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很多院士都是濫竽充數,對此你怎麼看?

18172868766


什麼是院士?院士就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所代表的,是國家在某個領域最頂尖的領軍者。然而,現在卻有不少人在質疑,認為現在的院士大多數都是“注水豬肉”,基本都是濫竽充數。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在中國,院士的評選是非常嚴格的,它絕不像大學生那樣交一篇畢業論文,做一份好的畢業設計,就算完工了。要想評院士,當然要有論文,但是這個論文不是給學校老師看的,是要發表在一些權威雜誌報刊上讓整個領域的同行們看的。比如醫學領域,如果你能在大名鼎鼎的《柳葉刀》上發表一篇文章,那你想不出名都難,因為這樣的雜誌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專家們都看的雜誌。其它的也一樣,論文必須有點東西,同時,你還要有足夠的科研成果。

我們國家,大多數的院士,都是五十歲左右甚至更高的。就是因為搞研究需要時間否則很難評上。我國培養院士最多的大學,就是清華、北大,浙大和南大。能從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你能說他們差嗎?絕不是,他們就算不走這條路,直接進入社會找工作,也沒幾個能和他們競爭。

但是這種觀點一點道理都沒有嗎?也不是,事實上,我們現在有一些評選,確實是水分越來越多。不再僅僅是侷限於科研成果和論文,雖然這些仍然如上文所說,依舊是“硬標準”,但是現在更會交際、更會“來事”的人,是越來越佔便宜。

可能大家不明白,我們舉個例子。著名的科學家屠呦呦女士,就連院士都不是。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吧?但確實,不僅僅是屠呦呦女士本人對這些不太在乎,還和她不擅長交際、不會拉關係有關。從不溜鬚拍馬,贊成就贊成,反對就反對。這樣的人,自然沒法和那些擅長“來事兒”的人競爭了。現在的評選,出現了一些不純的因素,確實是有的。

所以,大家不要輕信這種話,雖然現在評選院士出現了一些不和諧、見不得光的內容,但是硬性指標仍然在那,他們的學歷以及文化水平仍舊足夠。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糾正這些不正之風,讓我們的科研領域真正的發展壯大。


大三老學長


老一輩的科學家其實都還是有責任心的。問題是新的一代院士,沒有學到做學問態度,就奔發文章去了。浪費納稅人一大筆錢,目的不是為了學問,也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看哪個好發、易發文章,拼命扔錢進去。比如說那個網紅得不行的施一公吧,回國後,馬上花上億元向美國公司買一堆儀器,像個作坊一樣做點結構生物學的文章,把科學研究當作手工業來作。你要是能出點原創成果,核心技術也行啊,可是沒有。所有的目的就是衝著發文章。禍害一家就算了,這還不夠,別的單位,別的‘科學家’一看,大受啟發,這個好啊。於是大家齊上陣,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啊,南開啊,北大啊全伸手向國家要錢,再把這筆錢送給美國佬公司,買點設備過來開動起發文章的行當。不用動腦子,還能發頂級文章這多輕鬆啊。那邊廂美國佬可樂壞啦,又能賺產品錢,還能消耗你的科研資金,送你幾篇文章讓你樂呵去唄。


囧能量


中國的院士都是運作包裝當上去的,大多是投機鑽營之輩,有一部分甚至長期巧取豪奪別人的研究成果,品行及其惡劣。有真材實學的鳳毛麟角,但是一旦當上院士,往往就以為自己成了無所不能的神,知道不知道的領域他都是權威,很多所謂的院士最後都成了學閥學霸,大搞一言堂,思想僵化,老氣橫秋,嚴重阻礙科學進步。


空氣193021732


我國建國以來,院士制實行已經有幾十年的經歷了。總的來說,雖然取得一定成績,許多院士也是有一定學術水平, 但存在問題還是太多,以至於人們認為,院士制的實行弊大於利。院士中官員出身的太多,有權力尋租的嫌疑。許多院士是包裝公關的產物,大大為這個最高學術機構的學術色彩打折扣。譬如張曙光的金錢開路一路順風,差一點帶上院士光彩奪目的高帽。還有菸草院士 ,真是可笑至極,更是絕妙的諷刺。許多院士到處招搖過市,儼然一副萬金油的樣子。不少院士在單位裡一手遮天 學霸學閥,容不得不同學術觀點 ,嚴重破壞當今的學術環境。總之,我國現行的院士制很難讓人滿意。


老guo3231676013


如果能夠獲得院士這個稱號,一般是終身榮譽,也就意味著一輩子,不幹活,吃喝也不愁了。

下面我想從我們單位的一件事情,看一下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原理是一樣的。

我剛進入園林系統,是一個臨時工。第二年轉成企業職工。但是,還和事業編員工一起幹活。我進入園林系統的第二年,進行了一次技能大賽,我取得了區裡邊的第三名。而且得了高級工的證。比賽結果,比其他老員工,還有一些已有高級工本的人考得都好。最初,聽說考上高級工加工資,但最終一分錢沒加。

後來才知道,如果想考高級工,只有事業編的員工可以考。企業職工是沒資格的考的。我是特殊原因得到的。


高級工每年只有那麼幾個名額。是以前有編制的高級工退休了,然後由下邊的人頂上。這樣形成的高級工考試。考試過了就加工資。想參加這個考試,不是憑能力,而是憑與領導的關係,還有一個就是排資論輩。這樣的考試只要你交了錢,就過了。所以,很多有高級工職稱的人,實際上也一般般。只是讓外人看起來多麼的高大,實際上沒什麼,熬出來的。

所以綜上所述,很多院士濫竽充數是必然的。這是這種管理模式,必然的結果。


校外老師


當你知道郭沫若曾經是科學院院長,就不難想象科學院的院士選拔的N多標準。

客觀地講,院士中有科技領域中的精英;但最頂尖的科學家卻不一定能夠入選。

憑各種背景進入科學院的庸人數量肯定不少。

小日本17年拿了17項諾獎,中科院從誕生至今拿諾獎保持了零紀錄!

屠呦呦倒是拿了一項諾獎,但中科院對她大門緊閉。

多說無益,打住一一



景秀坊


院士是百萬分之一的人,其智力才學絕對是人中龍鳳,非常人所能及,不是屌絲幾句話就能否定的。

一般來說,院士當選時,大多過了科研的高峰期,因為年齡的關係,但這不能作為否定其成就的理由,畢竟科研需要很長的實踐來驗證,同樣的還有諾貝爾獎,為什麼不質疑他們呢?

人無完人,科學研究的偉大,不一定道德上沒有瑕疵,人都一樣,如果要找沒有完人!

搞科研的人大多比較固執,認為對的不大在乎別人的議論,加上科學很多是否定現有的,才發現新的,所以這是一種精神。

至於學科以外的領域,他們有可能就是一個凡人,和我們一樣,不必苛求,如果說你認為院士誤導了你,那是你自己沒分清楚,它是談論專業以外的事情,姑且聽之任之,如果認真了,那是你沒搞清楚!為什麼要無條件的相信呢?

戲子明星,你明明知道她實在演戲,但依然迷的三昏六迷的,把戲裡的角色和現實中的偶像遷移為一,那就是你的不對了,失望是在所難免的。

院士是人,只是一個榮譽,是對於過去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別的沒什麼。

民智的開化,不盲從,也許是破除的根源。


生活對我說


中國的院士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待遇,是一種權利!不是學術稱號,究竟有沒有能力,這不是重點,因為中國的絕大部分院士都沒有世界級的源創成果,當然,中國少數院士還是有水平有能力的,而且都是投票選舉出來的,你看看中國那些院士,整天就是在舞臺上演講,彷彿自己是神一樣,其實,演講內容一文不值,純粹是瞎扯淡,當然,少數院士還是真材實料的。


彩色生活2068


行政權力與學術的重疊,是形成一大批濫竽充數院士的根本原因,只要手中有權力,便有了學術地位,可以神指氣使下級代做科研,代寫論文,一切功績收歸自己名下。下述例子可以證實存在不少濫竽充數的院士:

【例1:不知"科學"為何物的院士】

把"科學"的概念按認識論進行定義,完全背離"科學是自然與人類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的本質內涵,把數學、哲學與中醫定義為非科學,或把哲學歸入社會科學,這類博士、教授與院士之多,數不勝數!是學術界最大的笑話!

【例2:沒有鏈接也能通話的量子通信院士】

眾所周知,在中國與奧地利之間,既無與京滬量子幹線的鏈接,也無與墨子號衛星的地面接收與發送設施,但兩者之間居然進行了量子視頻通話!這是多大的常識性大笑話?

【例3:提出與支持荒誕天河工程的院士】

″天河工程"是一個既沒有科學基礎也沒有技術可行性的荒誕幻想項目,居然得到某些院士的立項支持,這是不可思議的。

水汽輸送通道和陸地上的河流完全是兩個概念。大氣中水汽輸送通道不固定,也沒有邊界。水汽輸送的動力來自全球熱力驅動。

本人在幾個月以前也嚴厲指出:人類只能小規模逆天,而大規模逆天則是荒誕的大笑話!

【例4:研發荒誕二氧化碳逆成能源的院士】

二氧化碳逆成能源,生產耗能運大於放能,即使是作為貯存太陽能的人工方式,其成本也遠高於生物能貯存太陽能的自然方式,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居然也有多家重點機構與一些院士加入研發。

【例5:鼓吹氫能源將成主流能源的院士】

氫能源是二次能源,生產耗能遠大於放能,每千卡熱值成本是汽油的數倍,即使作為貯存太陽能的人工方式,其成本也遠高於生物能。但居然有院士鼓吹氫能源將成為主流能源。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的確,可以查閱一下,即當行政官員又當院士,不符合常規邏輯,一心不可二用,一方面抓管理,一方面搞科研,真是力不從心。靠拉關係走後門產生的院士肯定有。中科院也好工程院也罷都應是國內學科的領軍人物,不應限制人數,也不應是終身制,評審應由相關領域全體科技人員投票選舉產生,公示予評人的業績及創新成果採取對口專業的全體人員投票,由公證處監督統計彙總發佈,這樣就能評選出具備資格的院士,而不是由兩院內部推薦評審產生,隨著發展變化而改化。不稱職的拿下,有實用創新成果的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就上。沒有除陳推新就不是科學進步的理念。建議對院士確定學科,一整請x×x院士出席××x會議並講話,院士也不是萬能的,你讓理科院士講工科的發展,讓外界感到高大尚,但沒有針對性,只是放空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