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自己生產生活物資,還得打仗,這樣一來如何保證戰鬥力?

中華萬年無期


當兵吃糧,當兵發餉,八路軍幹部戰士的軍餉是多少呢?他們在抗戰初期並非自己種地和織布的,也吃過一段時間“皇糧”。

1937年紅軍正式改編成八路軍之前,國共雙方對於部隊的後勤保障問題是有協議的,規定八路軍每個月可通過“西安辦事處”向國民政府領取50萬元軍餉和5萬發子彈,但是陝甘寧邊區的機關、院校和留守部隊不在此列。

(陳嘉庚先生)

因此,八路軍總部只能將一多半軍餉分給邊區政府,其餘的發給前方部隊,平均下來每個師每個月可領到4萬到6萬元(法幣),雖不富裕,勉強夠用。

國民黨部隊每個月領多少軍餉呢?黃埔系中央軍每個師每月可領25萬元,雜牌軍每個師每月可領16到18萬元,大約相差三分之一左右,按照每月給八路軍發放的總數來看,跟雜牌軍的待遇基本相同。不過國民黨當局也僅是抗戰初期認真執行了協議,慢慢就開始各種藉口拖延推諉,被軍統特務暗殺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主任宣俠父,就經常為了催餉大鬧蔣鼎文的辦公室,當然,“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後面肯定有人指使。



(蔣鼎文)

所以八路軍幹部戰士的供給狀況也是分階段的,在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開赴山西戰場之初,還不需要進行生產來保證生活,可以脫產專心作戰。標準是從總司令到普通戰士,每人每月可以領到2至5元的津貼,作戰部隊每人每天1.5斤口糧(後方機關1.25斤)。

1938年12月又細化了標準,具體為正副師長和政委、正副旅長和政委每人5元/月;正副團長和政委、正副營長和教導員4元元/月;連長和指導員3元/月;正副排長2元/月、班長1.5元和戰士1元/月。



國民黨軍隊則有吃空餉和喝兵血的惡習,並且一名中將師長的月薪可達500元,即便是發對摺的“國難餉”也有250元,等於八路軍50名師職幹部的津貼,差距天大。

可是八路軍在華北發展較為迅速,至1938年底前方部隊已有15萬人,1939年底壯大到27萬人,仍然每個月的50萬元軍餉自然是杯水車薪了,這一時期八路軍的經費主要用來保障吃飯,各敵後根據地由於經濟情況不同,地方政府為部隊提供的後期保障水平也不盡相同,山東軍區和冀中軍區較好,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由於地貧民脊,要困難一些。



(八路軍繳獲日軍大衣)

1939年冬,國民黨掀起第一次不合作高潮,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重慶政府停發了八路軍的經費和彈藥補給,為了保證軍需供應,各根據地群眾作出了巨大犧牲,在糧食和被服等方面盡最大努力滿足部隊的基本需求,八路軍也將作戰中繳獲的日偽資財轉送延安,再通過去國統區採購的形式補充一些不足,山東軍區每年都要派部隊護送一些黃金前往邊區,因為招遠等地區有金礦,前些天有看過某抗日神劇,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八路軍經濟最困難的是1942年初,前一年的“皖南事變”讓雙方徹底撕破臉,重慶政府徹底停發糧餉(之前迫於輿論壓力補發了),並且禁止生活物資流入邊區,同時日偽也加緊了對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封鎖,而八路軍又發展到40萬人以上,種種因素疊加的結果,使部隊的後勤供應極度緊張。



在全力保障作戰部隊的前提下,後方機關和陝甘寧邊區就要餓肚子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就是此時開展的,但總體來說,一線作戰部隊還不需要以生產為主,從而保持必要的戰備和戰鬥力。

王震的359旅就是這一時期調回的陝甘寧邊區,一手拿槍保衛延安,一手拿鋤頭南泥灣墾荒。



(王震將軍在南泥灣)

此外,不能忘記的是各界人士、海外華僑對八路軍抗戰的支持,宋慶齡先生等社會知名人士從1937年起,就組織和籌措大批錢款、設備和藥品送往延安;而以陳嘉庚為代表的海外華僑也捐贈了鉅額資金,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共收到捐款總額881萬元,平型關等戰役的慰勞款180萬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八路軍的經濟困難,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馬來西亞十幾位華僑甚至捐獻了兩輛“雪佛蘭”救護車,不遠萬里送往西北,中華民族,血濃於水。


度度狼gg


首先,得先說明一下,八路軍的組建初期的戰鬥力是很強悍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八路軍是工農紅軍改編的,我們都知道,此時的八路軍大部分都是參加過長征的,可以說都是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部隊。

到達陝北之後,加之國民黨的封鎖,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開始了大生產運動。有首歌叫《南泥灣》唱的就是這個時候的。這個時期的軍隊有點類似於古代的屯田制。

即使後期加入八路軍的,但是因為八路軍的骨幹力量都是經歷過戰爭考驗的,因此不會出現戰鬥力大幅度下滑的情況。

自古以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此時的八路軍高級軍官的整體能力都是很好的,包括: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等等這一系列的軍事專家,導致了這隻軍隊的指揮很少出現錯誤。

同時,肯定會在根據地之內進行剿匪作戰,這樣的話,不僅可以獲得民眾的支持,也可以讓參戰人員獲得作戰經驗,某種意義來說,就提升了部隊的作戰水平。

再者,在當時軍人來看,敵人來侵犯,一旦把我土地的糧食搶了,我就得餓肚子,加上很多士兵就是當地人,這樣的情況下,稍稍動員,就會讓整支軍隊的士氣高漲,臨陣脫逃者很少,讓將士們深刻感覺我是為親人而戰,守土保家。

開墾土地,也是一種體能訓練,也可以提升戰士的團結協作能力等等。

最後,就是在與倭奴的反侵略戰爭當中,讓更多的軍隊成長。因此,此時的八路軍並沒有降低作戰水平。


依稀似夢裡


首先,大生產運動是八路軍實行的自力更生策略,實現生活上自給自足,從而保證將士們充足的體力,能和敵人進行長時間的作戰周旋。

其次,將士們在進行大生產運動的同時,通過勞作,對將士們的身體素質也是提升,增強了八路軍將士持久作戰、頻繁作戰的意志。

最後,在八路軍將士通過自己的勞動能夠自給自足,不會有斷糧危機的心理油然而生,因而在心理上心態積極樂觀,充滿頑強戰鬥意志。


雨昂說事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最高原則。由於1942年,日偽的掃蕩封鎖,蔣頑的反共封鎖,華北及陝甘寧邊區等地遭遇大旱災等自然災害,根據地軍民遇到了極大困難,另外,國民政府撥付我軍很少的經費也被取消了。在此情況下,我黨實行了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開展大生產運動,各黨政軍單位自力更生,開荒種地,生產自救。三五九旅的南泥灣大生產就是一很好的生產自救例子。同時,各根據地堅持開展敵後游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打擊敵偽頑的戰鬥,終於渡過了最苦的1942年,保存了自己,打擊了敵人,迎來了抗戰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