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華為“養活”的上市公司成色幾何?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成為優質公司的產業鏈供應商不僅能提振自身業務發展、同時也能提高企業名譽、更能夠引來投資者追逐。蘋果概念股、特斯拉概念股盡皆如此。

被華為“養活”的上市公司成色幾何?

市場數據顯示,華為在2018年第二季度已經反超蘋果,出貨量達到 5420 萬部,超越蘋果 4130 萬部,以 15.8% 的市場首次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二名,而三星則以 7300 萬部的出貨量穩居第一。

今年華為的Mate20一經發布,“華為產業鏈”再次被擺在聚光燈下。這些被華為“養活”的上市公司究竟成色幾何?

“寄生”華為

盛路通信(002446.SZ)

盛路通信對華為的崇拜由來已久且毫不遮掩。甚至,市場中經常稱盛路通信為“小華為”。

近日,一位盛路通信的內部員工曾在回答股民提問的時候表示:“公司與華為在微波、基站、終端、室分,射頻等產品中均有合作。2017年母公司營業收入中華為佔比約40%,2018年母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中華為佔比約35%。”

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0億元 同比增長35.4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1億元 同比增長8.37%。

深南電路(002916.SZ)

在有據可查的2017年營業收入貢獻前五名的榜單中,華為以22.44%的銷售佔比再次成為深南電路最大的供應商。

在深南電路的主營收入版圖中,印製電路板、封裝基板、電子裝聯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最核心的環節。公司產品最重要的方向正是瞄準下游應用領域、通信領域,且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技術要求較高。2014-2017上半年,公司應用於通信領域的產品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超過 50%,除了華為、它也是諾基亞等國內外知名的通信設備供應商。

賽易信息(300687.SZ)

在賽易信息的財務數據中,“華為依賴症”的凸顯無疑。在2017年全年的營收佔比中,華為貢獻了60.64%。而其他客戶所貢獻的營收佔比沒有一家企業超過個位數。然而這一狀況正在改善。

根據公司發佈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歸母淨利潤6700萬-7200萬元,同比增長1.10%-8.64%;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4159.69萬-4659.69萬元,同比增長45.03%-62.46%。

與好看的財務數據相比,漸漸脫離“華為依賴症”才是賽易信息未來值得被看好的另一大原因。雖然60.64%的營收貢獻已經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但是這一數字的前期數據高達70.28%。

汽車野心

上汽集團(600104.SH)

從2017年的世界移動大會上牽手上汽集團、中國移動並共同簽署《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車聯網合作框架協議》以來,華為的高效作風似乎也感染了另外兩家在各自領域佔據頭部的夥伴。

僅僅一年之後,在今年6月的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三者聯合進行了5G遠程駕駛車隊演示。此次演示依託5G網絡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和超高可靠的特性,成功展示了智能調度、遠程駕駛和自動駕駛等業務應用。

與此同時,在2018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華為發佈了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臺——MDC600,並宣佈與奧迪達成戰略合作,這款芯片將集成在奧迪在華生產的汽車上,助後者實現自動駕駛能力。

顯而易見,華為對於整車製造的態度與一批造車新勢力有著本質的不同,華為在ICT領域本就實力強大,對出行領域的“覬覦”更大層面上是為了謀求汽車產業智能化、自動化時代的話語權。畢竟汽車市場正處於變革期,新技術正在成為汽車變革的根本動力,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華為沒有理由旁觀。

東風汽車(600006.SH)

除了綁定上汽集團,華為進軍出行領域的另一大陣營就是東風汽車。8月16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東風在汽車行業的積累和華為在ICT領域的技術優勢,面向下一代電動智能網聯汽車展開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卓越的智能汽車產品和服務。

根據兩家公司的規劃,華為+東風的汽車智能之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華為為東風公司開發Windlink產品和服務。該系統具有智能互聯網功能,目前已經搭載到東風風神AX7車型上。這一平臺已經基本實現了車內的人機交互。

到了第二階段:雙方將共同在車聯網方面規劃未來合作產品,實現車-人、車-車、車-雲之間互聯互通。

最後,雙方將共同研發智能汽車——通過輔人階段、擬人階段和共生階段,最終實現具有情感化自動駕駛的智慧汽車。

而這一過程中,東風汽車將開放傳統汽車的權限,核心技術則要依靠華為的芯片、通訊業務整合以達到突破。

手機產業鏈

聯創電子(002036.SZ)

在公司2017年的營收來源前五名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佔比超過了20%。由此可見,聯創電子在行業中不必對某一家公司趨炎附勢。

據德銀預測,3Dsensing的滲透率有望從2017年的3%提高到2018年的6%,2019年的20%和2020年的38%,出貨量有望從2017年的3800萬部提高到2020年的6.35億部。整個市場規模有望從2017年的7億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140億美元。

而目前打在3D結構光的手機已經從蘋果發散到了主流手機品牌。在近期發佈的華為Mate 20的供應體系中,公開信息顯示,3D結構光發射端鏡頭由聯創電子與順宇光學提供。

其實早在2017年,聯創電子就已經成為這一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隨著手機相機市場的蓬勃發展。聯創電子的盈利預期值得被看好。除此之外,聯創電子與華為的合作關係也延伸到了出行領域——公司也已經成為特斯拉車載鏡頭的供應商,同時國內百度阿波羅、華為等無人駕駛系統也使用公司的車載鏡頭。

立訊精密(002475.SZ)

立訊精密發佈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221.13億元,同比增長59.23%,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16.57億元,同比增長53.12%,扣非淨利潤15.73億元,同比增長62.44%。

如此養眼的財報背後,立訊精密綁定的“六大寶藏”功不可沒。全球手機前六強全部是立訊精密的客戶,目前除了蘋果是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外,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手機主流品牌廠家也均成為立訊精密最重要的客戶。

同樣在華為Mate 20的供應體系中,立訊精密位列其中。

5G時代來臨後,作為最為重要的兩大終端——手機、汽車都將成為立訊精密佈局的重點領域。而公司多年以來尤為重視的研發也將為風口起飛助力。

2017年財報顯示,過去3年立訊精密的累計研發投入30.56億元,其中2017年研發投入就達15.42億元,同比增長65.39%。 2017年度,立訊精密新申請專利194項,取得專利授權 181項。與此同時,研發人員超過5000人,同比增長近一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