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為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為何被乾隆罵為“貳臣甲等”?

可愛365


明朝松山一戰,洪承疇被清軍活捉,當時洪承疇是抱定必死之心的。或許一些原因沒能自盡,傳說跟清朝的孝莊太后有莫大關係。

可以說洪承疇投降後,為滿清統一全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為他比誰都知道明朝官僚士紳的述求,他對江南士紳的威壓和籠絡幫助滿清完整的接收了江南財賦重地,為後來滿清和南明的長期拉鋸戰中奠定了物質基礎。差點割據福建的鄭芝龍也是他勸降的,所以他被稱為“開清第一功”確實不為過。

洪承疇的確是能臣,但很顯然他不是忠臣。洪承疇是被列入《貳臣傳》甲編的官員,符合乾隆帝的編書體制。他是原明朝官員,在明朝時先後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等職。洪承疇是有將帥之才的明朝官員,否則也不會受到如此重用,將明朝的軍權賦予之。洪承疇是鎮壓明朝農民起義、抵抗清朝入侵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洪承疇是屬於雖然有才,但最後關頭沒有堅守氣節的人。在被俘後降清,因為其卓越的才能被滿清重用,先後擔任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等職務,為清朝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勳。

乾隆意在褒揚忠義,以正視聽。靠儒家的思想統治天下。許多明朝誓死抵抗清朝遇難的官員,因此在身後也受到清朝皇帝的褒獎。乾隆帝正確地評價他,將他列為《貳臣傳》甲編人員,這是對他合理的蓋棺論定。無論哪個朝代都不喜歡變節的能臣,朝代興替需要的是臣子的絕對忠心。





博陵牛仔


洪承疇本是崇禎朝的大將,深受崇禎皇帝朱由檢賞識。朱由檢萬萬想不到這位深受國之大恩的名將會最後變節。洪承疇投降滿清後,為清朝平定四方,也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乾隆命人編纂《明季貳臣傳》,將洪承疇說成貳臣甲等。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其一,滿漢有別。從清朝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再到乾隆皇帝。他們個個標榜滿漢平等一家。真正做到了嗎?沒有,清朝配享太廟的大臣中,26個功臣中只有一個漢臣張廷玉。諸如范文程、周培公、劉墉、紀曉嵐這些漢族名臣一個也沒有,他們也只是清朝皇帝駕馭萬方的棋子而已。再看民間,滿清宗親貴族侵佔漢人田地,掠奪欺壓漢人比比皆是。在清朝滿漢根本不可能平等,更何況是一個變節投降的洪承疇。

其二,氣節問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歷朝歷代都以儒家為統治思想。三綱五常是儒家倫理文化的重要思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文死諫,武死戰。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這些都是統治者教化臣民的,臣民則需要謹記而行,才能受君父認可。崇禎都準備以王候規制祭奠洪承疇了,結果發現洪承疇沒死,變節投降了。這對帝王來說,不論是崇禎還是乾隆,都是不認同的,是沒有氣節的。

其三,乾隆性格決定。乾隆登基後,威加海內,萬邦來朝,遂有"康乾盛世"。乾隆自以為天朝上國,自己又是登峰造極,他連雍正的重臣三朝元老張廷玉都瞧不上,更何況一個變節投降的洪承疇。將洪承疇設為貳臣甲等,在乾隆眼裡已經是洪天大的福分,已經算是夠給面子了。

洪承疇進《貳臣傳》原因如此,各位看官以為如何呢?歡迎分享。


風雪夢不逝


🐶漢jian,🐶做得再好還是🐶。

沒有誰內心看得起那些背叛了國家、民族的人。一個連自己民族、國家都背叛的,連狗都不如。

金國會佩服岳飛,絕看不起秦檜,誰都不想自己陣營出現背叛者。


安靜的池塘


乾隆說得很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