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刚刚结束海外巡演,张云雷即遭新京报发文痛批,你怎么看?

读剧慧眼


难道新京报非要弄到相声被大众所淘汰,这才叫真正的相声吗?

对,现在的相声的确和以前的有所改变,但是本质还是没有变得啊,不忘初心。时代在进步着,说相声就非要规规矩矩的说着,那好到最后人都说没了。大家拿着荧光棒来是给你捧场的意思,是喜欢的意思。也没有哪条规定说不允许带荧光棒啊。

而且想想如果不是德云社现在我们还有谁去看相声啊,对不对!是德云社把相声离得我们越来越近了,像小曲啊我们也能唱几句,其他我们也会一点。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嘛

而且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怎么看相声是我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影响人家就行了。

新京报真的够了,在岳云鹏火的时候批判岳云鹏,说什么回家养猪。现在小辫火,又批人家相声演员就不能长的帅了吗?有些人就是有红眼病啊。






村上那个冬树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新京报的背景。该报成立于2003年,开始是由光明日报社和南方日报社联合办报,后于2011年划归北京市管理,和北京电视台属于同一个系统,所以大家应该能够猜到他们的一贯立场。我贴两张该报和郭德纲有关的新闻,大家欣赏一下:

可以看到,该报一向对郭德纲并不友好。如果再追溯到2010年,那该报更是站在批评郭德纲的急先锋位置,老新闻一则供大家欣赏:


如果说,作为媒体批评郭德纲及德云社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的话,那么关于该报和澎拜新闻一起吃“人血馒头”的新闻大家还记得吗?贴个图供大家回忆一下:


综上所述,该报是一家倾向性明显,且底线较低的媒体,在普通网民的心目中早已没有多少公正性可言,所以他们说出什么都正常。


回到张云雷这件事上来,听相声带荧光棒有什么问题吗?


1、不犯法。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听相声不能带荧光棒吧,既然如此,那就是合法的,没有人可以剥夺粉丝们的权利。


2、不妨碍他人利益。粉丝们听相声,自己花钱买的票,自己花钱买的荧光棒,而且是在场馆内使用,没有妨碍到场馆以外的任何人,人家自娱自乐有什么问题吗?


3、不违反社会公德。听相声带荧光棒不低俗、不下流、更没有宣传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对社会无害。


所以,我怎么想也想不通,听相声带荧光棒碍着谁了?谁能告诉我!


相声演义


这就是我们的看法!此处有没有掌声?




沙河老虎头


有《新京报》官方账号发表文章批评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指出他的偶像流量路线已经偏离相声的轨道,不利于相声艺术的发展,“长期以往,最终剩下的都是追星的热闹和艺术的落寞了”。我觉得完全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没有逻辑,是不是看现在相声相对繁荣了,就开始拆台,听相声挥舞荧光棒?估计连德云社自己都没想到。

相声演员要想方设法先红起来,再往回收

新京报发文痛批德云社不是第一次了,前段时间德云社成员岳云鹏开的网店就被新京报发文痛批,称岳云鹏不是养猪的,所以他不知道网店的菌群是否超标,当初相声快没落的时候,也没见这个报那个报出来痛批,现在的相声走出国门,在场场爆满的情况下,你出来告声近几年来算是换了种活法,从单纯的台上捧逗,到现在的唱跳俱佳,可以说多种元素混搭发展,抛开死板的一人一捧形式,多样化的相声让观众为之震撼的同时,也深深喜爱上这种风格,就说举荧光棒听相声,这也算是一种新的改观,或许以后我们会听着演唱会用吁来表达喜爱之情呢!诉我们,这些是变了味的相声,俗不可耐,这话是不是有点卸磨杀驴的感觉。


刘辉律师


首先说,张云雷的相声我很少听全的,感觉火候啥的还差许多,特色不鲜明,唯一能说的出去的就是,这孩子长的好看!但比我好看的男的我为啥要看?我还是爱看大饼脸的小岳岳,满脸故事的烧饼,以及他们的师傅小黑胖子……

张云雷这孩子的长相,说相声吃亏!但……人家愣就在相声舞台上找到了另一条路,谁说非得怪坏卖的,我帅也一样能吃这碗相声饭!

再说新京报,如果他是发布在头条上,不就是个自媒体么?个人表达个人观点,没啥奇怪的。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新京报小编没啥写的了,吃饱了撑的。毕竟大家每天都是要靠写字来完成工作量的啊。

你不让他骂张云雷让他骂谁?骂郭德纲么?里面好像也拿老郭说的捧角儿的段子来说事儿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其实这事儿本身也是个挺矛盾的事儿……

人家孩子长得好看,传承相声衣钵却在小鲜肉的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有人看不过去了?早干嘛去了啊,当年说相声的都去拍电影的,还用我列名单么?不用列吧,几乎是集体转行吧!人家张云雷好歹还在相声舞台呢!

至于带着荧光棒看相声,这东西咋说呢,听相声就是图一乐,荧光棒是违禁品不让带着上剧场么?观众自发组织行为,你管得着么?

写这篇文章的人,我只送他(她)四个字——上纲上线!你生晚了点儿,你要是五十年代生人,就这觉悟!能派上大用场的!

耗子飞天,真是闲的!


第一房车


看到这个题目很惊讶,脑际瞬间闪出一个词:迂腐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和思维呢,听相声不能带荧光棒?听《探清水河》不能舞动荧光棒?是不是听相声只能鼓掌,喊“咦...”都得取消喽?为什么《新京报》不说相声演员必须穿大褂,否则就索性转行。为什么不说相声演员必会“说学逗唱”都过关,否则退出相声界

真是语不惊人不罢休,博眼球、蹭热度罢了,估计最近销量不好,又知道德云社WIFI信号超级强,就过来蹭了。“某知名青年相声演员”?直接说张云雷吧,没事,这又不是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以至于这位演员的师父也感叹...”哈哈哈,不好意思没憋住,一直想笑,就直接说郭德纲不就完了嘛,干嘛拿片荷叶当遮羞布呢。

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够怂,显然不是合格的“媒体勇士”,人家是指桑骂槐,这个作者是指槐骂槐、却又把手指偏移了30度角,以证明他(或她)不负法律责任。哎,当记者或作者,当成这样,都替他(或她)憋气,索性转行吧

前段时间有南开大学某鲍姓女教授发文《相声病了,必须得治》,也是和前面那位作者一样,搬出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然后开始激昂慷慨、侃侃而谈,把《探清水河》定义成了“窑调”,唱这首歌就会“唤起旧时代嫖客文化”,啧啧啧,这是什么魔曲有这么大功力。有网友怀疑:

鲍教授其实就是这篇“荧光棒”文章的作者!要不怎么说高手在民间呢,这也能联想起来。

而这篇文章(或叫报道吧)诞生的几天前,曲协刚刚开了个小会,要求曲艺行业要自律、反三俗及版权问题,还批判了“男同志总做女同志的表情,羞答答的,怎么难看怎么来,骗取一些廉价的不动脑子的笑声”。前后脚的事,应该多少有些呼应吧?!万能的网友继续脑洞分析下。


岑詮


对了,就是人红是非多!嫉妒,别人赚钱多嫉妒,别人红嫉妒!人张云雷啥不会啊!因为张云雷,我知道了太平歌词,知道了京韵大鼓,知道了那么对的锁麟囊,知道了白蛇传,知道了探清水河,咋的了,你们正统的这么多年了让我们知道了啥!做人要公平!表演就是为了观众的,你说半天别人听不懂不感兴趣,你不会自己在家唱,表演,不管是唱歌,还是演戏,还是相声,观众喜欢就行!人家能把相声说成演唱会是人家的本事!说学逗唱张云雷哪样不会!新京报不知道被谁收买了!作为媒体,一点都不公正!人家张云雷能让上夜店的女孩子们来听相声,你们能吗!人家德云社有今天,都是人家努力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一生之水


今天早上看到《新京报》那篇文章,很是诧异,我在下面留言:让喝咖啡的进歌剧院,品味高雅艺术;让吃大蒜的听相声小曲,过低俗生活,各得其所,也挺好。

的确,像我等低俗之人,整天忙忙碌碌,没有闲情逸致,欣赏高雅艺术,只求劳累之余,听个相声,哼段小曲儿,图个开心一乐,消愁解闷。如果让人通过听相声提高思想觉悟,还不如让人多看看《新闻联播》,或者读读《人民日报》。

现在是多元社会,多元社会就允许多元喜好,不能把人家听个乡野俚曲,挥动个荧光棒就说成“数典忘祖”。人家不反对你喝咖啡,你干嘛要干涉人家吃大蒜?

文章中说演员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高大上了,没有人能担当得起。不要把他们要求这么高,他们就是养家糊口的艺人。仔细想想,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几年这个称谓用得太滥,今天又拾起来了。

文化就应该百花齐放,你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说你的现代相声,他穿着马褂拿着扇子说他的传统小段,共生共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不认同的可以批评,但最好不要挥舞道德大棒,或者政治大棒。郭德纲把相声这门传统文化艺术,挖掘并发扬光大,难能可贵,值得敬佩,请对他多些包容,相声艺术重新繁荣起来不容易。


东岳老梅


看了,一、估计背后有人在搞事。二、如果背后没人搞事,新京报就是个傻逼媒体。嗯,个人认为就是这样。


浪人老师


一问新京报,你是生活在古代吗?以你的意思听相声的人,都得穿长袍,手拿扇子,台上抖包袱,台下微微颔首,想笑也不能大笑,大笑成何体统?有失风化嘛!太迂腐了吧!

二问新京报,你是吃河水长大的吗?你管天管地,还管别人拉屎放屁?拿荧光棒怎么了?谁说听相声就不能拿荧光棒了?有钱难买我愿意,我花钱听相声,想笑就大声笑,想拿什么拿什么,只要不违法就行,你干涉不着,太把自己当根葱了吧!

三问新京报,你是独立的媒体吗?不是替谁谁当了水军了吧!要是替谁谁说的话,那谁也不能说什么了,拿人钱财嘛!要是独立的,就不要用陈旧的思想误导读者,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与时共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