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辞行,透露了什么让十三爷大为吃惊?

南海派掌门岳老三


胤禛继位成功的那个晚上,邬思道费尽浑身解数才得以逃出生天。此刻,雍正皇帝的铁杆老弟,十三爷胤祥驱马前来相送,是福是祸仍未可知。

二人见面,几番话一碗酒,邬思道问道:“听说皇上要晋封十三爷为铁帽子亲王?”



历尽沧桑的胤祥还是侠王本色,他说:“什么王不王的,我都看淡了,只是这个铁帽子确实难得啊。”

邬思道犹豫半晌,转身即将上车离去,胤祥忽然感慨道:“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呐。”

看得出,胤祥是在为邬思道鸣不平。他被圈禁了十年,一朝放出,就迅速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论境遇他比邬思道还要惨,论功劳他更是不比邬思道差。现如今,他晋封铁帽子,可谓位极人臣,却仍在为一介布衣鸣不平,邬思道自然是大为感动,但也有了隐隐的担心。

于是,邬思道再次转身,将自己的肺腑之言通通道给了十三爷胤祥。

他说:“这个铁帽子亲王,十三爷您一定要拼死辞掉,才可保你一世平安。”



胤祥好像明白了一点,他赶忙说:“我不相信四哥会做出鸟尽弓藏的事来。”

邬思道这才说出了令胤祥吃惊的事情。

与普通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而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府里专一为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看来胤祥仍然不太适应他与胤禛之间身份的转变,他还觉得胤禛是“四哥”,殊不知他已经不再是“四哥”了,而是雍正皇帝。如果依着他豪爽任侠的脾气继续下去,恐怕他的下场不会比年羹尧好很多。

邬思道临别的话对胤祥的触动很大,此后当他面对雍正时,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稍有差池,就连下棋都开始故意下和棋,搞得雍正还为此训斥他。



不过被训斥又如何?皇上训斥你,至少证明你是安全的,总比不声不响地丢了脑袋,还搞得身败名裂的强。


达摩说


雍正上台以后,给雍正办机密事的坎儿被雍正杀了。邬思道就看明形式,侍奉帝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所以,他要给自己找条活路。

他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第一自己是个瘸子,有伤圣德;第二,自己是先朝钦范,不能违背先帝。第三,他虽然有才气,但是阴谋为主,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应该用光明正大之臣。同时,邬思道又提出半隐,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帝随时找到他的地方半隐退。雍正思虑再三,决定放了邬思道。

第二日,十三爷追上辞行而去的邬思道,想跟邬思道道别,并表示感谢。

十三爷是个重情义的人,他拿出被圈禁时,邬思道送给他的半坛子酒,敬了邬思道一杯酒。此时,邬思道本不想说什么,只是顺道问了下十三爷进封铁帽子王的事。他看十三爷觉得铁帽子王很难得。于是,邬思道上车要走。

但是十三爷的一句话,让邬思道还是说出了他的建议。十三爷说“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哪”?十三爷这个对不起,是因为邬思道功劳最大,却没有任何赏赐。而且,连邬思道喜欢的女人--年羹尧妹妹年秋月,都被雍正娶了。所以,十三爷才会这么说。

邬思道看十三爷对他如此真心,于是劝他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他觉得十三爷“至今没有勘透世情,与常人交往,共享了容易,共患难难;而与天子交往,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

就是这句话,让十三爷有点无法接受。他的四哥当了皇帝,就不是以前的四哥了吗?十三爷让邬思道放心“我不信四哥能做出鸟尽弓藏的事”。

邬思道进一步挑明:明日府里专一替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只要十三爷收敛锋芒,皇上不会怎么样十三爷的。

在临走前,十三爷还送了一位丫鬟给邬思道。此人跟年秋月长得很像,也算是了了邬思道的心愿吧。正如前文提到的,雍正有两件事对不起邬思道。其中,年秋月这件事,十三爷算是尽力补偿邬思道了。

这段戏,肯定历史上肯定没有的。十三爷确实被封为铁帽子王。再者,雍正和十三爷的感情,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邬思道说这句话,其实是多虑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邬思道和康熙,这两个《雍正王朝》中最聪明的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临行时,邬思道告诫十三爷:与君王往来,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还他透露,四爷府里专一为四爷办隐秘差事的人很快就会被雍正干掉。

因为邬先生见过雍正杀高福,知道雍正是刻薄严厉之人。他担心十三爷以后会触怒雍正,不得善终。

其实这一点,康熙也想到了。

康熙最喜欢他这个十三阿哥,称赞他是心地光明之人。

但是康熙早已选定了胤禛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刻薄严厉,在平常人身上可能是缺点,但在皇帝身上不一定是缺点,特别是康熙末年吏治腐败,急需一个皇帝站出来刷新吏治。所以四阿哥的刻薄反而成了优点。

康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是个任侠仗义、天不怕地不怕的侠王,他连康熙都不怕,雍正也不一定镇得住他。

雍正和胤祥关系好这不假,但是关系越好越容易出问题,因为关系好就有可能恃宠而骄,失去君臣相处的分寸。

特别是雍正要刷新吏治,必然要对大臣们开刀,而胤祥人缘广,会不会为大臣们求情而触怒雍正?这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胤祥就曾为魏东亭求过情。

康熙很担心雍正和胤祥出现兄弟相争、祸起萧墙的事情。所以虽然他最喜欢十三阿哥,但还是囚禁了他十年!康熙就是为了压他的脾气。

康熙这一手还是很成功的,雍正登基后胤祥处处小心。连下棋也不敢赢雍正。

雍正还为此大发脾气,说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十三哪去了。

胤祥说,我被皇阿玛关了十年,脾气早没了。

可见邬先生和康熙担心到一起去了。

康熙是整部剧最有权谋的人,而邬先生则是最懂康熙的人。


梦露居士


我们来看看,《雍正王朝》里面,十三爷为邬思道送行的,两个人都谈了什么。十三爷拿了酒,说是为雍正为邬思道饯行。邬思道问道:听说皇上准备在元旦的时候,晋封你为铁帽子亲王。

十三爷说:其实当不王,他是无所谓的,不过这个铁帽子王却是十分的难得。确实很难得,因为整个清朝一共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十个亲王,两个郡王,而且有八个是清初的时候,十三爷是清朝中后期的四位之一。

邬思道这个时候饮了十三爷的酒,转身要离开的样子。十三爷这个时候很愧疚的说:邬思先生,我们,我们,对不起你呀。这里面用的是我们,显然是将雍正包括进来了,或者说其实对不起邬思道的就是雍正帝。

邬思道说:其实我是为了天下苍生,才来帮助皇上的,而如今我的心愿已了,哪有什么遗憾的呢。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如果十三爷没有说出那句话,邬思道是转身就要走的。

邬思道继续说:十三爷,你我相识十五年了,你行侠仗义,我十分佩服你的为人。临别前,我有一句话要跟你说,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这样子才能保你一世平安。有些事情你不太明白,跟一般人相处,同享乐容易,共患难困难,但是跟皇帝相处,却是相反的。

十三爷说:你放心,我不相信四哥会做出这样弓尽鸟藏的事情来。

邬思道说:明天我的话就能得到验证,雍正府那些为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这个时候镜头转向了几只乌鸦,那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而且我们也发现了雍正府的高勿庸后面没有出现了,而是由李德全继续当大太监。

让十三爷大吃一惊的正是这一句话。如果邬思道要跟十三爷说,雍正回到雍正府是想杀邬思道的话,那十三爷肯定更大吃一惊的,之前十三爷可能只是以为,邬思道在雍正继位之后,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却要归隐。

十三爷明白了邬思道的意思了,邬思道说:不过,只要你收敛锋芒的话,那么皇上是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后面,十三爷确实不像以前的十三爷,比如跟雍正下棋的时候,不敢嬴,只和棋,比如在诺敏的事情,也像张廷玉那样,虽觉得不妥,但是不敢说,这个就说明十三爷确实听进去了,毕竟雍正不是以前的四哥了。


历史简单说


邬思道无疑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测之人,雍正继位后,邬先生向十三爷说了一段话令他大吃一惊,以致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十三爷允祥想起这段话时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见这段话对允祥的震撼有多大。事情发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康熙驾崩后举丧期满当天,十三爷下朝之后兴致冲冲骑马赶到雍正潜邸雍和宫来向邬思道报喜,一喜是庆贺邬思道可报夺妻之仇,情敌党逢恩一家即将查抄;二喜是雍正帝要宣麻拜相,特简他入上书房参与朝廷政务。邬思道听后却一脸古怪,说不情是喜还是忧,反问十三爷应该也有喜事,允祥把雍正封他为铁帽子王的事情说也,末了还说:王不王的倒无所谓,只是“世袭罔替”难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邬思道对允祥说他们相处十五年,很佩服十三爷侠肝义胆的真性情,但有句说出来很可能会人头落地,但却是他的肺腑之言,不想隐瞒允祥。

邬思道说:“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见允祥大惑不解又说:“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十三爷说:“你之前不是说他龙骧虎步……”

邬思道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乃是为增四爷信心,故作此言。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允祥表示不信:“今日四哥还说,决不做鸟尽弓藏之事!

邬思道冷冷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周用诚、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十三爷允祥被这段话震惊了,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想到雍正的家眷已经进宫,此地又处于京郊野外,府里只留下书僮

墨香墨雨性音和尚等几个心腹之人,要是真想杀人灭口,必是杀人如草不闻声!他的心里就像掉进了这数九寒冬的冰天雪地里,瞬间寒彻入骨,无论如何他也难以相信,一向平易谦和,视同手足的四哥会有如此阴险狠毒的另一面。邬思道又说:“十三爷,你不要害怕,只要你收敛锋芒,万岁不会对你怎样!”说话间,四爷胤禛已经带着十几个太监进来,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邬思道因而向雍正说明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的理由,表达了他不可入庙堂为臣,愿意半隐于市,找一处万岁可以找到,又能混口饭吃的地方安度晚年。雍正沉思之后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到心腹李卫跟前当师爷。十三爷听了邬思道的话,又眼看着周用诚,高福儿,墨香墨雨一个个暴毙而亡,心知邬思道所言非虚,因而萎靡不振,在雍正面前极为低调,下棋必下和棋,言语也尽捡好听的讲,直到后来雍正发怒,要他做回曾经那个敢说敢为敢怒敢笑的
“拼命十三郎”,允祥才打消了辞掉铁帽子王的想法,从新振作,令邬思道的预言没有成真,但却为了雍正的铁桶江山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活活累死于任上。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一)背景

在《雍正王朝》第21集开头,就是十三爷骑马来给邬先生送行的剧情,他还带了当初邬思道给他送来的一坛酒,他没喝完,只剩下半坛,以此饯行。

然后邬思道说,听说你要晋升铁帽子亲王。而十三爷回答道,虽然对于封王也已经无所谓,但这个铁帽子亲王还是难得啊。


(二)临别赠言

在这样的语境下,邬思道说出了内心之中由衷之言:为保周全,拼死辞掉铁帽子亲王。



原因有以下两点:




邬思道这样一说,让十三爷大吃一惊,因为他不相信雍正会对他干出“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

(三)肺腑真言

见十三爷不相信,邬思道说,在四爷府里专门办秘密差事的人就会……



十三爷沉默着……

此时,邬思道说出了肺腑真言:收敛锋芒,皇帝不会怎样。




我想,这句话,十三爷听进去了,因为后面也是这样做的。

最后,综合雍正上台后十三爷的一系列表现,勘当“鞠躬尽瘁”,也真的对得起“铁帽子王”四个字。

这里补充一点:所谓铁帽子王,这是清朝的一项制度,享有世袭王爵的权力,在清朝历史上,总共十二人,其中八个受封在清朝开国之初,十三爷受封在中期,后期有三个。


非常茴香豆


邬思道对雍正有一句评价,电视剧里面没有拍出来,小说中的原话是:

“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这种狠毒的评价,原本是专用于秦始皇、司马懿的。这两位都是什么人,不用多说了。如果不懂啥叫“豺声狼顾,鹰视猿听”,请看下图。



邬思道深知雍正为人阴险恶毒,旁人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同享福。凡是知道雍正秘密的人,大半都会遭到毒手。

自古无情帝王家,知道秘密的属下是可以除掉的,妨碍自己的父兄也是可以除掉的。十三爷也不例外...



电视剧中,邬思道和十三爷的对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雍正继位,带着兵,连夜赶回潜邸探望邬思道(有杀气)。邬思道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雍正。准许其半隐于野。




临行前,老十三前来送行,一番感慨。邬思道感叹十三爷的胸怀,对他说了一句话掏心窝子的话:

“这个铁帽子王,这……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老十三:邬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会做出弓尽鸟藏的事来。(注:应该是鸟尽弓藏,电视剧的配音搞错了。)

邬思道: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十三爷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子的。


邬思道的这番话,对十三爷的触动非常大。

电视剧中有一个细节,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爷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翘着的,一副跋扈的模样。雍正登基之后,这哥俩再下棋,十三爷都是弓着腰,一副恭维谨慎的模样,连笑都是很勉强的假笑。

而且动辄就下跪请罪,不敢有半分的差池。雍正说“朕多想再让你叫我一声四哥啊”!

十三爷的内心潜台词是“mmp,我不敢啊!”










以上为电视剧的内容,拍的比较隐晦,对雍正的阴险恶毒,描绘的不够直白。

在小说中,就很直白了。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真像后,作者对十三阿哥的心情描写是这样的:

允祥被他的神情惊呆了,手里捧着已经凉了的茶,死死盯着邬思道。“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邬思道语气冷峻得令人发抖。允祥蓦地一个惊颤,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个人在灯下交换着目光,只听院外一阵风声,像是什么在树林子里扑棱了一阵翅膀,接着便是鸱鸟凄厉的大叫声,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样寒冷的冬夜,到处是坚冰和积雪,雍和宫孤零零地处在京郊,四邻不靠,全是旷野,这时灭口,真正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允祥嘘了一口冷气,刹那间,他冒出一个念头,竟想夺门逃出去!

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的真像,其实就是告诉他,雍正这个人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平日里的礼贤下士,兄弟深情,都是刻意的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潜邸替他秘密办差的奴才可以杀,帮他夺嫡的兄弟一样可以杀。



邬思道之所以会看透雍正其人,是因为雍正做的两件事,让他大吃一惊,后脊背发凉。

第一件是刑部冤狱案,邬思道力劝雍正不要接这个案子。结果雍正当着康熙的面,还是假模假样的把案子给接了。


气的邬思道以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烂泥巴。其实是雍正有意向邬思道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连夜对自己下狠手,故意让自己得风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宠,又摆了所有人一道。

雍正的这股狠劲,让邬思道后背发凉。

第二件事是高福被杀事件。邬思道以为自己运筹帷幄,能救高福一命。还以为雍正能念在主奴之情,放过高福。



结果高福还是被雍正派人毒杀。这件事让邬思道彻底看穿了雍正的为人。

这位“阴鸷枭雄之主”,让邬思道感到害怕,他是真的是害怕了!



在小说中,邬思道不仅跟十三阿哥说出了自己离开的真像。对四爷党的另一个干将,十七阿哥也有旁敲侧击。

电视剧中没有十七阿哥的戏份,只是在雍正回到潜邸后有过几句台词的交待。

不过就算是如此,仅凭一句台词也足够了。

邬思道接高无庸之口转告给用十七阿哥:

“天子没有私事”。

今非昔比了,往日的四哥已经死了。从今日起,大清朝只有雍正皇帝,不会再有四哥和四王爷。

老十三也好,老十七也好,不要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就洋洋得意,再傻不愣登的跟四哥开玩笑,会没命的!



虽然电视剧没有小说那么直白,没有把雍正杀害潜邸奴才的影像拍出来。但是,即使是第一遍看这部剧的人,应该也会注意到。

之前一直在潜邸替雍正管家的高无庸,后面没戏份了。很明显,杀了呗。知道那么多内幕,能饶了他?

反倒是康熙时期的老奴才李德全,继续服侍雍正。如果是有心之人,应该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说实话,电视剧没有把雍正的狠毒演绎出来,只是沾了点边,立马又收住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电视剧是拍给公众看的,太腹黑了不太好。

电视剧这种比较隐晦、克制的表现手法,其实效果反而更好。


Mer86


邬思道临走前得到十三爷相送,十三爷赠酒,邬思道“小心驶得万年船”,等十三爷饮下酒后良久才饮下自己碗中的酒。邬思道估计脑海中一闪,有过十三爷是四爷胤禛,当今的新皇帝派来送自己一程(人间路)也是“送自己一程”(黄泉路)的念头吧。


送行提点

直到十三爷一番肺腑之言,“邬先生,是我们对不起您啊。”这时候邬思道说话了,他看得出十三爷还是以前的十三爷,可是皇上却不是当初的四爷了啊。昨晚的一番对话情形,依旧历历在目,雍正一开始眼神和语气中透出的些许杀意,和前不久坎儿不声不响被杀,邬思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现在十三爷说出我们对不起您的话,可见十三爷依旧把自己和四哥平起平坐,当做“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君臣有别,邬思道要适当的提醒一下这位没有心机,古道热肠的侠王啊。


鸟尽弓藏

邬思道告诉十三爷说,这铁帽子王,拼死也要辞掉。理由是“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与君子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他还要提醒十三爷只要收敛锋芒,四爷是不会把他怎么样的。要想对清朝皇室来说,铁帽子王可是天大的荣誉。邬思道这样一提点,十三爷马上就意识到,邬思道指的是皇上可能会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十三爷十分吃惊。


十三爷开始还反驳邬思道的观点。但是邬思道告诉他说“在雍亲王府前的帮助雍正处理秘密差事的人,就要……”这是与不是,明日自有应证。当时应景的响起了几声乌鸦叫,估计就如重锤一般敲打在十三爷的心上。后来电视剧中砍儿高无庸的消失,还有十三爷的收敛就是最好的例证。


红雨说历史


邬思道为什么会辞行呢?如果邬思道不离开,他会死于雍正之手,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他知道雍正秘密太多,不管雍正能不能当皇上,他都是雍正的威胁;其二,他猜雍正心思猜得很准,君王都很专权,看得太透不是好事。其三,雍正怀疑邬思道会与八阿哥有所勾结。这样看来,邬思道必须离开。大多帝王都是可以同苦难,但不可以同富贵。比如张良隐世,一生平淡,但韩信不听张良劝告,死于帝王刀下。

邬思道在离开雍正的时候,还给前来送行的十三阿哥胤祥进行点拨,要他拼死辞掉铁帽子王,就是看透了皇权的本质。如果十三阿哥不听,雍正暂时还需要十三阿哥对付八阿哥,雍正下一个动手的,肯定是十三阿哥。而十三阿哥听了邬思道的劝,这才让雍正放心。


zero5198


看了前面很多回答,已经很全面了,我这里只是稍微做一点补充吧。感谢前面答主指出这个片段所在的集数(21期开始)。

背景

邬思道为了保全自己向雍正提出半隐,而且是去李卫那里,十三爷赶来送行。于是就有了这段对话,这段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其隐晦程度不亚于邬先生和雍正那晚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基本上决定了邬先生之后“命运”以及十三爷之后的归宿。 过程就不赘述了,直接看电视剧的截图,还是简单明了的。 雍正登基,作为功臣,十三爷要被封铁帽子王。

十三爷表现了不多见的“在乎”,重点是他为乌先生感到惋惜,这或许也是他来送行的原因。

乌先生心态很好,他本身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现在已经一展所长,所以应该是无憾。

第一,拼死辞掉铁帽子王

这里我想插一句:原著中关于十三爷的描述看上有点贬义,十三爷因为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不但受到皇子的欺凌,甚至连几个得势阿哥的下人都给他脸色,但是只有老四待他如亲兄弟,所以他们关系好,这也造就了十三有些“酷吏”的本色,在江南酬银,宴请盐商的时候重点讲到了。 而且十三性格直爽,此前还和十四大打出手,雍正登基,如果锋芒不敛,容易出问题。

第二,鸟尽弓藏

是雍正潜邸,帮他做秘密事儿的人要遭殃。十三爷起初不信,但是看到邬先生言之凿凿,就又半信半疑了。其实联想到邬先生都不为雍正所容,这件事情不难理解进去。邬先生对雍正的帮助不能说比十三爷小,但是在帝王权威面前,就显得苍白了。


不过随后邬先生马上给十三爷吃了定心丸,只要他收敛锋芒保准会没事的。

第三点,十三爷积劳成疾



最后一个蛮隐晦的,直到最后才揭晓的一个,那是这部电视剧的第41集,老八联合四个铁帽王要恢复“八王议政”的古制,十三爷最终死在当场。 雍正告诉他,邬先生说过十三爷可以活到92岁,但是十三爷马上就明白了,如果按照日夜算,他46岁,乘以2,干好是92岁。积劳成疾,也是这个“位置”给他的负担。上图为第41集,十三爷死前的对话。

十三爷起初有些信誓旦旦,最后还是一脸懵逼。尤其是说到干秘密事的人要被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