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蓬岛仙师


从1368年到1644年,明朝共产生16位皇帝,其中只有13位死后葬在北京昌平,即今天的明十三陵。

而其中却少了三位皇帝的陵寝,包括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孙子惠宗朱允炆,和第七位皇帝朱祈钰。

这中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请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就有迁都的打算,因为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南京皇宫又是南髙北低,风水不祥。

朱元璋把开封、凤阳和西安三个地方作为新都城的备选地,并最终确定为西安,由太子朱标在关中地区考查筹建 。

不幸的是朱标于第二年死去,朱元璋心灰意冷,就放下了迁都的念头。

如果不是朱标早死,西安现在就会又多一朝古都,明十三陵也不会存在。

但历史不能假设。

成祖朱棣促成了迁都的实施完成。对朱棣来说,更有迁都愿望,因为他的封地本就是北平,对那里有归属感,他的皇位又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所以他真心不愿终老南京。

成祖七年,朱棣下令在北京昌平动工修建陵墓,奠定了十三陵的基础。

11年后,北京城建设完成,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那时并没有迁坟的规矩,他父亲的寝墓也是刚完成没几年,所以朱元璋的孝陵就留在了南京。

本来第二位皇帝的陵墓也该是在南京的,因为建文帝朱允炆是在迁都前没的。但这位惠宗皇帝实实在在是在人间蒸发了,南京无坟,北京无墓。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为防后代进行权力争夺,就定下嫡长子即位的规矩。太子朱标死后,他选定皇太孙朱允炆为接班人。

这对心高气傲的朱棣来说是极大的耻辱,加之建文帝即位后实行削藩政策,把燕王逼得装疯卖傻,最后起兵“靖难”,直达南京。

朱棣入城后本要逼朱允炆退位,自己找借口取而代之。谁知朱允炆一把火烧了皇宫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朱棣把两具烧焦的尸体当作朱允炆和马皇后,以天子礼仪下葬,却没有建立陵墓,所以建文帝的陵墓既不在南京,更不在北京。

有书君揣摸,建文帝失踪并非是真的,而是朱棣故意制造的传闻。

他这样做,既不落下“逼宫”的恶名,也不用再想办法废帝,还可减少埋葬建陵定谥的麻烦,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再看第三位在昌平无坟的皇帝——明代宗朱祈钰。

明朝最大的历史事件是“土木堡之变”,瓦剌人俘虏了皇帝明英宗朱祈镇,直逼北京,国家处于危亡时刻。

于谦等有识之士挺身而出,拥英宗之弟朱祈钰为帝,化解了瓦剌以皇帝为人质逼明朝投降的阴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几年后,太上皇朱祈镇被迎回京,兄弟俩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英宗胜利,复登皇帝宝座。

朱祈镇将朱祈钰降为王,并捣毁弟弟在万寿山正修建的陵墓,并指定其死后陵墓为北京西郊玉泉山,造就了现在的十三陵。

明十三陵建筑群庄严肃穆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静静展现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封存起血雨腥风的故事,将亲情与权力的思考挡在了墓外。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让我们先来想想明朝的十六位皇帝都有谁吧。




一、明太祖朱元璋

二、建文帝朱允炆

三、明成祖朱棣

四、明仁宗朱高炽

五、明宣宗朱瞻基

六、明英宗朱祁镇

七、明代宗朱祁钰

八、明宪宗朱见深

九、明孝宗朱佑樘

十、明武宗朱厚照

十一、明世宗朱厚熜

十二、明穆宗朱载垕

十三、明神宗朱翊钧

十四、明光宗朱常洛

十五、明熹宗朱由校

十六、明思宗朱由检

在这十六位皇帝中,有三位皇帝我做出了加粗处理,这三位皇帝就是不在十三陵中的三位皇帝。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解释为什么这三位皇帝没有葬到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朝当时的都城为南京,而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死后是不可能一路迁到北京去安葬的。

事实上,明十三陵埋葬的第一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也是朱棣将都城迁址北京的。

朱元璋葬在南京附近的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侄子。他在位期间开始削藩,导致藩王的反弹,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夺得帝位,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别提葬在十三陵了。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镇亲征瓦剌,兵败于土木堡,史称“土木堡之变”。

兵败之后,朱祁镇被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众臣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并在北京保卫战中击退了瓦剌大军。瓦剌与明朝议和后,把朱祁镇送了回来。

但是,朱祁镇回来之后并没有恢复帝位,而是被他的弟弟软禁了起来。

过了几年,趁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戴朱祁镇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恢复帝位的朱祁镇废弟弟为郕王。不久,朱祁钰去世,朱祁镇给弟弟的谥号为“戾”,并且毁掉朱祁钰的陵墓,将他的嫔妃全部赐死。

所以明代宗朱祁钰是第三个明朝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至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他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上吊自杀殉国,李自成为了拉拢人心,将崇祯帝葬在了原本是崇祯的一个宠妃的陵墓,改名为“思陵”。所以在十三陵中,思陵的规模较小。



谢谢啦!


林杭之


其他没有在十三陵的三位皇帝我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创立大明,定都南京,在位三十一年,于1398年病逝于南京。陵寝是在孝陵,在南京市。

由于朱元璋的时代都城是南京,所以不可能葬在北京十三陵。

第二个是,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赶走了亲侄子朱允炆,自己登基称帝。

朱允炆就此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因此没有陵寝。

退一步讲,即使找到了朱允炆尸体,估计也不会葬在北京,更有可能葬在南京。

第三个皇帝,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作为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虏后登基称帝。但在朱祁镇还朝以后不愿归还皇位。

最后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掌权柄,朱祁钰病死。未能按皇帝身份葬于明十三陵


明离子


十三陵埋葬的是从明成祖开始之后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成祖之前,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挨着中山陵,位于钟山风景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被明成祖朱棣夺了帝位,之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皇陵。

另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也就是景泰帝,他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继位的,明英宗被放回来之后,发动政变,夺回帝位,废明代宗为王。明代宗病死后,以亲王的礼节下葬,因此不在十三陵。后来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继位后,恢复了明代宗的帝号,将他的陵墓也重新按照帝王的规格扩建,命名为景泰陵。

景泰陵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迷蝶梦文史社


第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时大明的首都是南京,十三陵是在迁都后的北京。朱元璋死,自然,坟就在南京。

第二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朱允炆。有两个原因。第一仍然是迁都的问题。第二建文4年那场大火使人们看到的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场面。无人得知建文帝的下落。更不要说埋到皇陵了。

第三个景泰。因土木堡事件他哥哥朱祁镇被也先俘虏。直到1年后(其实也先早就想归还给大明只不过朱祁钰为了皇位不肯收纳)朱祁镇才回到北京。但朱祁钰为了权力为了皇位把朱祁镇囚禁了还不肯把休不断地整他。直到七年后朱祁钰病重但因为他没有儿子,朱祁镇再一次登上了皇位想到朱祁钰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他死后便不把他尸体埋在十三陵。


杭师答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至思宗崇祯帝而亡,共历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地区,是为明十三陵。那剩下的几位皇帝葬在哪里了呢?

太祖朱元璋死在南京,葬于南京明孝陵。南京是明朝开国时确立的国都,因而朱元璋驾崩之后便安葬于此。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更惨,连陵墓都没有。他死于叔叔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在皇宫中自焚而亡,也有说他跑了,藏在庙里做了和尚。总之,朱棣没有善待他的这位大侄子,根本就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因而建文帝连陵墓都没有。

再一个就是明代宗景泰帝。他是临时赶鸭子上架被推上皇位的。后来他哥哥英宗回来又复辟成功,把建好的代宗陵墓给毁掉,没有给弟弟以皇帝的身份下葬,直到宪宗时才给他叔叔平反。



泰山7001


问题中所说的皇陵只是单指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三位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

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时期,明朝都城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死后也就葬在

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



2、建文帝——朱允炆

靖难之役后,朱棣篡位,朱允炆到底是自焚还是出家当和尚,或者是流落南洋纵说纷纭无法考证,反正就是下落不明了,自然没有陵墓了。不过,学者——徐作生先生考证说,

朱允炆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这个也没有定论。



3、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因为“木堡之变”偶然间获得皇帝,然而一年后,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来了。这让朱祁钰倍感焦虑,虽然朱祁钰奉朱祁镇

虽为太上皇,但却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进行监视。不但如此,而且还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了,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朱祁镇联系。

然而很多大臣终于看不惯朱祁钰的做法,发动“夺门之变”,迎接朱祁镇重新继承皇位。这时朱祁镇就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的罪名,宣布废他为郕王,将其软禁。一个月后,郕王死去,被封了个恶谥,叫做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的景泰陵,因此也就没有入明十三陵。



不过这里说个小插曲,明英宗——朱祁镇肯定不是好皇帝,他因“木堡之变”做过俘虏,还杀了于谦这位力缆狂澜的民族英雄。但他却在明朝殉葬制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取消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这个值得肯定。


苏苏看历史


明朝真正在位的皇帝有十六位,如果算上嘉靖他爹,被追封的兴献王,名义上一共是十七个皇帝。兴献王被追封为明睿宗,死后葬于湖北明显陵,在王墓规格上扩建为帝陵。

其中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正牌”大明皇帝一共有三位,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皇帝朱祁钰。

朱元璋比较好解释,因为那时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

朱允炆虽然做了三年多皇帝,但是“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从大火中神秘失踪了,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其中需要详细说一下的就是景泰皇帝朱祁钰,他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正牌”皇帝。

被迫登上皇位的景泰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如此危及的情况下,朱祁钰冒着成为亡国之君的风险,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皇帝,对此朱祁钰一开始是很不高兴的。

其实当时法定继承人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但是那年太子才两岁,国家危亡之际,不宜立少主,所以朱祁钰勉为其难当上了皇帝。

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守住了,政局稳定了,朱祁钰皇帝也坐稳了,被俘的朱祁镇成了太上皇,后来太上皇被放回来,朱祁钰并不想归位,所以朱祁镇就被软禁了。

再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太上皇”朱祁镇,又当上了皇帝,景泰皇帝被废为郕王,死后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所以明十三陵又少了一位皇帝。

我们都知道明十三陵,其实在这十三陵中也仅有十二个是帝王陵,崇祯生前一直忙着收拾烂摊子,所以始终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死后葬在了田贵妃之墓,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缓和满汉关系,才修葺了一下,改名为思陵


一点点历史


以上三位除了朱老大,其他两位也挺心酸。算了,不说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怪人童心


看了好多评论,比较杂 ,首先在中国古代给前朝修史一般史家承认的都是中原大一统的王朝,那样的皇帝才会被承认他的合法地位,至于偏居一隅的小朝廷是不会被承认的。所以大明从老朱皇帝到崇祯共十六位正统皇帝。



而著名的13陵则牵扯到了“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大明朝不光彩的事迹,同样还有“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的君王气节在其中。


第一位不在其中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明开国定都于南京城,朱元璋的明孝陵也也就选址于南京,最终和马皇后一起葬于南京的孝陵。


第二位是建文帝朱允文



太祖皇帝驾崩后,传位与长孙朱允文,可惜朱允文满口仁义道德,却在朱元璋死后几个月,开始听信齐、黄之流的建议——削番。逼死自己的叔叔们,最后朱棣起兵“靖难”,朱允文放火自杀了(到底有没有死不知道),朱棣气的都否决了建文四年,直接把这四年变成他老子的洪武年了。朱允文连个坟的没有,皇帝当的太失败。


第三位是景泰帝朱祁钰



皇帝本来和朱祁钰这家伙没关系,可惜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镇非要学朱棣带兵横扫漠北,有实力那就文治武功,没能力那叫作死,英宗属于后者,“土木堡之变”后 ,留守北京城的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是德云社的于谦),直接自己立了个皇帝——代宗朱祁钰。



后来英宗被放回来了,但是被代宗软禁起来,本来这个英宗都认命了,反正自己的儿子还是太子,可是代宗想着立自己的儿子,这样矛盾就来了,加上又有投机倒把的人,来个“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帝位了。新仇旧恨加上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在朱祁钰死后直接按亲王的礼仪下葬,剥夺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所以从十三陵中可以看出整个大明王朝内部的进程历史,各位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