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被架空,姬姓诸侯国为什么不来勤王?

而知而行


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骊山之变,周室衰微之际,姬姓诸侯国是出过很大力气的,不然周室哪里还撑得住。虢国一直是最效忠王室的诸侯,直到后来被晋国灭掉;在勤王一事上,郑国的表现也是很抢眼的。

在护送平王东迁、再造周室一事上,郑国是出过力气的,因而郑武公、郑庄公两位君主均担任周朝廷卿士,即为实际执政者。后来周桓王看郑庄公不顺眼,起用虢公为卿士,把郑庄公踢出朝廷,至此,周郑交恶。后来周王纠集卫、宋、陈、蔡等小喽啰讨伐郑庄公,却被郑国打得落花流水。

不过,到了周惠王时,周室发生政变,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挺身而出,镇压叛乱,再造周室。下面我就详细说说这段史事。

周惠王上台后,干了一件十分不地道的事:抢走手下五个大臣的菜园、房产、田地。五大臣心怀怨恨,与周惠王的弟弟子颓勾结起来,打算发动政变,推翻周惠王。

公元前675年,在卫国与南燕国军队的协助下,子颓及五大臣发动政变,周惠王狼狈不堪,逃出首都洛邑,四处漂泊。这是继繻葛之战后,周王室又一次在天下人面前威风扫地。当时各诸侯国(包括齐国)都袖手旁观,看天子的笑话。然而,目光远大的郑厉公洞察到天赐的良机,他果断介入周王室的内斗。

次年(公元前674年),郑厉公借口调解周王室内部纠纷,将参与发动政变的南燕国君仲父抓起来。紧接着,他将四处流浪的周惠王迎到郑国,并派人潜入周都洛邑,把传国宝物偷了出来,以向天下人表明,周惠王仍旧是合法的天子。

为了帮助周惠王复辟,郑厉公前往虢国,与虢公一起商议周惠王复辟的事宜。虢国一直是周王室的左膀右臂,虢公同意与郑厉公共同出兵讨伐子颓伪政府。公元前673年,郑、虢联军发动对子颓伪政府的军事打击。洛邑很快被攻破,子颓和叛乱的五大臣均被杀死。这场周王室内乱以叛乱者失败而告终,周惠王成功复辟。

郑厉公勤王再造周室,取得赫赫之功,郑国在国际上之声望几乎盖过齐国。倘若不是郑厉公不久后便病逝,齐桓公能否保住霸主地位实是可疑。

这件事对齐桓公触动很大。大家都知道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其实最开始时,他才懒得理周天子哩。直到郑厉公平定周乱,功盖天下后,齐桓公才意识到周王室虽然衰落,仍然有利用价值。此后他听取管仲之建议,高举“尊王”与“攘夷”两面大旗,将齐国的霸业推向巅峰。


君山话史


所谓“周天子被架空”,核心是周王室的没落。

周王室的没落,又发生在西周时期而不是东周时期。西周末年,发生了申侯引犬戎入镐京事件,使得镐京成为一片焦土,渭河平原成为戎狄盘踞之地。

此外,申侯引犬戎灭西周的关键要点在于,西申国扶持年幼的周平王与周幽王所代表的正统周王室对抗。周幽王战败身死,意味着正统周王室的覆灭,而平王所代表的西申国势力推翻了正统周王室的统治。因此,西周灭亡之际,周平王政权在法理和道义上都得不到周王国范围内大多数诸侯国的支持,不管诸侯国是否为

姬姓

因此,周幽王一死,周王国诸侯立刻在中原另立携王与弑父篡位的周平王政权对抗,周王国进入了“二王并立”时期。


主导拥立携王的诸侯国,传统大多认为是西虢国,个人认为更可能是东虢国。但不管是西虢国还是东虢国,都是姬姓诸侯国

接下来的十年中,携王政权逐渐失去人心,天下诸侯逐渐不朝于周。携王政权为何失去人心,现有史料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很有可能是因为扶持携王政权的东虢国国君过于狂妄自大且贪婪——《国语·郑语》就曾称“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因为携王政权的不得人心,使得两个姬姓诸侯国迅速投靠了之前被天下诸侯视为“反逆”的周平王政权:这就是晋国和郑国。郑武公和晋文侯先后投靠周平王政权,一个在洛阳平原周边,另一个在晋西南,疯狂地党同伐异,同时扩张领土,终于为周平王东迁打下了一片稳固安全的政治空间。

公元前759年,周平王正式东迁洛邑,与携王政权开始了直接对抗。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死携王,让周平王成为周王国体系内唯一的“王”。


此时,不管平王政权是否合法,周王国诸侯都只有这唯一选项了。

但是显然,天下诸侯国虽然无法否定平王政权的存在,但是对其合法性仍然存在疑惑。

传统中原诸侯国中的强者鲁国,就对平王政权相当不屑:从鲁隐公、鲁桓公到鲁庄公的三代鲁国国君,从未去洛邑觐见过周王,相信之前的鲁惠公也是如此。鲁国之所以不去周王室朝觐周王,核心就在于这个周王室的地位,并非是合法得来。

鲁国如此,相信当时中原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同样的感受。因此,周平王东迁以后,除了晋国、郑国、西虢国、陈国等等少数诸侯国外,大多数诸侯国都与平王政权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这已无关乎姬姓国与非姬姓国的差异,而是对平王政权合法与非法的认同。

但是,直到平王政权东迁数十年后,周王国诸侯才明白了另一个重要道理:平王政权的合法与非法其实已无关紧要,关键是谁能利用平王政权来为本国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郑国原本不过是渭河平原东部的一个小国,却因依附平王政权一跃而成为环绕洛阳平原的地区性大国、强国;晋国原本是山西翼城附近的小国,却因投靠了平王政权而拥有了整个汾水流域的国土;秦国原本连诸侯都算不上,却慢慢成长为占据整个渭河平原的大国……。

郑国所灭诸侯国


政治正确性,在现实利益的庞大诱惑力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所以,为了在政治斗争中获取更大利益,东迁的羸弱平王政权也就成为天下诸侯国手中的棋子。成为棋子,有两层含义:1)平王政权正式得到了天下诸侯的认可;2)平王政权本身地位下降,名义上是周王,实际上不过是个傀儡;

虽然自周平王后,周桓王、周庄王、周僖王都试图挽回王室的颓势,奈何王室实力过于羸弱,又得不到天下诸侯国的广泛认同,终于还是避免不了

被架空的宿命。即便是齐桓公的“尊王”,更多也是称霸的政治需要,而不是他真想复兴王室。

所以,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被架空,不是诸侯国不来勤王,根本原因是平王政权本身合法性就存在严重缺陷。这一点,已无关乎姬姓诸侯国还是非姬姓诸侯国,而是平王政权自身造成。


欲云谈史论今


原因可能很多,我归纳以下几点。

1,分封制的弊端。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姬发。对开国功臣和自己的同宗进行了封赏。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之国共有五十三个。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十六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四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六国。如姜子牙在齐,周公在鲁……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这就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分封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不及五等者为附庸。所以又学者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止71个。比如秦国,就是属于附庸。而楚国也只是子爵一级的。 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定时来周天子处朝贺。诸侯国如果实力强大,就会造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比如楚国,在西周时就觉得分封诸侯国时,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不均等对待。他们不但不去朝拜周天子,暗中扩大自己的势力还开始称王并分封自己的臣国为诸侯。



2,历史的必然趋势。《三国演义》的开篇就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本身就是历史的一种规律。每个朝代建立以后,基本上都会经历开始——兴盛——衰落的过程。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建国,到公元前771年被戎狄所灭,时经275年,也都经历了这些过程。而且在权力面前,骨肉都能够相互残杀。更何况是经过275元的繁衍。他们之间早已经没有了血脉亲情。


3,周王的昏庸。周宣王在位的时候,政治还比较清明。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即位。周幽王纵情声色,昏庸无道。大臣褒响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将褒响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三年。褒响的儿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后,褒响才重新获得了自由。褒姒美貌如仙,却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从来不笑。周幽王用了虢石父的方法“烽火系诸侯”。赢得了褒姒的一笑,却在诸侯国中失掉了信用。再加上周幽王想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废了申后,赶走太子,因此申侯大怒,约同了缯国和西夷、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燃起烽火召集救兵,但诸侯的援军却已经不再来了。于是犬戎就将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了褒姒,取光了周京的财物才离去。而后诸侯就跟着申侯一起拥立前幽王太子宜臼,成为周平王。前770年,周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阳。


4,后继无人。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掌控,再加上诸侯国之间不断的兼并和壮大,周天子,早已成为虚设。东周也成为偏安一隅的一个小国。而东周,再也没有出现厉害的国君。没有实力,更没有翻盘的能力了。而其他诸侯国在不断征伐的过程中,却不断涌现改变历史的人物,如齐桓公,秦穆公,郑襄公,晋文公等等,一步步的推动着历史的进程,直到秦庄襄王灭到东周。历史进去了新的纪元。

诸多原因还请留言赐教!


叶子写实


春秋已经礼崩乐坏,即便是一个姓,过了那么代早就没有了感情,别说同姓即便是亲父子亲兄弟,为了继承权的问题都自相残杀,何必是同宗同族的周天子。在春秋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其影响力和一个普通诸侯国没有什么却别,当然在春秋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而到了战国,周天子完全丧失了权力。

在周平王动迁以后,周朝衰落,到周桓王时,同是姬姓的郑国可以说是春秋最初的霸主,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所以,当时的周天子看到郑国非常傲慢决定收拾他,结果被郑庄公的将领射中了肩膀,从此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

其实,春秋时的诸侯国都各自为政,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比如楚国早就不听周天子的号召了。从西周的时候,就不向周王朝贡,按理说周天子可以号召任何一个姬姓诸侯讨伐其他不听话的国家。但是,周天子没有哪个能力,最主要的问题是天子不行,也就是说天子不才,即便是两万三炸,在他手中也是一手烂牌。周天子没有远大的抱负,如果换做周成王,应该削弱诸侯国的领地,但是从周平王时对西边小小的犬戎都对付不了,周平王因为害怕所以迁都,东迁以后周朝已经苟延残喘。只能蜗居在他那块三分自留地当中,过太平日子。


谋士说


原因很多,

1,各自独立都想做大,

2,经过了几百年发展,血缘关系不在那么亲,忠诚度也随着时间而渐渐消失

3,实力所致,有实力的比如晋国燕国都忙着扩张,没没实力的只有等着灭亡

4,既得利益,谁愿意拿自己去肥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