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這個地方的人天天不離酒,家家戶戶必會釀酒


門巴族之於黃酒,如同我們之於白水。可以說,門巴族天天不離黃酒,家家戶戶必會釀酒。釀酒是門巴婦女的一項日常活動。所以,無須等到春天,去尋找沈從文筆下的桃花庵,在這裡自可沽酒。說起黃酒,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穀物酒。門巴族黃酒的原料是本地盛產的玉米、雞爪谷。黃酒的釀製先分別將玉米和雞爪谷倒入大鍋裡煮。煮得完全熟爛之後,放涼,曬乾。封存在密封的膠桶裡,存放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越醇厚。

半年到一年後,玉米和雞爪谷發酵完畢。將它們裝入竹筒,竹筒的底部有幾個小孔,釀好的酒就從這些小孔中流出。在發酵好的竹筒裡倒入冷水,流出來的便是黃酒了。但倒入的水,亦有講究。必須是冷卻的白開水,而且一次倒入的水不能過多。水加多了,黃酒清淡如水,酒味全無。最好是慢慢注入,一次一瓢。等竹筒的水全部流出之後,再往竹筒加水。這的確需要靜靜等待的耐心。

門巴族嗜酒,不在於宴席,亦不在於招待,而在於平常的生活。我們常言“以茶代酒”,對於一個嗜酒如命的民族而言,應改為“以酒代茶”。有些人每年收入的糧食幾千斤,但每天要喝六七竹筒的黃酒。一竹筒的黃酒要用糧食三斤。算下來,喝酒所用掉的糧食比吃飯還多,全年的糧食大部分都用在釀酒。


“墨脫門巴人之所以離不得酒,有傳統習俗,也有地理因素。墨脫地處熱帶,氣候酷熱,喝酒可以消暑止渴。這裡雨量較多,住地大多低窪潮溼,群眾喝酒防治關節炎和風溼症。另外,這些地方山高水險、交通不便,親戚朋友相聚一次頗不容易,加之物質和文化生活十分貧乏,圍坐一起飲用幾碗家制淡酒,度過那些漫長而炎熱的日子,也有一種人生的樂趣。”這是最近看到的一篇的文章裡所闡述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