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小时候过年很快乐,长大后却没有那么快乐了?

随分享


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的,小时候觉得过年很快乐,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为什么呢?

心变硬了,快乐就无法进门。

小时候快过年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一双新鞋,甚至是一粒糖就会让我们高兴很久。现在呢?我们会说,新衣我天天穿,零食我天天吃,没意思。

小时候过年,男孩子手里有几个鞭炮,就呼朋引伴玩上一上午;手里有几张纸牌、几粒玻璃弹珠就可以每天得瑟。现在呢?那鞭炮谁爱玩,如果十几岁了还玩,谁都会说他有问题。那纸牌和玻璃弹珠早已不知尘封在哪个角落。

心灵在物质和岁月的侵蚀下慢慢硬化了,你让快乐去哪里找回来的路?

小时候过年,这家串完串那家,大家互相拜年热热闹闹。我们现在一有空,就拿个手机在手里,过年一个短信批发出去,拜年任务几秒完成。我们貌似离世界越来越近,事实上我们心里越来越荒凉,我们筑在自己周围的墙越来越坚硬、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快乐如何去创造?

熊培云先生有首诗叫《破碎的人》:黑色的磨合打开了 / 谁也离不开她 / 可意的腰部和臀部 /路上的行人/ 为她走丢了左手和眼睛 /寂静的沙发里 /坐着一堆支离破碎的人 /说什么媒介是人的延伸 /自从有了手机 /人就不完整了

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我们正经历着破碎,我们的世界正在沉沦,我们又在怀念孩提时的快乐。那就要回到童年,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直率、真诚、充满阳光,就像阿甘一样,单纯地面对复杂的人间。

但是很明显,我们不能,因为大家基本都定义阿甘是傻子。

那么,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用冷硬的心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让快乐活在回忆里。


海说美


这并不是一个教育类型的问题,但发自内心想回答回答,毕竟又快要过年了,其实并不算回答吧,就是借题说点想说的话

小时候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印象中小时候基本看不到楼,最高也就2-3层吧,家里住的平房,应该说我所在的整个区域都是平房,很巧的是我家附近有10多个和我基本一样大的男孩,仅有一个女孩,真是的,那时候我们基本都不带他玩,从过小年开始,我们那时就很激动了,因为过小年了,马上过年了,基本每天不用写作业了,大家聚到一起,天天跳墙(因为左右邻居都是同学,翻过墙就到别人家了,从来不走大门)见面,到一起玩,室内游戏呢,就是干小霸王,排号,人多啊,轮着打,谁死谁下,变压器打热了,换一个,放外面凉凉,然后来回换着玩;室外游戏就比较多了,打雪仗,滑冰,做冰灯,等等,快要过年时,家家乱走,看看他家对联贴的什么,彩灯,彩旗,贴的满院子都是,就算三十晚上都可以这家看看,那家看看,拎着自己做的冰灯(其实就是个大冰块,里面放个蜡烛),各哪放炮仗,都得拆开放,一下放完舍不得,一帮人各个胡同乱窜.....

上面说的是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再说说家庭,有个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Mster小孩K


是呀!小的时候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过年,在我们那个年代过年不仅有好吃的糖果,桌子上有吃不完的各种鸡呀,鸭呀等等,都是自家养的,连过年用的猪都是自家的。那时候快过年了,自家养的猪杀了卖些给邻里乡亲,自已留些猪头,猪蹄,和骨头,能够吃到正月十五。(下图是本人自己)
最开心的事就是走亲戚了,那时候亲戚又多,今天走了表哥家明天又行表姐家,表哥表姐的在一块玩,太有趣了令人难忘。(下图是本人的妻子也就是我的表姐)

如今,长大了对过年只不过是自己又老了一岁,对于孩子又长大了,又要为他们的房子,车子,婚事而烦恼。
总而言之,过年有钱多花没钱就少花点没关系,毕竟是自己辛苦挣的钱花花对自己,家人都好。


湖南民生


过年,对于孩子们是长大一岁的标志,而对于中年人来讲,只不过是又多了一岁,变得成熟罢了,而对于老年人,就隔老去又近了一步。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那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每个家庭都不富余,对于食物,衣服,钱,各种物资都是十分紧缺,凭票供应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谁家都是补衣服,补袜子,有一件新衣服,还要出门再穿,肉只能过节才能吃到,孩子们到了过年,可以放鞭,而鞭只能一次一个,如果谁家放一串,小孩子们会去捡没有响的小鞭,这样又能开心了,这只是男孩子的权力,女孩子碰也不敢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物资丰富,在各种衣食住行方面都不缺了,平时的生活也和过年差不多,再加上孩子比以前少了,以前那家不是四五个孩子,一桌子菜,让孩子们一围,大人们只有看的份,可孩子们不管,平日见不到的鸡鸭鱼肉,在这里都能吃到,在一起抢的是不是更好吃?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老一辈人一辈一辈干出来的。我们要珍惜这美好时光,让好日子越来越好。




知足常乐273298521


还记得小时候的民谣吗?

已进入年关小孩就开始唱了:

过年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

二十三祭灶关:年关开始了,开始迎接外面奔波的亲人回家吃饭!

二十四扫房子:忙碌了一年了,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搞一下,扫去旧尘,迎来新生。

二十五磨豆腐:开始准备年货了,自己动手做的好吃,有味、有乐趣。

二十六蒸馒头:用最好的食材做最好美味,心灵手巧的女人做出各种各样的馒头去慰劳自己、祭奠先人、拜各路神仙、送亲戚朋友!

二十七去赶集:年马上到了,再去赶个集吧,想想什么还没置办,看看还有什么新鲜、新奇的年货。老人的、老婆的、孩子的,一个都不能少啊,哈哈!

二十八大贴活:新年新气象,贴对联、粘窗花、挂灯笼,啊,真好,有年味了。

二十九煮,肉头:喂!肉还没煮了?快点。于是乎大锅开支、大火开烧,接着肉味弥漫在整个院落,诱惑着小孩停止了玩耍的手脚,定格在锅台旁,留着哈喇子等待一年的大餐出锅!

三十来了!人来了、菜来、酒来了、欢笑来了!开吃、开喝、开乐吧!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尽情地说、尽情的笑、尽情地跳、尽情的欢乐吧!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年!

那时候物质贫乏,经济困难。最好的都留到过年来享受!只有到过年才把最好拿出来!谁不向往、谁不快乐呢!

记住:

过去的是情怀,要记牢!

今天的是现实,要珍惜!

明天的是希望,要努力!


零的记忆94944546


小时候不但过年快乐,家里来客人也快乐,得到一个心爱的玩具、穿上新衣服新鞋子也快乐,用毛线绳玩攀花也快乐,折柳枝玩小棒棒撒撒抓抓也快乐,用纸折宝炸翻开也快乐,抓小石子也快乐,玩小弹珠弹进洞也快乐,找到潘潘果也快乐………现在想到小时候都好快乐!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过年不但会有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大人们那几天心情也会特别好。过年前的一段时间,母亲就开始大扫除,早早腌制腊肠咸货、拆洗床单被套,父亲穿着胶鞋在塑料盆里踩着被罩脸上还带着笑。咸鹅咸鸭一排溜挂院子里,黄油亮澄澄要冒不冒的,家里窗明几净,窗帘窗纱整洁干净,一切都井然有序,大家都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他们高兴,我也高兴啊。

小时候很懵懂,没有负累,只觉得父母会一直那么年轻,自己慢慢长大,即使物质匮乏,但是更会珍惜。长大后知道客人并不是都像表面上笑容可亲,大人们各自肚肠,弯弯道道还不少。小时候自己负责开心、负责玩、负责收红包,长大后自己负责平衡、负责打理、负责发红包。说实话,过年拜年最头疼,才放那么几天假,根本不够用,还不如出门旅游散心呢。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小时候忙着长身体所以快乐,长大后开始长心眼所以累,你们觉得呢?



暖心语爱


因为你的阈值提高了啊,

小时候给你块糖,舔两口再包起来,你能舔一个星期,给你个十块钱的游戏机,只能玩俄罗斯方块、打坦克,你能玩几年,睡觉都拿出来玩,一个弹珠你能从五岁打到十五岁。

现在除了手机,你能玩这么久,还能找到其他东西让你高兴的吗?很难

小时候阈值低,很容易就能让你高兴好久,哪怕一个不值钱的玩具,而现在,你的阈值提高了,能让你高兴的东西少了,所有事都不能让你高兴超过三天的,你说,你还有快乐吗?

其次是小时候物质匮乏,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的孩子,很多东西只能过年才有,比如新衣服、好吃的、零食、玩具等,而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东西不再是奢侈品,花很少的钱就能满足你。

再其次是小时候是受益者,而现在可以算是受害者了,或者说是付出的一方,过个年半年白干了,你依然不愿意过年了。

当然,最主要是你长大了,你问现在的小孩子,他们同样喜欢过年。


南朝四百八十寺


哈哈,开个玩笑,言归正传,我想这涉及到了期待感和获得感吧,我也会经常有这样的感叹,那是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寒,物质贫乏,连吃一块冰糖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我们家孩子多,和我同辈的孙子辈儿的多达六七个爷爷奶奶分东西吃都分不过来,爷爷奶奶最待见的就是我,经常会把我单独叫到里屋里,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冰糖偷偷的给我,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其他的姐姐哥哥们,要不然的话奶奶的冰糖就不够分的了。

犹记得每到过节日的时候,比如中秋节和春节,奶奶要给我们六七个孩子准备礼物,所谓的礼物也只是一些水果,但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要么一个苹果,要么一个梨,贪心的我总能想办法多拿到一个就感觉到特别的快乐。



到春节长辈们发红包的时候,如果能够从一毛提高到两毛,就会开心的不得了,有的时候奶奶会单独多给我两毛钱,我都会从年头开心到年尾,所以每年过中秋,过春节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我想这个过程就有了期待感,当拿到所期盼的礼物的时候,就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可是如今呢?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发红包都用手机了,也变成日常化了,女朋友来个么么哒,往往就代表着要红包,逢年过节长辈们所发的压岁钱买个100恐怕就难以发出来。

很多事情都变得日常化了,这就冲淡了对过年的期待感和获得感,很多人都在感叹,过年没有小时候那么快乐了。

但我想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时代在进步,所有的人都在进步,一切都在发展,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健康快乐的时光里,我们每天都努力生活奋斗,我们每天都在期待着明天,明天也总能给我们或大或小的回报,我们每天不都有期待感和获得感吗?这些不就是我们幸福和快乐的来源吗?你说呢?


莫道不消魂


我是88年的,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过春节

进入腊月23

每家都要打扫卫生,一年里只有这一天才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清理干净

还说这天是祭灶,要吃麻糖

而且这天过后

妈妈要做好多馒头,红薯包,肉包子,

有时大娘家做馒头,忙不完的,妈妈去帮忙~

二十五六七都要开始准备肉类食品,赶集去买肉,买鸡肉鱼肉

二十八家家都要贴对联

二十九三十就开始家里忙活炸鱼,做骨头,准备各种菜,为了初四亲戚朋友要来家里做客

除夕晚上我们家人坐一起包饺子,

大年初一我们小孩子要出去拜年,看看谁的压岁钱🧧多,有了压岁钱就可以买些自己想吃的,想玩的,

每年都是这样,

特别有年味儿

现在大家都不在一起住了,而且想吃馒头直接去超市买点,特别省事,肉的东西都是提前一两天买好放在冰箱,现在的年夜饭有的人也会在饭店订,根本不用忙活,

越长越大,过年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木木草68


——小的时候,年初盼年尾,目的就有一个,过年穿新衣服放鞭炮、吃糖吃肉串亲戚、无拘无束的玩个高兴,大人们几乎不管、不骂、不打。

这就是我小时候过年的真正希望和过年的盼望!

那时候,家里不是很穷,也不是很富,总起来,在部队家属院里比其他地方要强,过年也相对要吃得好些。

现在呢?我长得太快了、太大了,几乎越过了我的速记段,直接朝着古稀之年而去。如今过年没有新鲜而言,只有忙碌等待,感觉不到快乐,只有过一年少一年的感受,难言苦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