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为什么不受李世民待见?

吴坚信


因为秦琼的人品和战功,李世民曾经用“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来评价他,可见李世民对他高看一眼,并不是题主所说的“秦琼不受李世民待见”。

作为隋末唐初名将,秦琼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李渊起兵后,他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李渊把他分在李世民的帐下,被授予马军总管,随后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因秦琼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所以李世民就亲自挑选一千多名精锐骑兵,组成玄甲队,由秦琼统领,而且每战必为先锋:在柏壁之战中,秦琼大败尉迟敬德,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多,李渊因此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除了赏赐并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在收复河东之战中,秦琼斩首三千多人,功劳最大,李渊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他为上柱国,这可是对作战勇敢的人的最高奖励了。唐朝建立后秦琼被封为翼国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秦琼拜左武卫大将军,得封邑七百户,要知道,左武卫大将军可只有12位。可见在李渊父子心中,秦琼忠厚神勇、无人能比。

但是多次战争,也让秦琼落下了浑身的伤,因此,唐朝建立后,秦琼因伤久病缠身,未再建立功勋,并于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秦琼死后,不尽的衣陪葬昭陵,而且李世民下令为其陵墓设立石马、石人,秦琼也是这些功臣中唯一一位享受到这种礼遇的人,可见李世民对秦琼的敬重远在其他人之上,并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

唐朝建立后,秦琼虽然再没有立过功劳,但是李世民却一直记得他,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字,李世民时常前往怀旧,秦琼也位列其中。虽然名次有点靠后,但后期没有任何贡献并已去世多年依然能被李世民记在心里的人,应该就是李世民在乎的人,可见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


文踪旅迹


题主说秦琼为什么不受李世民待见,可能指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秦琼排在最后一位吧?

事实上,秦琼能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经是挤上了末班车了,差一点就掉出这个名单了,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具体名单吧。

第一长孙无忌,第二李孝恭,第三杜如晦,第四魏徵,第五房玄龄,第六高士廉;

第七尉迟敬德(尉迟恭),第八李靖,第九萧瑀,第十段志玄,第十一刘弘基,第十二屈突通;

第十三殷开山,第十四柴绍,第十五长孙顺德,第十六长张亮,第十七侯君集,第十八张公谨;

第十九程知节(程咬金),第二十虞世南,第二十一刘政会,第二十二唐俭,第二十三李勣,第二十四秦琼。

我们挑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那就是第七的尉迟恭,也就是第八的李靖,第十九的程咬金,第二十三的李勣,第二十四的秦琼。

有些人看到尉迟恭排名第七,而秦琼排在第二十四,就认为这样很不合理,一定是秦叔宝谦让的,但是即使是谦让,也只能是让尉迟恭排在他前面,比如第二十三,能够让他谦让到第七名?那么第八名到第二十三名的能答应?

尉迟恭为什么能排在第七,因为他两次救了李世民,第一次是李世民去打猎,遇到了王世充的大军,单雄信带人过来抓李世民,是尉迟恭挺身而出,将单雄信挑下马来,救了李世民。

第二次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骑马追赶李元吉的时候,李元吉跑进树林,李世民的衣服让树枝给挂到,摔下马来,李元吉夺走李世民的弓想要扼杀掉李世民,被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下了李世民,并且将李元吉射杀。

正是这次两次救主,才能让尉迟恭甚至排名在李靖之前,而有人会说秦叔宝救了李渊一家,可是那是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历史上可完全没有。

有些人说,秦叔宝排名最后,是因为秦叔宝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他忠于大唐,而不是忠于李世民,而事实是秦叔宝与程咬金都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旧唐书的李民世本纪,还有秦琼传,程咬金传。

其实秦琼与程咬金的功绩差不多,那为什么程咬金会前面一点,排在第十九名,而秦叔宝排在第二十四名呢?因为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就一直生病,再也没有打过仗,而凌烟阁是贞观十七年立的,自然就排在程咬金后面了。

大家觉得秦叔宝的排名太后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受了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毕竟他是主角嘛,主角怎么能够排在最后面呢?但是小说和电视剧毕竟不是历史,要了解历史人物,还是得看史书的。


历史简单说


秦琼的实封是700户,折合现在相当于一年数千万的待遇,这都不叫待见啥叫待见。

唐朝的王爷实封户数是800户,秦琼的700户实封仅仅比王爷差一点。秦琼的封赏比不上尉迟恭、长孙无忌和张公瑾,这是有原因的。长孙无忌在秦王集团负责人事部分,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封赏1300户秦琼也不能说啥。尉迟恭在洛阳之战里救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李元吉,控制了李渊,抢人头抢的都是最大的,这个封赏也算公平。张公瑾力气大,玄武门之变一个人关上了城门,把太子和齐王的上千人马挡在外面,这功劳也比秦琼大。

秦琼在李世民军中是骁将,每次都抢先出马干掉敌人军中的刺头,但还真没干掉过太重量级的人物,玄武门之战也没有抢眼表现。秦琼不会指挥多兵种军阵,是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从战果上看,他远远比不上李靖。李靖仅在内战中就帮着唐朝拿下了南中国,在外战中击败了突厥、吐谷浑,还是众多唐朝将领的兵法老师。但李靖的封赏只有380户,只是秦琼的一半左右。

秦琼早年多次受伤,在贞观初年就病死了,所以才让人误会。


时空侦探社


秦琼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末就是李世民待见秦琼的表现,很多人可能为秦琼打抱不平,觉得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若把时间跨度拉长,自617年到643年这个时间段内综合考虑,那么秦琼实际上确实没有出色到可以排在功臣表的前面。

当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严格按照功绩大小来排名,但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自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史书上找不到他的痕迹,只知道他生病,然后在638年去世,而到了643年,李世民设凌烟阁,把秦琼画像也放了进去,排在了最末。


秦琼,字叔宝,今山东济南人,隋唐英雄,自隋末开始,先后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平定叛乱,后来跟着裴仁基投了瓦岗李密,秦琼和程知节一样成为内军骠骑将军,统领两千人,护卫着李密,618年,瓦岗军与骁果军(原杨广的禁卫军)在童山开战,李密被射中坠马,差点被俘,秦琼拼死护着李密撤出,并重新组织瓦岗军杀退骁果军,宇文化及撤退。但在之后的洛阳大战中,李密败给了王世充,秦琼等将领被俘至王世充处,然后来程知节和秦琼认为王世充并非明主,就投了李渊。然后被安排在秦王府,自此以后,秦琼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秦琼勇武过人,常常做为先锋出战,能单枪匹马于万人之中夺敌将首级。在跟随李世民攻打宋金刚的过程中,击败尉迟敬德,立下头功,得到了李渊的赞赏,李渊甚至夸张的表示:自己身上的肉也可以割下来给秦琼吃,由此可知秦琼确实立了大功,他也因此成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加封上柱国。


李世民从部队中挑选出精锐骑兵上千人组成玄甲军,分左右军,由秦琼、尉迟敬德、程知节、翟长孙为统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李世民攻打洛阳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窦建德和王世充被拿下后,秦琼因功被封为翼国公。后来的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叛乱,秦琼仍旧跟随李世民前去平叛。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不算高也不算低,实际上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也是有争议的,四姑娘倾向于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他并不是该政变的主要参与人,实际上,就武将来说,尉迟敬德才是最大的功臣,他不仅在事前极力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还去请来了已经被外调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最主要的,在政变当天,他杀死了李元吉,保护了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一样的核心人物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事后,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侯君集一千户。秦琼被封了七百户,很可能是因为他参与了外围的部队调动。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就没有了动静,好像一直在生病,完全没有任何作战记录,他倒是经常对人说起他戎马一生,立二百多次战役,浑身是伤,所以老了格外容易生病,638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让其陪葬昭陵,并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这是独一份的殊荣,可见李世民对秦琼的敬重。

但我们知道,在乱世之中。即便是草莽英雄也能打出一片天,立下赫赫战功,一旦进入太平盛世,这些武将如果不是特别爱学、智谋非常的话,很容易就失去作用,即便是武将本人,也对正儿八经的朝廷之事不那么感兴趣,以至于消极怠工。所以其实武将是很尴尬的存在,治世需要良臣,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属于文臣的时代来临,很多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而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这些人其实到了太平盛世除了打仗对别的不感兴趣,很容易犯错误。而秦琼则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十二年没有作为。

这样的一个人,死后五年还能被李世民记起来,画像进凌烟阁,谁能说李世民不待见他?

但秦琼也只是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而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平平,更在之后毫无建树,这也是事实。


萧晓四姑娘


秦琼就是个多面派!

这从秦琼的出身就能看得出来!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本为隋朝将领,在隋朝大将来护儿手下任职。后随張须陀攻打瓦岗寨,征讨李密,结果兵败,张须陀战死。后来又投靠瓦岗寨,得到瓦岗寨李密重用。李密率瓦岗军围攻洛阳,被王世充击敗,秦琼由于不满王世充的为人,跟一帮兄弟投奔了李唐,被李渊分配到了秦王李世民帐下。而盖世英雄单雄信则投奔王世充,李世民击敗王世充之后,斩杀了单雄信。对于李世民斩杀好友单雄信的行为,秦琼是坚决反对的,也是心里有气的!后来秦琼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封官进爵!

秦琼的官职都是李渊所封,他首先是忠于李唐的,其次才是秦王李世民。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面对李家的兄弟之争,他不可能像尉迟恭那样尽心尽力,不受李世民待见,那也是很正常的!尉迟恭自投奔李世民之后,对李世民那是肝脑涂地,精忠护主,在玄武门之变中,身身先士卒,大展神威,深得李世民欣赏!

李世民上位之后,虽不待见秦琼,对他的勇武也是赞赏有加的。

不过,比起他对尉迟恭的态度,还是逊色了很多!

总之,秦琼不受李世民待见,是他自已一手造成的!





踏浪寻欢


秦琼排在凌烟阁末位,为什么不受李世民待见

秦琼排在凌烟阁末位原因


第一,秦琼之前跟过王世充,半路才跟的李世民,而其他都是元老级别,所以就排在末位。

第二,凌烟阁排名时,秦琼都去世几年了,只是纪念意义,并不是论功行赏、封官进爵。

秦琼不受李世民待见

第一,在玄武门之变中,面对李家的兄弟之争,秦琼态度犹豫不决、模棱两可,他没有尉迟恭那样尽心尽力,因此李世民将其调出,未有直接参与政变,而这次事变中李世民险象环生,虽然成功却心有余悸,因此变对秦琼心生怨恨。



第二,当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捉拿单雄信,而单雄信是秦琼挚友,秦琼希望李世民留单雄信一条活路,但李世民执意将单雄信斩杀,因此秦琼心生怨气,而李世民有所察觉,便心生芥蒂。

第三,秦琼后期疾病缠身,未立奇功。而其他将士战功赫赫,因此淡化了秦琼的功劳,也就有种被遗忘的感觉,貌似不被待见。


深思瓶


这个“不受李世民待见”是因为秦琼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吗?我想,凌烟阁的排名对秦琼来说并没有什么冤屈,而且李世民也没有什么不待见秦琼。

【秦琼墓】


首先来看秦琼的作战生涯,秦琼的发迹,是从隋末混战开始的(来护儿对他的赏识只代表了来氏本人的慧眼独具)。他最初随隋朝名将张须陀平叛,后转投瓦岗军、王世充等势力,武德二年(619年)于程知节(程咬金)在阵上叛降唐军,成为秦王李世民府中将领。

作为秦王府邸的亲将,秦琼相继参与征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人的战役,冲锋陷阵,勇猛无双,屡获赏赐,唐高祖李渊褒奖道:“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前,秦琼也是被齐王试图调出的一名大将;事变之时,秦琼与长孙无忌、尉迟恭(尉迟敬德)等随李世民设伏于玄武门内,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秦琼长年作战,遍体都是伤痕,晚年的他便为此病所累,抱怨道:“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其中半数以上也是为李家江山所付出的,如此战将,又不见贪赃害法的行为,李世民怎会不待见?

我们更要注意到,或许是因为伤病困扰,秦琼早于贞观四年(630年)就病逝了,在戎马生涯结束后,寂寂无闻的秦将军仍能在身后得到诸多承认,这本身就是他的“被待见”的最好证明。

【秦琼的门神形象广为流传】


在中山王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时,秦琼与高士廉、宇文士及、程知节同列,获封食邑七百户。将秦琼与帝室近臣高士廉排在一起,这怎么说也不算不待见吧?何况在秦琼逝世后,李世民还特地派人“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类似的荣誉,在我印象中李世民除了赐给两位唐初名将之首——李靖、李勣二人外,就只有秦琼了(只是规格似有不同)。

由此说来,秦琼又如何不受待见了呢?我没有看过《隋唐演义》之类的演义,所以这里就史料中的秦琼来谈一谈这个“不待见”的问题。通过以上的说明,我想可以驳去“不待见”的说法了。作为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将,秦琼得列名于凌烟阁之末,受数代表彰,已经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荣誉和承认。


浔阳咸鱼


秦琼不受李世民待见的这个印象,可能是因为有些人觉得秦琼名列凌烟阁最后一位,与评书中的秦琼的地位差距有点大。事实上李世民从来没有不待见秦琼,对这位秦王府亲信给予了很高待遇。

(秦琼)

历史上的秦琼最初是隋军将领来护儿属下,后跟随隋将张须陀长期与包括瓦岗军在内的各路农民军作战。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率军击杀张须陀,秦琼随后跟随隋将裴仁基作战。后裴仁基投降李密,秦琼也加入瓦岗军。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秦琼投降王世充,之后和一批瓦岗军将领如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秦琼投奔李唐后,在李世民下属作战。李世民建立了一只千余人的精锐的直属骑兵部队玄甲精骑,秦琼是其中四个首领之一。

隋唐时代两军交战,流行双方各出骁将锐卒出来单挑,鼓舞士气,赢的话会士气大震。对方有人出来挑战时,唐军方面一般由秦琼出战,基本每次必胜。

总体来说,在李世民属下作战时,秦琼的角色是统帅少量精锐的猛将,但不是能独领方面的大将,和评书中秦琼是能统领大军的帅才差异很大。

玄武门事变时,秦琼也积极参与,与长孙顺德等人负责在玄武门外与建成元吉下属作战。玄武门之后秦琼被封赏食实封七百户,这是个很高的封赏,高于宰相中支持李世民的萧瑀、前往洛阳坐镇的德高望重的老将屈突通、名将李靖等人。

玄武门之后,秦琼因长期作战伤病过多,基本在家养病,贞观年间的军事行动没有参与,贞观十二年去世。

凌烟阁功臣是贞观十七年,排名其实基本是根据官位品级高低来排的。秦琼贞观年间长期养病且已经去世,官位上就吃亏些。

李世民能想起秦琼将秦琼排进去,说明秦琼在李世民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凌烟阁只进去了24人,地位和功绩很高而没有列入的人相当多,如玄武门后被封赏食实封一千户的刘师立、贞观年间的名将李道宗等。


仁勇校尉


对于秦琼我们都很熟系,就是以前过年的时候家门口贴的画像。其中一个手中拿剑的就是他,另外一个拿鞭子的就是蔚迟恭了,也就是我们的门神。

这个习俗的由来其实还和李世民有关,第一张画像就是由李世民作的并贴到门上。随后就一直被流传才来了,使得每家每户人都记得他。是因为当时李世民篡位后心慌,总感觉晚上有人,于是把他们两个人画像贴在门上,渐渐地被民间模仿。

按照这个道理,李世民应该很看重他。为何还说是不受待见?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时期的名将。开始的时候是隋朝将军,曾经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让他远近闻名。后来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

因为他发现王世充为人奸诈,所以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

唐朝建立秦琼久病缠身,他在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壮"。在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武德二年二月,秦琼忍不了王世充的奸诈。和程咬金等人在唐郑两方交战的时候投奔了李唐,并且被安排在了李世民身边当差,因为之前秦琼做过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李世民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对秦琼十分尊敬,并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然后和自己一起守着长春宫。

一路走来,秦琼立过的战功也不少,而且常常被李世民当作先锋破敌。在击败宋金刚、收复蔚迟恭、打败王世充、平灭窦建德、评判刘黑闼等战役中都立下了大功劳,并且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这每件事情对李世民的帮助都很大,秦琼一生大大小小打了200多仗,也受了很多次伤,但是这时候的李世民并没有给他加官职,只是赠予了一些物质上的东西。

当时他在的时候,每个人都对他的评价很高,包括李世民。但是为什么他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呢?

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为了还念那些功臣就画了一副《二十四功臣图》。当时的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仅仅排在了最后一位,虽然说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心目中的地位和官职不是成正比的。

李世民给出的原因是秦琼是先锋战将而不是统帅立功,另外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只是参与了。而没有像别人一样立下了大功,这件事情过后他也几乎是消失了,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对秦琼感到不平呢。

在秦叔宝死后的情况来看,他的地位又很高了。因为在他逝世后,唐太宗曾经让人打造了石人、石马立在了他的宝墓前,用这个来显示他的功劳。因为当时立石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人是被严令禁止的。

当时陪葬昭陵的很多大臣,也没有得到此殊荣,所以这让他的地位增加了不少,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一定觉得特别惋惜了,毕竟这后来发生的事情他是豪不知情的呀!

各位也不必太为他着急,虽然他当时的官位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我们一个做大事的秦琼来讲,他肯定不在乎。不然他就不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旧主了。

他很庆幸有我们这么多的人为他打抱不平;他也很庆幸在他逝世五年之后,唐太宗建立凌烟阁时还记得他;他更庆幸的是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变化下,他依旧被我们每个人所铭记

文|宋昀娜


史之策


说不待见,这个有点牵强附会了,秦琼是李世民一家的恩人,他归入李世民账下后,往往都出阵于两军之前,是一个悍将勇将,大小战役上百,为人也算是忠勇,要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

有人提出观点,认为秦琼是很受李世民重用的。首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怕建成和元吉化成厉鬼索命,所以让尉迟恭和秦琼作为门神,而尉迟恭又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所以推断得出秦琼是受到唐太宗重用的。 其次,凌烟阁功臣也是秦琼死后5年的事情,而唐太宗还能记住他的功勋,可见对其是看重的。再次,秦琼死后陪葬于昭陵,并且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这可是少有的待遇啊。

综上所述,就是人们对于秦琼受重用的看法,这本身并没有错,也说得过去,可是政治却并非一言两语,几个事例就能说明道清的,我反而从有些事情中得出的结论是,李世民对于秦琼要分两个阶段来看,一个是玄武门之变之前,和政变之后。

秦琼,虽然曾经投入了很多的势力,可是其人却是正直刚正的,而且他勇猛彪悍,所以受到李唐皇室的看重,秦琼是效忠于李唐王朝的,其次才是他李世民,要知道秦琼可是被册封为“上柱国”的,而唐高祖李渊也是极其精明和任人唯贤的伟大君王,他驾驭群臣和识人用人都堪称为一绝,他如此看重秦琼,不仅仅是因为其勇猛,相信更多的是其忠诚,政治中的权利角逐,往往先考虑的是忠心而后方是才能。

玄武门政变之前,据传秦琼是非常反对的,后来才有了李世民将其调出,未有直接参与政变,如此危急存亡的时刻,李世民要的是绝对的支持,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回答和直接的反对。也就是说秦琼在政变中是保持中立的。

后来李世民赢得了政变,而在此中,李世民也差点险死还生,不过终究还是有惊无险,对此李世民有政变成功后的惊喜,却也会有政变中差点死去的后怕,而这定然会找一个发泄口,无疑秦琼是一个很好的战力,却没有能为他所用,不过李世民是有胸襟之人,也知道政变之后稳定方是长远之策,所以他气过,恨过,却也原谅了。

政变之前的李世民和秦琼有着一道隔阂,却不显见,两人也是惺惺相惜;政变之后,李世民对秦琼有些说不明的感觉,可是唐太宗连魏征都能重用的宽仁胸怀决定了对一直都追随,且立下赫赫战功的秦琼也能放下微微成见。

秦琼是一个将才却并不是一个帅才,勇武有余,却统帅不足,后来唐太宗对政变功臣的分配是秦琼食邑700户,并不算高,也不算低,也算是对其的肯定吧。而至于其凌烟阁最后一名,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排名决定了什么,因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出于对功臣肯定和纪念的意义罢了,要知道徐茂公如此帅才也只不过是排名在秦琼前面一位罢了,所以排名说明不了什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24功臣中,秦琼早死,政变之后,几乎就没有再立下什么功勋,因为伤痛而长期卧病在床,最终逝去,唐太宗将其列入凌烟阁末名,是对其多年并肩作战的欣赏和认可,同时也是对其的一种不释然,一种无奈和犹疑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