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恢复“汉服”的?

猪猪猫55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可以说,在汉族文化几乎毁灭的情况下,是朱元璋力挽狂澜的拯救了中华文明。这其中推行汉服便是措施之一。

自唐末五代十国后,两宋之间,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契丹、女真和蒙古的三大异族的统治,而中原处于三个少数民族夹缝中足足长达461年!

在461年的时间内,中原地区经历了极为严重的胡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宗遗训早已荡然无存,男人都留着少数民族的发型,及其丑陋,而女人的穿着完全跟外族女子基本无差,汉地男女皆服装“左衽”。

据说岳飞的孙子北伐金国深入腹地时,见到的孔子塑像都是胡服装扮,甚至就连汉光武帝刘秀庙中的刘秀塑像也是左衽胡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更让那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嗤之以鼻,由此可见当时的胡服文化对汉族文明的摧残有多么的严重。

终于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朱元璋结束了这动乱不安的天下,建立了汉人的大一统帝国“明朝”。

即位后,为巩固统治,彻底根除胡服等文化,颁布了《洪武正韵》,禁止中原领土出现汉语之外的语言,同时严禁穿着胡服。登基四十天后,朱元璋发布“衣冠复古诏”,要求天下臣民,衣冠服饰一律恢复至汉唐服饰,与此同时,朱元璋秉承“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为标准制作了新的汉服,更好的推广到全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唐宋服装文化,明初要求衣冠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普通百姓的服装基本上承袭汉人传统,品种十分丰富。用色方面,平民女子只可穿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一般人的帽子,除唐宋的样子没有多大区别,在此基础上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俗称瓜皮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

在朱元璋的努力推广下,拥有明朝特色的汉服很快在全国各地流行了起来,而统治中华400多年的胡化彻底消失于中原地区,汉文化再次得到了复兴。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对汉文化的挽救有功不可没的贡献,没有朱元璋的大明就没有汉文化,就没有汉文化的继续发展和创新!


可惜这一切却在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汉服文化受到致命的摧残,以至于到现代很多人看到身着汉服的人还误以为是日本和服,可见之悲哀!


爱生活的木头人


这是个好问题,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宋朝已经亡国九十多年了,加上之前金朝曾经统治过北方也有一百多年,加起来差不多二百年,北方汉人,大部分的服饰已经“胡化”,当年金朝占领中原后,跟后来的清朝人一样,曾下令剃发,最初执行得非常严格,必须穿女真式的衣服,剃女真式的发型(大概跟满人一样),否则是死罪。


宋代绘画中的胡人形象,其发式就是典型的女真、蒙古式的“髡发”。


到南宋中期,著名诗人范成大出使开封时,看到当年的北宋首都的汉人,已经完全“胡化”,男人全部把中间的头发都剪了,只留两边,垂着小辫子,完全跟女真人一样,衣服也全都是胡服,胡服的标志就是“左衽”,而且当时庙里面塑像,连古人也都是塑的左衽的“胡服”。

南宋的文学家周必大出使金国,见到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庙里的刘秀穿的居然是左衽的胡服,岳飞的孙子岳珂后来跟南宋军队北伐,在金国境内也看到孔子居然也是穿的胡服。



汉服与胡服的对比


南宋亡国以后,元朝在江南统治建立起来后,江南的汉人也纷纷开始效仿蒙古人的衣服,蒙古人和女真不一样,蒙古人不要求汉人必须穿蒙古式的衣服,剃蒙古的发式,蒙古人的态度一向是各因其俗,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但因为蒙古人是统治集团,所以辫发椎髻的蒙古发式成为潮流,江南人都跟着学以求能够得到蒙古上司的赏识,大家主动去穿蒙古式的短衣,学说蒙古话(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语言容饰)。

所以明朝建立之初,唐宋时代的汉服,早已烟消云散了。当时汉人,“辫发椎髻、深檐胡帽”,衣服都是窄袖子的短衣,宽袍博带的汉服根本没人穿了。洪武元年二月,刚当上皇帝不到四十天的朱元璋发布“衣冠复古诏”,要求天下臣民,衣冠服饰一律恢复唐代的式样。特别是发式,绝不允许再用女真和蒙古式的辫发椎髻了。

明初法律严格规定,如果小孩梳蒙古式的“搭头”(就是剃光头发,只留前额一小撮头),要被阉割,全家还要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

明初严格的衣冠复古运动,最初使得女真、蒙古式的胡服退出了汉人的日常生活。但是明太祖的衣冠复古的“古”,是以“唐”为古的,所恢复的汉服,也不是真正的“汉”服,而是唐代的服饰,唐代的汉服其实是融和了鲜卑式的胡服的新汉服,比如唐代衣服中的“圆领袍”,就是鲜卑人的衣服风格,被唐朝人继承了的。


圆领袍的汉服

只爱潘多拉


朱元璋从来没有说过他要恢复什么“汉服”。

确实,蒙古人统治中原地区的时间长达百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汉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元明鼎革后,朱元璋认为“昔者元处华夏,实非华夏之仪,所以九十三年之治,华风沦没,彝道倾颓”,决定开展一场重塑礼制的运动。

朱元璋将礼仪视作一种政治手段以及道德价值准则,希望通过礼仪的改革,重塑混乱已久的社会秩序。事实上,早在明朝开国前,朱元璋就提到:

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

元朝统治导致“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朱元璋是站在华夷之辨的角度,提出礼仪改革的政策,并非站在汉族主义的立场,要恢复什么“汉服”。明朝并没有“汉服”这种概念。

当然,关于衣服的改革,其实是礼仪改革的重点之一。

例如,明初“士庶咸辫发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朱元璋对此深为厌恶,洪武元年(1368)便“诏复衣冠如唐制”,并规定命妇“不许仍用胡俗、服两截短衣”。洪武五年(1372)五月,又因“民间妇女收拾衣服尚循旧习”,要议定服制颁行。

总而言之,这些改革都是旨在清除生活中的蒙古元素。


HuiNanHistory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已做了非常好的回答。历史问题不联系点现实也就失去了意义。下面就来一点所问非所答,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是一场农民起义,更是一场民族战争,并颁布了衣冠复古诏书,恢复唐装,规定了对违令者的惩处办法,关键点就是去蒙古化,实行汉化,明朝实为一个汉国。今时旧事重提,主要目的就是倡导汉族人学习明朝恢复汉服,掀起汉服运动!假设运动成功了,整个中国人的穿着打扮,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一片的长袍广袖呼呼啦啦的样子,人与人之间见面时免不了端袖抱拳、作揖问好……成了真正的礼仪之邦,说话时也难免不带出之乎者也矣焉哉的古代词语,会给人一种国是古代的国,人是上古人的感觉。在这样的国度里,一看服装就知道了谁是大多数,谁是极少数,谁是汉族人,谁是少数民族……,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也会不甘示弱,也会竞相效尤,纷纷都穿起了自己的民族服装,汉区?自治区?一看服装打扮就会径渭分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色彩将展现空前!服装鞋帽,各人所好,时代不同了,穿服装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彰显人的形体美,回归服装本身,好的衣服自然都会穿,还管他什么民族吗?根本就不用号召,穿西服谁动员你了?不搞运动为好!这样会带来民族间的心理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