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想做成爆款也講究“地利、人和”

近幾年,綜藝節目數量成倍增長,多種類型節目百花齊放,為熒屏增加了不少看點,今年的綜藝市場更是熱鬧非凡,既有《親愛的·客棧》《奔跑吧》《中餐廳》等老牌綜藝節目延續熱度,也有《這就是灌籃》《相聲有新人》《幻樂之城》等新節目層出不窮。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電視熒屏上在播的節目種類齊全、花樣不少,距離爆款節目卻仍路途遙遠。

綜藝想做成爆款也講究“地利、人和”

王俊凱在《中餐廳》中表現備受好評

綜藝節目出爆款為何越來越難?

縱觀國內綜藝市場的發展歷程,其中並不乏爆款節目,如《超級女聲》《爸爸去哪兒》《嚮往的生活》《朗讀者》等,在播出後都曾引發了廣泛關注,在這些爆款綜藝節目播出後,國內綜藝節目經歷了同質化嚴重、細分創新加強、多種類節目百花齊放幾個發展歷程。如今,電視熒屏上正在播放的綜藝節目種類繁多、正能量滿滿,雖然能滿足觀眾不同口味的觀看需求,但真正能走進觀眾心裡的綜藝節目卻寥寥無幾。在各種貼吧、論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如《一本好書》等節目好評如潮,但與觀眾心中的爆款節目仍有不小的差距。

除了綜藝節目數量增多、爆款綜藝競爭力增大之外,口碑與收視背離也是目前國產綜藝普遍面臨的發展難題,目前,不少綜藝節目力求突破同質化的束縛,在新穎上下足了功夫,但腦洞大開的節目設置卻讓觀眾難以產生共鳴。回顧以前的爆款綜藝,或聚焦偶像養成、或為觀眾們鑄造世外桃源,新穎是這些節目成為爆款綜藝的必備條件,但與觀眾生活接軌的節目模式則是綜藝做成爆款的基石,偶像養成類節目一直活躍在國內綜藝市場,但觀眾動員親朋好友發短信為自己偶像投票的《超級女聲》口碑從未被超越。

流量型嘉賓也不是收視保障

可以肯定的是,綜藝節目想做成爆款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在資本大量湧入綜藝市場的當下,綜藝節目精品化已經不是問題,在“天時”條件得到滿足之下,“地利”和“人和”變得尤為重要。以《幻樂之城》為例,這檔節目雖然未做成爆款,但7.0的豆瓣評分也讓這檔節目不容小覷,從《幻樂之城》可以看出,接地氣的創意和新興技術的融合或許是未來綜藝節目的一大發展趨勢,《幻樂之城》在創新的節目設置之外,大量運用了全息攝影、AR技術等高新科技手段,而這個組合方式也同樣運用到了高評分綜藝《上新了,故宮》中。

此外,明星嘉賓仍舊是現階段國產綜藝的最大賣點,不論是主打明星真人秀的《嚮往的生活》,還是明星+內容的《一本好書》《這就是灌籃》,嘉賓陣容是國產綜藝互相競爭的一大手段。但是,明星入駐並不是收視保障,以美食類節目為例,《中餐廳》《完美的餐廳》同樣是明星+經營的模式,但節目口碑天差地別,相較於《完美的餐廳》中流量型嘉賓與節目的格格不入,顯然王俊凱、蘇有朋等人在《中餐廳》中大展廚藝更圈粉。所以,綜藝節目“人和”的關鍵並不在於嘉賓咖位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與節目主題相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