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l总有叼民想害朕l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些都是日本人在清末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亡我国人之思想和根源!好宣传自己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式接班人!其心可诛,坏到一定境界了!

这是没有道理的!

崖山之后无中国

崖山指的是崖山海战。这是南宋与元朝军队的一次战斗,战斗的结局不用多说,当然是南宋大财。当时的宰相是陆秀夫,他对当时只有八岁的小皇帝说:当年德祐皇帝被掳走,已经让国家蒙受了偌大的耻辱,我们不能再做那样的事了。如今国家都灭了,你作为一国之主,应当自杀殉国。说罢,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了!当时消息传开之后,跟随的士兵和文武大臣也都跳海自杀。历史记载是整个海上漂浮这十万多具尸体!可歌可泣。



把一个国家的气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之所以说一点道理都没有是因为,元朝可是杀了户籍本上3/4的宋人啊!那些有文化的一批人有气节的基本上都死了。所以文化上有一些断代,科技继承的也不是很好。而且元朝人哪管汉族那一套啊,所以被毁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个说的是明朝皇帝崇祯自杀。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城,逼的崇祯皇帝自杀。大明也就亡了。



紧接着上位的是清朝,但是清朝不顾中华民族的那一套,推崇自己的那一套。这是要灭中华文化的种啊,很遗憾的是基本实现了。因为清朝我实在是看不惯,不仅仅是因为民粹主义,而是清朝不承认自己是华夏民族!不承认这块土地是他们的大本营,也不承认中华文化!

所以我才说这话没有一点道理!

其实我国建立之后,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对这句谣言的最大反驳,因为我国自建立以来,就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苏做了很多的事儿。你比如说陈奕迅的十年,通过这件事中华文化复苏已经是进行到了完美的地步。我们不得不感谢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话虽如此,小编还是希望能够复苏中华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

我是小梁,你要是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大家积极评论,我想在评论区里看到懂我的人。谢谢大家。


历史一尘埃


崖山在广东江门,那里现在遗留着崖门海战遗址。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众文武百官,王公贵戚带着小皇帝到了此地便逃无可逃。于是,率众和蒙古人进行了最后的大决战。这场决战十分惨烈,从士兵到将军,从文官到大臣,从秀女到皇后没有一个怕死的,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和蒙古撕杀到底。

战斗失利,丞相陆秀夫最后背着小皇帝沉海自尽,宁死不屈。崖门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让外族人全面统治。南宋的灭亡不仅是政权的灭亡,蒙古人的疯狂屠杀使得中华文明也遭爱到严重的破坏,跟随皇帝逃亡的这十余万人也包括文化精英,各种高端人才。

但是,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是日本人一厢情愿的说法,他们倒是希望中华文会传承中断。可惜的是中华文华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有韧性的文化。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上,右丞相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前往崖门劝降,满腔正义的文天祥在此留下了著名诗章《过伶仃洋》,他发出怒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不仅是一个大臣的声音,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家国思想,正是中华文华有这种基因的存在,他便永远不会消亡。


附一首古诗:

《崖门海战怀古》

崖门海浪藏金戈,镇北炮台闻胡茄。

民弱豺狼争相食,国衰虎豹尽磨牙。

忠躯十万填苍海,血浪连天照晚霞。

历史岂能转头空,休教猢狲犯中华。


清溪诗词


我的老师曾说过:中国史上到南宋灭亡就停止了,学生问他为何?

他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

为什么?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而胡人,无!”

  1.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斗,是宋代末年宋代部队与元军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标志着南宋的消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斗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录,宋元双方投入部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家属、宫庭职员、普通庶民,实际战斗力只要数万),最终宋军全军覆灭了结,这次战斗即标志着宋代的消亡。

  2. 崖山之后 ,宋代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杀戮,此战以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沦陷于异族,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自力成长的过程被打断,已经高度蓬勃的经济、文明、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端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很多国外的史学家将宋代消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3.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只是简略观点上的的对和错,是以个民族被奴化的耻辱,明亡以后再无华夏的说法也是如此,同样的事理,汉人的政权明代,被满清代替,汉文化不能独立发展,剃发易服的耻辱,对纯粹中华民族民风的膜拜和追求,对除西方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的可惜。

  4. 华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区别早在孔子或以前的时期就产生了,所谓:“朝代兴亡,所关者在一身(姓);华夷之防,所系者在天下。”就是说朝代有兴替只是一家一姓的变更罢了,而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是影响到了天下之人,乃至是一个文明。一个问题的提出,必定有它的依据和起因。这句话总的来说是对一个民族的衰败、一个文明的阑珊的感慨!关注老秦扯谈,了解更多历史。


老秦扯谈


日本人有这么个歪理: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日本人认为,自从元朝军队在广东崖山消灭最后一支南宋的军事力量,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崖后,中华文明在中国就灭绝了。后来满清入关,更是将华夏文明摧毁殆尽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不少汉人跑到了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明与文化,加上日本在当时对中华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在唐宋的时候向中国派了不少人来中国学习,连大唐的都城长安都被他们“微缩”后搬回日本当时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满清入关后,日本就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继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并中国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既然蛮夷的满清能入主中原当正主,那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继承者,日本更有资格和理由入主中原当正主了。”为了给自己入侵中国找理由,也为了获得中国人的支持,更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彻底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让中国人永永远远做日本“大东亚共荣圈”下的顺民,所以日本就处心积虑的编造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歪理。一方面是为了麻痹中国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我麻痹,好让自己的侵略战争戴上一顶“尊华攘夷”的光环。

其实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于元,明朝亡于清,只不过是朝代更迭。虽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数民族,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并没有被改变,而是传承和发展了下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虽然有过战争,但也有交往与融合。正是这种交往与融合,创造出了绚烂的中华文明之花。而日本却认为外来人员和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不能代表华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说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灭绝,你说可笑不可笑?假如按照日本人这混账逻辑,那么: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少年时期在印尼长大,读高中时才到美国,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公民。2008年接替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奥巴马之后无美国”了?

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拿破仑,他也不是正宗的法国人。他是科西嘉人,是个铁杆的“科独”。如今意大利和法国都宣称对科西嘉拥有主权,而科西嘉也有一股势力要求独立。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拿破仑之后无法国”了?

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原来是拜占庭的公主,并不是正宗的俄罗斯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叶卡捷琳娜之后无俄罗斯”了?

苏联的第二个领导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第三个领导人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斯大林之后无苏联”了?

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他却当上了德国的元首。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希特勒之后无德国”了?

至于日本本身嘛,据考证,神武天皇就是中国人徐福,就是那个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下东海帮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照日本人的逻辑,岂不是“徐福之后无日本”了?而到了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他彻底的改造了日本,将日本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了一个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国家,连宪法都是美国人给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逻辑,说“二战之后无日本”不算过份吧?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日本炮制的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

可这样的歪理邪说居然还有不少中国人深信不疑。如今网上有不少人就宣称,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里的中国文化才正宗。现在国内的中国文化都是泊来品,都是经过统治者阉割改造的。可见日本人炮制的文化炮弹是多么的厉害,多么的“润物细无声”啊!不知不觉就占领了许多中国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觉得这太好玩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制了一个“秦始皇之后无中国”的谬论。在这谬论中,日本人将秦地与中原分开,认为秦人并非汉人,而是西戎人,属于“蛮夷”。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已经将中华文化灭绝了。这回日本人玩得实在太过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儿八经封的,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你怎么说他不是华夏一员?秦国的强大军队就是在灭西戎的战争中打造出来的,日本人却回过头来说秦国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蛮夷”。这什么鬼逻辑啊?是你懂我们的历史还是咱们中国人懂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估计要是没有人反驳他这种谬论,以后指不定他还会编出“商朝之后无中国”、“夏朝之后无中国”、“黄帝之后无中国”甚至“元谋人之后无中国”、“盘古之后无中国”等谬论出来。不信,大家就等着看吧!


血染战旗红


首先提出这句话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更不是某国人,而是中外史学界的一个普遍认知。所以,我们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一事实,更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不可否认,一直以来日本人自认为继承了中华文化的正溯,因为有神风相助日本幸免灭国。但这句话并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别有用心,如果单凭一句话就能灭一个国家,也太危言耸听了。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指的是中华民族被两次异族入侵而产生的文化断层,也就是古典文化的浩劫与覆灭,尤其是南宋的灭亡影响更为深远。许多人对这两句话并不认同,而且异常的排斥,归根结底是触动了部分人好面子的那根敏感神经。

我们周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中国男人娶了外国女人,那么这个男人像是上了战场,打了胜仗一样光荣,众人的赞美之情无以言表。如果一个中国女人嫁了外国人,无论过的幸福与否,都会遭来骂声一片,过的好,说她崇洋媚外、爱慕虚荣,过的不好,落井下石、尖酸挖苦。总之,中国女人必须“安分守己”,因为她们要负起中国男人打光棍的责任。


1279年,元军大将张弘范与宋将张士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海战,最终蒙古军以少胜多,南宋10万军民葬身大海,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惨烈的海战称为“崖山海战”,地点就在今天的广东省新会区,而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波澜壮阔的入海口早已不复存在。

元朝

外族的野蛮人侵,中华民族的脊梁被打断,中华精神已经灭绝,汉人惨遭屠杀、奴役与压榨,古典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消失。蛮人建立的元朝再也没有了汉之强悍,唐之开放、自信和包容,宋之富庶与博大。相反从奴隶社会转变过来的统治阶保守而落后,把汉人视为三等异类,不准集会、不能养马、不准习武,地位低下没有尊言,毫无自由,半夜不准处出,几户人家伙用一把菜刀,生活还受他们监视。

明朝

明朝虽然是汉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但是受前朝蛮族的影响颇深,所以并没有修复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而是无视生命价值,大开历史倒车,抑制工商贸易。活人殉葬的残暴陋习死灭复燃,当权者嗜杀成性,封海禁运,闭门造车。致使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不断的拉大。

清朝

明朝灭亡后,华夏民族再次被骑马民族征服、奴役,有骨气、有胆量、有血性的人被大面积的消灭。中华民族做为一个文化主体再次灭亡,汉人在满人的残暴统治下艰难过活,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麻木而苟且。

总结:宋朝、明朝的灭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华文化的浩劫,华夏文明的陨落。这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中国真正含义。所以,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崖山海战,宋军以优势兵力惨败于弱势水军的蒙元,全军覆没,没有一人逃走,一经失败,纷纷逃水自杀,忠勇虽然感天动地,但无谓的牺牲至使大宋火种断绝,彻底灭亡,令人惋惜。

崖山海战,本来从水军兵力对比上宋军必胜无疑,奈何那时宋军丧失了必胜的信心,全军上下一片蒙元不可战胜,大宋必亡的思想。加上自已为蒙军一到,自己必死,与其惨死敌手,不如自尽来得爽快的思想作祟。其时说穿了,当时宋军已成惊弓之鸟。惨败后全部自尽就不奇怪了。可见,战时军队树立必胜信念是多么重要!同样对我中华民族极其危险的抗日战争,无论国共两党,从不轻言失败,坚持抵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屁话出自小日本之口,当年抗日战争时,小日本当然希望我抗战军民象当年崖山海战那样,一败就死。加上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思想与崖山海战宋军有些近似,一经失败就切腹自尽,所以对崖山宋军的无谓牺牲持肯定态度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我抗战军民令小日本失望了,没中小日本激将法,发现小日本势大,立刻逃跑,不作无谓牺牲,打得赢就打,打不过就跑。特别是徐州会战,几十万大军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化整为零,在小日本的重重包围下全部安全撤走,逃跑神功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国抗战时国共两军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过就跑,但决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正确打法,最终极大地保存了实力,生生把强敌小日本耗死了。

"明亡之后无华夏"估计是些反动思想的文人用对联的形式写出来的,用来对“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屁话,在大明亡国之后我大汉华夏民族的政权亡了两百多年,但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除了我大汉民族,又有哪个民族能长期统治得了?大明亡之国之后两百多年,满清灭亡,中华大地的统治权又重新回到我大汉民族的手中。


余康高620


这话是胡说八道,按照这个逻辑,也可以说:明治之后无日本(全盘西化),昭和之后无大和(丧权辱国)。

元朝,清朝有些方面令人讨厌是不假,但是确是正经的中华正统王朝,他们的统治核心在中国,国家的主流文化是中华文化,他们的统治者后代现在也是中国人;这个阿拉伯人与埃及,英国与印度不一样……人家明朝都没否认元朝的合法性,清朝皇帝自己都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咱们否定个啥。

“元清非中国论”本来就不是咱们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是日本人当年为了侵略东北和蒙古所胡诌出来的理论,现在这么多中国人对这个观点趋之若鹜,这也实在是令人无语。


国史拾遗


其一“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是日本人炮制出来的谬论;

其二,崖山之战后便是元朝,而关于元朝后的历史,具体的且看下文分析:

提到中国最伟大的时代,除了盛唐强汉,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史上版图最大的元帝国,以及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但是除此之外,关于元朝更多的信息,是不是很难像唐宋一样想起很多细节?这完全是因为,元朝人的名字太特么难念了呀!

但是今天朕只想跟你们聊聊这强大的元朝,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首先我们来看看建立元朝的是什么人?

蒙古族

——典型的“游牧民”,他们靠养牛羊等牲畜过活,基本上哪里有草就去哪,每天喝奶吃肉加上频繁搬家,练就了他们强悍的战斗能力。

但是常在草原走,总会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刮个风下个冰雹冻死牛羊,再猛的汉子,也经不住饿肚子,那能怎么办?抢啊!

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显然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原这样的“平原小呆呆”,不过中原也不是吃素的,和游牧民族也算是打的有来有回,就这样经过多年的火拼,直到铁木真为首的蒙古族人异军突起。

他以惊人的战斗力,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建立了

“蒙古帝国”,顺便,也为自己改了一个更有逼格的名字——成吉思汗

蒙古铁骑最远打到了日本,战斗民族俄罗斯分分钟被干翻,欧洲人民认为这支军队简直是魔鬼,最终,成就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占据地球20%的土地,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不过后来由于成吉思汗去世,儿孙们搞内讧,蒙古帝国就分成了4个部分,其中中国的那部分就是“元朝”。

这个时候就有观众盆友们要问“难道不是蒙古人把中国灭了么?怎么元朝算是中国历史呢?”

我们都知道元太祖是忽必烈,我们当然也知道课本里的元朝,把人分为四等,其中南人(汉族)为最低等,所以很多人认为,元,是中国被蒙古殖民的时期。

但是,忽必烈打败南宋的时候,他做得第一件事情是,为宋朝修史,这意味着什么呢?元承认宋是爸爸。

甚至国号

“大元”都是出自易经里的“大哉乾元”,所以就像少数民族政权的朝代一样

他们用着汉语,沿袭了中国的帝制,虽然肉体上征服了中国的土地,但是在文化上被中国折服。

(蒙古向日本下的战书)

元朝妥妥的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回到元朝本身是什么样子的呢?

【关键词:战争】

整个元朝持续时间不过90年,游牧民族嘛,喜欢折腾,基本上不是在内斗是就在远征。

但就算如此,元朝的赋税也是非常少的,人民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关键词:四等人】

没错,在元朝汉人的地位是不高,元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汉人夺权,打压汉人从政参军,但架不住汉族人多呀,最后官差衙役100%是汉人,军队90%是汉人,地方官75%是汉人,中央官员55%是汉人,到了宰相也有一个是汉人,这个人叫史天泽。

【关键词:文化】

元朝的科举制度偏心情况太严重,导致很多读书人没办法靠考试当官,于是乎,大家只好去写CP小说骂皇帝,刚好蒙古皇帝心都特别大,从来不搞什么文字狱什么的,于是加入创作的人群越来越多,这种CP小说就是“元曲”。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字狱的朝代,也是文学创作者的天堂,比如《窦娥冤》《西厢记》,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关键词:宗教】

如果说元朝皇帝为了给创造言论自由的环境,十分努力,那么,为了创造信仰自由的环境,简直是拼了老命。

在元朝,萨满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其乐融融,但是有一个叫阿难答的蒙古贵族,他是虔诚伊斯兰教信徒,让他旗下的15万蒙古军队都改信伊斯兰教,他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当时的元武宗发起了战争。

元武宗当然不能忍,他信仰藏传佛教,尊重儒教,坚持信仰自由。

还好,结局是元武宗把阿难答打趴下了,不然我们念的不是《三字经》而是《古兰经》。

可惜元朝还是不到90年就灭亡了,公元1271年忽必烈从草原定都北京,他梦想着让大元成为一个,像蒙古帝国一样伟大的国家,他谦逊地继承华夏的帝制,他破坏了一些东西,也坚持着一些东西,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直到公元1368年,一个叫朱元璋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大元,在他登基之后,他做得第一件事是,修元史。

元朝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篇章,元朝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一脉传承的一部分。

所以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只是日本人炮制出来的谬论而已。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


朕说


这是日本人的说法,主要目的是要挑起满汉矛盾,要搞垮大清帝国,以达到日本领导中国的目的,因为日本人认为日本拥有正宗的华夏文明。

实际上,无论是南宋时期,还是北宋时期,中国都处于分裂割据的特殊历史时期,北宋,南宋,辽国,金国,吐蕃,西夏,大理国,都没有能力统一中国,只有蒙古国战胜了所有的国家,最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大元帝国。

大明帝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皇帝自杀,国家四分五裂以后,没有任何汉族政治势力有能力统一中国,中国才被分治独立的大清国重新统一了,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无比强大的大清帝国。

因此,蒙元,满清,对汉族人来说,并不是耻辱,人家那是在拯救华夏文明,并为华夏文明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否则,已经误入歧途的华夏文明,有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沈阳杨艺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以后无华夏”,原本是日本儒学家内藤湖南的片面之词,后来被一些人引用和加工而来。看似有一定道理,实际上荒诞不经。

内藤湖南提出的“崖山”一说,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的舆论需要。因为日本也可以说是一个儒学国家,在历史上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中华的正统,也就等同于“天下”的正统。日本人的“崖山之后无中华”,就是要剥夺宋朝以后王朝的正统性,转而为日本攫取正统,以提供支持。

但是崖山之后,与明亡之后,真如日本人所说的那样“无中华,无华夏”了吗?诚然,崖山海战以后,宋朝不复存在,中华文化也遭受极大的挑战,王朝被崛起于草原的游牧民族所据;明亡以后,其结果和南宋的覆亡差不多,崛起于塞外的清朝在明朝的根基上建立起了新的王朝。

但是,无论是宋亡明亡,中原虽然受到一定摧残,但是中华文化未曾覆灭。既然中华文化长存,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无中华,无华夏”之说了。且无论是代宋而兴的元朝,还是代明而立的清朝,在文化与王朝存立上,还是宋明两朝的基础,核心未曾改变,且王朝内的族群构成也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元清两朝也因此成为中华历史的一部分。

日本向来以小中华自居,在历史上,一旦中华孱弱,或者日本稍盛,总是对于中华有觊觎之心。因此,日本的崖山之说,纯粹是野心的膨胀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