾对其评价道“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雍正皇帝的一生注定充满传奇与非议。不管如何评价雍正皇帝,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穷其一生,于私是为了清王朝的延续统治;于公则是心系天下百姓安危,以为苍生谋永福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综上:不可否认,雍正皇帝的一生是有功于清王朝,有功于中华民族的。


小司马说


整顿吏治,打击朋党,当官的清廉了不少,实行新政,使国库充实了不少,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只能算是其中一部分,他做了利国利民的两件大事,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这两项国策非常快速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负担,让官员不能肆无忌惮的从百姓手里抢饭,让贵族不能肆无忌惮的挪用国库的银子了。这些新政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所以说,不管别人把雍正说的多麽不堪,只要有这两项功绩在,任何诋毁之言都是弱不禁风的。另外就是,雍正是后宫妃子比较少的皇帝,而且在登基之后几乎没有皇子生下,这说明他不好色。他是所有皇帝里面,处理公务最多,休息最少的。这一点更是无人能及。只是被老八用钱收买的人把舆论造出去抹黑了而已。所以啊,文人有时候挺可悲的,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跟新京报一样,没有节操啊。


历史与影视


反对雍正新政的官员口口声声“士绅不当差不纳粮是千百年来的祖制”,可见并非清朝,封建王朝确立之初,保护士绅贵族的利益就是基本国策,是共识,同时以庞大的士绅贵族集团为封建统治的基础,盘剥鱼肉百姓,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雍正写过《朋党论》,对朋比胶固的各色利益集团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说“是其党者,无论远在万里无论贤与不贤,皆百般庇护;不是其党,无论对错,皆百般攻击。朋比胶固牢不可破,使朝廷的施政推诿扯皮困难重重”。说实话,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们往往能利用朋党势力居中指挥调和阴阳,达到坐稳江山的目的。雍正皇帝顶着“君子有党小人无党”的帽子敢于打击朋党势力,使国家政通人和,实在是有近代新民主主义的思想的萌芽。再有把“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作为一项重要国策执行,极大的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充盈了国库,使国家富强,继而敢于向周边用兵,极大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可惜的是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康雍乾盛世”以康熙为开拓之君,以他为过渡,到乾隆鼎盛接着走下坡路,雍正的新政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封建统治的时间,而封建王朝的覆灭终究无可幸免。


江潤聲


整治吏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尊仲景


整顿吏治,打击朋党,当官的清廉了不少,实行新政,使国库充实了不少,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浅说史


铁腕改革,铸就清朝全盛之势,否则清朝,元朝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