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向的人,在職場有什麼高效的溝通方法?

海納百川萬一是我呢


內向不代表不會溝通。

內向的人一樣可以跟別人暢聊。因為溝通交流是一項技能, 既然是技能就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


記得導師跟我說:提升專業知識是最容易的事情, 提升個人軟技能比如:溝通能力等才是比較難的, 因為每個人成長環境、教育環境塑造了現在的你, 性格是最難改變的。

溝通是職場中無比重要的技能。差不多一樣的能力, 相信會說話情商高的那個一定會升職更快, 而只會埋頭苦幹的若干年後可能還停留在原地。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職場中學到的溝通技巧。

1、就是轉三四手的讚美, 我也一定要樂於轉達。

如果你很會讚美別人, 你可以直接讚美。 但有時候轉述的讚美的效果也很好 。比如某一次跟領導交談的時候, 領導告訴我:小A這方面做得挺好, 你可以學習她。某一天,跟小A交流的時候,我跟她說:領導誇你來著呢!說你XX方面做得特別好, 讓我們都好好跟你學習。小A心裡特別開心, 發現原來這方面是這麼被領導認可。後來我跟她請教的時候, 她也特別樂於施教。


2、You are what you say!

你說怎樣的話, 你就是怎樣的人!

工作上, 我們經常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但是大家可以發現,經常抱怨的是最基層的員工, 而不斷給大家鼓勵和傳遞正面能量的是領導, 或者是未來會被選為領導的人。

一個家庭中, 如果有一個經常抱怨、發脾氣的女主人, 這個家庭多半是一個充滿著負面能量的人, 家裡的空氣都是感覺隨時可以點燃的, 這樣的女主人只會給家庭帶來更多問題和矛盾。所以, 當自己想要說出一些負面的話語的時候, 警戒自己, 戒掉這些負面的話語, 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人,畢竟人都喜歡與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3、遇到強勢的人, 把無所謂的勝利讓給他, 會顯得你很大度

職場上, 很容易就遇見了強勢之人, 當然如果這個強勢之人是你的領導, 那你只能聽命了。 但是遇見同級強勢之人, 有必要一定要決勝負?

我也遇到了很強勢的同事, 其他人給他提意見的時候都是第一時間否定別人的意見, 很顯然最後別人漸漸地都不願意配合他的工作, 他有雄心壯志, 但是不能得人心, 難以完成大事。所以,遇到這種人, 決鬥到一定程度即可, 沒必要與其鬥爭到底, 除非你比他更加強勢。適當的時候截止, 顯得你識大體, 是大度之人。

4、不感興趣的話題, 輕巧地轉移話題

總有些人特別能說, 樂此不疲地述說著, 但是另外一邊聽的人都快睡著了, 如果你直接說:你不要再說了, 我不想聽, 我們換一個話題。這就會顯得你這人非常不懂交談了。

一對男女相親, 如果男生一直說著自己超級感興趣籃球,女生不感興趣的時候就可以說:那你經常熬夜看球賽?可以把話題轉到養生方面。也可以說:那你會下賭注嗎?把話題轉移到消費觀念上面。如果女生一直說著化妝品, 那些專業術語、品牌等, 男生一點也不感興趣, 男生就可以說:你會去香港買?然後逐漸把話題轉向旅遊等。


5、問的問題越具體, 回答的人越省力

“你喜歡去怎樣的國家旅行?”比不上“你旅行時有被騙過錢?”這樣的問題;“你喜歡怎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王力宏這樣的男人?“這樣的問題。

自己反思一下, 以前確實提出了很多讓對方要想好久都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 這麼難回答的問題, 往往對方給出的答案也是很簡短, 無法繼續交談下去。 但是很具體的問題, 就會讓對方回憶起很多的故事, 對方就會一直有話說。這樣輕鬆愉快的交談氣氛就塑造出來了, 結束交談的時候, 對方只記得:今天跟你聊天挺開心的。

6、聊天時, 每個人都想聊自己

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當你想要不斷說:我昨天.... 我有一個朋友....儘量把我改成”你“或者”他“, 讓別人有話可聊。你一定很很喜歡認真看著你,傾聽你講故事的人, 你一定不會喜歡你一直在講你的故事, 然後對面是一直在玩手機的朋友。所以, 傾聽很重要, 做一個”很上道“的朋友, 你要懂得傾聽別人。


7、尖銳的問題, 借用第三方之口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有些記者採訪的時候, 就會問: 網友們在網絡上評價您XXXXX 有些尖銳不適合自己說的話, 或者說了無效的話,就可以借用別人之口來稍微掩飾。

比如某件事已經催了同事好幾遍了, 還是未完成, 那麼就可以借用領導的問候: 早上陳總過來問這個事今天之內是不是可以搞定。 同事可能會因為領導而有些壓力快速把問題解決, 這就是借用他人把溝通做得更加有效。 但是要注意使用頻率, 職場上你經常用領導來壓別人,別人也會不想與你溝通。人都喜歡輕鬆愉快的溝通。


唐笑笑


首先,清除三大障礙:

1.不敢溝通——不要擔心領導會沒有時間。不要不敢向領導溝通匯報,不要擔心領導沒有時間,要主動向領導彙報思想和工作,包括工作思路、措施、進度、問題和成果,讓領導知道你在想什麼、做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取得什麼成果。

2.不想溝通——問題產生於雙方溝通不足。現在職場,講究團隊合作,重視團隊力量,離不開有效溝通。與上級之間,與同事之間,與下屬之間,保持順暢溝通,有利於工作信息對稱、管理資源共享,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切實提高工作實效。

3.不會溝通——學習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不但要有主動溝通意識,還應學會溝通技巧。比如,尊重溝通對象、善於提出問題、不打斷別人講話、學會控制情緒、注意語氣語速,等等。

其次,掌握五個步聚:

1.明確溝通目標。我們做什麼事都應有目標,沒有目標的行動,就是在做〝無用功〞,浪費精力和資源。我們在與人溝通之前,一定要清楚:為什麼而溝通,要達到什麼目的。

2.選擇溝通方式。在與對方溝通之前,要做好溝通的準備,有備而來,溝通才順暢。根據要溝通事件的性質、大小和對方情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比如,領導喜歡下屬以書面或郵件形式進行溝通,你就別有事沒事去敲領導公辦室的門,大事小事都向他口頭彙報。對於性格內向的人,可以多采取書面溝通形式,通過揚長避短,提高溝通實效。

3.表達溝通信息。在溝通過程中,無論是口頭表述,還是書面材料,務必將溝通信息表達清楚,突出溝通重點,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讓對方容易接受和配合。比如,領導佈置工作應該有條理些,讓屬下能夠準確領會要求,更好地開展工作。

4.確認信息到達。溝通信息發出之後,要想辦法確認對方是否收到。比如: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的的溝通,大家互發工作郵件,未必所有人都能及時打開閱讀。有的人郵箱設置了〝自動回覆〞,實際上隔了幾天才登陸郵箱查收。所以,發件人對重要郵件要〝溫馨提醒〞收件人,確認溝通信息對方真正收到。如有必要,要保留溝通過程信息,在事件追究、責任排查時,有利於保護自己。

5.溝通達成共識。工作的過程最終回到原點,就是達到溝通的目的。有時對外溝通辦一件事情,不是一次就能解決,需要反覆洽談協調,才能達成共識,推進下一步工作。有時內部討論一個方案,需要召開多次會議討論研究,最終才定下最隹方案。總之,只有充分溝通、有效溝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實效,實現工作目標。

再次,運用“六說”技巧

1.勤說。溝通貴在於勤,主動溝通能夠讓你獲得更多信息,讓別人瞭解、理解和支持你的觀點意見。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或與客戶之間,保持經常性溝通,有利於促進相互瞭解,建立良好工作和合作關係。

2.實說。溝通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欺上瞞下,故意隱瞞事實,要實話實說,如實反映真實情況。記住,任何謊言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真相總會露出水面,終有被揭穿的一天。

3.細說。溝通內容必須具體化,切忌泛泛而談,不要浪費大家時間。向領導彙報工作情況,或提出工作方案時,力求內容具體,方案操作可行。注意:細節決定成敗。細說,會贏得領導你加分。

4.誠說。溝通的態度必須真誠,因為真誠最能感動人,打動人,引領人。對客戶真誠,客戶對你更加信任;對領導真誠,領導認為你更可靠;對下屬真誠,下屬對你更加尊重和支持。

5.慎說。溝通要把握好尺度。講什麼話,怎樣講話,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別人情緒激動的時候,不要跟他講大道理,他是聽不進入的。別人受挫傷心時,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你不出聲別人不會當你是啞巴。不要到處指點江山,別以為自己口才好,事實上你已是不受歡迎的人。

6.禁說。溝通必須講究技巧,不是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所謂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是說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亂。講話太直的人不是不好,而是講話要區分場合和對象,否則你得罪了人自己也不知道。人在職場求生存,一定要記住:不該說的話不要說。


走在城市路上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這一點無論是文章還是現實生活中所做的事情都可以證實。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有人曾問我:“你這麼內向,以後該怎麼辦呀?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法幹呀”。這句話的潛臺詞:你這麼內向,沒人愛,沒人疼,沒好工作,沒機會。。一切的好資源,好機會,你都完美的錯過。

好吧,以前我也這麼覺得,覺得內向是一件壞事。也因為內向而感到自卑。但是後來,我慢慢改變了,我可以自信的站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

雖然我內向,但是我可以在500多人的讀書群裡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雖然我內向,但是我可以脫稿講15期的讀書分享;雖然我內向,但是在面試時我仍舊可以很自信的人事經理交流,並且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現在我也許會因為能力不足而自卑,但絕對不會因為內向而感到自卑。

怎麼改變?憑我說你也許不相信。但是如果有一個人他很內向,他成為美國著名職場人力資源專家,甚至出了一本叫做《內向者溝通聖經》,幫助內向者溝通。你是不是想要嘗試一下,將內向變成一種優勢呢?

根據這本書,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

一、你是真內向還是假內向

二、在外人眼中內向者是怎麼樣的?

三、如何將內向轉化成優勢?

一、你是真內向還是假內向

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感覺兩邊都有。就算兩邊都有,也不可能50%對50%吧?肯定有一個高有一個低。你先要確定自己的性格特徵是什麼?

如圖所示: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典型特徵。

如果你看了這個表格還是搖擺不定,也沒有關係,你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必須選擇一種性格傾向,我更願意是哪種?”

現在,你明確自己是內向型性格。你不用感覺恐懼。內向不是一種病,不是一種缺陷。我發現很多人把內向當做一種心理疾病,覺得這麼不愛說話,不會說話,這個人有問題。當這種話經常掛在嘴邊時,你自己也覺得內向是一種病,因為內向你過得不順利。因為內向你失去了很多機會。。。各種抱怨。你自己把自己逼上絕路,讓自己變的自卑。

內向是一種偏好,是一種性格,不是一個問題。

二、在外人眼中內向者是怎麼樣的?

1.身心都有巨大的壓力

內向者不會說不,因為還是害怕說不,覺得一旦說不了,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正是因為內向者不會說,導致自己超負荷工作,甚至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討好別人。

除此之外,內向者無法在公眾場合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做演講。大學同寢室有一個小夥伴,她是一個內向者,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老師隨機喊到她的學號,讓她站在講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一次被老師叫到後,站到臺上一分鐘左右,就冒出虛汗,說話結結巴巴,最後回到座位時,腿已經軟了。

在內向者眼中,覺得公眾場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很有負擔,會給我帶來壓力。很多人把這種現象叫做社交恐懼症。不是,內向和社交恐懼症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內向的人不一定有社交恐懼症。判斷的標準就是:跟人相處一段時間後,你需要時間恢復精力、緩解壓力,然後就適應,恢復正常了。

2.你是一個隱形人

當部門在開會時,領導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這個月的銷售額?”外向者踴躍發言,各種不同的想法,而你寫在白紙上,已經有了明確的方案,有了重點,原則,你選擇發郵件給領導。

也許領導最後用了你的方案,但是她不會留下非常深刻地印象,下次開會她仍舊把你當成隱形人。除非你每一次都能提出好的方案並且準時發送到領導郵箱。

內向者在人群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路甲人,可有可無,一點也不重要,很容易被他人忽視。

3.你只是想要安靜,但別人認為你不合群

內向者不喜歡湊熱鬧,也不喜歡說他人是非。喜歡安靜,適當保持沉默。這個樣子,在別人眼中成為孤僻,不合群,清高甚至裝逼。

還記得有一次去圖書館,我在尋找書籍。角落裡有幾個人在聊天,圖書館本來就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再怎麼小聲說話總能聽到,我聽到他們說到:“xxx不就是學習成績好,喜歡看書有什麼好拽的,說白了就是書呆子。”

這種話聽過很多,哪怕到了職場上,如果你不參加聚會,不參加活動,別人就會覺得你不合群。

這就是別人眼中的內向者,更準確來講,這就是外向者世界對內向者的歧視和不理解。在他們眼中,內向者是軟弱,優柔寡斷,愚蠢,孤僻的人。

三、如何將內向轉成成優勢?

怎麼辦?我是一個內向者,我有錯麼?難道也要做個變性格手術,把內向變成外向麼?完全不用,你只需要把內向轉化成優勢就可以了。你的生活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將內向轉換成優勢?一個方法:4P法。

準備

展示

推動

練習

這四個步驟可以解決內向者的缺陷,將內向轉化成優勢。

準備: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內向者既然不會立馬就能誇誇其談,那就先笨鳥先飛,提前做準備。你只需要明確兩點。

第一點:明確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比如明天有一場面試,你對這家公司心儀了很久,很想到這家公司。那你的目標就是:做好充足準備,進入這家公司。

第二點:情景模擬。可以自己一個人練習也可以先3-5個小夥伴,他們充當面試官,你當面試者,營造出一種面試氛圍,從自我介紹,到可能會提的問題都模擬一下。一遍不夠兩遍,兩遍不夠三遍,一直到你能熟練為止。

事實上,你準備的越充分,模擬越真實,到了真正來臨那一刻你反而不會有太多恐懼。

就像一道數學題,你練了100遍,練到吐了,到了真正考試時候,你還會解不出,感覺害怕麼?

既然內向者無法像外向者那樣容易社交,那我們就提前做好準備,不打無準備的仗。

展示:專注與當下狀態,全力以赴

詞典裡將展示定義為:“一個人的姿態和舉止,尤其是在需要受到別人滿懷敬意的注視時”。做好準備,你就可以放鬆了,專注於當下。

當我做讀書分享時,我會深意一口氣,然後閉上眼睛對自己說:“已經做好準備了,沒有問題的”。然後不去想其他事情,不去想自己講的好不好,有沒有用。而是專注與當下,把自己準備的東西講出來,表達出來。換句話講就是:我準備了多少就說出多少。

你也許會說沒有自信。沒有自信那就假裝自信,假裝次數多了也就真了。當你站在舞臺中央,當你成也一名分享者或者是主導者時,你首先要有氣勢。如果一臉病怏怏,一件焦慮不自信,觀眾也會慌,覺得你是不是騙子,產生不信任。

其實,恐懼,害怕只是在出場的前幾分鐘。因為那個時候你面對的是未知,會覺得有很大的變數。當真的輪到你,進入狀態後,恐懼,害怕早就已經沒了,你的腦子裡就想著:“我要把這件事完成好。”

推動: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實,無論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你肚子要有墨水,大腦要有知識。如果沒有,再多的心法都沒有用。所以在業務時間,你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習更多的知識。當你身上本來就有貨時,內向還是外向早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因為你開口,別人願意聽你說,被你說的話,表達的觀點所信服。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也許她不怎麼愛說話,整個人很木納,但是你問他專業知識時,她的眼睛閃閃發亮,並且嘴巴變得非常利潤,只要你有興趣可以跟你談個一天一夜。這就叫有貨,有底氣。

無論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提升自己的能力永遠不會過時,也永遠不會出錯。

如何提升自己能力,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情,也就是離開舒適區,給自己設定一個有難度的小目標,然後硬著頭皮去做。現實生活中,無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只做容易的事情肯定無法得到質的提升。你需要做討厭的事情,討厭的事情你現在不做,以後也是要做的。就像上學時做題目,你不會做的題目不搞懂,只做會做的題目,考試成績永遠不會提高。

練習:刻意練習

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然後就做一件事:練習,持續不斷的練習,刻意練習。具體可以看《笨蛋,重要的是刻意練習》這篇文章

內向者不會站臺舞臺中央說話,那就在業務時間對著鏡子,對著空氣練習,一有機會上臺,再練。

練習沒有捷徑,就像這套內向4p法心經,如果你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練習,方法只能是方法,永遠不會改變。

魯迅先生說過:“這個世界本沒有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路了”。同樣,這個世界沒有天生會說話的人,天生就是演講者,練習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也就輸了,成了別人眼中的“天生”。

硬幣是有兩面的,任何事情也有好有壞。如果你是內向者,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和理解別人。如果你是外向者,你應該理解和感激內向者在團隊中的貢獻,而不是看不起內向者。

當你們無法與自身的思想和平共處,你們開始說話;當你們無法繼續棲身於心靈的孤寂,你們將轉而棲息於唇舌,而聲音成為一種娛樂與消遣。――紀伯倫


迪迪乾貨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曾有這個想法,自己靜靜地工作,高冷酷帥,還挺美滋滋的。甚至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心不心動?但職場酷小哥其實是細思極恐。

心理學上:脫離社交的社會活動不能構成完整的社會人格,長期孤獨或獨處會使人逐漸喪失與人交流的能力從而毀掉一個人。

而在人力資源的角度:有效的工作溝通與適當娛樂交流是高效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所以如果你是職場酷小哥!注!意!了!

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無論在哪個社群都是以團體作為依靠,多至幾千人少則二三人。

而脫離溝通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脫離:自身很享受一個人的世界,刻意與外界信息斷開聯繫併為之感到滿足;一種是被動脫離:他們渴望與他人交流,恐懼獨處,但苦於缺乏溝通技巧與話題,找不到與他人交流的切入點,從而惡性循環疏於溝通。

前者沒有意識到長期與外界脫離交流的危害,後者需要掌握溝通方法。

長期缺乏交流的危害

1、工作低效

許多矛盾的糾結點就出現在溝通不暢,溝通不到位上。 在一個缺乏交流、不善於溝通的組織中,同事之間就會出現隔膜。

這對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是極具破壞性的,內部不斷出現矛盾,工作中受到情緒左右,一不小心,大動干戈,勢必影響工作的有序開展。

2、失去成長或者升職的機會

上級佈置工作,如果沒有進行溝通及時反饋,上級不知道這個任務對你來說難度如何,工作是否飽和,有沒有新的建議想法,也無法得知你的能力峰值在哪裡。

每一次溝通,都是證明自己能力的一次機會,不善於溝通的人,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到頭來沒人知道你做了什麼事情,對於你的職場沒有任何幫助。

3、溝通障礙

我的一個朋友原本是做HR的工作,經常需要和用人部門溝通,做培訓,原本的家鄉口音也因此慢慢轉換成標準的普通話。

後來轉型做了運營,剛開始每天對著網絡媒體,一天下來沒有說一句話,發現不到一個月普通話就退化了!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後來運營漸漸深入,開始接觸到客戶才漸漸好轉。

如何告別職場酷小哥?

1、迴歸到線下社交、拋棄對自己無益的個人娛樂活動,面對面的溝通感受更加真實,多參加線下集體活動,讓自己愛上溝通

2、多看下書籍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世界更瞭解的人,在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群時,不會因為尬聊而尷尬。

3、對自己所在社會圈做一個話題歸類,通過一些垂直網站或者社交網站關注話題信息,學會主動找話題掌握話題,融入團體。

4、不要擔心說錯話,對於比較重要的溝通對象,如領導、客戶等,先與朋友做模擬練習。

或者先擬好草稿,有效的準備讓溝通更加順暢。

5、從細節上改變自己的溝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溝通時語言言簡意賅,利用自己的眼神與勢態語輔助溝通,面帶微笑進行溝通,溝通的同時學會傾聽適當反饋。

職場的酷小哥們,不要因為任何原因放棄自己的溝通機會與手段,好好說話吧!


無憂精英網


所謂內向人,心理學上稱之為能量內傾,擅於在和自己交流中,獲取能量。針對這樣的心理特點,可以從以下三點來促進職業溝通的高效性。


第一點,積極傾聽。日常很多人說是在聽,其實是在被動聽。而內向人,更擅長聽,那就將聽做到位。

常用參考句式為“你剛才說…,你認為…,是這樣嗎?”

重複、歸納、總結對方表達的關鍵點,一是讓對方知道你在認真聽,二是在內容上做確認,避免理解偏差。


第二點,學習提問。
內外向,是相對的。如果你的溝通對象比你外向,不妨嘗試以學習的心態多提問。

常用參考句式為“你這個角度真好/對我很有啟發/很特別,能再說說你是如何考慮的嗎?”

無論觀點認可與否,多詢問對方觀點背後的支撐,你會有更多的發現,來促進雙方溝通的有效性。


第三點,延時表達。
內向的人,需要一個人待著,來加工處理信息,不易及時反饋,立馬回應,尤其是某些不確定的重要問題上。遇到這類情況,可嘗試推遲表達時間。

常用參考句式為“這個問題我需要思考下,我在XX點前給你回覆,你看怎麼樣?”

延時表達,既讓對方感到你對話題的重視,又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思考時間,一舉兩得。

當然,影響職場溝通高效性的因素很多,對於內向的朋友,能做到以上三點,已經會有很大促進。以後,會逐步就相關內容,做更多的交流和分享。


我是明心橙,一個執業15年的心理生活家,喜歡自然自由自在自律的生活狀態。關注我,一起聊聊自由溝通的那些事兒


明心橙


你好,向你推薦能夠改善職場溝通效果的好方法—4P法。

什麼是4P法呢?

《內向者溝通聖經》中說,“4P法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指南,可以用來優化你的表現”。
4P,指的是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Practice),這四個步驟組成一個行動的循環。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可以制定不同的行動方案,經過多次的循環執行,逐步改善,能夠克服工作中的溝通難題,最終“將攔路石變成墊腳石”。
1.準備(Preparation)
不管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機會是屬於有準備的人”這個道理都是通用的。對於內向者,本身就不太善於溝通,當遇到交談、開會、演講等場景時,大都會緊張、恐懼,繼而更加不知所措。
但是,假如我當場提問“‘好好學習’”下一句是什麼?”相信所有人,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會自信的給出回答(同時給我一個鄙視的眼神)。為什麼這時候大家全都會很自信、很流暢的回答?就是因為對問題和答案熟悉,內心有把握,有自如應對的方法。
面對職場中的場景,提前做足準備,可以讓內向者有方法可依,有內容可說,心裡有底,自然會產生一定的自信,願意來直面問題,為下一步的展示打下基礎。所以說,“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2.展示(Presence)
展示,是在工作場景中,現場表達和展現自己。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專注於當下,專注於你所面對的對象或者聽眾。你的表達,都是期望能夠準確傳遞給對方的。你的專注,能夠吸引到對方,讓對方也能夠集中精神來跟隨你的思路,理解你的意圖,排除其它干擾。這樣,才能夠把最真實的你,順利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讓大家清清楚楚的看到,而不是被忽略,也能夠把最準確的信息傳遞給對方,達到溝通目的。
良好的展示,能夠幫助內向者贏得好感。從此不再是人群中的“小透明”,而是大家都熟悉的你。
3.推動(Push)
推動,其實是內向者給自己的一個小小挑戰。要進步,要成功,不能僅僅滿足於把自己展示出來,還要推動自己進一步的行動。
如果總是做自己完全熟悉、得心應手的事情,就很難取得更多進步。推動,就是要促進自己,跨出舒適區,面對一些陌生的、新鮮的、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冒險的領域。對於內向者來說,可以不必把自己逼迫的太緊,而是選擇一小步、一小步的邁出步子。再小的嘗試,也會有一定的收穫。一點一滴的收穫,會促進內向者更願意做出進一步的嘗試。
正像書中所說,“你畢竟想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麼”。這個理由,相信每個人都會認同。內向者,要勇敢的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區,體驗新的領域。隨著行動所積累的收穫,這種推動自己的勇氣會越來越強烈,意願會越來越主動。
4.練習(Practice)
不斷地練習,能夠讓人對事務越來越熟練,越來越自如,還可以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找出更好地方法,就如同賣油翁“唯熟爾”。練習,是強化技能的最好途徑。在練習中不斷的提高,還可能從中發現新情況,創造新機會。

大道至簡。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Practice),簡單的四個步驟,每個人都能理解步驟的涵義。4P法形成的行動循環,是一套可以應用在各種場景的行動指南。

我是重玄,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


重玄


內向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遇到陌生人比較木訥,然後動不動就臉紅尷尬,手足無措。有一本書叫《內向者溝通聖經》,書裡提到了一個內向型人格。內向不僅僅是體現在表面的外在舉止言談,還是一種人格傾向。每個人都有,只不過好比兩種力量在拔河,有時候外向更重,有時候內向贏面大。

那麼我們在職場中如何打破這種內向人格給我們帶來的侷限呢?有一個法則叫4P法則:

1.準備(Preparation);2.展示(Presence);3.推動(Push); 4.練習(Practice)。


簡單描述就是,比如上臺演講前,我們都會做一個演講前的準備,那麼內向的人如果在拿到需要重點關注的項目,也需要提前準備,磨刀不誤砍柴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可以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既然準備完成了,那就落落大方地展示出來。這一環節只要專注於此刻和你在一起的人,你通過自己的誠心贏得對方的好感就可以。


推動,也就傾向於逼自己一把,可以循序漸進。既然是內向的人,那就一點點來,可以先從附近的交往圈子熟悉起來,再擴散到周邊圈子。


練習就是學習中的刻意練習。把社交當做一項需要鍛鍊的技能。


最後,一項新的技能的實踐都需要日積月累,彆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至少比昨天更好,不是嘛。


我是“愛吃藕的大慄”,文藝經濟範。


愛吃藕的大慄


內向的人,需要你和他心靈相通和建立默契,他才會接受和你溝通。


如何才能感受到內向人的內心建立默契度呢?給大家兩個辦法:我們分別說明一下,這裡我們把內向人分成兩大類:關心人的內向人和關心事的內向人。


關心人的,關注的是他人的感受,以及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會不會失去保障。所以,這個時候默契點在:“人”上面。你在和他溝通的時候,多從他的角度看問題,關心他關心的人和事,就很容易打開心靈的窗戶。


第二種,關心事的內向人,他比較關心事情的準確度,嚴謹度,數據和證明材料是否充足。和他們溝通的時候,多用數據說明,多從他關心的數據支持材料裡深挖問題,通常能說到他的心裡去,當他覺得你這個人還比較靠譜,嚴謹又負責的時候,通常願意打開話匣子。

大家可以試試,如果你要說怎麼分辨內向人是關心人還是事呢?

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觀察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他們是關心人怎麼樣了?還是關心事情是怎麼回事?

最後一個小技巧:關心人的,通常面容柔和親切,關心事情的,面容通常冷峻嚴肅。

這樣可以分辨了嗎?

希望能幫助你。


大魚職業規劃師DISC


職場之上,外向性格者無疑已成為優勢人群,他們與客戶侃侃而談,與同事談笑風生,工作問題大多在通暢有效的溝通後也迎刃而解,反觀內向者,他們安靜愛獨處,思維深邃卻又不善言辭,沉迷於己似不諳世事,往往被曲解為“不合群者”,認定為一種性格缺陷。然而,世界之絢麗正源於個體性格的多元性,性格本身並無優劣,而是處於特定形勢下,某種性格往往更有利。現代企業中,靠一己之力單打獨鬥自然是天方夜譚,任務的完成往往是團隊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晶,那麼高效的溝通必不可少。內向者又該如何適應這種情況,不妨從以下的建議入手:
一、敢於與人交流,培養溝通意識
首先,要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沉默是金往往是內向者的座右銘,同時信奉著“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法則,然而“不幸”的是,科學告訴我們:金子本身並不是光源,只有通過反射光源的光線,才會發光。即使你是金子,永遠藏在黑暗的角落,也難以展現自己的價值,反之,當你走向廣闊的天地,沐浴陽光,才能發出奪目的光彩。因此,你需要打破內心的障礙,走出封閉的誤區,敢於與領導、同事進行交流,勇敢地講出內心的想法,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事實上,當你大膽地邁出第一步,你會發現工作信息的傳遞更為順暢,工作效率將大幅調高,你在團隊中的存在感與團隊所帶給你的滿足感也愈發強烈。
二、善於表達觀點,合理傳達信息
其次,則是掌握溝通中的技巧。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一法則對於溝通同樣適用。溝通前,對自己溝通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有明確清晰地認知,可自我詢問希望藉助這次交流達成怎樣的效果,達成理想結果有何困難,考慮交流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用筆記錄下來。同時,要關注對方的職位、性格特點等,選擇恰當溝通方式。做好事前的準備,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在溝通過程中,保持真誠的態度,語言簡潔,表意清晰,輔之得體的手勢動作,讓對方跟隨你的思路,理解你的意圖;而且要注意善於傾聽他人的觀點,並進行換位思考,才更容易推動達成共識的進程。同時在與他人溝通中,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他人如何表達觀點,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
三、樂於融入團隊,堅持不懈練習
最後,在工作過程中,要保持樂觀陽光的心態,對同事報以真誠微笑,在他們處於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一點點做出嘗試,一步一步邁入團隊之中,為良好工作環境和氛圍的建立獻力,也更利於你與同事彼此瞭解,交換意見想法。溝通能力的提升,心態心境的開放是個艱難且持續的過程,但只要你知曉了溝通方法,持續不斷地練習,你就將會在某一天驚歎: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鉛筆道


方便得當,運用模型,可以提升溝通效果。


01.內向和外向都是相對的,沒有對與錯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自我意識一方面要與外部的真實世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要與內部的真實世界相互作用。
外部的真實是物理的(the physical),內部的真實是精神的(the pysche)。
通過“自性化”而形成的成熟人格,首先表現為“外傾—內傾”維度的特徵。
那些特別外傾(通俗說就是“外向型”)的人格,是因為自我意識過於忽視對內在真實的探究,那些特別內傾(通俗說就是“內向型”)的人格,是因為自我意識過於忽視對外在真實的探究。(見榮格 《心理類型學》)
所以,
並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而已。
另外,
我所認識的銷售裡,做的最好的一批人,全都是相對內向的,
話嘮做不好銷售,只會招人討厭。

02.溝通模型(意願、內容、環境)

雖然模型看似簡單, 如能擅加利用仍然可以有效提升溝通效果。
首先是確定對方的溝通意願,就是別人願意不願意跟你聊, 你願意不願意跟別人聊。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還是換個時間再談。
街上推銷產品、打騷擾電話賣基金賣房子、地鐵上掃碼讓你支持他創業的,都犯了這個錯,別人並沒打算搭理他們。
其次是內容。有意願之後,準備好要溝通的內容、想清楚要傳遞的信息,要達到的目的是第二步,這跟內向還是外向沒有關係,是否用心準備決定了成敗。性格不是不用心的藉口。
第三就是環境。關注溝通的環境是大部分人忽略的,其中包括溝通的形式,你和對方的關係遠近等。打電話、見面聊、微信和開會是很不同的形式,要區別對待。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淡,任何讓對方感覺不尊重的行為都會被認為是冒犯,而環境在其中往往得到關鍵作用。
舉個例子,
2016年,某機構請我去上海講課,因為對當地情況不熟悉,我希望對方能安排接一下,其實他讓我自己坐出租,然後報銷就行,但是對方的回答直接導致合作的終結,
哥們說:”張老師,要不您坐公交來!“
講課的地方離上海虹橋機場有2個小時的路程,坐公交?

03.溝通的本質

是雙方或者多方就一件事達成共識,然後一起走下去的過程。不能為這個目的服務的,都只是噪音而已。去除不相關的噪音,才能有良好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多重溝通是很有效的,即口頭、書面、網絡溝通工具綜合使用,讓信息不失真。

認知提升
哈貝馬斯溝通行動理論
“溝通行動是人們之間的一種用語言進行溝通的行動。溝通的目的是行動者為了協調相互的行動而進行的,這種行動以語言為中介,通過相互溝通而達到。”溝通行動以語言為中介,因此要對語言進行分析。吸收前人關於語言分析的研究成果,哈貝馬斯提出了自己的普遍語用學。“普遍語用學的任務就是說明言語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言語有效性基礎是什麼,揭示溝通行動得以順利進行的條件是什麼。

歡迎關注,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