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场“沙”点兵,沙参来滋阴


我们一直把参当做很好的保健食材,它不管是食用还是药用价值都是非常的高的,参对老人来说更是非常好的滋补身体的药材。提起参对于大部分人会想到人参、西洋参、党参等补气的,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沙参,一味补阴效果很好的中药。

沙参,别名泡参、泡沙参,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经》)。根煮去苦味后,可食用。

产地环境

沙参有南北之分,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即南沙参。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北沙参多生于海岸沙地、沙滩,或栽培于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而南沙参多生长于山野的阳坡草丛中,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以贵州产量为大。

秋场“沙”点兵,沙参来滋阴

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

无毒,甘而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中药饮片南、北沙参,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功效也相似,但它们来自于不同科属、不同植物,所含成分、归经也不同,虽然都有养阴清肺的功效,但南沙参又称大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长于入“肺”,侧重祛痰止咳,而北沙参又称北条参,其形细长,质坚疏密,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本草求真》记载:“沙参有南、北二种,北沙参质坚性寒,南沙参体虚力微。”临床应用还是有所区别,要辨证用药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性状鉴别

秋场“沙”点兵,沙参来滋阴

秋场“沙”点兵,沙参来滋阴

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秋场“沙”点兵,沙参来滋阴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临床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南沙参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食用价值与食用方法

南、北沙参均额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作用,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胃阴不足,咽干口渴,有较好的滋补作用,对很多疾病和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附:沙参玉竹老鸭汤

材料:老鸭一只,沙参玉竹各50g,生姜2-3片 ,蜜枣3-4粒

步骤:鸭肉洗净切块,开水十分钟,飞水沥干,去油。将所有材料放进煲中,一次性加足水量,大火烧开,涝掉浮沫,转小火煲2至3小时,食用前调味即可。

此款汤滋阴降火,清热养阴。一周喝2至3次就可,冬天可一周一次,不仅补心阴,长期喝还会改善气色。不过阳虚怕冷,手脚特别冰冷的人不建议过频食用,以免加重体内阳虚症状。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中医医院 李丽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耕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