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羽评郡主


载沣是醇亲王的儿子,是咸丰皇帝的侄儿,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是宣统皇帝的亲父亲,叫慈禧四妈或者大姨都行。标准的天潢贵胄。载沣在清末位极人臣,到了民国恬然自得,做一个安静的老寓公。

(载沣)

1、天潢贵胄是载沣

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是咸丰皇帝,第七子是醇亲王。

咸丰皇帝媳妇是慈禧,慈禧生了儿子同治;

(道光皇帝)

醇亲王媳妇是婉贞,生下了孩子光绪;侧福晋生下了儿子载沣。载沣生下了儿子宣统。

这么算下来,载沣的爷爷是道光皇帝,四爸是咸丰皇帝,堂哥是同治皇帝,哥哥是光绪皇帝,儿子是宣统皇帝。

(慈禧太后)

都是特亲近的担任皇帝。而且亲上加亲的是载沣的妈妈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载沣这出身确实太赞了。

2、年少也尝试有为

王府长大的孩子,家教非常严格,载沣的生活非常规律,毫无叛逆之举。在担任摄政王后,任命一批年轻勋贵担任重要职务,他们也尝试做一些事,在人事上也做了澄清吏治等事。但一是大厦将倾,难以真正作出大进展。

(辛亥革命)

二是和戊戌变法后的满洲重臣狂热一样,尽量用小圈子,自然不可取。

3、恬静的人生

政治上的载沣在武昌起义后就结束了,安心的回到了府邸。一没有反对南北议和,二没阻挡清帝退位。安心的回到了府邸当寓公,尽力保障一家大小平安。

(载沣)

在混乱的民国,载沣依然平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参加复辟活动,而且对清皇室的待遇也满意。在张勋复辟中,全程都未参与。

在溥仪去了东北,载沣比较反对;在“伪满”建立后,溥仪要全家搬到长春,载沣拒绝了。在1934年去东北探亲一个月多就回来家了。

(伪满)

抗日战争时期,载沣也在王府,拒绝日本人拉拢,安心做自己的寓公。在建国后,将房子卖了换了很多小米,自己搬出去住了。

(溥仪)

载沣是天生的天潢贵胄,在大变革的时代,年纪轻轻的他担起了历史大任,不胜任是正常的。在民国安心做寓公,保障了一家老小的平安。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为应对危机请回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而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随即解散皇族内阁,并辞去一切职务,退居醇亲王府,正式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退休之后的载沣基本上就是闭门独居,一切照例。王府的大事小情,他几乎都不加过问。亲朋好友来拜访,他只是出来简单寒暄几句,一般轻易不留客人吃饭。

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入京,欲行复辟,载沣得知后,并未参与。



1925年,孙中山北上来京之际拜访了载沣,双方不仅相逢一笑泯恩仇,还愉快地合了影。

1928年,载沣迁居天津。

1934年,载沣只身前往长春,苦劝溥仪离开东北。溥仪不仅不从,还强留载沣,载沣只好装病,说自己病入膏肓,必须回家,这才得以金蝉脱壳。



1949年,载沣将醇亲王府卖给政府,自己搬迁至利溥营11号居住。

1951年去世。


达摩说



周建华杨家将王者归来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奉命组阁,袁世凯组阁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摄政王载沣必须交出权力,载沣因此被迫离开权力中枢,不过载沣在离开紫禁城的那一刻,并没有感到不悦,而是长舒了一口气,大叹:“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此后载沣从没有过问过政事。

民国初年,清朝的部分遗老遗少们在各地谋划复辟清朝,但是载沣不为所动,在王府里面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很少公开露面。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张勋利用府院之争再度复辟,扶持溥仪再度登上皇位。张勋曾经想推载沣出来,但是载沣对张勋的复辟并不感兴趣,因为载沣很清楚张勋复辟一定会走向失败。

果不其然,张勋只坚持了12天就失败了。

载沣其后与政治保持了更加远的距离。不仅自己与政治保持距离,还劝自己的儿子溥仪与政治保持距离。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后,溥仪心怀怨恨,决定倒向日本人的怀抱。来到天津的张园住了几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溥仪来到东北,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溥仪在东北准备东山再起,在此期间,溥仪曾经将载沣请到东北,想说服载沣一起参加满洲国,但是遭到了载沣的拒绝。

载沣就这样一直到去世,都保持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青年史学家


说起醇亲王载沣,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但是,如果我们要说起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可能很多人一下就会意识到,他与中国近代的历史联系的有多么紧密了。

光绪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载沣满心的不愿意

可以说,载沣这个人曾经是左右大清王朝政局的人。话说1907年慈禧在弥留之际,选定了他的儿子溥仪继承大统,对此,醇亲王载沣心里是非常难受的。

当年,他的哥哥载湉就是慈禧一句话被接进宫做了光绪皇帝,结果戊戌变法之后,十年的事件被囚禁在瀛台,最后落魄而死。现在,大清王朝危机重重,载沣自己心里都没把握,这个王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但是皇命不可违,载沣还是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宫。载沣虽然人品很好,但性格懦弱。儿子当了皇帝,他自然也成为了摄政王,权倾朝野。3岁的小皇帝和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都没有什么见识,朝政自然要依靠这个小醇王。

载沣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袁世凯,以报戊戌政变告密的仇,当时满族内部的宗社党也表示支持。但想归想,懦弱的载沣还是被袁世凯骗了,最后也没有杀成。

载沣这个摄政王当得很苦,国家南方革命党不断起义,他也没有办法镇压下去。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这个时候,载沣说了一句话,终于可以回家去了。足见他压根就不想当什么摄政王,纯属赶鸭子上架。

清朝灭亡,载沣移居天津,让子女不要说出身世

清朝灭亡之后,载沣一直住在北京,隐姓埋名,深居简出。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载沣说了一句,这是胡闹。袁世凯死后,载沣祭奠光绪,大仇终以得报。

1927年,因为北平(即北京)时局动荡,载沣举家迁往天津。为了摆脱皇室身份,一家子改为金姓,载沣改名金友之,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在天津耀华中学就读。

载沣对三个孩子说,你们在学校不能说自己的身世,不可显阔摆谱,不可随意串门聊天,下课必须尽早回家。

当时,溥仪也住在天津静园,曾经想请载沣一家与自己同住日租界,但是被载沣拒绝。后来,溥仪被日本人裹挟跑到长春。

载沣等人曾去长春见溥仪,但是载沣不是为了向日本人求取一官半职。载沣很冷静,他知道日本人帮助溥仪建立满洲国,并不是真心实意为了复辟清朝。

于是载沣对溥仪说,别拿日本人当傻子,他们不会打下江山让你做,古代的石敬瑭就是个例子,你当皇帝没意思,还不如当个普通来百姓呢。

后来,载沣又回天津,后又搬回北京。日本人全面侵华之后,多次找他,请他到满洲国当官,许以高官厚禄,载沣都坚决不去。

日本人请载沣去伪满洲国做官,他竟戏弄对方

载沣最智慧的是,有一次关东军本部参谋吉冈安直跑到北京请载沣吃大餐,其实就是想拉拢载沣。载沣答应了,吉冈很开心。

但没想到的是,当接载沣的车回来,里面竟然是载沣的三个孩子,溥任和两个妹妹。三个孩子说,我阿玛身体不舒服,让我们前来赴宴。说完就进门,风卷残云吃个不停,也不说话,吉冈只好无奈的返回东北。

建国后,载沣捐献珍贵的图书并卖掉王府

1945年日本人投降,国民党接受北平。载沣觉得可以做点事了,他有一天看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耍,也没机会上学。于是,在1947年载沣决定办一所私立小学——竞业小学,他让自己的儿子溥任当校长,自己当校董,并拿出了自己的王府当学堂。

载沣掏钱招聘老师,工资是当时私立小学里面最高的,自然很多老师前来应聘。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建立。载沣主动将自己珍藏的2万余册珍本善本图书捐给北京大学。

其实,开始的时候,他想捐给北京图书馆,但是北京图书馆不要,说没地方放。他又联系北京大学,北大说,我们可以要,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找车拉。载沣只好自己出钱,把书全拉到了北大。

捐书之后,他又卖了自己的王府(现在海淀幼儿园附近),卖了1万块元,全家租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

1951年2月3日,载沣在家中平静的去世,享年68岁。


兮兮说事儿



永远是学者


家庭

载沣有两位妻子,发妻瓜尔佳氏,风度非凡,能说会道,是晚清重臣荣禄的女儿,由慈禧指定。她生有2男3女,是溥仪的生母。溥仪15岁时,瓜尔佳氏因故走上了绝路。

后妻邓佳氏出身于普通满族人家,从小自强好学,爱好广泛,会摄影、绘画,持家很严,谁越轨一步都要受到斥责。邓佳氏生有2男4女,是他晚年的得力助手。

退位

1912年12月6日,载沣辞去摄政王之位,回到家中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载沣在摄政王位子上憋屈地干了3年后,被袁世凯逼下台,时年30岁。

载沣退位后从不参与复辟活动,他只希望能维持新政府的优待待遇,维持现状就行了。

去东北

溥仪跑去东北,载沣认为溥仪此去凶多吉少,但已无法劝阻了。后来溥仪在日本人支持下建立起伪满洲国,多次派人请载沣全家人到东北安居,日本人也数次来游说,但载沣始终怀疑日本人行为不轨,去东北有可能掉进日本人的圈套,所以迟迟没有行动。

多年后,载沣才去东北走了一趟,呆了月余就返回了北平。此后,载沣除了私下里密切关注时局发展外,从不公开发表任何对时局的评判言论,更不参与任何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

60寿辰

1928年载沣随溥仪到天津住过一阵子,回北平后为了节约开支就搬到了醇亲王府西侧的王府花园。

1942年农历正月,载沣的七弟载涛将载沣的子女召来庆贺载沣的60寿辰,在王府花园举行了宴会,请马连良、孟小冬演了京戏。载沣说,这是他退出政坛后最快乐的一天。

王府花园假山叠翠,殿堂巍峨,花木掩映,芳草如茵,景色秀美,当年王府鼎盛时,光仆人就有上百人。载沣身边只有邓佳氏、四子溥任及其妻、六女韫娱、七女韫欢等6人,仆人也少了。载沣患下肢萎缩症,行走不便,坐在轮椅上的时侯多了。

1945年伪满洲国瓦解,溥仪和溥杰及几个妹夫去向不明。在东北的几个姐妹不得不拖儿带女回到王府花园,但几十年的坐吃山空和失去了溥仪的支持,王府的经济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只能勉强支撑着。

讲故事

载沣给两个女儿讲故事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自然是以清官故事为主,讲得最动人的是珍妃的故事。

他对报上所载珍妃曾跪求免罪和崔太监毡裹投井的说法作了批评,他说说当时慈禧叫来珍妃说:“外国人的军队就要进京,不能带你走。你年轻貌美,留在北京怕遭洋人污辱,愧对列祖列宗,为了保全名节,可在皇帝面前一死,也让皇帝放心。”说完,慈禧指了指井口。珍妃一言不发,转身向井口走去,又回转身向光绪跪说:“奴才辞别皇上,请皇上保重。”说罢起身奔向井口投入井中。

但讲故事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在60大寿后邓佳氏因病去世了,邓佳氏的死给载沣寂寞的晚年留下了伤痛。1943年六女韫娱也结婚搬走了,王府花园显得空旷、寂寞。

北平解放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隆隆的炮声传到王府,载沣让家人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命人用厚棉被将窗户遮住,屋里非常黑暗,家里人认为白天应把被子撤下来,载沣却不同意。

载沣害怕新政权没收他们的财产,害怕将他们列入打倒的行列。在载涛的劝说下,载沣雇了一辆三轮车,去鼓楼大街转了一圈,他看见解放军严格遵守“约法八章”,艰苦朴素,对居民秋毫无犯,同前清兵勇、北洋军阀、日伪警宪、国民党军队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他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态度,使他有了和平安定的感觉,身体也就慢慢康复了。

1950年6月,载涛列席参加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来自全国的政协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这使载涛和载沣感到无比自豪。载沣渐渐地释去了疑虑,对新中国的态度积极起来。

卖房

载沣为了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主动将王府及花园出售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90万斤小米。载沣把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8个子女平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他搬到了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13号居住。房屋虽然小了,人口也减少了,但载沣的心情却宽敞了。

正当载沣开始迎接新生活的时候,因多年的老病感染风寒,他认为生死祸福天命所定,竟拒绝就医用药,以至卧床不起,终于1951年2月病逝,享年68岁。

周恩来接见溥仪等人时曾说,载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上摄政王的,他不具备这个能力,也无法承担历史重任。他后期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是好的,也没有积极进行复辟活动。他自己从未任过任何伪职,表明了民族气节,是一个爱国者。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宣统皇帝溥仪的生父末代摄政王载沣退休后基本就闭门在家不管世事了,难得的是载沣还懂得与时俱进反对溥仪的复辟活动,而且还拒绝投靠日本侵略者保持了一个爱国者的高尚民族气节。

载沣是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光绪皇帝载湉的异母弟,因为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死后无子,于是慈禧太后就把自己妹妹的儿子同治皇帝的表弟兼堂弟光绪皇帝收为养子让其继承皇位,而载沣也因作为嫡子的哥哥光绪皇帝被过继给慈禧太后得以继任第二代醇亲王。


后来光绪皇帝死后同样无子于是慈禧太后就让宣统皇帝溥仪继位,让溥仪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为嗣,不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遗命载沣以摄政王身份监国辅政,这样载沣就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步入了人生的巅峰。

载沣在掌握了清朝最高权力后,就开始对自己又恨又怕的袁世凯进行报复,恨的是袁世凯在维新变法中向慈禧太后告密害了自己的哥哥光绪皇帝,怕的是身为北洋军领袖的袁世凯势力不断膨胀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于是就把袁世凯解职了,还多次找机会想要借机杀害他,逼得袁世凯只得称自己有足疾回老家蛰伏起来了。


只是没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而许多清朝新军都参加了革命,载沣不得不派荫昌统帅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然而袁世凯一手打造起来的北洋军却受到袁世凯的遥控,根本就不听满族陆军大臣荫昌的指挥,逼得载沣不得不请人求袁世凯出山,并在其逼迫下把清朝军政大权拱手相让。

载沣就此失去了权力,在失去权力卸下重任后选择了闭门不出,自己人也变得轻松了,在家里舞文弄墨教育子女享受清闲的人生,之后就基本不在过问世事了,清朝灭亡和张勋复辟都选择了冷眼旁观,可见他还是比较识大体的知道革命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后来溥仪为了复辟竟然投靠了日本侵略者沦为汉奸,以此当上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康德皇帝,对此载沣不仅没有选择和自己亲生儿子溥仪同流合污,而且还对此斥责溥仪的卖国行为劝他不要当汉奸,因此载沣总体上不失为一名保持了民族气节的爱国者。

最后载沣在新中国成立后主动把醇亲府和大量历史文物献给了国家,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这位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也就此结束了自己不怎么得意的一生。


执斧传播开天名


末代摄政王载沣生于1883年,卒于1951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暴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位,次年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民国十七年迁往天津,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又返回关内居住,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因地位落差,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于1951年因患风寒而病故。


青石5340


退休后感叹: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