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会喊着“卧倒”,卧倒炮弹就真的打不到吗?

豆沙的冷


当然不可能,如果战场上的士兵卧倒炮弹就打不到,那还要炮兵干嘛?当炮弹打过来的时候,对处于阵地上的士兵来说主要有两种杀伤力。第一种是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杀伤,第二种是炮弹产生的巨大冲击波杀伤。卧倒可以减少身体与飞来的弹片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小伤亡。对于炮弹的冲击波,卧倒也没有用。并且炮弹单位体积弹药量越多,冲击波也越大,波及的范围也越远。

当炮弹打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趴下卧倒,而不是惊慌失措到处寻找躲避炮弹的地方。卧倒也不是直接趴在地下,这种做法基本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炮弹带来的巨大冲击波将通过地面传向四周,直接触及趴在地面士兵的五脏六腑。轻则受伤,重则直接就会阵亡。事实上战场上正确的卧倒方式是:双手抱住头部,双手和双腿的肘部接触地面,同时张大嘴吧。这样才可能减少炮弹冲击波带来的伤害。

如果在战场上攻击方投入的是口径超过150毫米的重型火炮,卧倒起到的减少伤亡的作用也将大大减小。试想一下,一发150毫米榴弹炮砸在身边,那肯定必死无疑了。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交战双方基本都是大口径火炮,低于105毫米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甚至还有150毫米的迫击炮。双方炮兵不要钱的互相拼命倾斜炮弹,带来交战士兵的大量伤亡。

在防御炮击方面,我军可谓是经验丰富,猫耳洞就是代表性的防御炮击的方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使用到猫耳洞防空和防炮。在解放战争前叫的是“毛耳洞”,而不是猫耳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将猫耳洞发挥到了极致。虽然猫耳洞可以更大程度上防御炮弹带来的伤害,但是其环境还是太恶劣了。一般的军队根本难以做的到,但是我军却做到了。


兵说


首先来说说炮弹的原理,绝大多数炮弹杀伤敌人的方式是破片杀伤。就像手榴弹一样。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下40mm榴弹,大家都在电影或者游戏里见过。没什么是一发40mm榴弹解决不了的。但是,事实上40mm破片榴弹的实际杀伤距离只有5米。而且这5米是针对软目标的。就算在这个距离破片也没有办法击穿最基础的防弹衣。40mm榴弹或许不能一发直接删除敌人的存在,但是足够多的破片足以让敌人丧失战斗力。

当然二战时的炮弹要比40mm大的多,但是杀伤原理依旧是一样的。在平原或者山丘地形,虽然卧倒也不能有效的躲避炮弹袭击,但是卧倒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躲避斜上方向的破片攻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士兵受伤。在战壕里遇到火炮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卧倒,离地面越近或者低于地面就越能避免破片的杀伤。在战壕里,只要火炮没有直接击中战壕,卧倒的存活率是最高的。就算火炮直接击中战壕内部,除了离弹着点最近的几个人以外,其他人的存活率非常高。当然火炮也有破片杀伤和高爆杀伤两种。虽然两者都是主要靠破片杀伤敌人,但是高爆弹会扩大杀伤半径,因为在弹体内增加了爆炸物,不仅能更有效的发射破片,还可以利用爆炸造成的冲击波杀伤敌人。

虽然火炮袭击是最好的压制,击杀敌人的方法,但是火炮最大的威力在于对敌人心理上的攻击,在持续火炮袭击下士兵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破。而且火炮一旦击中敌人,场面也是十分恐怖。这也极大的帮助了扰乱敌人心理的战术。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众所周知,一般在战场上双方在发动进攻之前往往都会有一段强有力的火炮准备,往往瞄准敌人的防线就是一通炸,会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之久,如果炮击结束了那么就代表着守军即将冲上去,所以一般炮火准备就代表着一场进攻的开始,火炮素有战争之神的美名,他在战场上的杀伤力是有目共睹的,基本所有人都认同他毁灭性的作用,这也是进攻之前做炮火准备的原因,毕竟火炮能摧毁守方的火力点与工事,能减小进攻方的伤亡,以更小的伤亡获取最大的利益。

不过在战场上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十分有道理,炮弹打到工事上只要士兵们卧倒在地便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就算直接命中那么死去的时候一点痛苦也不会有,可以算是最轻松的死法了,而机枪便不是这样了,机枪往往一打一个准,造成的杀伤比炮多了,防御炮轰士兵们只需要卧倒在地,就能不被炮弹的碎皮伤害,直接命中死去又不会有痛觉,唯一例外的便是遭到重巡洋舰主炮一级的炮弹攻击,那样士兵需要用关节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不能让太多面积接触地面,否则人体内脏会被炮弹带来的冲击波震碎,基本没办法救活,只能自己默默等死,死亡过程既漫长有痛苦,这时候甚至希望有人给一枪痛快,早死早脱离苦海,比起被直接命中会惨上无数倍。


紫龙防务观察


不是打不着,而是针对大多数落地触爆的炮弹而言,卧倒能够尽可能减少飞射弹片击中自己的概率。比如下面这种迫击炮炮弹爆炸,注意这是个真实照片,一个女摄影师拍摄迫击炮发射时候迫击炮炸膛。

但是如果炮弹落点离你很近的话...你也卧倒吧,这样至少不至于你的四肢或者内脏被冲击波冲的捡不回来,降低清理难度的同时死的也比较有尊严。

如果你遇到的是大口径的高爆弹,千万别贴地趴,不然地面的冲击会让你的内脏感觉像被降龙十八掌打一样,所以正确姿势是这样,对的 平板支撑

但如果你遇到榴霰弹的话....这个没办法帮得了你了,因为这玩意是空中爆炸的,然后里面的羞耻的小钢珠和冰雹一样打下来,你趴不趴都一样..反而趴下中的弹更多。


疯狗的轻武


当遭到炮击的时候会大喊“卧倒”,不是打不到,而是尽可能的避免被破片击中,因为炮弹在爆炸的时候,除了猛烈的冲击波,还会产生大量向四面八方飞射的破片,而这些破片可以说才是对步兵的主要杀伤因素。

看上图,当炮弹触地爆炸的时候,那些破片甚至是爆炸掀飞的沙石都是像图中红色箭头的方向四射而开的,而当你卧倒趴在地上的时候,身体就刚好避开了这些碎片沙石飞射的角度,所以,只要没有当场被冲击波震死,那么活下来的机会就大多了,只不过如果离爆炸中心很近的话,也不用考虑卧不卧倒了,基本上冲击波就能把你内脏震碎了!


当然,我前面说的卧倒可以尽可能避免破片的伤害,那是指炮弹触地爆炸的情况,有一种情况是不管卧不卧倒,都是一样要“扑街”的,那就是炮弹空爆的时候,因为空爆的炮弹,那些碎片飞射的轨迹可以看成是一个“球型”了,像上图那样,空爆的时候即使趴在地上也没用,那些破片一样能把人打成筛子。

所以,“卧倒”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毕竟大部分炮弹都是触地后才会爆炸,除非是要清扫战壕、掩体后面的步兵的时候,才会使用空爆弹,面对空包弹的时候卧倒就没什么用了,当然,卧倒也不是说能让你不被炮弹击中,如果是直接被炮弹击中,那直接就粉身碎骨了!


哨兵ZH


首先,这个“卧倒”,听到最多的地方肯定是影视剧上。可是影视剧里涉及到专业比较深的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打马虎眼,比如子弹打到后背立马吐血,打到腹部也是马上吐血,打到胸口也是立马吐血,连一秒钟蓄力的时间都不给人家。可是医生告诉你,不可能。

同样的,对于炮弹飞过来就会无一例外的喊卧倒这种行为,他们当然也不会太较真。也较真不了,毕竟观众都不是打仗出来的,弄那么复杂没必要。真正在战场上下来的人就会明白,什么情况下卧倒能保命,什么时候卧倒会送命。

常规炮弹的杀伤部分有四个,一是弹片,这是最主要的。二是冲击波。三是强大的震动。四是巨大的声音(主要伤耳膜)。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影视剧所传达的“卧倒万能”的观念会害死很多人的。

不用上图也知道,弹片以炸点为中心呈漏斗状往四周飞射,为了避开弹片的杀伤,无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身体避开弹片的辐射范围。怎么避开?卧倒被人当做是第一选择——但是,大口径火炮和航空炸弹动不动就重几十斤,航空炸弹会更重,100多斤到几百斤的都有。这样的炮弹打过来,爆炸所产生的震动会让几十米上百米范围内的东西都有会被震到,二战时候日军用的150公斤航空炸弹(威力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100多米范围内可以明显感觉到震动,如果是在几十米范围内趴着,就等着被震伤内脏吧。


重达150公斤的日军航空炸弹

所以,当感觉到炮弹的呼啸声时,第一时间应该找遮蔽物,比如大树、巨石、壕沟。采用跪蹲低头姿势躲在遮蔽物后面,同时双手捂紧耳朵,然后闭眼睛等着爆炸结束。如果是墙壁,最好离墙壁远一点,以防冲击波冲倒墙壁产生二次伤害。如果什么遮蔽物都没有,只能卧倒,但是卧倒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让身体紧贴地面,得双手抱头,肘部撑地,和膝盖一起把身体撑起数公分距离,总之就是不能让身体贴着地面。有人说趴下的瞬间双手交叉胸前可以保命。但是这样就把耳膜完全暴露在超大分贝的爆炸声里了。


这爆炸效果,卧倒能活命?

当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炮火连天的时候,你也很难有如此快的反应。大多数都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炸死了。不能指望掌握了几点小技巧就保住性命的,要不然还用发明炮弹干嘛。


独钓寒江


突然想起了影视剧里的对话...

“二营长...炸弹”

“卧倒”

“蓬!”

.....

.........

“二营长,醒醒”

翻开一看二营长已经壮烈牺牲了.


“卧倒”,只是用来减少受力面积的,如果在远方爆炸就像下图

我的绘画功底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站着的那个人,被干倒的几率大很多,就算走运没有弹片打到,冲击也会让他直接飞出去摔胳膊断腿的。

卧倒后,情况会好不少,虽然也有可能被弹片打中,但是几率会小很多,在没有其他良好的条件下,能制造一点好的条件,那就制造,毕竟卧倒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卧倒的时候不要贴着地面,要不容易被冲击波震到五脏六腑,或者直接晕过去,上图的那个卧倒的小哥的动作还算过得去。

当然以上情况是在稍微远点的地方进行的,而且敌方炮火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如果离得太近,或者现代的高能武器,就算钻到地里去估计也得别炸出来。


除怅


卧倒是为了减少杀伤

炮弹落地会对上呈扇形早成大范围弹片伤害,卧倒可以避免身体要害被弹片击中

但是对方如果炮火密集,地毯式轰炸那卧倒基本没用,需要挖避弹坑,这也是我兔的基本技能之一。

还有就是炮弹种类,如果对面发射凝固汽油弹一类的,卧倒也是个死……

最后说一下我看的一个关于二战老兵的回忆;

是关于“卧倒”的姿势的;

他说当年很多新兵蛋子上战场,炮弹来袭知道卧倒,但炮击过后,人没事,慢慢的开始不吃东西,再后来可能在休息睡梦中就死去,死时口鼻流黑血……

这些都是被炮弹“震”死的,人看着没事,其实內府已经严重被震伤。炮弹来袭时卧倒并不是要整个人贴地上,卧倒时,肘部与膝盖作为支点身体和地面保留空隙,尤其是胸腹部绝对不能贴地。不然炮弹强大的冲击力和经过地面的强震都能把內府直接重伤……在当年战场上震伤就相当于宣告了死亡。


不斩无名不落青云


我认为卧倒是有作用的!

首先炸弹💣或者炮弹的伤害,分三部分,炸弹的爆破中心的直接攻击,来自大地传来的振动,还有弹片和爆破起的土石。

卧倒可以避免第三部分~~弹片和土石,火焰的冲击,卧倒后与爆破波正对面积,会大幅度减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伤害。

至于第二部分,可以我看到有位答友说的,不直接完全爬在地上可以减免这一类伤害!蟹蟹他!原理为尽量隔绝同地面之间的接触,减少振动波的影响。

至于第一部分伤害,除非大罗金仙了,这个我想不到可以避免的方法。炸弹爆炸中心的高温和高压下,估计不会有时间思考,就再见了。

(上图是外国汽车炸弹自杀式攻击中国要安全许多)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炸弹升空后,落点确定不会改变,落点的人卧倒和不卧倒的区别不大,不过在爆炸中心区以外的地方的人,卧倒可以有效避免收到其他伤害,有更多的存活可能!

最后向无数革命先烈致敬!!


DOWMSHIFTER


炮弹爆炸对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弹片和冲击波。

炸开的弹片斜向上呈现喇叭状向四周飞散,如果你第一时间卧倒,就能处于破片飞散的死角里,显著减少被杀伤的可能。

冲击波的速度高于声速,它是躲不了的,它根据地形等因素不规则地向四周扩散,为了防止冲击波的伤害,卧倒时进来双肘触地,双手抱头夹耳、嘴巴张大、双腿跪地、腰部尽量抬高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减少冲击波对内脏的冲击。

卧倒时,尽量呆在有一定高度的坚硬物体的后面,弹片飞洒是有一定的抛物线的,这样也可能提高存活率。

当然,这里所说的炮弹是传统的火炮,在现代重型火炮面前,什么卧倒都没有用。但传统的东西还是有用的,战场上遇到炮弹来袭,首先下意识卧倒总归是没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