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汪业元


好多读《红楼梦》的读者都觉得王夫人是很不喜欢黛玉的,比如黛玉刚进贾府王夫人冷不丁地问月钱之事,趁贾母不在的时候嘱咐黛玉没事不要“沾惹”宝玉,甚至在对晴雯表达厌恶之情的时候说了句“眉眼有点像你林妹妹”等等。那么王夫人为何会不喜欢黛玉呢?

第一、王夫人不喜欢黛玉的身体和性格

黛玉“从饮食时便吃药”,后来“每到秋天,嗽疾必犯”,各种药物以及燕窝从未间断过;心较比干多一窍,伶牙俐齿,却孤高自许,爱使小性儿,平日又多愁善感。相比之下宝钗要健康的多,虽然也有胎里带来的病根儿,但不会像黛玉那样严重;性格稳重平和又善于察言观色,无论是在长辈,姐妹还是下人中都比黛玉更得人心。因此,从王夫人选儿媳的标准来看,王夫人肯定是偏爱宝钗的。

第二、王夫人不喜欢自己的小姑子贾敏

王夫人曾说过:“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

可见当日贾敏未出嫁的时候,贾母对她是非常疼爱的,要知道在过去未出嫁的女儿可以和母亲一处吃饭,媳妇们却只能站着伺候,而且哪怕小姑子们使小性子,嫂子也要担待着点,甚至受气。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还指桑骂槐说凤姐,凤姐只能陪笑相劝;惜春撵走入画还拿尤氏出气,尤氏也只能“忍耐了大半”。看林黛玉的处事风格,贾敏当年很可能也是心直口快又有点清高,无意中得罪了“木头似的”嫂子王夫人也未可知。

第三、王夫人怕黛玉阻碍了她看中的金玉良缘

林黛玉其实只是王夫人丈夫妹妹的女儿,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宝钗是自己亲妹妹的女儿,也是自己的外甥女。从血缘上看,王夫人疼爱宝钗多一点其实也很正常。但是王夫人需要宝钗成为自己的儿媳妇,以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但是贾母是不希望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除了宝钗的性格太过沉稳,不是贾母喜欢的类型之外,贾母也不希望王家的势力越来越强。相反,从贾母让宝黛“一桌吃,一床睡”可见她老人家是想促成宝黛爱情的,这就使得王夫人更加忌惮黛玉。


少读红楼


王夫人对待林黛玉是大体分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林黛玉刚进荣国府。那时候林黛玉才七八岁,长的好,懂礼节,出身好,父亲是两淮盐运使,世袭公侯之家,单以社会地位,刨除还没成为贵妃的元春,林家要比贾家势盛的。那时候王夫人对林黛玉也是喜欢怜爱的。

贾母接林黛玉进贾府是人尽皆知的想法。以林家的势力,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如果与贾家亲上加亲,必然会大增贾家的势力。而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如果再增加一个林家护在贾宝玉身侧。就算有一天荣国府被贾琏掌权,也不会危及贾宝玉的地位。所以王夫人明白贾母的意思。也对林黛玉所代表的林家满意的。

问题出在林黛玉父亲的早丧。林如海英年早逝,虽然留下偌大家产,但身后的势力就土崩瓦解了。这一阶段就不由得王夫人有了犹豫。贾宝玉本身不具备袭爵的资格,贾家最后的爵位和贾宝玉没份,贾宝玉又不是个在经济学问上用心的人。那么王夫人百年后,贾宝玉依靠谁?林黛玉除了有些财力,政途完全帮不上忙。这样,王夫人不免勾起旧日之情。


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王夫人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关系明显一般。她是羡慕嫉妒贾敏的千金小姐气派的。原本动摇的心,看着林黛玉越来越长成妈妈的样子,一定也会勾起旧日之思,对林黛玉的印象分下降。

林黛玉病情严重,彻底断了王夫人的心思。任谁也不愿意儿媳妇是一个痨病鬼。古代选媳妇,第一要素是身体健康能生养的。林黛玉无论如何都不具备。有人说可以娶妾。反正妾生的也是儿子。那差很多。庶出和嫡出天差地别。庶出不但在家里被瞧不起,也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就算贾环有一天当了贾府的主人,他也会在社会上低人一等。这是王夫人不能容忍的。王夫人的想法,那些势利下人一定也探察到了。


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她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敏感如林黛玉怎么能不知道。父母早丧,彻底失去了依靠。贾母虽然还疼爱自己。却也年事已高。忧愤之下,已经有点病急乱投医了。宝钗就说她的药方人参肉桂太多了,这都是林黛玉的无奈之举,却不知道虚不受补,身体能渐渐垮掉。这一点,和赵姨娘被天天排挤直到病态何其相似…

最后抄检大观园


后晴雯被赶出!王夫人借晴雯彻底说出了和林黛玉决裂的话。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是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历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留心看了去,他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知大体,莫若袭人第一。”

这口口声声说的是晴雯,却句句指向林黛玉。到这一步,王夫人就彻底放弃了林黛玉。而不差林黛玉的薛宝钗,顺理成章成了她的首选。


君笺雅侃红楼


当我们说黛玉的时候,人人都会说,她是史太君唯一爱女的唯一骨肉;有些红学家还考证说,她的母亲贾敏是史太君唯一的孩子,贾政反倒是过继来的。我们知道黛玉有一双天下最完美最恩爱的爸妈,她在家里学习了各种才艺,有着侯门千金的眼界和气派。然而随着双亲去世,她寄人篱下,不仅家族产业无权过问,头衔成了空架子,还要在舅舅家里受一个陪房媳妇的势利眼,难怪会整天长吁短叹,自述风刀霜剑严相逼。

然而另一面的王夫人呢?

我们知道她是那个"疑似过继来的儿子的老婆",可是在此之前呢?

王夫人在娘家是个怎样的人,书中并未正面描写,只是借刘姥姥之口回忆了一句,说是从前走亲戚的时候见过的,生性爽利。

爽利啊!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乏味又面目可憎的女人,当年其实也是阿凤探春一流的人物。她在做姑娘的时候,也曾和探春一样,参与打理家务,和亲友女眷交际--那时的王夫人,想必也是光彩照人,聪明能干,深受父兄信任的呀。

之后她带着豪阔的嫁妆,风风光光嫁给了荣国公府文字辈的希望之星,学业政务人品样样耀眼的贾政同学,堪称一代人赢----然后呢?

然后我们看到的王夫人,颟顸无能,冷漠麻木,贾府宁可让她的晚辈去当家,政老爷宁可让上不得台盘的赵姨娘贴身伺候,一个出身颇低的继室邢夫人挑衅起她来毫不含糊,明明大房惹个祸出来,老太太还优先冲她迁怒,好不容易一个宝玉是全副心意皆在的,却还恨恨地做些漂亮的文字,咬牙切齿地骂一番悍妇。

就没有人想过,这中间发生过什么吗?(这里不是在暗示贾府对王夫人做了什么,重复三遍,真的不是在脑补贾府宅斗…)

这中间什么都没有发生。

王夫人只是和千千万万女子一样,从充满无限可能的青春少女时代一跤跌出来,跌进了别人家里,跌进了现实里,之后和其他无数颗珍珠一起,在现实中慢慢褪色成了鱼眼珠子。

贾府开宴,姑娘们依次在座,李纨阿凤却要站规矩伺候----王夫人当初站规矩的时候,席上坐的是谁?

"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丫头略强罢了。"

这话客观上肯定不成立。王家的豪阔比起贾家来是"扫扫地缝就够你们吃一辈子"的水平;王夫人口中这一代狼狈不堪的姐妹几个里可还出了个标杆级的凤藻宫尚书贤德妃娘娘----贾敏比起她们的优势,充其量就是有个品位上佳的老妈,吃穿用度上的物件别致些,身边的丫鬟调教得文雅些,哪里就能把别人都比成丫头了呢?

所以当王夫人一脸羡慕嫉妒恨地说出这串话的时候,她是在追思着什么呢?那是未嫁的贾敏身上只能属于青春女子的活力和希望,是熠熠生辉的珍珠之光,而在这珍珠之光面前,即便人生赢家王夫人,也不得不面对自己正慢慢滑向一颗鱼眼睛的命运。和当初那个照出她命运的梦幻少女比起来,人到中年冷眼再看的小姑娘们,哪怕是嫁了皇帝老儿的,也不过是些糙妹子罢了。

然后贾敏也嫁了。

做为曹公专门给林妹妹reserve的完美家庭成员,贾敏的婚姻似乎没有太把她往鱼眼睛的方向折磨。她大致保持了自己的矜贵做派,将文艺青年的作风发扬光大传给了女儿,终于,这对明显和社会主流不协调的bug一样的夫妻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挨个病死了。

在贾敏病死之前,她还是回过几趟娘家的,也见到了混世魔王贾宝玉同学。贾敏对自己的小侄儿没什么好感,概括他是"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爱在內帏厮混,无人敢管"。这话连黛玉都颇清楚,可见贾敏也无替二哥遮丑之意,这番褒贬,只怕王夫人也是知道的了。

(以上是包含了对王夫人境遇和她vs贾敏的脑补,但我要说的重点是"说破天就这么点事了,既没仇怨也没百合,俩人都没做圣母也没做bitch,谁也不该着谁的"。)

闲话至此,我想问问各位读者,你们觉得王夫人应该对黛玉抱有怎样的感情呢?

同为舅妈的邢夫人,也不过虚应故事地介绍家人;做舅舅的贾赦连见都不要见这个卖不出价钱的侄女儿,还厚着脸皮说"怕见了伤心";除了和黛玉爸爸交好的贾政额外欣赏些黛玉的才华,这些舅舅舅母又"该"对黛玉投入几分感情呢?

王夫人起码未曾刁难冷落,面子上两人还能开开玩笑,黛玉还能撒个娇儿说"舅妈我不依",王夫人也还识相地捧着哏说"宝玉你很会欺负你妹妹"。这还不够吗?要是还不依不饶问一句"王夫人和黛玉以及黛玉她妈什么仇什么怨",那只怕谁都当不起这一问了:邢夫人和黛玉什么仇什么怨?李纨和黛玉什么仇什么怨?王熙凤和黛玉什么仇什么怨?…

人和人之间,哪有天生该如此的"你们都要好好爱我"?王夫人和黛玉之间,一无血缘之亲,二无利益联盟,只不过当年王夫人初到,和黛玉生母有过短暂的照面,在贾敏的光环下小小自卑了一番。今日黛玉来此,于王夫人来说不过是嫁作人妇之后必须承担的任务罢了,凭什么要满心喜爱?

换了是你,你刚换了学校人生地不熟的时候,看班上最popular的班花,是满心喜爱的吗?你妈妈对那个褒贬你的阿姨家的小孩,是满心喜爱的吗?你家一个素未谋面的"亲戚"突然登门,你是满心喜爱的吗?

是才见鬼了吧。

除了不讲道理的血缘至亲,除了荷尔蒙驱动的一见钟情,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真心喜爱"是不需要各种外因内因综合作用,再佐以时间的累积,才慢慢达到的?谁来跟我解释解释,王夫人到底从那根藤上算起,"应该"喜爱林黛玉?

况且了,以王夫人和其他人的互动看,她到底喜爱过谁?

贤惠懂事的活牌坊亲儿媳妇李纨吗?还不是照样无所顾忌地当着李纨面哭贾珠,眼看着下人坑李纨也不出声提醒。

活泼能干的内侄女儿王熙凤吗?还不是听邢夫人三两句一挑,立刻哭天抹泪上门去问责。

就算她望穿秋水盼来的准儿媳宝钗,还不是敢当着人家的面抄园子,当着亲妹妹母女的面炫耀自己预先给宝玉选下的小妾?

黛玉性格是不对王夫人的路,但对了路的又怎样?宝钗对不对路?也不过是被她利用罢了。嘴上亲亲热热叫着"我的儿"值几个钱?上一个被她叫儿的袭人,连承诺的姨娘份子还能反悔了呢。

在漫长的生活中,在立不完的规矩中,在一生再不由己的喜怒哀乐中,王夫人早就被磨成了一颗鱼眼睛。她的心里只剩下了利益:如果贾珠不死,便是宝玉也没那么要紧了;如今只得宝玉一个,自然全副心意皆在他处;宝玉喜欢什么不重要,宝玉怎么想不重要,他是我后半生的指望了,岂能由得你们带坏,自是要认认真真选一个能逼他读书的妻子,能苦劝他听话的妾看着他的;至于旁的一切挡在这条路上的人和事,都给我去死去死…

老太君爱宝玉,因而能懂得宝玉并非沉湎女色,也不是妻妾能挟制得住的;贾政爱宝玉,因而年轻心热时逼他读书自立,老来想开了反倒觉得开心就好;唯有王夫人从不试图理解宝玉,只想着让他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发展----然而你能怪她什么呢?在这么多年之后,她只有这一样抓得住的东西了。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是因为她本就不怎么喜欢任何人。那个时代无穷无尽的桎梏磨去了她所有的灵气和生命力,也磨去了她对于人际关系的想象力。我讨厌她的是她被捆足了一生之后不仅虔敬地回身去拥抱那些枷锁,还加倍憎恨起那些青春张扬的活气,似乎彻底忘记了自己曾经是怎样利落的姑娘,曾经怎样留恋不舍地打量着光华四射的贾敏。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当她知道自己必将依附枷锁而活的时候,她已经不止是屈服了,而是狂热地跪下,将自己的初心践踏得干干净净。

她当然不喜欢黛玉。实际上她也不喜欢李纨或者阿凤或者宝钗,就算是元春宝玉贾兰,我觉得她也谈不上喜欢。她只是满意这些人的配合,期待她们带给自己更多自己想要的----至于喜爱,那太奢侈,她已经无能为力了。

至于黛玉,我想,她很早就明白喜爱是奢侈的缘分,因此才对生命中遇到的喜爱如此热烈回应。薛姨妈不过怜她机灵,她就配合地承欢膝下;香菱不过仰慕她文采,她肯倾尽所学教授。就连老古板贾政舅舅的一句欣赏,她也念念不忘。

这个妹子遇到喜爱她的人,是会拿命去还的,遇到一个王夫人不喜爱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游在宁夏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有几次进宫,和元春谈及宝玉的婚事,可能是王夫人力挺薛宝钗,所以元春也便想促成金玉良缘。



为什么王夫人没有力挺林黛玉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一在王夫人的眼里,薛宝钗识大体,很少耍小性子。比如金钏死后,薛宝钗能用谎言安慰王夫人,能答应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送葬。而这些王夫人认为黛玉是做不到的。



二黛玉家境也远比不上宝钗家境殷实。薛家是皇商之家,有自己的人脉和经济财富。而黛玉家是为政的,有点门衰之迹象。

三黛玉身体羸弱,宝钗虽说也有点身体毛病,但长得比较丰满。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多数是源于对宝玉婚事的多思多虑,害怕黛玉成为自己的儿媳。

黛玉多才多情,敏感率真,在加上没有强大的后盾支持,有些地方确实和王夫人的期望有差距,故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

从上也可以看出,我们也可以明白黛玉会吟唱出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原因了。


浅浅水可


王夫人为什么力挺“金玉良缘”而不是“木石前盟”?

不知道大家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造成宝黛悲剧的罪魁祸首或者宝黛爱情的最大敌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封建礼教,若从根上论起,似乎都应该归咎于一个人——那就是宝玉的生身之母王夫人。

是她,明知道宝玉最爱的人是黛玉,却把与黛玉性格最最相似的晴雯赶了出去;也是她,将与宝玉情投意合的金钏逼得跳井;更是她,一力撺掇促成“金玉良缘”,才让薛姨妈有了长住贾府的理由和可能性。其待晴雯、金钏之流,薄情之至。若说晴雯跟她非亲非故,因为是贾母给宝玉的,她嫌不称己意似乎可以说得过去。既与彼无仇无怨,自然好恶发之于衷而形之于外,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故而赶走晴雯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金钏呢?金钏伺候了她一场,对她也算尽心尽意,为何她一点儿旧情也不念,就巴巴地要赶出来,还一点儿脸面也不给,导致金钏只好跳井明志?真可谓冷心冷血冷情了。

其实,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心思应该很明显,什么“金玉良缘”根本不是凭空而来,无非是薛家为了这位未来的姑爷“量身定做”的。小孩子时期的宝黛不知道或者不懂,但长到青春期的小儿女如何能对这东西不敏感?这“金玉良缘”是阴谋,也是阳谋。其本质就是贾家和薛家两大家族的合并或者强强联合。

看官可能要说了,贾家为贾宝玉选的儿媳可并不是薛宝钗,而是林黛玉啊!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黛玉很小的时候(有可能六七岁)就已经进了贾府,如果贾母不是有意让林黛玉做贾宝玉的媳妇儿,怎么会让他们一处起卧,任由他们像小孩儿过家家一样“三天好了两天恼了”那样给人添麻烦?再者,王熙凤在一次玩笑中,也曾经对林黛玉说过:“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做媳妇?”王熙凤是贾母在宝玉之外最宠爱的人,她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出贾母的观点。

更明显的一处是,尤二姐和贾琏的心腹兴儿在一次闲拉家常中,更是明确地说过: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王熙凤预先窥探到了贾母的意思,而贾琏又很容易得知了贾母的意思,作为心腹,兴儿自然也知道了贾母早已预先为宝玉定下了黛玉。可见,这件事情,在贾府里几乎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还小,不方便说出来罢了。

让林黛玉做媳妇儿,既符合贾母的意思(林黛玉和她妈妈长得实在太像了,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也符合贾政的意思,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女儿。而薛宝钗,和自己可是没什么实质上的关系。

但王夫人不干,宝玉是从她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她对宝玉可以说溺爱有家,所以给宝玉找的媳妇儿一定要符合她自己的标准。

首先,她得像自己,因为她自己性格沉默,不惹贾母喜爱;遵从三从四德,不讨贾政欢心。但她是封建礼教的既得利益者呀!如果不是她有个好娘家,贾政也许宁愿娶赵姨娘也不会娶她。在她看来,赵姨娘一定是使了什么狐媚手段,勾起了贾政。(从宝玉的眼光来看,或许仍旧是同仇敌忾的)所以她必然不能够让黛玉和晴雯这样会“作”的女孩勾引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从内心里,她讨厌林黛玉的心高气傲和尖酸刻薄,动不动拿捏宝玉,让宝玉无法正正经经走“仕途经济”。再者,林黛玉身体那么弱,不利于生育,更不能让儿子安心读书,恐怕儿子要时时刻刻担心她的身体。所以,物以类聚,她讨厌林黛玉晴雯一类人,自然喜欢宝钗袭人一类知书达理又能劝宝玉走“正路”的女子。

其次,宝钗是她妹妹薛姨妈的女儿,是她王夫人嫡亲的外甥女儿。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更兼有才有貌,完全配得上自己的儿子。对她而言,宝钗更符合她心中的理想儿媳标准。亲上加亲,强强联合,“二宝”一结合,贾家和王家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因而称之为“金玉良缘”。

总之,王夫人之所以对宝玉婚事干预过多,一方面缘于她对儿子的溺爱(贾珠死得早,现在只剩下这么个宝贝疙瘩了,但看她为贾珠选的儿媳——李纨,就可见她的喜好了),另一方面缘于她的现实考虑。眼见得“宝黛”结合将要“木已成舟”,她只好和薛姨妈串通,来演了这么一出“金玉良缘”的好戏。

可是,王熙凤作为王家人,本该在此帮助娘家人达成心愿的,但她却并没有,反倒是拿“宝黛”开起了玩笑。可见,王夫人的小心思不能明说,她还不敢公然和贾母作对。

可不是吗?“两个玉儿”在贾母心目中都是心尖上的人儿啊!所以老祖宗才会时时刻刻为他们担心。更不同的是,贾母本性更喜欢聪明伶俐又漂亮的人,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没嘴的葫芦”。所以才会将晴雯赏赐给宝玉做丫鬟。而袭人,则是因为表面上的忠心耿耿而被贾母送给宝玉作为帮手。当然,后来的袭人,也正是因为“忠心耿耿”地效忠于王夫人,才能够被作为姨娘正式“收编”。——换句话说,袭人此刻的心里,已经只有一个王夫人,而王夫人也自然视她如同心腹。二人惺惺相惜(王夫人认为袭人是她的“心耳神意”),贾母早就离她很远了。

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王夫人要排除异己,自然很好理解。但金钏本来应该是自己人啊!何以连自己人也驱逐呢?

其实,王夫人喜欢谁不喜欢谁更多的是出于她的理念——即长得像“狐狸精”的女孩必然是会勾引自己儿子干坏事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打发出去。——这不啻是对“红颜祸水”观念的生动演绎。

其实王夫人在贾府还是蛮尴尬的:作为儿媳妇,她不得贾母欢心;作为妻子,她不能像赵姨娘那样放肆争宠;而作为母亲,她溺爱宝玉无比,却又不得不苦心孤诣小心翼翼为他安排这“金玉良缘”,还担心因此让宝玉心里受惊。如吴月娘一样,是典型的“正妻”型人格——想要的,不能够放肆得到;失去的,只好暗中夺回。而那在生命中早已默默丧失了的情欲,也只有心甘情愿地埋没在封建礼教的尘沙里。

这样看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和评论中对于王夫人的诸多回护了——她是真的很爱宝玉。

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甲戌侧批:是大家子弟模样。】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甲戌侧批: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甲戌侧批:慈母娇儿写尽矣。】王夫人道:“我的儿,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你还只是揉搓,一会闹上酒来。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说着,便叫人拿个枕头来。

只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她不是他,永远无法代他做出选择。纵然勉强做了,也不尽人意。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请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半瓣花上阅乾坤


黛玉身上的“原罪”,不是欠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德惠,而是王夫人眼中的“原罪”。

(图)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极不喜欢黛玉。因为黛玉是贾敏之女。贾敏是荣国府老祖宗贾母的独女。贾母初见黛玉时说:“我这些儿女,所疼着独有你母”。

贾母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模样好,聪明伶俐,有才情,风趣幽默的女子是贾母的最爱。贾敏是什么样,由此可见一斑。王夫人什么样?第35回贾母对宝钗说:“当日我像凤哥这些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太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贾母眼中的王夫人性格木讷,死气沉沉,才情不足。当然,除此之外,王夫人还城府极深,虚伪老辣。

王夫人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她嫁入金陵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最不喜欢的人便是她的小姑子,黛玉之母,贾敏。因为贾敏所拥有的一切,将王夫人抛出了好几条街。高高在上的贾敏,着实刺痛了王夫人。

(图)王夫人是中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论容貌

贾敏定是仙容月貌。基因的作用是强大的,看看黛玉长什么样,便知其母的模样。黛玉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西施是四大美人之首,黛玉比她还要美,那得美成什么样!就连粗鄙的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的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贾宝玉也长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可这不是王夫人的基因,而是隔代基因遗传。宝玉长得像他爷爷,贾代善。

29回张道士说:“我看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听了,顿时满脸泪痕。回说:“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王夫人若也颇有些姿色,见了小姑子贾敏,心中只有羡慕嫉妒恨;王夫人若长相平平,见了小姑子贾敏,剩下的只有自卑。

论学识

王夫人出身“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太尉统制是曹公虚构的官职,但能说明王家祖上曾是掌握重兵的高级武将,后来又垄断各国进贡朝贺之事,是暴发户。这样的家庭对子女教育很不重视。王夫人仅仅粗识些字而已。她的学识限制了她的生活品味和浪漫情怀。曹公笔下的王夫人从没有做过一件风雅之事,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诵读佛经。也仅仅是“诵读”,没见过她摹写、誊抄过一张佛经。历史上佛经的经典帖子可是多了去了。她定是字写得丑,怕人看见呢。贾母是个学识渊博,讲求生活品味,极会享受生活之人。

18回,借贾元春省亲之际,展示了贾母的学识。“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元春“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宝玉“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贾元春后来是因才选入凤藻宫。王夫人若有出众的学识,贾母怎会一把年纪了,亲自“养”且“教”元春?贾母能如此教养孙女元春,作为她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教育,更是可想而知。王夫人面对花容月貌又才学横溢的小姑子贾敏,自能狠狠得咬牙。

论才干

尤其是理家的才干,王夫人连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都比不上,更不要说贾母。贾母治家的果断,大气,精明,手段,贾敏未出阁时看在眼里,未必不学在心里。贾家是汉旗,旗人家庭极重对女子的理家能力。贾敏治理大家族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厉害。何以见得?

62回,黛玉对宝玉道:“咱们家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普通人能算得清二三百人单位的收支吗?于我而言,不是算不清,而是压根不会算。六七百人的荣国府,其收入有地租,有祖传的银库,有房地产,有皇家赏银,有俸禄银米,还有王熙凤放的高利贷,还有其他灰色收入,如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动动嘴皮子就得三千两银子。至于荣国府的支出,简直无法赘述。仅月钱,就分主子的,半主子的,丫头的。丫头又分一等、二等、三等的。

还有年例,有衣食住行开销,有寺庙的香火钱,有人情往来钱,有婚丧嫁娶钱,有朝廷捐派钱,甚至还有宫中太监索取钱。贾琏有一次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大观园的工程开支花的银子,更是流到海里都数不清!如此繁杂的显赫大家族的收与支,黛玉用她吟风弄月,扫花垒冢,玩弄针黹之余的空闲,便算的清清楚楚!如此才干,不是进了贾府后学的,也不是贾雨村老师教的,贾老师只教她《四书》(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说自己“只刚念了《四书》”),那便是有着同样才能和天赋的母亲贾敏教的。贾敏未出阁时,很有可能协助贾母治理荣国府,这便严重威胁了王夫人的地位。或许,多少个暮色降临的夜晚,王夫人辗转反侧,咬牙切齿地诅咒着她的小姑子贾敏。

论家世

王夫人不是来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显赫家族,王家吗?王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贾家是“宁国荣国二公”之后。王家的伯爵爵位低贾家的公爵爵位二级。王夫人在家世上亦压不过她的小姑子贾敏。

论所嫁的夫君

王夫人不是嫁到更显赫的贾家了吗?是的。王夫人嫁给了荣国府贾公的次子,贾政。长子贾赦袭了荣国公,现袭一等将军。贾政是次子,无法承袭,皇帝可怜他,额外赐了他一个主事之衔。“主事”是什么官,用现在的话语体系来说,就是某部位或单位的“干事”。若按清例,各部院主事是底层办事官吏,正六品衔。(后来借贾元春的光,才当上了工部员外郎,正五品)贾敏嫁的是林如海。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探花按清例,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短短的几年,林如海便升为兰台寺大夫。兰台寺大夫是最高检察院的高层级官员,二品大员。从七品到二品,林如海得有多高的才干和情商!林如海又被皇帝钦点派到扬州监理盐务,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的行业,且是个极肥的缺。林家不但是钟鼎之家(三代世袭列侯),又是书香之族。林如海与贾敏琴瑟和鸣,伉俪情深。贾政科举之途不通,又情商低下。每日只看书下棋,同众清客闲聊。酸,腐,木,是贾政的标签。

与贾敏相比,论容貌,学识,才情,家世,丈夫,王夫人样样皆输。她恨贾敏,极恨。由此也恨贾敏的女儿林黛玉。

并非黛玉小性,嘴不饶人,身体不好,常和宝玉怄气,王夫人才不喜欢她。黛玉身上有“原罪”,王夫人认为的原罪。黛玉是贾敏的女儿,那便先天“有罪”。

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状态下,王夫人就告诫黛玉远离宝玉。“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的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换句话说:“贾敏的女子,你离我儿子远点,少招惹他!”

初见黛玉,王夫人高调摆谱,暗里设套。王夫人先不在正内室接待黛玉,让黛玉东转西绕,到正室东边的耳房见她。耳房是正房两侧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过去,耳房是小辈人住的。若是墓室里的耳房,是放置陪葬品和奴隶的。就是如今的耳房,用来当仓库或者厨房。黛玉进了耳房,正吃着茶,王夫人又让老嬷嬷引黛玉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自己坐西边下首,却让黛玉坐东面上首。东首位最尊,黛玉怎能不知,那是贾政坐的位置。王夫人想让黛玉失礼,再三再四的拉黛玉坐东面首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挨着王夫人坐了,即坐在了西边下下首的位置。之前,贾母在正房大院接见黛玉,黛玉话还未说,礼尚未行,贾母便一把将黛玉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两相对比,王夫人对黛玉先天的恨意和厌恶是赤裸裸的。

(图)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

在贾母处,王熙凤为黛玉亲自捧茶捧果。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整部红楼,只有两处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发放的事。一次是王熙凤拿月钱放高利贷,没按时发放,被人告发,王夫人问了一句。出了门之后的王熙凤跳脚高声大骂。另一次问月钱,便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此举是让黛玉知道她在贾家的地位:“我才是这个家的实权掌握者,小丫头林黛玉你要知道我的厉害。”王夫人让王熙凤找缎子给黛玉做衣裳,她是真心的吗?王熙凤说:“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压根就没想真的给黛玉做衣裳。她不加掩饰的回应:“有没有,什么要紧。”什么意思?即是告诫黛玉,你在我眼里算不得什么!

第三回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开端,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回。曹公十年苦作,五次修改。对这一回所投入的心血必是极重的。字字玑珠,意味深长。不厌其烦地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示了出场人物的全貌。

那么,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还需要理由吗?黛玉有“原罪”就已足矣!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 丨 张岚


历史大学堂


王夫人屡次说,怕宝玉被人勾引坏了。什么是“勾引坏了”?必须了解当时的观念。


宝钗劝诫黛玉看杂书的时候,说过最怕“移了性情”。什么是移了性情?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黛玉随口念出“纱窗没有红娘报”等诗之后。也就是说,宝钗发现黛玉读了《西厢记》,就觉得很可怕,要警告。而黛玉的反应是“心下暗服”,她也同意宝钗观点。

宝黛亲厚到可以躺在一张床上聊天(当然是小时候)。然而宝玉送给她两条旧帕子,就让她感到“私相传递”“令人可惧”。



这处处表明,在那样的时代,爱情是一桩罪恶,甚至比淫乱更要不得。王夫人是严格维护这种观念的。所以对宝玉的爱情对象,她必定是坚决反对。连选妾她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风流婉转的黛玉,完全不符合她的标准。

而黛玉的体弱、父母双亡,更加重了王夫人的不满。就不用说权力争夺了。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妈,林妹妹初进贾府时,她对林妹妹应该说不上喜欢和讨厌。小姑子的幼女,就是普通的亲人关系。但是随着宝黛二人的长大,兄妹之情上升到爱情,王夫人就不高兴了。作为荣国府实际的女主人,贾宝玉的亲妈,她有权安排自己儿子的婚事,她心中早有人选,就是落选的薛宝钗。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潇湘妃子做儿媳,而偏爱蘅芜君呢?大概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吧!

一、林妹妹身体不好

就如题主所说,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贾家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娶妻当然优先选择身体健康的女子,未来的宝二奶奶是要接任王熙凤、帮助王夫人打理荣国府、让婆婆王夫人享清福的。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对黛玉的能力非常认可,只是这糟糕的身体是硬伤!

除了管家,传宗接代更是儿媳妇的天职。黛玉这状况,能经得起生养孩子的这番折腾吗?

现在也是,没有人愿意娶个病秧子,很多情侣都是因为一方患病,多年的感情无疾而终。古代迷信盛行,人们的思想保守老旧,更会认为那是一件不吉利的事!

二、亲疏有别

林妹妹再好,那是王夫人丈夫的外甥女,是隔了一层的;宝姐姐再不好,那也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自己亲妹妹的宝贝女儿,到底有多疼爱,大家可想而知。况且,这宝姐姐各方面与林妹妹不相上下,当然还是最喜欢亲近一些的宝钗了。

三、为宝玉的仕途计

贾政夫妇还指望着宝玉这个二儿子有朝一日高中科举、光耀门楣呢!主要是宝玉他大哥贾珠没了,否则也就不用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身上了。

宝玉这货幼时抓周的时候就让父母大失所望,长大了,不管怎么督促和规劝,就是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考试做官,就喜欢做个富贵闲人,天天与姐姐妹妹们一处愉快地玩耍。

王夫人希望未来的儿媳妇是个贤内助,相夫教子,把宝玉往正途上引。宝钗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过宝玉学习仕途经济学问,而黛玉是宝玉的红颜知己,她懂宝玉,是万万不会逼着宝玉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的。所以,宝钗当然是宝二奶奶更为合适的人选。

四、王夫人自身性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为贾府二太太的王夫人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古板封建官太太,她喜欢袭人这样成熟稳重、温柔和顺的女孩子,不喜欢晴雯这样聪明伶俐、阳光明媚的女孩子。自然也就喜欢薛宝钗这样通情达理的标准封建淑女,不喜欢林黛玉那样活泼俏皮、纯真任性的女子。

五、平日里的考量

黛玉貌似没做过什么讨好王夫人的事情,而宝钗就比较会讨长辈喜欢。

记忆犹深的就是金钏儿死后那一段。薛宝钗听闻事情后,就过来探望姨妈,还宽慰姨妈放宽心、想开些。不仅如此,她还提出要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儿用,这可为王夫人解了燃眉之急,王夫人自然满心欢喜、心怀感激。这孩子,真懂事,难怪长辈们会喜欢她、疼爱她!

至于黛玉,除了和宝玉经常有小矛盾闹个众人皆知外,似乎没做出什么对王夫人来说有帮助的事来。两者相较,林妹妹当然处在了下风。


以上就是小一的理解。


一抒己见


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母,她为什么不喜欢外甥女呢?这要从两人的家世、性格及为人处世说起。

一、家世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王夫人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中的王家,作为王家的女儿,她嫁与贾政(工部员外郎)从五品,也算门当户对。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与林如海(扬州巡盐御史)品阶不祥,御史是言官,应该级别不高。

林如海自贾敏去世后,恐政事繁忙,将黛玉送至外祖母家,因此林黛玉在贾家虽得贾母疼爱,但颇有寄人篱下之嫌。与舅母王夫人地位悬殊,对王夫人在贾府无甚帮助,所以不受待见。

二.性格及为人处世

王夫人的性格是冷漠加无视。对同出自王家的王熙凤和薛姨妈都提不起更多兴趣,只是场面应酬罢了。对宁、荣二府的同辈女性都无视,对小一辈的金陵十二钗更是不会嘘寒问暖。

而林黛玉的性格敏感加自悲。对她稍好,她一定会倾心相报。但对她冷漠的人,以她藏于内心的脆弱,必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这两个找不出半点交集的俩辈亲戚,又怎能相互喜欢呢!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正如副题所言,贾宝玉此生只爱林黛玉,王夫人却更喜欢薛宝钗,希望她做儿媳,这是没什么问题的,黛玉身体不好也是事实,可能会成为王夫人考虑儿媳的原因,但明眼人都知道,身体从来不是考量婚姻的主要原因。说王夫人一点不待见林黛玉,我觉得这不公平,因为这不全是事实。

  王夫人并不是一点不待见林黛玉,她还没有那么大胆子,也没有那么大权力。

  估计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让黛玉坐主位。林黛玉进贾府时,林如海还在世,林家的家世也依然烜赫尊贵,别说是县伯之后金陵王家比不上,就是贾府,也未必比得上,毕竟林家有现职大员,贾府的贾赦和贾政在政治上却没有这种重量。王夫人把黛玉带去认路,邢夫人留饭,也都是对林黛玉的示好,王夫人让黛玉坐贾政常坐的位,也是尊敬,林黛玉是客人嘛。至于交代不让黛玉靠近宝玉,可以理解为不想有接触,但也未必就是不待见,怎么说呢,贾宝玉是个另类的男孩子,一般男女七岁不同席,有规矩的大家族,都得讲些礼数,她的交代,也是摸不准林黛玉的脾性,是稳妥保险的介绍,总不能说,哎呀,外甥女啊,我这个儿子喜欢和女孩子玩,你就和他玩在一处吧。能这样吗?肯定不能。

  以后,王夫人对林黛玉也的确是没有过多的单独接触,并不会像和宝钗那样亲密交谈,但是,从大面上来说,她给了林黛玉足够的尊重与礼遇,贾母要给她的,王夫人从来没反对。要说她无法主宰,但反对或者暗中使绊子,总是可以的吧?这些都没有。她是大家族出来的小姐,礼数上,从来不缺,所以,说她一点都不待见林黛玉,是不公平的。

  她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呢?林黛玉是贾母最爱的女儿贾敏的骨血,稍用点脑子过一过,也能明白,婆媳姑嫂什么的,向来是一本烂账,贾敏出嫁不觉得,可没承想,酷似贾敏的林黛玉又来到了贾府,还成年累月地住一起,许多伤心的往事,怎么才挡得住不想呢?哎,别说林黛玉不怎么给王夫人请安,就是给她请安,她心有多大,才会和象宝钗那样有说有笑的呢?

  再说了,林黛玉这姑娘的性子,实在和她不搭,她喜欢的都是老成的,端庄的,稳重的,看起来就妥贴的姑娘,可是林黛玉,完全相反,偏偏,还不能动,还不敢动,哎,离得远一点比较好,不要动了这婆婆的心尖子。敬而远之是正道。

  其实,王夫人真的没有真心喜欢过谁,就算是宝玉,她图的,也多半是宝玉带给她的安全感,什么袭人宝钗啊,统统都是实现美好未来的路上的有利用价值的姑娘,目的达到了,她们也就失去了价值。(文/宛如清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