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种文化象征,但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74281



老骥1954


好奇怪的问题!

只是不懂十分不懂万分不懂!为何这样问?

易经是咱自家的老祖宗留下的金算盘,相当于古代的电脑,内容丰富象数理医无所不包,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有。

我家祖传的金算盘那可是古代的电脑啊,干嘛要给你家的塑料皮电脑当垫板用?

科学是邻居西方家的二小子,他家大小子叫哲学,他俩的爹叫西方神学。都是刚搬来的。

科学这孩子其实不错,做事实诚严谨,肯帮咱家干活,我们也都喜欢他,他也和咱家几个孩子做了盆友。但是咱家排行最后那个就是老幺那个傻小子过分了,特喜欢他,迷科学迷的都迷瞪了,还擅自改名叫科学粉。只要是科学说的,他就跟着说对。凡是科学说错做错的,他就选择性忘记了。没事在家跟哥哥姐姐们吵架,一会儿黑国学,一会儿黑中医,一刻都不消停。

今天傻小子要拿咱家传的宝物易经,给科学当垫脚石。揍他一顿还是轻的!

隔壁西方人不知道易经是什么!傻小子竟然也不知道吗?数典忘祖之徒啊!

我来告诉你!

易经是咱中华家祖传的金算盘,也就是古代的电脑。知道吗?

你现在外事不明问狗狗,内事不决问百度。你知道古人问谁吗?

问易经。那时候易经可不是普通人用的起的,买是买得起,不贵,但会用会操作的还是少,都是要么有文化水平要么有家学渊源的,学问一般的如现在的大学生就没几个会的了。

有这么几种输入方式可以让易经进行搜索。一是用五十根蓍草,二是用三枚铜钱,三是时间来意…太多了,就这几个你也不一定记得住。

这样确定了主卦和变爻,再变卦,错综复杂。最后打开易经输出卦辞爻辞,就可以找到答案了。但答案是三代古文。唯有道德高、智商高、学问高的三高之人,能够立刻明了答案,庸庸碌碌学问平平的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

唉,不学国学,古文都不懂,难怪看不明白。看不明白也罢,你倒是谦虚点学学呀。就知道和科学一块儿混儿,问题是也没混个明白,没人家那科学精神,反倒成了只会鹦鹉学舌的迷信之徒,迷信科学那也是迷信呀,令人扼腕叹息!


柒道友


C,天人合一学说。易经不仅说明天地造就万物的科学思想,其内容折射着当时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状况,同时效法自然提出一整套天人合一学说。以天道比拟人道,认为宇宙一体,天人相类,人法天地,天人感通,顺天应人。主张人们做事要顺应自然和天理的变化。D,我们知道人类的文化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宗教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可否认易经原是先人们为了征服自然预知未来吉凶的工具但在易传全面论述其作用后,使易经变成了一部充满哲学思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科学大辞典。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西方认为是上帝造就万物的一元论遭到重大质疑而发展不下去的形势下,把目光描准了东方文化的周易。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认识到世上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并正确阐明宇宙、天体、四季变化的规律。世界科学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的进程中充分肯定了周易的哲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世界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说:

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


张永科38


我理解的《易经》,是特定文化产物。它适应于人们科技与文化俱不发达远古代,那个时代人们普遍信奉神明,认为神是自然与社会一切活动的最终主宰。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一旦遭遇到疑难无法做出决断,就产生求助神明的需要。巫觋占卜就是产生于探问神明旨意的活动与事务。


占卜的最终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探问神明的旨意。占卜活动如何探问神明的意志? 比如,我准备修建房屋,不知何时动工合适而去占卜。那么我占卜的目的不是要预测下未来哪天适宜动土,而是请神明告知我哪天适合动工。也就是说占卜工具设计的目标不是预测未知,而是决断神明意志。所以,在上古时代巫觋占卜是交通人神的中介。

很显然,神明并不真正存在。但古代的巫觋却被认为是可与神明直接交流人。神明借巫觋的口舌直接传达意见。占卜则是通过卜具间接探问神明旨意。龟卜骨卜看兆决策神明意志,《周易》则是依靠卦象决断神明意志。既然神明并不能证明真实存在,那么所有旨在探问神明旨意的技术和活动都必然包含有故弄玄虚的成分。这一说法如果用来说巫觋和龟卜似乎不太容易招致反对,但如果用于说《易经》,就有可能会有很多人来反对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易经》是科学,或至少包含科学的成分。


但是,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旨在理解自然事物背后的运行机制。科学是近现代发生成长的事物。在神明观念统治一切的上古时代,不可能发生理解自然事物本身秩序兴趣,没有这种兴趣,自然科学便不可能发生。即使在后世两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中,我国学术界始终都没有发生过对于物本身的思考。为什么科学不能在中国产生?这是近现代的学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重大问题之一。难道我们的科学已经在上古时代发生过,而且已经有了超越近代科技的成就,只是没有被继承下来而己。我相信这样的结论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易经》被贴上科学的标签是近代中国认识和了解了科学之后事,而且还时不时借助于科学成就来支持易学超越近代科学的论据。试问哪条科学原理是来自于《易经》? 科学家们是否研究《易经》呢?标志科学进步的成就都是在《易经》指导下取得的呢?还是在远离《易经》的指导下完成的呢?


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条科学原理来自于《易经》,或与《易经》有关。有成就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是在钻研《易经》的条件下获得其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在实验与思考中获取其成果的。这充分说明了《易经》与科学之间没有丝毫的关联。况且,迄今为止,《易经》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界尚无定论。试问一个从未被人读懂了的书籍如何指导人们的思想与实践呢? 为什有人宣称《易经》是天书,还不是因为它一直都未被读懂么。

《易经》不是科学,亦与科学无关。但是它作为历史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古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了解古代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作为史料,它可以为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益。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文化成果会被放进博物里,《易经》就属于此类的文化成果。


国学新逻辑



慈音1


这个提问者的问题是一个陷阱

好比

要求依靠一粒种子做出一碗饭,依靠一块金属做出一个飞船,要求依靠一粒砂子做成芯片,

一粒种子,一块金属,一粒砂子,同样也不能做为21世纪科学的依据,因为它忽略了过程

种子的种植,发芽,浇水,收割,然后才能做一碗饭

金属的烧制,合成,锻造,塑形,然后才能应用到卫星上

砂子的熔制,提炼,晶化,分解,然后才可以做为基础材料用到芯片上

你不能要求一个细胞,去形成人的思想。这是不公平的!再简而化之,你要求一个元谋人端着AK47么?

中国的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如果追溯到源头,比如中医,比如建筑,比如服装,比如地理,比如天文,比如水利,比如政治制度,比如家庭婚姻,甚至是宗教都离不开周易。

易是中国文化科学的始祖

要求一个老祖宗在三秒之内,打开微信,给你发个20元红包,这是扯!

所以,我说这个提问是一个陷阱,如果按题主的理论,我是否可以同样要求阿基米德开发芯片,要求牛顿做计算机代码,要求爱因斯坦陪我打一场WOW副本。

把4000年前的理论A和4000后的技术B放在一个天平上,然后要求A以B的标准进行说明。

有意思么?


亦有所思


我追随南师学习易经时,有思考过这类问题。简单分享一下体悟。

讲到「文化象征」这是一个很大的词。糖葫芦是一种文化象征。捏面人也是一种文化象征。火锅也是一种文化象征。易经也是,没错。同样都是文化象征,但是,糖葫芦啊捏面人啊火锅啊肯定不能跟易经相提并论啊。

再如何如何,易经在悠久的历史上的地位是白纸黑字的不能毁灭的。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里的儒家学系、和道家学系、以及中国民族自己系统的宗教——道教,都是承认易经是“五经之首”。基本上不论是读书考功名,还是读书人的自修,还是追求道士方士的成仙炼神,都必须读懂易经。

另外,易经是可以作为科学依据的。如果你只看《周易》这本书,你会很容易把易经理解成求签问卜跑江湖的那套,因为它的文字太可疑了。整本《周易》就只是一条一条列述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每一爻代表的意义。

比如“屯”卦这一章: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周易》这本书全篇都是这样神秘的文字。实在太容易被当成寺庙里求签的签文了。加之几千年的流传、江湖上的算命风水、画符念咒、捉鬼拿妖、奇门遁甲、撒豆成兵、刀枪不入……都附会在易经之上。使得易经背锅不小。

其实来说,

首先,《周易》不等于易经。易经不是一本经,而是一种“知识-思想”体系,按照古代的文字习惯,把这一套学术体系叫它“经”——“易经”。按照现代的习惯,则可以称之为“易学”。

《周易》只是“易学”体系的一支,是周文王的著作,也代表了周代文化的体系。用现代的话说,周易只是一个派系,是比较偏人文的派系。易经还有别的派系呢,尤其还有具有原始科学思想的派系。只不过没有文字整理成书流传下来。这些易经派系的一鳞半爪还是在的,只是散藏在道家的学术著作中。

第二,易学是一种由科学而哲学的学术思路。中国古人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和欧洲文明不同。中国文化一早就建立了科学哲学并驾齐驱的学术规模。很多人学了欧洲人的眼光,以为我们中国祖先的文化起源也跟欧洲一样,是先从部落酋长那样石器时代-铜器时代这样下来,由技术而科学、从无到有的进步。其实不然。中国是跟欧洲是不一样的。易经学术里边有很多指导科学发展的精粹。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明白的。

这里就简单不展开了。有机会的话和大家一起探讨。


南怀瑾五行术数


你们都说易经是个文化符号的象征,还说发射捣蛋和卫星定位不需要易经,我这个气打一处来。本来读易经达到高阶时是不会生气失心的。我还需要修习“见龙在田”,以备不时之需(利见大人)。

易经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很多,例如这几条——

一、终结了杀牲,畜积了农业时代的牛羊马匹🐴,解放了杀牛杀羊的臣妾等人,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畜牝牛吉,畜仆妾吉)。

二、增进了信用,提高警惕心,统一了各类型各用心良苦的群体,统一了各民族信仰。(有言不信,闻言不信,主人有言,言有序)。

易经的伟大现实意义也有好多呢,例如这几项——

三、开源节流,勤政廉洁,注重节俭(繻有衣茹终日戒,君子终日键键夕沂)。

四、开国承家,庶民勿用,宜下,可小事,意在告诫后世: 新时代新的起点,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的事无小事。

至于科学技术是物质方面的事,就像是造船去河里割草捉鱼,不是个事。科学技术自古以来连小事都算不上,也就更算不上大事。你们眼里的高科技产品,远远的,远远的,被古人鄙视着呢。

各位读者朋友好好闯关,争取早一天脱离物质的小得小失境界,迈向思想观念方面的大有大乘境界。



兆昌416


对易经迷信之说只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没学习过,瞎说,一个是学的比较浅,胡说,瞎说可以谅解,因为当今社会学的说的喝的都是洋奶水,用的是洋玩艺儿,认得是洋老师,不了解母体文化可以理解,这是现象级了!学的浅的是不可理喻的,总是在怀疑这东西对不对,人云亦云,左右摇摆,还有一些学院派的,学来学去都在做考古工作,求证易经的出处来路,看是否合法合理合情,这类人基本就是端着国家给的饭碗到处混脸面多些,转化弱爆了,还满嘴正义大话空话的调调!

易经是过去人们理解社会自然行为等的方法论,认识论,模式论,演绎论,是最早的科学认识工具书!记住了!没吃透就不要瞎说胡说!没学好你也用不了!不是易经知识没用,是当下学习易经的人没用!易之德洁净精微,寂然不动!


王氏易学创始人王小平


基本同意,但说法不妥。易经是文化不只是象征,文化是自己用的、象征是做给人看的,如建个走马观花的博物馆,或修座日晒雨淋的雕塑。

易经是否科学的争议出于国人对科学不幸的历史误解,二百年前的国际惨败使中国人成了两个先生的忠实粉丝,比现在天真无邪的追星族还要虔诚。随着不断开放和国际交流,虽然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其中一位先生是个假货,但几乎所有的精英学者还是把科学当真理,这是很可悲的。归根到底还是意识形态导向出错,以至于国人把科学当宗教,不论智商高低,形成了两个新“凡是”思维:

  • 凡是科学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反之亦然;

  • 凡是科学的都是事实

科学只是对事实的认知、模拟、猜想,不是事实。《皇帝的新衣》是个家喻户晓的西学故事,两周前看到网上一位名师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引进了两个形而上学的新概念,共有知识和公共知识。听上去很科学,其实只是西方人惯用的理念、理论手法,显得很经典的深奥。事实不深奥、道理很简单,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有从众心理,多少均有被人认为聪明从而得到认同和接受的祈求和欲望。前提既然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见新衣,第一个目击者当然就说看见了,否则就不聪明。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聪明人……大家都看见了,我说看不见我就是傻瓜了,何况还是英明的皇帝先看见的呢。当然,只有不懂啥叫聪明的一个孩子说实话:皇帝光着屁股!

期待中国有一位学者站出来说:科学其实就是形而上学,不是真的。但他的名气起码得比得上方舟子,这个反中医的科学卫道士。

像他这样不懂科学的科学卫道士太多太多……这是文化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