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眼鏡超人


清代的八旗制度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兩個層次,在皇太極時代由皇帝親自統帥的正黃旗、鑲黃旗以及皇太極長子豪格統帥的正藍旗組成了上三旗。皇太極和豪格死後,正白旗旗主多爾袞擔任攝政王,正白旗取代正藍旗進入上三旗。從此,正白旗和正黃、鑲黃旗一樣成為皇帝由直接統領,不再單獨設旗主。

說到地位,列舉兩件事。

第一、順治初年,清王朝剛剛入關定都北京後,實行圈地政策。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就仗著攝政王的權勢把京城附近原屬於鑲黃旗的永平府強行劃拉到正白旗下,而把河間府相對次一點的丟給鑲黃旗,鑲黃旗人恨得牙根直癢癢卻無可奈何。

第二、康熙朝初年實行輔政大臣制度,四個輔政大臣中位列第二的蘇克薩哈就是正白旗人,兼領侍衛內大臣,直接統領皇帝的禁衛軍。自入主中原後直到結束,清朝皇室內的侍衛們都是從該旗中挑選。


大將軍威武8


八旗的次序根據旗主的地位而改變,共經歷四次“換旗”。

努爾哈赤時期,正白旗旗主為皇太極,正白旗排在兩黃、兩紅之後,位列第五。但存在另一種說法,由於年齡和軍功的影響,莽古爾泰和阿敏統領的正藍、鑲藍兩旗地位高於正白旗。不論如何,位列第八的是杜度統領的鑲白旗。

皇太極時期,八旗矛盾激化嚴重。兩紅、兩白旗均經過起落,根據皇太極稱帝后的排序,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和鑲藍。

多爾袞時期,雖然兩黃旗的崇高地位無法動搖,但多爾袞作為正白旗旗主,其攝政王的身份自然使正白旗與兩黃旗可以並駕齊驅。

順治時期,“上三旗”和“下五旗”正式確立,因為多爾袞倒臺,正白旗為皇帝親屬,由此,皇帝原親屬兩旗變為三旗。


五味社


隨著清兵入關,打開了明朝的大門後,八旗這個詞被我們所熟知,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八旗子弟這樣的稱號,八旗類似於清兵的部隊編制,由於八旗子弟都是純正的滿族血統,而且都是部族宗親,所以在清朝時期,八旗子弟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當年,努爾哈赤為了方便指揮,將部眾編為八旗,每一旗都能提供足夠的兵力,而八旗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被稱為上三旗,這三旗由滿清的皇帝直接統領,可以說是嫡系中的嫡系,也是作戰能力最強的三個旗,在清朝初年滿八旗的作戰能力相當兇悍,出生入死為清朝最後能夠推翻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八旗的子弟們世受皇恩,全部都由朝廷奉養,其中上三旗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朝堂上的許多高級官員都是出自這三個旗。再到後來的蒙八旗與漢八旗的地位都與滿八旗不可同日而語。(dh)


捕魚小分隊


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原本位於下五旗,順治皇帝自己掌權後,將其提升為上三旗。

清朝的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




所謂旗,就是滿洲最大的部隊和戶籍編制。早期一旗包括七八千軍隊和數萬人口,八旗一共五六萬軍隊和幾十萬人口。後期一旗則擁有兩三萬軍隊和十幾萬人口。

這八旗並不是滿洲強大起來後一次性劃分的,而是在滿洲勢力逐漸擴充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最早建立的是黑旗部隊,後來收編了鄰近的大批部落,努爾哈赤將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給兄弟舒爾哈齊,自己統帥新建的黃旗。之後,他收編了實力很大的滿族哈達部,將其另建了白旗,旗主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於是一共有了3旗部隊。

以後舒爾哈齊和褚英先後被殺,於是白旗一分為三:正藍旗、正白旗和鑲白旗。黑旗也被一分為三:正紅旗、鑲紅旗和鑲藍旗。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黃旗也分為二旗:正黃和鑲黃旗。於是,三旗被分為八旗。

這裡面,正黃旗和鑲黃旗是努爾哈赤親自統帥的。此後,由於努爾哈赤死後兒子們爭權奪位,旗的番號又經過了調整。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趁機佔有了鑲白旗。他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為正黃和鑲黃旗。後來皇太極殺掉了鑲藍旗主和正藍旗主,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後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兒子豪格的原鑲黃旗被改名為正藍旗。

這樣,在皇太極時代的上三旗,是皇太極的正黃、鑲黃旗(當然,早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了),和皇太極兒子豪格的正藍旗。而多爾袞則是統帥正白旗,是當時實力最大的一旗。

等到順治初年,多爾袞病死之後,順治皇帝自己掌權,擺脫了多爾袞的羈絆。他將多爾袞掌握的勢力最大的正白旗收歸自己名下,與兩黃旗並稱為上三旗,而把正藍旗踢到下五旗。從此以後,有了定製。

正白旗是皇帝親統之一,沒有設旗的首領,軍隊算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正白旗出了不少歷史名人,比如曹雪芹,還是溥儀的皇后婉容,都是正白旗。


巴山夜雨涮鍋


“上三旗”原為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組成。

正白旗原為“下五旗”之一,後來替換正藍旗而上升為“上三旗”。

二、清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為建州女真部,統一東北、外東北女真各部後,建國號大金國,為區別宋朝時的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國,史稱後金。

努爾哈赤先將女真族人統一編為,以旗幟顏色劃分黃、白、藍、紅四旗,後又增加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四旗,旗幟鑲邊以故得名,是為八旗。

八旗,為努爾哈赤獨創的軍政合一社會組織體系,戰時為兵,出征作戰,平時生產、生活的社會組織。

二、清太宗皇帝 皇太極,為避免歷史上宋朝時女真族大金國屠戮漢人,漢人仇金心理,將大金國改為大清國,改女真族為滿洲,因而稱為滿八旗。

清軍入關前的滿八旗,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作為親兵由皇太極親自統領,稱為“上三旗”,其餘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子、貝勒統領,駐防各地。

三、清軍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將自己統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把豪格統領的正蘭旗降為“下五旗”,此後再未變動。

多爾袞死後,正白旗由順治皇帝親自統領。


z山海


首先可以肯定一個事情,那就是吳京滿清正白旗的身份是屬實的,這個消息是吳京在拍戰狼之後親自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透露出來的,以往網絡上都流傳吳京是滿清正黃旗出身,就連百科詞條上都如此描寫,但前段時間吳京就專門對這件事情闢謠了,他確實出身滿清正白旗無疑。



借這個機會我們就來好好的講一下歷史中的滿清八旗制度,雖然有不少人對八旗制度都早有耳聞,但想必很多人對真正的八旗制度都是半知半解的,所以這個時候好好的講一下八旗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八旗制度的來源

八旗制度的開創者是滿清的奠基人努爾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國部下的女真人,因為憑藉著和明朝名將李成梁親密的關係,慢慢的將自己的部落發展壯大,並最終形成了滔天之勢,努爾哈赤慢慢的統合了女真各部,為了將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來,所以他開創了旗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四個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


後來努爾哈赤的勢力越來越龐大,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他將四旗發展成了八旗,在原本四種顏色的旗上鑲上邊,分別成為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

努爾哈赤的勢力在壯大之後,他以及他的兒子皇太極不甘於現狀,所以他們又往大草原方向收服了蒙古人,由此後金的部下又新增了蒙八旗。

後來因為和明朝的作戰中不斷收服漢人士兵以及劫掠漢人百姓,這些漢人在後金的部下慢慢發展壯大,最終又成為了我們所說的漢八旗。


八旗制度的最基本行政、行軍單位“牛錄”

無論是滿八旗、蒙八旗、還是漢八旗,都是由一個最基本的單位支撐起來的,這個基本的單位就是牛錄,牛錄可以說是一個村落,也可以說是一支隊伍。

為了方便管理,努爾哈赤開始將分散而居的女真人編為一個個的牛錄,每個牛錄有300戶人家,由此就構建成了後金最基本的管理單位,人們依牛錄而居,所以在平常的時候牛錄是村落狀態的。


但是在戰爭期間就不一樣了,每一戶人家都要抽調出一位壯丁充入軍中,以備行軍打仗,所以說,牛錄在是一個村落的同時它還是一支隊伍,一個牛錄中的壯丁被集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很強的隊伍,戰力非常驚人。

八旗中的每一個旗都會分配有數量不一的牛錄,其中女真人的八旗被分配到的牛錄最為眾多,有整整四百來個,蒙古人的牛錄則有七十多個,漢人的牛錄最少,只有十六個。

這三個不同的民族有著整整24個旗,全部的牛錄加起來也僅僅只有400來個,正是憑藉著這400來個牛錄,晚清才能趁著中原王朝內亂,最終趁虛而入,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滿清王朝。

吳京主上的正白旗在清朝所佔據的地位

八旗制度說完了,現在我們迴歸正題說一下吳京所在的正白旗,正白旗是滿清的上三旗之一,是直接歸屬晚清皇帝掌管的旗,多爾袞之前的正白旗並不包含在皇帝的掌管內。


當時的正白旗和其他的旗一樣遊離在權力的邊緣,在皇太極死後他留下了他的幾個兒子,其中最有作為、年齡最大的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他在皇太極死後掌管了皇太極留下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掌管了他母親孃家的正藍旗,是最有希望接替大汗之位的人。

當時作為正白旗之主的多爾袞為了搶奪權力,所以他通過各種明爭暗鬥擊潰了豪格,多爾袞雖然擊潰了豪格,但他卻不敢以大汗自寄,因為在和豪格鬥爭的過程中,他見識到了正黃旗和鑲黃旗兩道旗的強大勢力。


所以多爾袞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從皇太極的兒子中挑選出了一個年紀非常幼小的王子接替了大汗之位,此人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順治。

多爾袞帶領著後金攻入了關內,並最終將他一手扶持的順治推上了皇位,使順治成為了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因為多爾袞的權勢滔天,所以他受到了順治皇帝的忌恨,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下令對多爾袞鞭屍,並對多爾袞的親信展開了清洗,最終將正白旗收歸了自己的麾下,也因此正白旗正式成為了上三旗上一。

正白旗是生產皇帝侍衛的旗之一

清朝的皇帝挑選侍衛都是從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他們會從上三旗中挑選出一些武藝高強的人護衛在他們身邊,所以滿清的上三旗在很多時候就出現了許多的武學世家。

雖然侍衛這個名頭說的不好聽,但在清朝卻代表著非常巨大的權勢,皇帝的侍衛在很多時候甚至比一些朝廷命官還要受到皇帝的重視,就連我們歷史中大名鼎鼎的貪官和珅也是從乾隆皇帝手下的侍衛出身的。


據吳京自稱,他的家族中就曾經出現過幾位武狀元,他甚至有一個祖上因為受到咸豐皇帝的賞識,而被賜予了一塊御賜的牌匾,在當時風光一時無兩,正因此吳京的家族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練武習慣,在他小的時候,更被父親送到了武術學校學習,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代武打巨星。

所以說這就是吳京祖上正白旗在清朝的地位,除了吳京之外,那英、關之琳等人都是滿族的後代,在清朝滅亡之後有些滿人因為曾經積攢下來的豐厚家產而在社會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但這畢竟是少數人,更多的還是民國期間的眾多以老遺少們,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將豐厚的資產坐吃山空,並最終成為了社會的寄生蟲,也因此被時代所淘汰,從這方面來看,我覺得吳京是成功的,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走向了自己的輝煌。


孤客生


吳京說他是滿族,血統是正白旗,那麼我們就瞭解一下滿清。我不在乎他是滿族還是什麼族,只知道滿族把華夏帶進來水深火熱,甚至亡國的邊緣。

中國的儒家文明可以被強盜文明改造,從歷史上我們知道,華夏被蠻夷征服和改造過,一共有四次大的事件,分別是五胡亂華、蒙元、滿清和近幾十年以美國為首的基督教汙染。

面對暫時無法戰勝的強敵,先臥薪嚐膽,待時機再加以打到敵人,一切蠻夷思想的汙染都是暫時的。我們的儒家文明很難改造強盜文明。文明人改造靠搶劫為生的野蠻人,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這幾十年,滿熒屏的清宮辮子戲盛行,為什麼呢?難道中國缺少文明嗎?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很少嗎?人類的文明始於天文曆法,上古事情伏羲氏就已經觀象授時了,華夏族是人類的祖宗啊,我們歷史上有伏羲氏、女媧、神農氏、黃帝、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商鞅、韓非子、管仲等太多太多的聖人賢人,為什麼沒有在屏幕出現呢?原因很簡單,清朝時候擔滿豬擔心漢人重新拿回華夏神州的統治權,怎麼辦?滿豬就愚昧漢人,把老百姓當豬圈起來,把漢文人打發去訓詁考究漢字,然後實現文字獄,毀掉華夏文明,包括火藥火炮等等,滿豬就興起了冷兵器自娛自樂。然後,等著東學西漸以及徐光啟通過利瑪竇把華夏的文明技術輸送出去,西方人經過了300年左右的消化吸收應用,然後就反過來用火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隨之近代的恥辱史拉開了序幕,這都是拜滿清所賜。

隨著新時代,網絡輿論陣地要開始收復了,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精神外國人以及危害中國的人,好日子到頭了。因為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從歷史大週期來看,都是文明戰勝野蠻,正義戰勝邪惡。

華夏盛世,正在歸來。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多攢錢,多生娃,多學習。歡迎關注我。


崇儒


滿清的後代再怎麼對現代人洗腦,也改變不了你是侵略者的事實!明朝以前女真族本就是自成一體,多次南下搶掠殺害漢人。以前是匈奴、突厥侵略中國,但他們被打敗了,到了明朝末年內憂外患,滿清像劫匪一樣南下侵略中國,燒殺搶掠完就不想走了,看到華夏大地的富饒就像佔為已有,就直接在中國建國了。建立滿清後殺的漢人數不勝數,四川人抵抗最激烈,差點把四川人殺完了。為什麼當時那麼多人反對滿清,因為他們是入侵者,在當時他們就是外國人。滿清為了更好的統治和奴役漢人,便讓一部分漢人做官,讓漢人統治漢人,這些做官的漢人在當時就是漢奸!隨後滿清對漢人不斷洗腦,“大家都是一家人”


天公將軍太平道張角


八旗制度其實早在明朝時候就建立了,不是大家認為的清朝開始實行。

在明朝萬曆二十九年間,女真族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當初剛設置的時候只有四旗,分別是黃旗、白旗、紅旗、藍旗這四旗。在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又增加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這四旗。八旗制度成型之後,女真社會開始實行八旗制度,平時皆務農,戰時全民皆兵。使其具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也不承受過大的壓力。



努爾哈赤在天命年間為了維護在蒙古族的統治又設立了蒙古旗,但是這也只是一個初略的設置,到皇太極天聰九年的時候,皇太極完成了對蒙古八旗的編制,而皇太極早在天聰五年的時候就先編了漢軍旗的編制。知道崇德七年的這11年間才完成了對漢軍八旗的編制,也稱為八旗。從此之後,滿清皇朝統帥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知道現在為止整個滿清皇族的八旗制度才算徹底完成改制。



在滿清入關之前,滿清八旗也是有貴賤之分的,當時正黃旗與鑲黃旗由於都是由女真族的王統帥,所以正黃旗於鑲黃旗在滿清八旗中屬於最尊貴的。後來順治八年的時候,當時的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去世,而多爾袞麾下的正白旗收歸皇帝麾下,這個時候滿清八旗正式確立了上三旗於下五旗的地位。而吳京說自己出身正白旗,正白旗在清朝也屬於上三旗,屬於尊貴的一族。


雖然滿清皇朝為了確定通知定位設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但是在地位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與滿清八旗相差非常之大。八旗制度與滿清皇朝可以說是休慼相關,它是滿清皇朝勝利的保障,也是滿清皇朝衰敗的原因。


小小小百科全書


滿清八旗大家可能聽說過,在一些清宮劇中都有提到過,而武打明星吳京正是這八旗中正白旗的後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八旗是怎麼回事,而正白旗在八旗中是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八旗其實是一種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說白了就是一種組織編制,在滿族的祖先女真人在古時候是以打獵為生的,而那個時候的打獵是很辛苦的,於是就幾個人搭夥一起打獵,後來就以相同的氏族或是村寨為一夥,推舉一個人領頭,這就有了最早的組織形式,被稱為牛錄製。

而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牛錄製已不能很好的進行管理了,於是在1601年,出現了三旗制度,也就是黑旗、白旗、紅旗。而在1615年,由於滿族統治下的人口越來越多,努爾哈赤又在三旗的基礎上,增加了五旗,形成了後來的八旗制度。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

儘管建立了滿族的八旗,但後來到皇太極的時候,由於兵將眾多,八旗也不夠區分管理了。於是皇太極又創建了蒙古、漢族的八旗,其編制也是仿照滿八旗來的,此後這24旗的制度便構成了清朝八旗制度的整體,但其中地位最高的還是滿族八旗,其次是蒙古八旗,最後是漢八旗。

其實在滿八旗裡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其中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正白旗,被稱為上三旗,這三旗歸皇帝親自指揮,也可理解為御林軍。不過在清朝初期,順治皇帝之前,上三旗裡面並沒有正白旗,而是正藍旗。但後來多爾袞得勢後,他統領的是正白旗,就是把正藍旗降到了下五旗,把正白旗升到了上三旗,後來清朝一直延續如此。

這麼說來的話,正白旗在滿族八旗當中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而吳京是正白旗的後人,在以前清朝時是屬於上三旗的人,是皇帝親兵,就算沒有高官位,其宗室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