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都會喊著“臥倒”,臥倒炮彈就真的打不到嗎?

豆沙的冷


當然不可能,如果戰場上的士兵臥倒炮彈就打不到,那還要炮兵幹嘛?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對處於陣地上的士兵來說主要有兩種殺傷力。第一種是炮彈爆炸產生的彈片殺傷,第二種是炮彈產生的巨大沖擊波殺傷。臥倒可以減少身體與飛來的彈片接觸的面積,從而減小傷亡。對於炮彈的衝擊波,臥倒也沒有用。並且炮彈單位體積彈藥量越多,衝擊波也越大,波及的範圍也越遠。

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趴下臥倒,而不是驚慌失措到處尋找躲避炮彈的地方。臥倒也不是直接趴在地下,這種做法基本和找死沒有什麼區別。炮彈帶來的巨大沖擊波將通過地面傳向四周,直接觸及趴在地面士兵的五臟六腑。輕則受傷,重則直接就會陣亡。事實上戰場上正確的臥倒方式是:雙手抱住頭部,雙手和雙腿的肘部接觸地面,同時張大嘴吧。這樣才可能減少炮彈衝擊波帶來的傷害。

如果在戰場上攻擊方投入的是口徑超過150毫米的重型火炮,臥倒起到的減少傷亡的作用也將大大減小。試想一下,一發150毫米榴彈炮砸在身邊,那肯定必死無疑了。在二戰的蘇德戰場上,交戰雙方基本都是大口徑火炮,低於105毫米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甚至還有150毫米的迫擊炮。雙方炮兵不要錢的互相拼命傾斜炮彈,帶來交戰士兵的大量傷亡。

在防禦炮擊方面,我軍可謂是經驗豐富,貓耳洞就是代表性的防禦炮擊的方式。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都使用到貓耳洞防空和防炮。在解放戰爭前叫的是“毛耳洞”,而不是貓耳洞。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將貓耳洞發揮到了極致。雖然貓耳洞可以更大程度上防禦炮彈帶來的傷害,但是其環境還是太惡劣了。一般的軍隊根本難以做的到,但是我軍卻做到了。


兵說


首先來說說炮彈的原理,絕大多數炮彈殺傷敵人的方式是破片殺傷。就像手榴彈一樣。說到這個不得不提一下40mm榴彈,大家都在電影或者遊戲裡見過。沒什麼是一發40mm榴彈解決不了的。但是,事實上40mm破片榴彈的實際殺傷距離只有5米。而且這5米是針對軟目標的。就算在這個距離破片也沒有辦法擊穿最基礎的防彈衣。40mm榴彈或許不能一發直接刪除敵人的存在,但是足夠多的破片足以讓敵人喪失戰鬥力。

當然二戰時的炮彈要比40mm大的多,但是殺傷原理依舊是一樣的。在平原或者山丘地形,雖然臥倒也不能有效的躲避炮彈襲擊,但是臥倒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躲避斜上方向的破片攻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士兵受傷。在戰壕裡遇到火炮襲擊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臥倒,離地面越近或者低於地面就越能避免破片的殺傷。在戰壕裡,只要火炮沒有直接擊中戰壕,臥倒的存活率是最高的。就算火炮直接擊中戰壕內部,除了離彈著點最近的幾個人以外,其他人的存活率非常高。當然火炮也有破片殺傷和高爆殺傷兩種。雖然兩者都是主要靠破片殺傷敵人,但是高爆彈會擴大殺傷半徑,因為在彈體內增加了爆炸物,不僅能更有效的發射破片,還可以利用爆炸造成的衝擊波殺傷敵人。

雖然火炮襲擊是最好的壓制,擊殺敵人的方法,但是火炮最大的威力在於對敵人心理上的攻擊,在持續火炮襲擊下士兵的心理防線很容易被擊破。而且火炮一旦擊中敵人,場面也是十分恐怖。這也極大的幫助了擾亂敵人心理的戰術。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眾所周知,一般在戰場上雙方在發動進攻之前往往都會有一段強有力的火炮準備,往往瞄準敵人的防線就是一通炸,會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之久,如果炮擊結束了那麼就代表著守軍即將衝上去,所以一般炮火準備就代表著一場進攻的開始,火炮素有戰爭之神的美名,他在戰場上的殺傷力是有目共睹的,基本所有人都認同他毀滅性的作用,這也是進攻之前做炮火準備的原因,畢竟火炮能摧毀守方的火力點與工事,能減小進攻方的傷亡,以更小的傷亡獲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在戰場上經常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其實十分有道理,炮彈打到工事上只要士兵們臥倒在地便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就算直接命中那麼死去的時候一點痛苦也不會有,可以算是最輕鬆的死法了,而機槍便不是這樣了,機槍往往一打一個準,造成的殺傷比炮多了,防禦炮轟士兵們只需要臥倒在地,就能不被炮彈的碎皮傷害,直接命中死去又不會有痛覺,唯一例外的便是遭到重巡洋艦主炮一級的炮彈攻擊,那樣士兵需要用關節支撐住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太多面積接觸地面,否則人體內臟會被炮彈帶來的衝擊波震碎,基本沒辦法救活,只能自己默默等死,死亡過程既漫長有痛苦,這時候甚至希望有人給一槍痛快,早死早脫離苦海,比起被直接命中會慘上無數倍。


紫龍防務觀察


不是打不著,而是針對大多數落地觸爆的炮彈而言,臥倒能夠儘可能減少飛射彈片擊中自己的概率。比如下面這種迫擊炮炮彈爆炸,注意這是個真實照片,一個女攝影師拍攝迫擊炮發射時候迫擊炮炸膛。

但是如果炮彈落點離你很近的話...你也臥倒吧,這樣至少不至於你的四肢或者內臟被衝擊波衝的撿不回來,降低清理難度的同時死的也比較有尊嚴。

如果你遇到的是大口徑的高爆彈,千萬別貼地趴,不然地面的衝擊會讓你的內臟感覺像被降龍十八掌打一樣,所以正確姿勢是這樣,對的 平板支撐

但如果你遇到榴霰彈的話....這個沒辦法幫得了你了,因為這玩意是空中爆炸的,然後裡面的羞恥的小鋼珠和冰雹一樣打下來,你趴不趴都一樣..反而趴下中的彈更多。


瘋狗的輕武


當遭到炮擊的時候會大喊“臥倒”,不是打不到,而是儘可能的避免被破片擊中,因為炮彈在爆炸的時候,除了猛烈的衝擊波,還會產生大量向四面八方飛射的破片,而這些破片可以說才是對步兵的主要殺傷因素。

看上圖,當炮彈觸地爆炸的時候,那些破片甚至是爆炸掀飛的沙石都是像圖中紅色箭頭的方向四射而開的,而當你臥倒趴在地上的時候,身體就剛好避開了這些碎片沙石飛射的角度,所以,只要沒有當場被衝擊波震死,那麼活下來的機會就大多了,只不過如果離爆炸中心很近的話,也不用考慮臥不臥倒了,基本上衝擊波就能把你內臟震碎了!


當然,我前面說的臥倒可以儘可能避免破片的傷害,那是指炮彈觸地爆炸的情況,有一種情況是不管臥不臥倒,都是一樣要“撲街”的,那就是炮彈空爆的時候,因為空爆的炮彈,那些碎片飛射的軌跡可以看成是一個“球型”了,像上圖那樣,空爆的時候即使趴在地上也沒用,那些破片一樣能把人打成篩子。

所以,“臥倒”不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畢竟大部分炮彈都是觸地後才會爆炸,除非是要清掃戰壕、掩體後面的步兵的時候,才會使用空爆彈,面對空包彈的時候臥倒就沒什麼用了,當然,臥倒也不是說能讓你不被炮彈擊中,如果是直接被炮彈擊中,那直接就粉身碎骨了!


哨兵ZH


首先,這個“臥倒”,聽到最多的地方肯定是影視劇上。可是影視劇裡涉及到專業比較深的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打馬虎眼,比如子彈打到後背立馬吐血,打到腹部也是馬上吐血,打到胸口也是立馬吐血,連一秒鐘蓄力的時間都不給人家。可是醫生告訴你,不可能。

同樣的,對於炮彈飛過來就會無一例外的喊臥倒這種行為,他們當然也不會太較真。也較真不了,畢竟觀眾都不是打仗出來的,弄那麼複雜沒必要。真正在戰場上下來的人就會明白,什麼情況下臥倒能保命,什麼時候臥倒會送命。

常規炮彈的殺傷部分有四個,一是彈片,這是最主要的。二是衝擊波。三是強大的震動。四是巨大的聲音(主要傷耳膜)。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影視劇所傳達的“臥倒萬能”的觀念會害死很多人的。

不用上圖也知道,彈片以炸點為中心呈漏斗狀往四周飛射,為了避開彈片的殺傷,無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身體避開彈片的輻射範圍。怎麼避開?臥倒被人當做是第一選擇——但是,大口徑火炮和航空炸彈動不動就重幾十斤,航空炸彈會更重,100多斤到幾百斤的都有。這樣的炮彈打過來,爆炸所產生的震動會讓幾十米上百米範圍內的東西都有會被震到,二戰時候日軍用的150公斤航空炸彈(威力相當於100公斤TNT炸藥),100多米範圍內可以明顯感覺到震動,如果是在幾十米範圍內趴著,就等著被震傷內臟吧。


重達150公斤的日軍航空炸彈

所以,當感覺到炮彈的呼嘯聲時,第一時間應該找遮蔽物,比如大樹、巨石、壕溝。採用跪蹲低頭姿勢躲在遮蔽物後面,同時雙手捂緊耳朵,然後閉眼睛等著爆炸結束。如果是牆壁,最好離牆壁遠一點,以防衝擊波衝倒牆壁產生二次傷害。如果什麼遮蔽物都沒有,只能臥倒,但是臥倒也是有講究的,不能讓身體緊貼地面,得雙手抱頭,肘部撐地,和膝蓋一起把身體撐起數公分距離,總之就是不能讓身體貼著地面。有人說趴下的瞬間雙手交叉胸前可以保命。但是這樣就把耳膜完全暴露在超大分貝的爆炸聲裡了。


這爆炸效果,臥倒能活命?

當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炮火連天的時候,你也很難有如此快的反應。大多數都時候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被炸死了。不能指望掌握了幾點小技巧就保住性命的,要不然還用發明炮彈幹嘛。


獨釣寒江


突然想起了影視劇裡的對話...

“二營長...炸彈”

“臥倒”

“蓬!”

.....

.........

“二營長,醒醒”

翻開一看二營長已經壯烈犧牲了.


“臥倒”,只是用來減少受力面積的,如果在遠方爆炸就像下圖

我的繪畫功底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站著的那個人,被幹倒的幾率大很多,就算走運沒有彈片打到,衝擊也會讓他直接飛出去摔胳膊斷腿的。

臥倒後,情況會好不少,雖然也有可能被彈片打中,但是幾率會小很多,在沒有其他良好的條件下,能製造一點好的條件,那就製造,畢竟臥倒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

臥倒的時候不要貼著地面,要不容易被衝擊波震到五臟六腑,或者直接暈過去,上圖的那個臥倒的小哥的動作還算過得去。

當然以上情況是在稍微遠點的地方進行的,而且敵方炮火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如果離得太近,或者現代的高能武器,就算鑽到地裡去估計也得別炸出來。


除悵


臥倒是為了減少殺傷

炮彈落地會對上呈扇形早成大範圍彈片傷害,臥倒可以避免身體要害被彈片擊中

但是對方如果炮火密集,地毯式轟炸那臥倒基本沒用,需要挖避彈坑,這也是我兔的基本技能之一。

還有就是炮彈種類,如果對面發射凝固汽油彈一類的,臥倒也是個死……

最後說一下我看的一個關於二戰老兵的回憶;

是關於“臥倒”的姿勢的;

他說當年很多新兵蛋子上戰場,炮彈來襲知道臥倒,但炮擊過後,人沒事,慢慢的開始不吃東西,再後來可能在休息睡夢中就死去,死時口鼻流黑血……

這些都是被炮彈“震”死的,人看著沒事,其實內府已經嚴重被震傷。炮彈來襲時臥倒並不是要整個人貼地上,臥倒時,肘部與膝蓋作為支點身體和地面保留空隙,尤其是胸腹部絕對不能貼地。不然炮彈強大的衝擊力和經過地面的強震都能把內府直接重傷……在當年戰場上震傷就相當於宣告了死亡。


不斬無名不落青雲


我認為臥倒是有作用的!

首先炸彈💣或者炮彈的傷害,分三部分,炸彈的爆破中心的直接攻擊,來自大地傳來的振動,還有彈片和爆破起的土石。

臥倒可以避免第三部分~~彈片和土石,火焰的衝擊,臥倒後與爆破波正對面積,會大幅度減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傷害。

至於第二部分,可以我看到有位答友說的,不直接完全爬在地上可以減免這一類傷害!蟹蟹他!原理為儘量隔絕同地面之間的接觸,減少振動波的影響。

至於第一部分傷害,除非大羅金仙了,這個我想不到可以避免的方法。炸彈爆炸中心的高溫和高壓下,估計不會有時間思考,就再見了。

(上圖是外國汽車炸彈自殺式攻擊中國要安全許多)

根據這些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炸彈升空後,落點確定不會改變,落點的人臥倒和不臥倒的區別不大,不過在爆炸中心區以外的地方的人,臥倒可以有效避免收到其他傷害,有更多的存活可能!

最後向無數革命先烈致敬!!


DOWMSHIFTER


炮彈爆炸對人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彈片和衝擊波。

炸開的彈片斜向上呈現喇叭狀向四周飛散,如果你第一時間臥倒,就能處於破片飛散的死角里,顯著減少被殺傷的可能。

衝擊波的速度高於聲速,它是躲不了的,它根據地形等因素不規則地向四周擴散,為了防止衝擊波的傷害,臥倒時進來雙肘觸地,雙手抱頭夾耳、嘴巴張大、雙腿跪地、腰部儘量抬高減少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這種方法可最大限度減少衝擊波對內臟的衝擊。

臥倒時,儘量呆在有一定高度的堅硬物體的後面,彈片飛灑是有一定的拋物線的,這樣也可能提高存活率。

當然,這裡所說的炮彈是傳統的火炮,在現代重型火炮面前,什麼臥倒都沒有用。但傳統的東西還是有用的,戰場上遇到炮彈來襲,首先下意識臥倒總歸是沒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