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度数高吗?

李亮8082


武松打虎,是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知道的故事。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大概是说一日武松出差,路过景阳冈山下,感觉腹中有些饥饿,正巧看见一酒家,只见挂帘上写着“三碗不过岗”,武松大笑一声说到“店家好大的口气”,说完进店吃饭喝酒。先喝三碗,感觉不过瘾,之后连喝十八碗。根据店小二说他家酒是秘方炼制,平常人喝三碗就架不住了,武松连喝十八碗,说明武松在当时确实属酒量比较好的。酒足饭饱后武松打算出门过岗,小二连忙劝解说山上有吊睛白额大虎伤人不在少数。武松不听,执意过岗,酒劲上头正准备休息,哪知老虎真的出现,武松本领本就不俗,借着酒劲几拳把老虎打死了。



前面提了,故事发生在宋朝,而元朝以前都是自然发酵,或粮食中添加酒曲(酵母)炼制成酒,俗称米酒。由于当时技术有限,米酒最高度数只有18度,因为酵母在超过10度左右,酵母就停止繁殖,以后发酵就变得缓慢,最高也只能达到18度以下。


所以当时武松在景阳冈下喝的酒,就是经粮食加酒曲酿造的米酒或黄酒。白酒是元朝发明蒸馏法,就是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酿造出更高度数的酒,大致能达到50度左右。

《水浒传》中,经常出现:店家快取些酒来解渴。 酒都能到解渴的地步了,足以说明其度数不高,一般也就10度左右,味道甘甜,跟现在啤酒差不多。


小曾看看书


很显然,武松三碗不过岗所喝的酒,与现代意义上的白酒有很大区别。

我们现在所喝的白酒,经过复杂的蒸馏工艺,通常度数都在38度以上。

而大概在元代以前,我国的酿酒工艺还十分落后。老百姓所喝的酒还一直都是曲酿的发酵酒,这种酒通常以谷物、水果、乳类等为原料经过酵母发酵酿造而成,度数很低,喝起来也没有什么味道,甚至可以说和现在的饮料类似,所以水浒传中才有了用“白酒”来“解渴”的说法。

然而这并不是说宋代没有蒸馏酒。

宋代的酒也有大酒和小酒之分。所谓的“大酒”可以说是宋代的“高档酒”。这种酒采取了蒸馏工艺,经过酿、蒸等手段,酒成之后还要自然淳化,然后经过半年的存储才能“熟”,这时候才可以进行销售。所以有“腊月下料侯夏出”的说法。

这种酒的酒精浓度高,酒的品质也很好,类似于现代的浓香型白酒。

由于宋代的蒸馏工艺刚刚起步还不成熟,产量也不是很高,所以这种酒往往价格昂贵,非王公贵族不能“享受”也。

宋代的老百姓喝的都是“小酒”,这种小酒随酿随卖,不需要长时间的存储,且价格低廉。

武松“三碗不过岗”,试想一个景阳冈上的小酒铺子,能卖什么“高档货”,自然卖的也是民间常见的小酒。

通过水浒传里店小二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酒唤作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便倒”。

入口后少刻便倒说明酒的后劲大,后劲大所以才叫“三碗不过岗”,不过这与现代诸多商家的夸张的宣传手法并无二致。而浓醇好喝则与现代我们所喝黄酒的特点类似。

这样的酒度数最高10度左右,武二郎作为一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能够连喝18碗也不足为奇了。



侠女二春


武松十八碗酒景阳冈打虎,一战成名。可是这十八碗酒武松真能不醉吗,还有力气去打猛虎?

陆游有诗为证:莫笑农家腊酒浑,可见当时的酒是浑浊的,因为它是米酒,发酵后过滤就可饮用,度数也不会太高,通常在12-13度左右。而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当时的技术还达不到。

正是因为酒精度低,才可以用来解渴,就像如今的饮料吧,比如智取生辰纲里就提到过,晁盖等人买来百胜的酒用来解渴就是这个道理。这米酒看上去浑浊,沉淀物很多,需要用纱布来过滤一下,因此才常常看到很多好汉一进酒馆,吩咐店小二筛几碗酒来。


宋代的普通酒碗不是很大,一般口径在11公分,高度有5公分,盛满这碗酒满打满算也就4两酒。武松这18碗米酒够7斤多,按照酒精度算下来,相当于今天的一箱啤酒。这点酒量,一烟我也是能承受的了,但咱没有拳打老虎的本事。😃😃😃

如果您喜欢历史对联,欢迎关注一烟水阔文史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每天带你领略历史对联的魅力。


一烟水阔文史号


说起喝酒,武松在个个都是酒徒的梁山上,好酒程度排在榜首,酒量不是第一也在前三,不过醉酒的次数也无人能及。景阳冈前,书中那酒保这样说----

“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这就是说店里的酒不是官酒,属三无产品,自家用粮食酿造的“村醪”,曲量较官卖的“清酒”要少,通常也称作“白酒”。但同今天的白酒不同,酒液浑浊,酒味发甜,酒度低,还比不上现在的米酒和黄酒,大致比普通的啤酒度数要高些!

论起那喝酒的大碗,由于当时的碗,口虽大,却很浅,两碗也就我们夏天喝过的扎啤一杯,算起来,撑死也就10大杯扎啤。

不过,能干掉10大杯扎啤,那酒量放现在也算不简单了,关键人家喝下去不是k歌,耍泼,人家是去打虎,而且打的还是一只老虎中的猛汉----吊睛白额大虫!

乖乖,这是闹着玩的吗?


白亦诗234


回答此问题,先要了解现代高度蒸馏白酒是什么时侯才有的,据考古发现,元朝中期出现三十至四十度的白酒,以前朝代基本都是黄酒和自制米酒,度数不超二十度。古时侯像武松之流的所谓江湖人士众多,杂耍卖艺,看家护院,走镖看风水,长年奔波在外的,生活艰苦,饭量奇大,能吃能喝的大有人在。武松景阳岗下喝十八碗酒,几斤牛肉,对武松来说小菜一碟,况在江湖中练就了一身好酒量,十八碗十几度的酒,只当喝水一般,略有醉意而已。如果武松穿越到现在,许多酒场豪杰照样把武松喝趴下,让他连只猫都打不死。😂😂😂😂


一壶浊酒喜相逢


武松景阳冈喝的酒,乃大宋朝第一高度烈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具有国酒的一切特质,初入口时,醇醲好吃,少刻时便倒。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一般酒友只吃到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山冈,唤做“三碗不过冈”。换如今三瓶国酒起步。

好酒遇好汉。武松蒙汗药都尝得出味的武松吃的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银子叫小二只将酒来筛。前后共吃十五碗。手提哨棒便走。

人怕吃醉没本事,那是喝下了劣酒甚至蒙汗药酒下肚也不自知。武松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了十分酒,这力气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武松有幸,喝得人间至酒。到如今何处寻去?


雾都湿气


武松喝的酒叫透瓶香。很多人会怀疑,古代人没有掌握现代的蒸馏技术,做出来的酒有那么厉害吗,连武松这样的猛男都能灌倒。事实上我家乡有用大米酿造黄酒的传统,这个酒就非常厉害,一般人喝上一碗头就晕晕乎乎了,即使勇猛如武松,喝上十八碗在半路要睡一觉也很正常!


金山在南


黍米酒,也叫老酒。肯定不是景芝高烧!景芝高粱酒一般都是六十二度°,就算是茶碗喝十八碗,不用打虎老虎都不想吃他!吃了武松就醉死了。


兰花不艳有奇香


米酒,因为古代酿酒都是用粮食。


LiJiuyun


宋朝没有蒸馏酒。宋朝人喝的不是白酒。但是宋朝已有“白酒”这一概念。《曲洧旧闻》记当时旧名,把杭州竹叶青归类为白酒。

宋朝白酒是用大米酿造的,之所以叫它“白酒”,是因为酿酒时全用白曲,成品酒的颜色是白的。

因为是纯粮酿造的,一般度数不高,

武松喝的酒应该也是米酒,度数不高,但是可能酿造工艺的问题,比较容易上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