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苏联能撑过二战吗?


斯大林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政治,经济等方面高度集中,虽然有一定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改革陷入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苏联早期极大的促进了其综合实力的发展,并帮助苏联赢得了苏德战争。

斯大林模式首先在物质上增强了苏联的实力。苏联建立之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工业实力更是极端落后,一战时期的俄军甚至连步枪都不够用。但是在斯大林模式下,经过数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发展起来,各方面技术迅速提高,农业工业等水平完全可以和西欧国家相比,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装备大量坦克飞机火炮等现代兵器,轻武器更是多到用不完,这是苏联打赢二战的坚实物质基础。

然后就是战略决策方面。斯大林一贯以铁腕政治著称,因此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选择坚决抵抗,严厉惩罚作战不力的将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士气。而且和希特勒不同,斯大林较为尊重他的将军们,并不过多的干预作战指挥,因此让朱可夫等人有了发挥的机会,这同样对赢得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很大程度上苏联整体实力会大大下降,在物质上就无法和德国对抗,自然很难赢得二战。


战壕


凡事就怕对比,我们不妨用一战时的沙俄和二战时的苏联比照一下,看看斯大林模式到底强在哪里?

一战爆发时沙俄总人口1.67亿,战前有

140万常备军,战争开始4个月后又动员了约310万士兵上前线,后续还动员了几百万人俄军在前线阵亡了330万人后,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就开始大规模背叛沙皇。面对无法遏制的开小差现象,沙俄束手无策。

被认为是所谓“保皇派”的

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基辅战区司令邓尼金等沙俄高级将领,更是在二月革命爆发后第一时间宣布效忠临时政府,早把“君臣大义”抛到九霄云外。

一战期间,沙俄治下的150多个民族,除了俄罗斯族以外大都没有参战(起码没有积极主动上前线),而已被沙俄吞并三四十年的中亚地区,更是依旧落后、愚昧,直到内战期间还在盛行封建制(当年沙俄有意保留)。战争后期沙俄为缓解兵员不足、士气低落等难题,曾动员少数女兵上前线,但与二战期间80万苏联女兵参战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沙俄工业革命在19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但直到1914年,号称“世界第5大工业国”的沙俄的重工业、铁路建设和军事装备仍然很差。沙俄第一条铁路始建于1837年,到1916年总里程达到5.8万公里,花费时间近80年之久。由于铁路网太稀疏,俄军士兵平均要行进近1300公里才能抵达前线。

不仅如此,俄军从步枪、子弹到靴子、炮弹、运输工具全都奇缺无比,最惨的时候竟然要3个士兵共用一把步枪,冲锋时要么徒手去破坏敌人的铁丝网,要么就等着战友倒下后再捡起死者的枪(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苏军狙击手的西方电影《兵临城下》也有类似桥段,但那是瞎扯)。

一战主要参战国火炮产量,德国(64万门)是沙俄(1.1万门)的60倍,法国是沙俄的2倍多,连奥匈帝国都比沙俄产能高。

当时,英法等协约国也给予了沙俄不少援助,比如3万门火炮、250万支步枪。一战爆发前后,西方还为沙俄提供了大笔贷款(约20亿卢布,占到沙俄工业产值一半)供其发展军工业、扩充军备和战争期间购买炮弹。尽管如此,参加一战还是让沙俄经济崩溃,直接引发政权更迭和惨烈内战。

二战爆发时苏联

总人口约2亿,有常备军超过500万,战争期间又动员了3400多万人参战,大后方则组织起数以千万计包括妇女、儿童、老人在内的庞大劳动队伍加紧生产、支援前线。苏联民众还组建了几千支游击队(1944年兵力达23万)深入敌后袭扰侵略者,给德军交通线、后勤补给造成很大麻烦,有力地配合了苏军正面战场。

尽管纳粹德国入侵不到6个月,苏军就有

多达430万人伤亡、300万人被俘,但苏联仍顽强挺了过去,基本保持了政权稳固,前后方军民也比较团结、齐心。而苏联特有的政工体系与严厉惩罚,大致确保了苏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战期间中亚5国有约400万人应征入伍奔赴前线,中亚作为苏联大后方更是输送了从粮食、军服到汽车、飞机、坦克在内的大批军用物资。当地民众还踊跃捐献个人财物支援卫国战争,据统计仅土库曼斯坦妇女就捐出总重达7.3吨金银首饰,哈萨克斯坦民众则捐献了各类物资多达1200车皮,此外他们还慷慨收容、接纳了40多万流离失所的同胞。

战前苏联只用不到3个“5年计划”,就建立起庞大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全球占比从沙俄(1913年)的2%猛增至1937年的13.7%,跃居欧洲第一位。苏联还在沙俄铁路基础上,仅用30年左右时间就新建了至少5万公里铁路,使得本国铁路里程在二战前就突破10万公里大关

二战爆发前,苏军就拥有数以万计的坦克、大炮、装甲车和飞机。遭德军闪击战突袭的前3个星期,苏联就损失了1万辆坦克和4000架飞机,但是凭借雄厚工业“家底”和盟国援助,前线苏军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比较充足且性能越来越强大的武器装备

与一战期间沙俄军工被德国“吊打”形成鲜明对比,苏联逐渐形成了对纳粹德国(其军工技术与产能比一战德国更强大)的“碾压”态势,用当时东线德军的话来讲就是“高尔基兵工厂(著名的嘎斯汽车厂)1天生产的坦克,需要我们在战场上打1个星期!

整个二战期间,苏军阵亡880万人,损失坦克8万多辆、飞机超过8万架、火炮近30万门,但结果呢?苏联不仅赢得战争,还在战后一跃成为全球唯二的超级大国


网言军事


斯大林是苏联缔造者之一,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在成为最好领导人后对反对派和政治对手进行了肃清。在苏联的十四大提出了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总路线,随后斯大林在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新宪法草案》并通过,实现了苏联向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系。

在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后期,斯大林利用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间工业产量增长了4倍,重工业增长了9倍。

二战期间苏联共制造了各类坦克,自行火炮共记10.4万辆。正因为其强大的工业体系,苏联才能将德国从闪击战拖入了消耗战,为其他战线赢得了时间,才有了后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个转折点之一。

可以说苏联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最终能起到这个作用最大的功劳就是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强大工业实力。



武装军士


不能,首先一个国家国防强大跟基础有关,其次跟一个国家国防强大的动员队伍组成,最重要的还是领导人,一个没有良好领导人的国家没啥作用,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以人格魅力领导群众才有所新中国的成立,一个国家有资源有能力缺打了一手烂牌的南非,过去被称为非洲的发达国家,被曼德拉搞的连三流国家都不如。各种案列数不胜数,伊拉克、利比亚等等。

斯大林首先这个领导人来自于基层发展起来的,有良好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能力,其次斯大林个人有良好的教育水平,能够学习能力,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立刻开展招揽欧洲各国人才,这跟才能有很大的关系,再次斯大林跟随列宁作战拥有军事领导能力,有影响力,能够获得军人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说没有斯大林就没有苏联。斯大林意义重大。



逍野东


应该说斯大林铁腕挽救了苏联,或者说是斯大林挽救了欧洲,甚至可以说挽救了世界被瓜分成几股势力。

说的有点大,但是事实也是如此。斯大林五年计划,大大提升了苏联重工业发展,苏联从一个半农业国带有封建思想的国家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可以与德国并驾齐驱的工业强国。二战时期苏联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也许会跟法国一样选择投降,正是苏联艰苦卓绝的抵抗,从被动中扭转局面 ,世界才产生反法西斯同盟 。

二战苏联没有斯大林铁腕手段,尤其是枪毙逃兵,苏联根本没有办法抵抗德军大举进攻。当然这条军令也成为西方媒体的题材,大家都知道兵败如山倒,西方媒体从人的生存权方面去解释,自然会得到很多文人墨客加以赞同,没有身处危难时刻讲大道理说人权当然不牙疼。总之,斯大林算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有机会挽救自己的儿子,斯大林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


万里白光


你说的斯大林模式的最大优越性体现在战之中和战后重建时期.早在二战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对苏联的侵略,斯大林创造了斯大林模式,并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二战虽然摧毁了苏联的西部工业基地,但是没有摧毁苏联根本的工业基础,更没有摧毁斯大林模式,因此可以说苏联在二战中保持了其最根本的核心,同时也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苏联很可能被德军占领,但这仅仅是种可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


ICEMAN冰人


斯大林模式主要玩的就是重工业,然而苏联能赢了,主要还是靠重工业源源不断地生产,你说有没有关系啊?



虐世妖王孙悟空


美国、中国、英国都不是斯大林模式,

沙皇俄国也不是斯大林模式,

普京俄罗斯更不是斯大林模式,

但都成功了。


自来道人


肯定一打就垮。


duh23333


不知道斯大林模式,反正美国英国没有斯大林抗战胜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