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為什麼當朝處理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

紅雨說歷史


看了雍正王朝,講述康熙、雍正兩朝的銜接段,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當皇帝不容易啊!那真是孤家寡人呢,國家太大了,皇帝想幹點事兒太難了……

皇帝處置桑配三人其實是對“戶部欠款一案”的草草了事,就像之前處理江夏鎮一案草草了結一樣。裡面有太多的無奈、齷齪、妥協和權衡。

皇帝想追欠款,追全朝廷官員的欠款,還有自己兒子的欠款,那怎麼可能呢?自古就是借錢容易還錢難!再說,罰不責眾,大家自然是不還的。 老四接了這個差事確實是個難事。下面說3點:

1.老四失誤了!失誤就失誤在一視同仁、平均用力,全都下手抓,準備把所有欠款都追回來,這是戰略失誤。做事沒有重點那是不行的。

2.老四上來就啃硬骨頭🦴,沒有從桑配這些軟肋下手是戰術失誤。結果去追魏東庭、老十、老三的債,直接整成了鬧劇,確實沒法收場。

3.這時只能皇帝收場了。那就是了結此事,同意群臣2年還清欠款,其實就是同意不追欠款了;那處理桑配就是告訴群臣,皇帝我對這事十分不滿,你們不要居功自傲,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同時明示老四,你這個活幹的不漂亮。

就這樣吧,別說一個大朝廷,就是一個小單位,想推行一個事兒,那也是難著呢!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那些把事做成的人。


博士君



自從胤禛接手追比戶戶欠款的差事之後,前前後後發生了很多大事,最著名的是魏東亭被逼自殺;老狀元因為一兩銀子而遭羞辱,引起了勳貴們的極力反彈。十阿哥當街賣家當,更是大出難題。

這個局面,此刻如果康熙不出面,不但對胤禛越來越不利,甚至可能會危及朝局。

鄔思道分析的這三類人,其實康熙都瞭如指掌。康熙甚至連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都是心知肚明的。康熙甚至知道造成如此格局的原因所在,總根子在自己身上。


魏東亭等勳貴之所以敢大肆的向國庫借銀子,實際上大部分都花在了自己的身上,正是自己晚年的好大喜功,貪圖享逸,才造成了這樣的一個格局。而桑佩等人利用職務便利,大肆借銀,損公肥私,是因為自己對吏治的寬縱,造成的惡果。甚至他可以清楚的看到朝廷已經被各種利益鏈條和潛規則給割裂的四分五裂,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如果康熙再年輕20歲,按照康熙的性格,是必定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補過失的。

但是年紀大了,求穩成為了康熙的第一要務。

所以康熙不太願意去觸動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他只希望一切都安於現狀,不要出任何大亂子就行了。他用親情維繫皇親宗室,用恩德感化勳貴功臣,用寬縱來籠絡百官群僚。但是這表面的風平浪靜,讓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康熙惴惴不安。


果然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爆漲,十幾個河堤決口,數百萬災民流離失所。而此刻,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子來賑災,不單拿不出銀子了,連國庫裡還剩多少銀子,主管戶部的胤禩和負責監國的胤礽竟然都無法拿出一本清楚的賬目來。

此等危機前所未遇,這讓康熙寢食難安。幸虧在諸皇子當中,胤禛脫穎而出,敢於擔當,做事有法,這讓康熙眼前一亮。胤禛的鐵面無私,大道為公,替康熙解決了燃眉之急,也替朝廷挽回了局面。這讓康熙燃起了培養一個改革之君,替自己匡復得失的想法。

因而”追比戶部欠款”,不單單是對胤禛的考驗,同時也寄予了康熙非常大的求成的希望。

如果在自己有生之年,認真就能夠替自己革除了弊政,澄清了吏治,那是何等的三生有幸啊。然而現實事實上還是比較嚴峻的,儘管在此前康熙也替胤禛鋪了很多路,中間又給予了很多的幫助。但是,現實實際上是複雜的,面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


所謂積重難返,的確這個也為難胤禛了。胤禛做事過於嚴苛,不善用恩,遇到此等背後關係複雜的問題,往往揪住表面不放,而不懂得背後的疏通與迴旋。

於是就造成了處處被動的局面。因而康熙評價胤禛“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卻該查的沒查,不該查卻往死裡查,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辦。”

很顯然,康熙對胤禛造成的這個被動局面非常失望,但是作為康熙首要考慮的是,穩定局面。


在處理完十阿哥之後,立刻嚴辭問責桑佩、圖倫升,鄭元芳等三人,分毫不差地道出了,他們借了多少銀兩,以及銀兩的去處和獲利多寡。當場解職交都察院和刑部嚴加審訊。措施之迅速,打擊力度之大,讓很多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到了這一步就不單單是替胤禛收拾爛攤子了。而是震懾那些躲在背後的蠢蠢欲動的反對派和既得利益集團。

不要以為我康熙老了,就害怕你們起皮,對你們聽之任之了。實際上,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連那些不起眼的胥吏的情況我都瞭如指掌,收拾你們也就是眨巴眼的功夫。誰都有一本爛賬,這賬本就在我康熙的心裡。哪個不服氣的,想跳出來挑事兒的,桑佩、圖倫升,鄭元芳就是你們的下場。

這一招實在是高,不服不行。那些準備拆胤禛臺,把胤禛逼倒的人,此刻誰敢再出來亂說亂動?


最終再由胤礽提出一個“兩年清還欠款”的方案,把最大的”人情”再留給儲君去散發。裡子面子就全齊了。事態也就在最小代價中平息了。

但事實上康熙還是心有不甘的,因為一切又都回到了“保持現狀”的局面。所以胤禛還需要繼續接受磨練。康熙一直到臨終前,才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對胤禛和盤突出。這也是胤禛十三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目的就是完成康熙的臨終夙願,“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補朕的過失”。


炒米視角


康熙作為聖祖仁皇帝,在雍正王朝中的表現真真當得起一個“仁”字,對兩度廢立的太子胤礽的態度,對雍正追繳戶部欠款處事操切的各方面處理,賞罰得當,一派仁君風範。

《雍正王朝》當朝處理桑佩、圖倫升、鄭元芳的劇情是這樣的,康熙首先對自己的兒子分個的問話並且當眾對十阿哥處罰,由十阿哥提及康熙替三阿哥還錢的“不公平”對待,而獎勵三阿哥,十阿哥愚笨的拿自己借國庫的錢買園子休戲樓和三阿哥借庫銀著書相比,康熙的兒子也是有大不成器的。這是康熙先從兒子們著手公平的獎罰分明。接下來就是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了,這三人到這時還存僥倖心理,想矇混過關,康熙問話還錢,他們回答想方設法湊錢還錢。康熙是誰,他們那點家底早被查的倍清楚了。康熙原話:“可惡,你們還要借款還錢,桑佩,你借戶部十萬兩銀子,到民間放高利貸,每月坐收五千兩,這些年你也撈夠了吧?圖倫升、鄭元芳,你二人挪借國庫的錢,又利用漕運的船做買賣,每一次進項都在萬兩以上,是不是?像你們這等貪贓枉法之輩,聖人的恕道難道是為爾等所設的嗎?立即給我拔翎奪頂,交都察院和刑部嚴加審訊。”



這就是一代明君,上行下效,賞罰分明,雷厲風行,國法面前人人平等,一代仁君風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