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行业恢复初期的1980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近20年的时间里,行业人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短缺的特征之一是执业注师年龄普遍偏高。1993年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之后,年轻新鲜血液才慢慢增多。经过近40年的发展,高龄注师执业情况已经有很大优化。一个成熟行业里,从业人员的构成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结构。在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中,执业注师年龄结构近十年(2008-2018年)相对稳定,年龄与学历结构几乎未发生变化,表明证券所内人力资源市场已经趋于稳定。

一、会计师行业注师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1992年,全国10000名注册会计师,60 岁以上的老同志占78%, 离退休人员占80%。

1993年,“据参与中诚案调查的同志介绍, 在此案中因负有直接责任而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10 名注册会计师平均年龄高达65岁以上, 均属离退休人员之列”。中诚所是第一批证券资格会计师之一,可以想象当时高龄注师执业情况的普遍性。

到1997年,全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中60岁以上的注师占比仍超过一半,为51.6%。40岁以下的注师占比仅19%。1997年全行业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到201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中60岁以上的注师占比已经下降到20%以下。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的统计数据,51-70岁的注册会计师占比为24.65%。

到2015年,全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中60岁以上的注师占比18.40%,高龄注师执业情况相比90年代末已经有很大优化(年轻注师越来越多)。注师年龄结构变化入下图所示: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无论是注师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会计师行业(全行业)人才结构在逐步优化(高龄注师及低学历注师在逐步减少,青年注师高学历注师在逐步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30岁以下的注册会计师占行业注册会计师人数的比重从2011年的7.76%下降到2015年的6.28%。30岁以下注师占比变小,原因是从2012年开始,CPA报名考试资格审核执行力度趋严。报名资格严格执行“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这一标准。政策的严格执行,一方面报考人员必须大学毕业才能报考,导致考生报考时年龄提高。另一方面,毕业参加工作后报考,备考时间紧张,从备考时间角度看,备考难度大幅增加,考生全科合格时年龄提高。一项政策不同的执行力度,两个影响,一个结果。结果是全科通过后注册执业时年龄变大,30岁以下注师占比变小。从这一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可以看出,监管机构政策“执行力度”的“调控”,对行业业态具有“缩放”影响,监管效果非常明显。这种现象在其他各细分领域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分析

(一)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与全行业比较

从30岁以下注师年龄结构占比和60岁以上年龄结构占比可以看出,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师年龄结构明显优于全行业注师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分布呈现的信息一致,证券资格所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注师年龄结构证券所与全行业的对比,见下图: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说明:

①全行业数据为2015年数据,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统计的数据整理得出。

②证券所数据为2018年数据,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

③两项数据均出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准确性很高。

④年度不一样,但学历结构年度变化进度慢,数据对比差异幅度大,不影响结论准确性。

(二)证券所注师年龄2008年与2018年比较

根据中注协发布的《2008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统计,2018年6月,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为12,585人。证券所注师人数中70岁以上的注师占比为0.51%,50岁-70岁的占比9.28%,30岁-50岁的占比68.96%,30岁以下的占比21.26%。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4月底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为28,851人。证券所注师人数中70岁以上的注师占比为1.28%,50岁-70岁的占比10.91%,30岁-50岁的占比67.50%,30岁以下的占比20.31%。

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2008年与2018年的比较,见下图: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将2008年的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与2018年相比,年龄结构分布十年内几乎未发生变化。

将2008年的证券所注师学历结构与2018年相比,学历结构分布十年内几乎也未发生变化。

证券所注师学历结构2008年与2018年比较见下图: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以上数据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成熟的会计师行业里,审计从业人员年龄及学历构成有一个稳定结构

从事审计工作,学历方面,中专高职专业知识不够,专科占比越来越少,本科占主要,硕士稍微多一点,博士几乎用不上。年龄方面,审计职业是一个吃年轻饭的行业,青壮年占主要,老年人在行业里难以做到退休年龄(合伙人是少数)。在全行业层面,一直在朝着这个稳定结构演进。在证券业务层面,在2008年就已经稳定。

三、各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比较分析

各证券所注师年龄结构:


证券资格所注会:高龄及低学历注会减少,青年及高学历注会增加


注师年龄结构与注师学历结构一样,四大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说,各个所都有各自的人员招聘政策,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人员招聘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策略。

结合各证券所注师学历结构看,华普天健、天健、中汇、天职国际这四家事务所在人才招聘政策、执行力度及导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华普天健,对年轻大学生考试指标有鼓励政策,对主管人员有考核政策。如果主管的团队考试成绩不理想,会计入考核。还有比如,天健和天职对于考过注会以及注师注册均有奖励措施,在薪酬和级别调整方面设置调控参数。

2017年度本土八大中的立信、瑞华、大华、致同、信永中和、大信几家事务所,也许总部的人事政策设计也有激励措施和人才培养导向。但由于历史上出现的合并影响以及合并后的整合障碍,总部各部门或分所之间的人才招聘政策设计及执行做得相对较差。这从总所和各分所之间注师年龄及学历结构分析也可以看出。

事务所一体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作者也观察到本土证券所在一体化方向上在努力整合,也都有切实行动。只是以前历史发展带来的问题在一体化方向上的障碍实在不小。整合力度过强,有团队分离的风险,力度过弱,合并后五年八年一体化程度仍然很低。

人力资源的流动最终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证券所人员结构十年间处于稳定状态,说明人才结构相对差的证券所或分所想要在人员招聘要求上提高应聘者素质将会很难做到,除非提高薪酬待遇想要提高业务质量,必然要求增加人工成本;想要提高业务质量的同时保持利润率,必然要求提高业务收费。而前文提到的监管力度的调控对行业业态的影响。在严格执法的环境下,势必倒逼各个所在执行业务时的人员投入与素质要求方面做出改变,湿鞋出局的可能性也大幅提高。

以上便是作者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注师年龄结构的分析。如有不妥当之处还请留言指出。感谢!

(以上便是作者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注师年龄结构的分析。如有不妥当之处还请留言指出。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