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时蜂lelm9585


诸葛亮和王朗的深情对白,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其实,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为诸葛亮说的有理也好,认为王朗讲的正确也好,这不过是个人的看法,匹夫尚且不可夺志,认定的事情,也不过是自己价值观的一种反应罢了。

我们认为诸葛亮说的有道理,首先,便是《三国演义》中的这场论战,终究是他诸葛亮胜了,而王朗,也当场吐血而死。其二,便是书中拥刘贬曹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看三国,总会有这样一种看法,即以刘备三兄弟为中心的阵营才是这本书的主角,他们便是正面人物,所以他们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其三,便是诸葛亮竖起的大旗是:复兴汉室。而汉朝当时尽管已经湮灭,但是往日的余晖和恩泽尚且留在大多数文人士大夫的心中,汉朝便是正统,这才是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其四嘛,便是诸葛亮个人的魅力所在了。诸葛亮在书中,几乎是一个开挂的人物,每次他的出场,都是像那黑夜中的萤火虫,光芒四射,耀眼异常。所以不自觉的,我们也成了他的粉丝。

认为王朗说得对,其实是因为,王朗的说法,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天道。如果说诸葛亮是在说情,那么王朗便是在说理。天下江山,是这世间最为珍贵的东西了,自然是有德者居之。纣无道,武王伐之,秦皇暴虐,汉室大兴。也就是说,天道是常常变化的。商朝以及秦朝的统治者不珍惜天下,不爱护百姓,致使阶级矛盾尖化,本来是正统,转眼之间就被后来的周朝和汉朝取代了。而到了东汉末年,天子昏庸无能,宦官专政,朝廷腐败不堪,各种苛捐杂税压在百姓的身上,使得民生极为痛苦,这时的汉朝,不就和之前的商朝和秦朝一样,我们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井井有条的朝代,或者说社会,不也是理所当然,不也是合乎天道吗?王朗要表达的,是一个朝代衰落,则必有一个朝代兴起,旧的,或者说不好的东西,必然被新的,更好的东西替代。现在的曹魏,百姓安居乐业,朝野清平,不是胜过了之前的东汉了吗?诸葛亮忠于的,是汉室的皇帝,而王朗忠于的,则是这天下。

从这个角度看,王朗确实要比诸葛亮高出一个层次的。当然,尽管如此,并不影响我们对诸葛亮的称颂和赞扬。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玉帝:我修行了十二亿五千万年!

如来:你被猴子打过!

玉帝:我管理三界众生!

如来:你被猴子打过!

玉帝:我有十万天兵天将!

如来:你被猴子打过。

玉帝:……能不能不说猴子。

如来:你妹子被姓杨的睡过!

玉帝:……

王朗说的不但你觉得有道理,我也觉得有道理。任何人听了都好有道理,王朗说的是在任何时代都通用的套话。但是我们认为他又道理没用,诸葛亮直接抓住了王朗的弱点进行了人身攻击。就好比在辩论场上,你觉得一方很有道理,但是输了。原因就在于他被对手抓住了弱点打。

当王朗准备和对手坐下来好好谈判的时候,突然对手直接对他进行了骂街一样的人身攻击。王朗完全没有招架还手之力,王朗卒。

你让一个辩论高手和一个街头泼妇对阵,输一定是辩论高手。如果这个人说的道理没啥问题,那么攻击他的道德品质——如果他道德有瑕疵。那么你一定赢。

就在王朗高谈阔论后,诸葛亮没有正面应对,这一刻他采取了批吭捣虚,采用直接打蒙对手的策咯,上来对王朗的人品就是一顿骂。

王朗和诸葛亮两个人要通过下棋决定胜负,输了就死。可是诸葛亮抡起棋盘直接砸向了王朗。你说王朗输气不!

王朗说的是很有道理,可是为啥还被诸葛亮骂死了?原因就是诸葛亮采用了一个方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王朗自我标榜正统、天道之类的,这既是他的说理的根基也是他的弱点。你记住一句话:如果你把自己标榜的太有道理,碰上高手你会死的很惨。

诸葛亮骂王朗的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你活了七十多岁了,还是个有奶就是娘的货,你一看亲爹(汉)被仇人(曹魏)打到了,你居然不帮你亲爹说话,立刻认了仇人当亲爹,还骂养育你多年的亲爹;你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古代骂人最狠的话,尤其是对士人)。

这就是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两军对阵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环境。不是谁讲的话再历史上有道理,而是谁能把对方说死——很明显,诸葛亮赢了。


嘟嘟读读


有一点可能大家不注意,之所以诸葛亮最后能够骂死王朗,让观众听着直呼过瘾,是因为电视剧的台词跟原著所写有所改动。王朗所说的台词基本没有变,但是诸葛亮的台词有所增加

诸葛亮和王朗对时局的分析都差不多,差别是在正统的辩论上

,王朗认为,曹操扫清六合,铲除天下分裂势力,基本统一了半壁江山,是天命所归!

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其实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也是当时的事实。汉室衰微,群雄逐鹿。曹操以一人之力,征伐大半生,统一了半壁江山,居功至伟。难道不是天意所归吗?那么诸葛亮的思路是什么呢?

诸葛亮的思路是从正统地位上来突破,曹操和王朗同为汉臣,既然生为汉臣,就要手举汉室旗帜,平叛叛乱,整合天下,还纲纪于大汉,而不是谋权篡位,倚强凌弱,妄图改朝换代!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诸葛亮在组织言语时用词极具感染力,嬉笑怒骂,举重若轻,立足于人伦纲纪,然后进行人身攻击。

诸葛亮在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时出发点不变,认为王朗身为汉臣,却做了魏国的狗。而且不顾廉耻,在阵前嘤嘤狂吠,妄图说服一个忠心汉室的人,岂不是盗贼劝人从良一样可笑吗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最关键的是电视剧中,诸葛亮最后骂战升级,直接将王朗比作一直断脊之犬,这让70多岁的王朗受不了,一下子给气死了。

(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其实这几句原著中是没有的,电视剧为了效果特意进行了改编增加,增强了诸葛亮嬉笑怒骂的力度,让人直呼过瘾。

至于题目中所说的,觉得王朗说的好有道理。只要你喜欢曹操,喜欢曹魏,那么你认为王朗说的有道理就对了。但是如果你喜欢刘备,喜欢蜀汉,那么你会觉得诸葛亮说的好有道理。不冲突,立场不同而已!


每日趣评


辩论也就造势,有没有道理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君不见当年骆宾王《讨武曌檄》那叫一个义愤填膺,讲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到了武则天这里,武则天听到什么“狐媚偏能惑主。”听着听着就笑了:“你就不能来点新鲜的,骆宾王也是个拾人牙慧的主。”辩解都懒得辩解。

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她说:“哎呀,丞相这么好的人才,你咋就没让他来我这上班呢。”

全是谈笑之词。

因为她挥手之间就把对方灭掉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逻辑,也是世界历史的逻辑,更是现实世界的逻辑。

拳头硬说了算。

说回三国战场。

王朗为什么会来骂阵?

是因为诸葛亮连下三城,一出祁山,还有姜维也是这时候收的。

曹魏于是就派曹真和王朗前来迎战。

这时候蜀军士气大盛,魏军却大有馁气。

王朗身为军师原想在阵前发表一番演讲,鼓舞士气。

他的武器其实就是一个“天”。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他的这个天,一是指你们汉朝不行了,这是你们的天命完了。二是我们曹魏顺应历史规律,登上皇位。证据就是我们武皇帝(追认的)曹操多厉害扫清六合,天命所归。二是我们文皇帝曹丕是禅让得来的天下。

这就是睁着俩眼说瞎话了。

你们扫清六合?哎呀,那刘备为啥还在四川?那孙权为啥还在江南?

哪儿扫清了?你们要扫清了,就不用你在这里哔哔哔哔了。

再说禅让,你还好意思说?那是拿着刀子逼着禅让的,别人不知道,你他妈能不知道?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了婊子也就算了,立了牌坊也就算了。

你还恬不知耻在这吹。

再说了,谁说汉朝气数尽了,四川还有个大汉皇帝的至亲中山靖王之后在为汉朝奋斗着。

所以天这玩意琢磨不定,如果你真的扫平天下了,拿着枪对着别人说:“你看我是上应天命。”

对方肯定会跪下来喊:“1313113(用英语读)”

当然也有个别人不跪下来,开枪就是了。

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游戏,也是现在的真正游戏(见叙利亚)。

王朗的错误就是你处在弱势的位置上你说强势的话。

诸葛亮当然有话讲了。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你说天意灭汉,我们老大是谁?

你说你们曹魏是天意,我说我家刘大哥才是天意。

因为我们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汉朝为什么遭到厄运?那是因为有乱臣贼子。

你们家就是乱臣贼子的一部分(三国演义上人人都会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

你们家曹操本来就是我们汉朝的人,给我们家打工,拿着我们的工资,吃着我们的饭,最后砸了我们的锅,你居然说这是天意?

你王朗本来是汉朝的人,拿过我们汉家工资的人,现在背叛了汉朝,却他妈拿老天爷为你背书,你无耻不无耻。

其实王朗也罢,孔明也罢,都是当时的精英阶层,既然都是精英阶层,你为啥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谁也没把那个”天“当回事,大家都知道谁的拳头硬,谁最后才给天当儿子——天子。

俩人都剑拔弩张了,抡圆了胳膊准备开打了。

王朗你不想着怎么排兵布阵,使出什么计谋打败对方。

居然站起来要讲道理,这不是搞笑吗?




锦翼


泻药!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分析这场骂战,要从战略和战术上分析。这场骂战中,王朗先出招,一出手便是大招: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段话,放到当时的对话情景中来细细分析,可以说所运用的战术很高明,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乍一听很有道理,总结一下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傻子都知道,你们乖乖投降吧。但是他的战略上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一昧采取攻势,吹嘘自己的实力,却忘了天下仍然是老刘家的天下,曹操这边名不正言不顺,“逆天理,背人情”的大帽子随便甩给人家,有一定实力的老刘家代表诸葛亮当然立刻便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来看看诸葛的反击: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诸葛亮的策略便是反击,他先抓住王朗的漏洞,你曹操不是很强大吗?在我看来,和董卓、李厥、郭汜这些狼心狗行之辈没什么分别,天下大乱也都是因为这些人劫持汉帝,心怀不轨引起来的,如今造成遍地的生灵涂炭,你眼瞎吗?亏你还是打着孝廉入仕的名头,没想到却干出反助逆贼这等不要脸的事来。分析诸葛的反击,不难发现诸葛用天下生灵,百姓社稷为切入点,一下子就把王朗给怼得哑口无言。

但是诸葛亮这边得理不饶人,立刻又将对王郎的人身攻击作为切入点:

住口!你这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还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于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就不用讲什么战术了吧,反正什么不好听就来什么呗,王朗失了先机,本就急怒攻心,一大把年纪又被诸葛这么辱骂一番,不死才怪!题主说王朗所说很有道理,其实就像是两个人吵架,貌似谁说的都有道理,就看如何运用战略了吧!


史不语


Hello!大家好,我是追溯历史传奇。

关于次二人撕逼辩论赛,我们也来撕逼式的分析一波

从各为其主和人品道德来说我个人觉得王朗更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图剖析,举例论证。

各为其主,以口为弓,以舌为剑,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此二人可谓是各为其主,所谓身在其职,要谋其政,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两个人之间本也是敌对关系,所做之事自然都是忠心护主,没有对错之分。

首先我们先给二位定位分析,入侵的原因和守护的道理。

诸葛亮(“侵略者”)

奉命行事(天子诏书),铲除逆贼,匡扶汉室,师出有名,想救苍生于水火,让天下一统,尽归其下,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在此辩论赛中,诸葛亮牙尖嘴利这是世人皆知。

一叶扁舟,孤身一人,一把羽扇,轻装上阵,一人一口登陆江东,大战群舌,面不无惧色。

但是诸葛亮在和汉朝元老王朗的口舌辩论时,竟然口无遮拦,破口大骂,对其进行浯口污耳的秽言秽语的人身攻击,实属下下之策,孔明又自比管乐,有失他文人墨客的称号,虽然句句有理,但是话语间流露他无力反驳,也体现了他暗色失色的言论。

汉朝元老王朗(“受侵者”)

反之元朗的说法更让人觉得颇有道理,奉天承命,从太祖皇帝的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万民归心,四海仰慕,到世祖文帝应天合人,效法尧禅位于舜,承继大统,这也都算的上是奉天行事,此话很有句句在理。

王朗一言一行都是为国为民,好言相劝,没有半句浮夸之相,反而带来“杀身之祸”,王朗虽心胸狭隘,但也是孔明口舌恶毒,字字带刀,句句扎心啊。

换个角度分析,如果诸葛亮就此班师回朝,杨兵屯粮,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可安度晚年,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欢迎关注我追溯历史传奇,下一个传奇历史更精彩。

欢迎您留言,一起讨论历史的真实与剖析。


追溯历史传奇


我也觉得王朗说的有道理啊,王朗之所以被喷死,因为他传统观念依然健在,还有羞耻心。相比于诸葛亮的喷人,王朗发言的确也是遵循历史规律的。

(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诸葛亮可以说是喷子界的鼻祖,将人比作牲畜的前辈,看看诸葛亮都说了些什么,影视剧直接骂道“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将王朗比作断了脊背的狗,还叫。

还称朝上的官员为朽木、禽兽、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人,骂的其实就是王朗。还称王朗白活76岁,白头发老贼即将命丧黄泉。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最经典王朗形象)

反观王朗,言语中虽然有嘲讽,但是毕竟没有骂人,主要还是歌颂曹操。嘲讽诸葛亮“倒戈卸甲,岂不美哉”比起诸葛亮来说温柔许多。

历史存在更迭,汉朝腐朽,势必国家要重新整合,此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对于天下来说并非好事,谁不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所以天道有常、神器更易,归曹操这个有德之人,不过他却没说曹操屠城这样的事,也算是捡好的说。

王朗区区一文官,只能顺应局势,他又没有诸葛亮近乎妖道的呼风唤雨能力,倘若认死理,必然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大魏广袤的土地上,只能帮助魏国统一中国。他的执拗对历史来说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朝的破灭,自然有中间人的承上启下,朝代可以拦腰折断,但是人却要做出抉择。魏晋前朝功臣的儿子有些却是后朝的功臣,比如荀彧父子,贾逵父子,王朗并不突兀。只能说是一种选择罢了。

不过历史上的王朗是病死的,不是被喷死的,小说对这个王司徒丑化了。


大眼大世界


因为你没有站在古人的思想上看问题。只是站在今人的观点上看问题!

你觉得他们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这种思想不对!

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天下是刘家的天下,这是共识。

虽然老刘家现在不行,但是还是轮不到,姓曹的出来指点江山,他最多做个辅助,而不是所谓的天下大势,这是天下正统之争。

虽然当时汉朝的皇帝没了,但是尊汉的人还是多的,而且王朗是汉朝的官儿,转投曹家。(后面我给你改几个词带入一下感情,你就明白了)

他说:

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句话我给你改两个词,你看看觉得怎么样,日精对你说

清末,民国以来,军阀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明治天皇,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裕仁天皇,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日本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然后你就屁颠儿屁颠儿的去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了,可笑不可笑!、

说回诸葛亮,他能屁颠儿屁颠儿的去建立大魏国共荣圈吗

不可能!

所以诸葛亮说: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简单一句话翻译过来,我大汉之所以乱,还不是因为你这种,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

用我改过的话就是,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日精又有何作为?

难道你被掰弯了????????????????????????????????

五百年后咱们是一家,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目西


恩,如果从曹魏角度而言,王朗说的是很有道理!但是王朗忘记了一点是:王朗是一个老资格汉臣,而不是老资格魏臣,谁都可以去说诸葛亮,但是老资格的汉臣就不行!虽说曹丕是让汉献帝禅让,但是蜀汉犹在,依然打着汉室的名义,从这点而言,一个老资格的汉臣的确不应该去说服蜀汉的将领,这不是自己找抽么……


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言,王朗自己就发错了言,表错了态,换做是任意一个曹魏的开国将领或者老臣来说这些话都没问题!只能说王朗自己找死了!


如果还说简单点,就好比你刚从一个公司跳槽出来,然后就在微信群和QQ群里骂老东家,还鼓动其他人一起跳槽……你想想这让其他人怎么看你呢?


阿卡酋长


王朗说的本身很有道理,问题出在他的身份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王朗做为东汉的“肉食者”对东汉的灭亡是有责任的,东汉政府花钱养育了他,他在东汉社稷磊卵之危时无所作为,却助操颠覆了东汉,这样的作为难说对,至少有点不道德。“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东汉是因为管理混乱灭亡的,别人可以骂东汉管理混乱,以致“百姓有倒悬之苦,”但王朗作为东汉的管理人员不可以骂,这不打脸了。若是养活东汉的“匹夫”说了王朗说的话,哪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匹夫”对东汉的灭亡是没有责任的。结合王朗的生平,他确实应该“苟图衣食”不该到两军阵前“狺狺狂吠,”一个有道德污点的人是不适合在台面上讲道理的。所以王朗之死是因为自己认为穿了件华丽的“皇帝的新装”,被诚实的小孩指出“他确实没有穿衣服”后羞愧难当,自己打脸打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