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後到隋朝建立近三百年,為什麼中原分裂這麼久?統一為什麼這麼難?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我們都知道五胡亂華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大分裂時期。雖說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但是對於當時的人們而言,這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災難和難以抹去的回憶。

316年西晉滅亡後,殘存的司馬家族領袖司馬睿在江東重建晉朝,史稱東晉,而北方則陷入少數民族混戰的局面中。

至此,我國開始了南北朝並立的分裂時代。一直延續到589年隋文帝消滅陳朝,重新統一華夏。

那麼從西晉滅亡到隋朝完成一統,在這將近300年時間,為何我國始終處於分裂而無法走向統一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南方的漢人政權實力偏弱

之所以出現南北朝並立的局面,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混戰時,漢人政權也無法重新完成統一,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的南方漢人政權實在是太弱了。

從東晉開始,很多世家大族開始跟隨司馬家族南遷到江南地區。

雖然他們的地位很高,但是當時南方的社會發展水平卻很低;雖然西晉滅亡,帶來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南下移民,但是南方的人口仍然遠遠少於北方,技術發展更加落後。

在這樣的情況下,偏居一隅的南方漢人政權自保都尚且困難,比如說前秦征討東晉。就更不要說北伐中原統一華夏了。

東晉時期祖逖和劉裕的北伐,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南方漢人政權實力偏弱的事實。

而且在南北方對峙的過程中,因為我國地形自北向南傾斜,這使得南方的漢人政權想要北伐中原時需要克服的困難更多,例如地形、氣候等。這也是我國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自北向南統一華夏的原因。

由於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落後,因此漢人政權即使想要北伐中原,也是有心無力。所以無論東進還是後期的宋齊梁陳,等待他們的只有被北方政權統一的命運。

2、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蛻變艱難

和南方漢人政權一如既往的孱弱不同,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一直在群雄逐鹿。

但是亂不代表強,前秦的失敗,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起源於漢朝時期的少數民族內遷。正是漢朝無私的文化傳播,使得少數民族有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不過當中原王朝陷入分崩離析的階段時,這些不知感恩的少數民族紛紛割據自立。

在少數民族不斷混戰的過程中,軍力強大的軍閥最終得以保留,它們形成了北方的軍事地主集團。

但是崇尚武力的他們非常清楚,他們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之所以能夠實現飛躍,主要得益於漢化的推廣。在這樣的情況下,統治者開始了漢化的積極嘗試,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典型的案例。

但是孝文帝的改革太過激進,使得傳統的軍事貴族受到了冷落,因此爆發了規模宏大的六鎮起義,並最終顛覆了一度稱雄北方的北魏政權。

雖然北魏走向了崩解,但是漢化的過程沒有停止。因為北魏和柔然等長期發生戰爭,導致鮮卑族人口大量減少,不得不依仗漢人勢力。漢族豪強趁勢崛起,西魏時期的八大柱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漢化和漢人豪強崛起是一個緩慢且潛移默化的過程,北方王朝的最終結局就是漢族豪強終於完成了偉大的復國運動,並且開始逐漸打破南北朝勢均力敵的局面。

581年,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楊堅篡位自立,建立隋朝。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五胡亂華指西晉未年少數民族政權禍亂中原的歷史時期,一般以公元306年為起點。它發生晉朝皇族爭權的"八王之亂"後,因為晉朝內部鬥爭導致實力大損,五胡才有機會。五胡亂華後,晉室南遷,形成南北兩個版塊的走向。南方是東晉、宋、齊、梁、陳,北方則先是十六國大混亂,後來北魏基本統一了北方進入北朝。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再次統一北方。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滅陳實現統一。

為什麼分裂時間這麼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南北力量對比,漢族與少數民族力量對比決定的。這裡涉及人口數量、經濟實力、軍隊戰力等指標。

二、地緣板塊分裂和中國統一慣例。西晉的滅亡,使得北方陷入多個少數民族混戰局面。而中國統一慣例是由北而南,因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

三、有幾次接近統一的機會,因各種因素失敗了。比如劉裕的北伐,苻堅的南征,機會都很大,但都失敗了。

隋之所以統一,是因為北魏孝文帝選擇漢化,少數民族與漢族進行了民族大融合,使得漢族在少數民族政權也可以佔據高位。楊堅、李淵都是北周貴族,他們都有漢胡血統,由他們完成統一,無論是實力還是人們接受的程度都已經成熟。


羽書遲


著名學者餘秋雨曾經在大同題字:中國從這裡走向大唐

餘秋雨說“北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顯得並不起眼。它沒有統一過全國,除了留下過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歷史痕跡。但是,正是北魏重振了中國元氣,讓中國從此進入大唐,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中國歷史上從秦朝建立中央集權朝代以來,分分合合兩千年,但是無論是三國還是五代,中國分裂總是短暫的,而為什麼五胡亂華後中國竟然分裂了三百年?為什麼餘秋雨對一個胡人朝代給出了這麼高的評論呢?為什麼是從北魏中國走向統一呢?小編認為所有的答案都在

“文化”二字!

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而之前內附中國的胡人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不斷向內地聚攏,到了西晉時期《徙戎論》中說“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也就是說當時距離首都洛陽不到400公里的關中地區戎狄已經佔據一半,400公里胡人快馬加鞭一天之內便可兵臨洛陽城下。而且不僅陝西,還有山西和河北也都分佈著大量胡人,所以當時的首都洛陽是被胡人半包圍狀態,於是在中原政權內亂時,便應了《徙戎論》中“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胡人攪亂了中原,然而上百個胡人政權沒有一個能統一北方,統一全國。其中雖然有幾個較為有實力的胡人政權最強大的也就是前秦,然而前秦幾乎也就在統一北方的當年就滅亡了。追究其根由,還是因為胡人政權的建立者以本族文化為主,既不漢化也不融合其他民族,所以這些胡人建立的政權基本就是遇到明主時靠武力壓制其他民族,而一旦給其他民族可乘之機就會立馬遭到“反叛,圍攻”而瞬間亡國。

而到了北魏建立政權,北魏從孝文帝祖母馮太后開始厲行漢化,由此北魏開始轉入“治世”,這位馮太后也被後世尊為“文明太后”。而當皇位傳到了孝文帝手中,漢文帝遵照自己這位漢人祖母的道路繼續前行,而且為了進一步漢化孝文帝不顧大臣反對,堅持遷都洛陽。也正是這位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徹底漢化使得一直視北方為胡虜的南方宋朝使者來到洛陽時也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

”。由此北方的文化完成胡漢融合,北方大一統的格局奠定,因此從北魏開始我們稱為“南北朝”而不再是“五胡亂華”,孝文帝這位結束五胡亂華的帝王也成為我們漢人史書中的一代明君。

然而北魏只是完成了北方的統一,真正的中國大一統則是隋朝。隋煬帝楊堅取代自己的外孫北周靜帝開創隋朝,最終完成了大一統,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盛世。隋朝在用武力完成國家一統後也非常重視文化的融合,在隋朝“普通話”的制定上以北方洛陽音和南方洛下音為基礎融合南北文化創造《切韻》。而隋煬帝開鑿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更是帶動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由此一個版圖統一,文化統一的時代到來,隋唐盛世也就跟著出來了。

因此中原的分裂那麼久而難以統一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分裂,而隋唐盛世的到來也是因為文化的融合!


雲星午夜


自東晉開國到大隋開國,二百多年的混亂,是華夏最血腥的時代,最黑暗的時代。第一次墜入低谷的時代,但在這個時代,英雄與懦夫並存。豪傑與狗熊並行。各色人等紛紛走上舞臺。演出了最華麗的樂章。他孕育了隋唐的偉大文明和燦爛的季節。五胡亂華開啟了這個時代魔盒。



從公元317東晉建立開始五胡亂華南北朝總計265年。在這個時代。各色人等紛紛登場,扯旗造反,相互征伐,父子相殘,權臣篡位比比皆是。稱王稱帝有如兒戲。但這二百多年,卻又是最偉大的時代。英雄輩出,這是一個最不講出身的時代。草莽英雄的的舞臺。是崇尚武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豪傑。英雄,草莽,梟雄,文人,共同譜寫了這個時代

我們先說‘’正統‘’的南朝。

東晉之所以無法再次統一。最重要條件就是門閥世家制,世家已經完全控制住了國家上層。王馬共天下絕對是現實存在的。而且東晉皇帝沒有一個出彩的,基本上都被權臣控制,從王導,謝安,桓溫,最後到劉裕篡位,期間還有好幾次‘’政變‘’。一個衰弱的國家如何北伐?再就是北伐對於世家門閥是毫無利益可言的,北伐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北伐要付出的代價和得到的利益相比。利益卻不足以讓他們動心。最重要一點,北伐如果成功,如果主導權是皇帝,則可以立即消除世家門閥的統治基礎。如果是寒門主導北伐成功,篡位登基是必然的。如果是門閥世家北伐成功。他們將徹底壓過其它家族。這也是其他世家大族不願意看到的,而到了宋齊梁陳,南朝實力進一步下降,基本上就是維持現狀了,苟延殘喘。


北朝的問題就是完全答的民族問題了。過於複雜,五胡之間彼此相殘,沒有一個穩定而強大的朝廷如何南征?南朝不過是東晉和宋齊梁陳五個朝代。而北朝加上十六國就二十多了國家,朝代更迭如走馬燈般,真是有槍就是草頭王。沒有一個擁有絕對實力的國家可以統一北方,這就是為何在經濟,軍事,政治。各個方面北方都高於南方而不能統一的原因。苻堅雖然統一北方,但王蒙早死,統一時間太短。北魏因為漢化問題,以及北方門閥士族與鮮卑貴族的矛盾讓北魏分裂。北周武帝宇文邕通過改革府兵制。使北周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了統一天下的能力和機遇,但武帝英年早逝,讓楊堅撿了便宜



北方最有資格統一天下的符堅,高歡,宇文邕。南方的桓溫,劉裕都有機遇和資格統一天下,但都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而喪失了時機。我們來盤點一下南北朝一共有多少個國家。自東晉開國到南陳亡國,南北朝一共24個國家。12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 的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最短的是北周末帝宇文覺在位1年。登基時年紀最大的是南燕世宗慕容德時年63歲,登基時年級最小的是東晉孝宗司馬聃時年2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因為千頭萬緒,矛盾重重啊。說實在的,整合難度應該是華夏有史以來第一。

另外題目也有點小瑕疵,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統一了北方,如果說統一北方的話,沒有300年;說統一全國,那確實是花了將近300年。

矛盾主要有三:一、民族矛盾非常嚴重;二、掌權的鮮卑氐羌等的軍事貴族與中原的士族門閥矛盾嚴重;三、皇權與士族門閥的矛盾重重;四、舊軍事貴族與皇權的矛盾

說實在的,就以上的三個矛盾,哪一個處理不好就能要了一個王朝的命。

這個東西要展開了說,可能得寫一本書,顯然不現實。我們通過幾個具體例子來看看其中蘊含的危機究竟有多嚴重。這樣大家可能更好理解一些,因為更直觀。

首先,民族矛盾。

這個矛盾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呢?直接要了已經統治華夏半壁江山的前秦的命!

大家知道,前秦是由氐族的苻氏所建,開疆立土的為苻洪,集大成者為苻堅。而苻堅的直接死因雖然是淝水之戰的大敗,但其誘因卻是如何處理國內的民族矛盾問題。

在苻堅先後攻滅匈奴鐵弗部的劉衛辰、代國的拓跋什翼健,消滅羌族的姚襄另立姚萇,滅前燕收慕容垂以後,除了後趙的石勒,五胡亂華的幾個主角都攏在了苻堅的麾下。

如何處置這些豪酋就成了讓苻堅頭痛的問題。

苻堅之所以不顧國內重臣的反對而攻晉,除了想一統華夏以外,更重要的是想通過攻晉而消解民族難題,有那麼點借刀殺人的意思。

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慕容垂姚萇等人雖知道苻堅另有目的,卻積極支持攻晉。在淝水之戰敗後,毫髮無損的慕容垂建立後燕,姚萇據關中建後秦並縊死苻堅,北方重新亂成一團。

385年苻堅死後,北魏經過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三代人前赴後繼,在先後消滅後燕、北燕、赫連夏、沮渠氏的北涼,13次出擊漠北打擊柔然(也就是花木蘭從軍征伐的柔然),最終在439年才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這個過程有多艱辛,可想而知。

在這以後,五胡亂華所產生的背景民族矛盾開始簡化,矛盾緩和,整個過程從316年西晉滅亡到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歷時123年,極為艱辛。

其次,則是鮮卑、氐、羌等的軍事貴族與中原的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

再次,則是皇權與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

這本來應該分成兩塊,但是實際上當事的另一方都是中原的世家大族,兩種矛盾之間存在很深的牽連,所以我們就放在一起來說。

根據魏書的記載,兩者之間的矛盾雖然總體可控,但最終還是爆發了,並且釀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個後果集中體現在公元450年,即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發生的“國史之獄”。

整個國史案,號稱北魏第一謀主,太武帝拓跋燾的子房崔浩及其修史的同僚、姻親被殺無數,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連坐滅族,崔浩被殺時,“衛士數十人溲(撒尿)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幾十個衛士朝崔浩臉上撒尿,可謂是屈辱至極。宰輔被殺的,沒有比崔浩更慘的。

雖然由頭是因為崔浩在《國書》中秉筆直書,敘述了早期拓跋鮮卑一些不為人道的隱事、秘事和不為人道的醜事,但實際上是因為崔浩作為當時的世家門閥的代表,試圖“大整流品,明辨姓族”,也就是說,重整世家門閥,來統治天下。這種復辟魏晉統治方式的手段,顯然觸及到了敏感地帶,侵犯了鮮卑軍事貴族和皇權,這才是崔浩惹來殺身之禍的根源。

因為你試圖以門閥來統治天下,鮮卑軍事貴族的利益如何保證?辛辛苦苦打天下卻讓你來坐龍庭?

以世家門閥統治天下,皇權呢?你把皇帝,把太武帝拓跋燾往哪裡擺?這顯然是不允許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太武帝拓跋燾和鮮卑軍事貴族借國史案發威,將清河崔氏等滅族而告終。

矛盾大不大?殺得是屍橫遍野。

最後,則是鮮卑軍事貴族和皇權世家門閥之間的矛盾

在這個過程中,鮮卑軍事貴族是一方,另一方則是皇權和世家門閥。在這裡,皇權和世家門閥結成了同盟。

這個矛盾集中體現在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六鎮之亂直接敲響了北魏的喪鐘,導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並導致拓跋氏(元氏)皇權旁落,宇文氏的關隴貴族和高歡的武川鎮軍閥崛起,最終讓楊堅摘了桃子,建立大隋,重新統一華夏。整個過程才告一段落。這個過程持續近300年!

所謂的六鎮之亂,其實就是鮮卑軍事貴族與皇權世家門閥之間矛盾的集中爆發。孝文帝即位後,在其祖母馮太后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後推出三長制、均田制,並在494年借南伐為名遷都洛陽,正式開始了北魏的漢化改革進程。整個過程是五胡亂華民族融合的高潮,在這之後,民族矛盾已經基本可控,民族融合基本完成。

但是,由於孝文帝改革忽視了其傳統軍事力量,即以沃野鎮為代表的六鎮鮮卑軍事貴族和漢族豪宗的利益,拉大了他們與中原門閥士族的待遇差距。原本作為北魏國之干城的六鎮卻迅速淪為了二等公民甚至賤民。

這種不公迅速釀成大亂,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北魏分崩離析。有點諷刺的是,最終這場叛亂是在北魏的死敵柔然的幫助下,北魏才平定這場叛亂的。但叛亂雖然平定,出身於懷朔鎮的高歡,和出身於武川鎮的宇文泰及其關隴貴族分別攥取了東魏和西魏的政權,先後建立北齊和北周,在宇文邕統一北方並早逝後,最後由楊堅摘了桃子,統一了華夏。

直到這個時候,以上的四大矛盾才得到解決,不再成為禍害。

可以想象,解決這些矛盾有多難,前後持續接近300年。也就是說,整個局面其實是中國書牽連來最複雜的,所以解決起來相對也很困難。而南方的東晉太弱,雖有幾次北伐,但都由於自身實力不足,或者內部矛盾重重而流產,這也使得北方沒有被南方統一

說句題外話,這300年整體其實算不上亂世,所謂的五胡亂華也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五胡中的氐秦還有石勒的後趙,對老百姓都不錯,比那些西晉的王爺對老百姓好得多。北魏更是建立了輝煌的文化,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就是其傑出代表。


江上一峰青


這是違命題:漢人與遊牧民族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原因是過渡繁雜與野蠻之間的原因:農耕人口多,能獨立生存。而遊牧按草場分佈相對較少。只是農耕的20分孑一。遊牧在馬背上生存。且都是集團運動,已乎全民皆兵,是天然的軍隊!但人口少,後勤補給沒有!當時亂華後,後期戰爭幾乎連棉不斷,這從花木蘭可作證!扼制了遊牧民族的人口!但是,縱觀歷吏,一旦遊牧仃止戰爭,過上百來年後,就必將掠殺中原,因為人口太多!


Rock181538653


北方五胡入主北方,五胡中每一個少數民族都建立了國家,開國皇帝也都是雄傑之主,這些新興國家爭來爭去,難統一,本來也有極少數雄傑能完成國家統一,奈何偶然因素,其代表是鐵腕宋武帝,他的鐵腕宰相劉穆之英年早逝,鐵腕苻堅,其鐵腕宰相王猛英年早逝


泰然君子749


都是司馬氏惹的禍!

說不準你我就是他的後人!

把你穿越到那個年代又如何?

你以為你可以改變麼?


XyE


不是統一難,是統一的帝王難出


無慾金剛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然有這個大趨勢,我大中華也有大一統的人心所向。但是大一統王朝之後的這種亂世,總歸要有一定的時間來消化,各路諸侯逐鹿天下,沒那麼快決出冠軍,尤其西晉以後的,五胡亂華,天下分崩,比其他的亂世更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