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越早會走路越聰明?

樂豪看點


孩子是不是越早會走路越聰明?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特別想說:孩子走路早晚和聰明程度沒有關係,只要孩子是按照自己的規律自然發展的,沒有拔苗助長,也沒有鉗制滯後,孩子就是正常的。

鄰居家寶寶10個月會走路,1歲4個月時見到他,說話很有禮貌,感覺像是2歲,大動作、語言發展能力都很超前。

我家大寶是11個月會走路,1歲4個月會唱好幾首小兒歌,大動作、語言同樣發展得不錯。

我家二寶是1歲零幾天會走路的,現在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慢、貓、葉、魚等單字,語言發展也很正常。比二寶大3天的鄰居寶寶和二寶發展水平完全一樣。

我們家孩子走路不算早的,但是我認為還算是很聰明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的晚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孩子在9-18個月開始獨立行走都屬於正常。

孩子走路早晚和孩子大動作發展能力有關係,大動作包括抬頭、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這些過程都是一步步逐漸發展的,一般不能逾越,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如果在早期特別注重這些大運動的發展,經常給孩子做主動操和被動操,讓孩子鍛鍊肢體能力,孩子各項大動作一般會發展得比較早,所以走路自然也會早一些。

相反,平時不讓孩子做鍛鍊,只是讓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大動作相對來說就會發展得慢一些,走路就會晚。

還有理論說小腦決定平衡能力,走路早的孩子是因為小腦發育得比較早,走路晚的是因為小腦發育得晚。

為什麼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不聰明

我們所認為的聰明大致是這樣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說話早、模仿能力強,就感覺孩子很聰明。等孩子上學後,學習能力特別強,成績很好,就代表很聰明。參加工作後工作能力強、會說話辦事,就認為很聰明。

從理論上來講,孩子的智能發展包括認知能力、精細動作、語言能力、大動作、社交情況感等,這些技能的基礎都是大動作。但是目前還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早走路的孩子更聰明。

蘇黎世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對222個孩子進行調查研究,檢查他們的身體、手眼協調能力和智商變化,發現智商並不完全受到手眼協調能力變化的影響。

卡爾維特認為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為非凡的人才。蒙特梭利認為來自智力的東西沒有一件不來自感官。

決定孩子是否聰明的可不是走路這一件事。孩子是否聰明由遺傳、教育、訓練加上運動、睡眠、營養等等一系列要素決定。

即使孩子生來差距不大,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不同的訓練,在以後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未來不可預測,誰也不能判斷具備哪一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

總之,孩子是不是越早會走路越聰明?這絕對是個誤導人們認知的說法。遵循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不要強求孩子,不和別家孩子比較,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孩子的發展就是最好的。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要潑一盆冷水,讓寶寶過早學會站立、走路,並不是“很膩害”,更不是聰明,反而對寶寶有害。

過早讓寶寶學站立、走路的害處:

1、 違背寶寶正常的運動發育順序:10個月時會站起來,1週歲開始學走路。

2、 寶寶的腰背部肌肉沒發育好就讓他學站立,影響膝關節的發育。

3、 增加X型腿和O型腿的概率,影響腿型。

4、 下肢力量沒跟上時就學站立、走路,其實是點著腳尖在走,會影響到下肢發育。

5、 視力發育沒成熟,站姿時寶寶會不自覺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看清物體,會影響視力發育。

6、 影響平衡能力。

這樣的寶寶才是聰明厲害的寶寶:

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行為能力這5個,綜合分都不錯的寶寶,說明腦部發育也不錯。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孩子是不是越早會走路越聰明,答案當然不是了,一般嬰兒的發育要經歷抬頭―翻身―獨立坐―爬―站立―邁步―走路的過程,只有每樣基礎都打好了,寶寶才能走得更穩。如果基本不紮實,寶寶很容易形成“0型腿”。



孩子是不是越早會走路越聰明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孩子8、9個月就會走路了,那些孩子的家長每次還特別自豪地跟孩子還不會走路的家長說,你家孩子還不會走路啊,看我家孩子早就會自己走了,你給孩子買個學步車,每天放在車裡,學走路快得很,大人也輕鬆。



其實讓孩子太早接觸學步車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是因為寶寶太小腿部肌肉還無法支撐起身體的重量,於是在學步車裡總是顛著走路,腳跟不著地,這樣很容易使腿部線條變形,時間一久,就形成了羅圈腿。

另外,孩子走路較早,說明寶寶體格發育好,跟聰不聰明可能關係不大。當然了,孩子走路早晚,還與寶寶的飲食、日常鍛鍊、家長的引導等等因素有關。

寶寶走路的過程

  1. 8~9個月先學爬,爬的越好,走路越穩。
  2. 9~10個月學習站穩,先學會站穩才不容易摔跤。
  3. 10~11個月學習邁步,最好先扶著沙發或者小推車來鍛鍊寶寶挪步和邁步。
  4. 11~12個月放開倚靠物,自己練習獨立走。



總之,寶寶越早會走路對其身體發育並不好。建議家長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讓寶寶打好基礎才學習走路。


學而時習之育兒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會走”,當寶寶大約到了該學走路的年紀,卻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家長們就會十分著急。那麼,難道寶寶真的越早走路越好嗎?走路早的孩子要比走路晚的聰明。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指出育兒專家:90%的寶寶在14個月左右會走路,這個範圍並不是絕對的,需要因人而異。因為不同寶寶的運動功能發育有差異,所以每個寶寶走路的時間也會有早晚的不同。

那麼,怎麼識別這個適宜的時間呢?一般情況下,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會走,最晚不超過15個月。寶寶要能會走,一是下肢肌肉要有一定的力量,二是要能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一般來說,當發現寶寶出現嘗試著扶起站立,或者是用滾、用膝蓋、用手腳走路、並慢慢嘗試移動等變化的時候,可初步判斷寶寶是可以走路了。爸爸媽媽不要著急,寶寶過早走路易長“O”型腿,因為寶寶學走路必經這5個階段:

第一階段 10-11月:當寶寶扶站已經很穩了,能單獨站一會兒了,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 12個月: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這個動作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 12個月以上:寶寶學習放開手走二至三步,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13-14個月:孩子可以搖晃著自己走,有些孩子到16個月才能自己走。

第五階段15個月:走得比較熟練,喜歡邊走邊推著或拉著玩具玩。

在學步期間特別要注意保證寶寶攝入均衡營養,特別是保證足夠的鈣的攝入。如果在此期間發生了營養不良,特別是鈣元素缺乏,容易使寶寶的腿部發生變形。


MYGIFT美吉家族


孩子從幾個月開始爬、獨坐、站或者走路,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鄰居家的小孩子更早學會站立,也是因為個體差異所致,但實在是不鼓勵爸爸媽媽提早讓孩子學走路。


一般來說:

孩子大概在4個月的時候開始學會翻身;

大概6個月的時候可以獨坐,不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也能自己坐穩;
大概8個月的時候學會爬行,能夠自如地控制身體去他想要去的地方;
大概9-10個月的時候嘗試自己扶著東西維持站姿;

可能大概要1歲的時候才能學會獨立行走。



從學會爬行到自己獨立行走之間,大概是隔了2-3個月,這3個月其實不著急讓寶寶學站學走,讓孩子多爬爬,多趴著也是很好的。

為什麼呢?

因為爬的好處多多啊,爬行對於寶寶來說,其實不僅僅是移動身體,也是一個協調運用手腳配合的過程。寶寶自己的爬行練習,其實是一次頸部張力反射的整合運動的訓練,別小看這樣的訓練,它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日後學習時的專注力。

在爬行過程中,赤足進行是對寶寶成長很有益的。


也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幾乎不怎麼爬,就開始自己學站了。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媽媽只要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符合該月齡的里程碑即可(比如孩子他可以兩邊翻身,不需要幫助坐立等)。



題主媽媽記得不要因為羨慕別人家孩子早走,或者擔心自己孩子晚走,就提早開始扶站了。在家裡做好防護措施,孩子在摔倒的時候就不會受傷,而且,孩子也是通過安全的摔碰來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掌握平衡感。但是當孩子如果發育到可以扶著站,晃悠悠想走的時候,扶一扶也不用太擔心的。切記一直扶站就好了。


如果孩子大運動技能比較滯後,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除了創造環境,以及耐心等待外,真的沒太多可以做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首先要自己的心態放鬆,相信孩子的本能。如果你察覺到孩子的大運動技能比同齡的孩子“落後太多”,這個時候你應該要帶著孩子到醫院的兒保科檢查問診。


萌芽研究所BUD


寶寶學走路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太早太晚都不好。

當寶寶已經具備以下三項能力,就可以開始學習走路了:

  1、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式訓練:站  在寶寶學走路前,爸爸媽媽首先教會寶寶站立。你可以先扶著寶寶慢慢的開始練習站立,鍛鍊寶寶的腿部肌肉力量。不過,爸爸媽媽要注意讓寶寶練習的時間,不宜過久。寶寶站立和行走的訓練都是同樣不可操之過急的,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學習。

 

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式訓練:移步  在學習了扶著寶寶站立後,爸爸媽媽就可以讓寶寶試著向前移步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配合起來,比如爸爸負責在寶寶後面扶著寶寶,媽媽在寶寶的前面拿著玩具來逗引寶寶,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自己就會有著本能的向前移步的動作出現了。


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式訓練:邁步  寶寶可以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移步後,就要開始訓練向前邁步啦,同樣可以用我們剛才說的“移步”方法來逗引寶寶。不過,走與移步不同的是,爸爸媽媽要讓寶寶邁出去。


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式訓練:走路  當寶寶學會了站、移步、邁步之後,爸爸媽媽就可以準備嘗試鬆開雙手了,讓寶寶自己走路試試看。在寶寶學會走路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踉蹌不穩,堅持的時間不長,甚至會跌掉。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爸爸媽媽無需過分擔心,只要注意保護好寶寶,就讓寶寶大膽的走起來吧。


一些寶寶在學步時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父母可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如果寶寶有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不必過於擔憂。如果一直是足尖著地走路,就建議家長帶寶寶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測一下。


兒科醫生鮑秀蘭


6個月就會站立?這也太早了吧,在我們老家有個說法走路晚的孩子是有福之人,現在想想大概是多享受被人抱著伺候著的時光吧。

正常來說,1歲走路不算晚

在這之前就讓他滿地爬吧,寶寶6個月前,先學會抬頭、翻身,8個月左右學會爬行。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著寶寶自己慢慢成長,不要操之過急,揠苗助長。

太早站立小心骨骼發育畸形,6個月實在是有點早的,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雙腿還不能支撐全身的重量,而且寶寶的骨骼結構是由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過早讓寶寶站立很容易導致寶寶下肢發育畸形:足內翻、足外翻、O型腿、X型腿、內八字、外八字等。

過早走路損傷視力:過早學走路,孩子會因為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而調整眼睛的焦距,長久下去,會損傷孩子的視力。

太早走路影響顏值:小時候過早站立走路對骨骼發育很不好,如果發展為羅圈腿;另外,寶寶的脊柱生長較快,太早的站立走路,會使脊柱彎曲,影響寶寶長個子!又矮又有羅圈腿的人顏值能高嗎?

經過研究,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表示,約有50%寶寶在11-15個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個月大獨自行走,最遲在18個月大都會自行走路。

我是藥療君(原《自我藥療》雜誌),我們和上千一線藥店藥師、三甲醫院專家、營養師一起做您看得懂、實用的健康科普!

這個問題您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藥療君


早走的孩子聰明,晚走的孩子就笨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有人認為早走的孩子聰明,看看研究結果你就知道真相了

有網友給J媽留言,說上週帶著自己十四個月的孩子,參加了一個媽媽群聚會,同齡的孩子都會走了,只有她的孩子是晚走的。回來後,心情低到了谷底。她想知道,自己的孩子走路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啊。J媽專門寫這篇文章,來解決她的疑惑。


首先,家長需要知道,孩子們等到15個月後才開始走路是完全正常和常見的。那麼晚走的孩子就意味著笨嗎?早走的孩子就聰明嗎?

行走的開始被認為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一個備受矚目的成就,從這個階段開始,父母們就隨時可以用手機記錄下蹣跚學步的寶寶的每一步。寶寶開始走路的年齡差異很大,通常發生在7-15個月的任何時候。有些人認為:早走的孩子更聰明,因為他們比一般孩子提前達到了里程碑。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研究人員一致認為:晚走的孩子更聰明。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看一下。

兒童的身體對骨骼、韌帶、關節、肌肉和神經系統在哪個適當的階段準備好並協調起來以承受直立的身高的力量有一種天生的理解。如果寶寶過早行走,可能會增加對脊髓肌肉骨骼結構的壓力,並可能延緩神經協調的發展。

家長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寶寶的先爬,後走是大自然發展的一個規律,是人類進化的順序。寶寶走路晚,一定就是爬行的時間長,而一些研究表明:早期爬行經驗對對於寶寶的運動系統的發展和通用運動技能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爬行時間久的孩子比爬行時間斷的孩子,在各項評估中,分數更高。

爬行是新生兒天生的本能反射,目的是保護嬰兒在臉朝下躺著時不會窒息。新生兒一出生就有這種爬行的本能,然而,直到骨骼、關節和韌帶足夠強壯,能夠支撐並積極推動嬰兒開始爬行。嬰兒通常在9-10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主動爬行。爬行遲緩可能是骨科問題,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神經系統問題。然而,大多數情況下,爬行遲緩僅僅是嬰兒需要更多時間來達到必要的協調和身體發育所需的水平的一種表現。

由於嬰兒開始爬行的時間變化很大,如果孩子起步較晚,父母不應該過分擔心。

對爬行功能方面的研究表明,爬行動作需要同時使用四肢,即,用左腿帶動右臂,再用右腿帶動左臂,以此往復運動。對四肢的運動神經衝動起源於大腦皮層的每一側,並在腦幹中交叉,為對側肢體提供所需的運動活動。由於爬行需要同時使用相反的四肢,因此每次爬行運動都需要在神經協調的複雜動作中同時使用左右腦半球。

簡單來說,也就是爬行時間久的孩子,鍛鍊左右腦的時間更久,更聰明。

總結:

如果您的孩子早走,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聰明,相反,可能還會表現出很多潛在問題,比如性格,發育等等。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詳細闡述,但是孩子晚走,確實通過科學的研究證明來看,平均智力是高出早走的孩子的,因為他們爬行的時間更長,左右腦得到了更充分的鍛鍊。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早走路聰明,或是認為寶寶發育超前,其實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想法,而且越早讓寶寶下地走路,健康損害也就越大。

在寶寶生長髮育過程中,下地走路是一個大動作發展,且是一個關鍵、具有標誌性的大動作。有些家長希望寶寶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提前讓寶寶學走路,有的8個月讓寶寶學走路,有的甚至6個月就讓寶寶學走路,其實過早讓寶寶扶站或下地走路,因寶寶骨骼與肌肉發育不健全,過早的會讓他們雙腿超負荷承重,對其骨盆、雙腿骨骼以及走姿均有影響,可能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X”型腿等不良腿型。

對於寶寶的走路,應遵循生長規律,順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長。9-10個月讓寶寶適量學著扶站,12個月時可以讓寶寶練習下蹲,一歲左右等寶寶腿部力量聚集足夠了,再讓他媽學走路。

寶寶學走路階段,家長不要為貪圖方便,讓寶寶用學步車,長時間讓寶寶用學步車,對其腿型發展也是有影響的。還有,寶寶學走路時,步履不穩,很容易跌倒或磕傷,家長還需注意寶寶的安全,一開始讓寶寶扶站或者是家長把扶著寶寶走路,逐漸放手,學走路還要注意路面平整,不要有玩具、雜物等障礙物,做好桌角與牆角軟物包裹,避免寶寶磕傷。

其實沒必要讓寶寶過早學走路,讓他多爬爬,爬爬寶寶更聰明,因為爬行能促進寶寶身體各部位協調發展;爬行抬頭,可以刺激大腦皮層上的語言中樞,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爬行能促進寶寶的心理發展;爬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能促進寶寶智力潛能的開發。

睿爸,公衛醫師,多年來從事育兒科普工作,誠邀關注@睿爸育兒 頭條號,問題諮詢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


睿爸育兒


首先,這個觀點肯定是不正確的。孩子並不是走的越早越聰明。

其次,“聰明”一詞大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智商高吧!但是“智商”一詞在心理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有很多理論一直沒有達成一致。

心理學家曾經做出一個實驗,訓練孩子爬樓梯。孩子A從七個月開始訓練。孩子B則不管。讓他自己發展。孩子A由於每天訓練,每天都有進步。但是兩個孩子可以熟練爬樓梯的時間基本一樣。從這個實驗來看。確實孩子會走路的時間有早晚。但是真正可以熟練完成走路的時間是差不多的。會存在一些低於或者高於平均水平的例子。但是和聰明,也就是智商是沒有關係的。

再其次,孩子從胎兒到嬰兒再到幼兒階段是有一個發展順序的。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爬”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現在很多父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不讓孩子爬,以為孩子爬會弄髒衣服,也會影響走路。即光知道爬就不想學走路。所以,很多沒有經過爬階段的孩子,走路可能就會提前。這也是一個誤區。爬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視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父母要按孩子的發展規律來養育孩子。而不是哪個階段提前了就天真的以為是孩子聰明。

最後,祝福所有的孩子健康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