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认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这一举措?这一举措对宋朝江山的稳定有何意义?

先生634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而且大多数人也知道赵匡胤为何怎么做,而且缘由也在酒席上直接对当场的武将说了:若是以后你们的下属为了荣华富贵把龙袍加到你们身上,即使你们不愿意,恐怕也身不由己了。说白了赵匡胤就是忌惮,忌惮武将掌权。

但是武将当权由来已久,本身就是唐末藩镇割据的遗留问题,接连五代十国,基本是开国之君大都是武将出身,不谙文事,只信武力,也大都是传位不过三代。 也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开国之君本身又大都是武将出身,所以对部下更是骄纵,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骄纵,直接导致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是属于武将最巅峰的时期,而且对于皇权的挑战更是强大。

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将出身,他所篡的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周世宗柴荣,而周世宗在即位初年便被北汉和辽国合击,在高平之战时,甚至有不少骄兵悍将不听号令,差点导致打败,若不是周世宗以皇帝之身亲陷战阵才得以大败敌军。此战结束,柴荣秋后算账,处置了七十多个不听号令的将校。

赵匡胤也是在这场高平之战中表现优异才脱颖而出,最后被柴荣看重,这也是他最后能当皇帝的重要契机。这场战役也在赵匡胤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然还包括那些武将。 所以赵匡胤能最后结束武人的统治乃至结束五代十国,结束这段混乱不堪的历史,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当初没有他的杯酒释兵权,五代十国的混乱可能依旧会延续,武人之乱也依旧会延续,璀璨的宋文化也不会存在,这是一场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酒席。



金道人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经验实用主义者。他本人经历过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太明白一个武将如果拥有太多的兵权,对于将来的政局意味着什么!

所以,建立一个以什么为主的政权,才是建宋之初,赵匡胤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不过这个赵匡胤实在是太聪明了,一只小酒盅就解决了很多王朝没有解决的问题。于是,诞生了“杯酒释兵权”。


这一伟大的首创,不但政权能平稳过度;而且对后世影响巨大!

可以说,赵匡胤的经验总结和具体运用非常到位。他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丑陋现象发生。同时,他提倡儒学,又放开户籍限制,解禁宵禁等等,使大宋的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繁荣。但是,重文轻武和募兵制也导致宋朝军事力量不足,以致后来和外族战争多是一胜九败。


茅山夜话


“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以和平方式解决军事问题和权力争夺的典范,甚至有点中国的“光荣革命”的性质。

古往今来,对于开国功臣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结果,大部分是功臣被诛杀。也有少部分,比如赵匡胤本身从武将出身最终黄袍加身的例子。可以说,解决武将专权是很难的,也是很不容易通过和平途径解决的。但赵匡胤,作为一个将帝王驭人之术很好掌握的人,却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没有发生大的流血冲突,就和平收回开国功臣手中的军队,也使石守信等人得以全身而退、避开了杀身之祸。

从最终结果来看,“杯酒释兵权”确实成功了。她解决了唐末之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问题。但同时,由于北宋长期采取的“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政策的影响,北宋长期富而不强、军队战斗力弱,在对外战争中处于下风,这也和北宋限制武将权力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的重量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天下,他的江山来的言不正名不顺,心里颇为担心,尤其是拿着拥戴他的武将,赵匡胤心里很明白,那些人之所以拥护他当皇帝,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想当开国功臣!他们能够对自己黄袍加身,也可能对别人这样做,赵匡胤越想越害怕,于是才有了杯酒释兵权。此举对结束多年的混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稳定了宋朝开国局面!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赵匡胤重文抑武的后果也很严重,导致整个宋朝能征善战的武将匮乏,对武力不够重视,在于辽国和金国作战时,多次战败,被迫割地赔款,一直被欺负!






布衣谈史


帝王驭人术的最高境界了。不用流血牺牲,不用处心积虑,从心理上折服,一劳永逸。纵观自秦大一统以来的十多朝君王,能使用这招的屈指可数。君王的个人能力、人格魅力、领导能力全都到位了才能成功。赵匡胤事先已经试了一次,把这帮曾经的兄弟、战友带到无人的小树林,说你们谁想当皇帝,现在就可以动手。换个站位,你的领袖对你这么说,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更加死心塌地吧,个别曾经有想法的估计也该收敛了。等到杯酒释兵权的晚宴,赵匡胤一番演讲说完,脑袋灵光的当时就向大哥“乞求”回家享清福了,个别直男癌患者第二天一上朝也琢磨过来怎么回事了,陆续都请假回家了。


钟离子曰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历来被认为是最高超的政治艺术,相对于刘邦和朱元璋的大杀功臣,宋太祖可谓是仁君典范。关于宋太祖为什么会有这一举措,得到天下的宋太祖感到将来后世子孙可能无法约束这些功臣,而且宋太祖心里也很清楚,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篡了后周政权,怎么说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害怕其他将领也效仿他,所以先行一步夺取武将的军权可以先发制人。这一举措对建国初国家的稳定有积极意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宋太祖军制改革、科举改革对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心团结,文化经济昌盛,宋代是我国封建史上文化经济科学发展的最高峰,这是积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杯酒释兵权也有消极的一面,最大的隐患就是大宋一朝重文轻武,是从宋太祖开始的,而且将这一要求制定为祖训,文臣武将两个阶级本应该是相互制衡相互帮衬的,宋太祖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将文臣的力量凌驾于武将之上,而且宋太祖宽仁待人,容易资深腐败,所以宋朝腐败也是很严重的,文臣当道,国家安定和谐时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是一旦局势有变,没有武将对外戍边,对内平乱,国家将乱成一锅粥,所以宋朝也给人弱宋的感觉。所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一举措有好也有坏。


人生若只女口初见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在当时的环境来看,争夺皇位,内部势力要比外部容易的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些不稳定因素必须消灭在萌芽中的。

谁也不敢保证黄袍加身,裂土分茅降临在哪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手里,。

意义就是从杯酒释兵权以后,就是对外不尽人意,二宋加一起才四百年


戟个书生万户侯


武将做大容易诱发兵变,宋太祖的做法是对的。其实宋弱是十六州的割让。由于割让了十六州,加重国防负担,西夏也独立了。

如果唐朝处在这样情况下,会更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