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武松反对接受招安,假设鲁智深这个派系要造反出梁山,能够全身而退吗?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既然理念不合,大家完全可以做到好聚好散,犯不着大动干戈。但仔细想想,梁山上反对招安的人并不多,反对派又集中在二龙山和晁盖元老团队中,就算事情发展到最坏的地步,晁盖部队能和二龙山一起去造反吗,恐怕很难吧。

那么假如鲁智深和武松要造反,谁能响应呢。首先施恩、张青、孙二娘作为武松的“跟班”定会积极响应,杨志这种官迷再加上将门之后不会甘心做个贼寇,他还是希望在朝廷为官光宗耀祖,而曹正有师傅林冲在,支持鲁智深的可能性也不大,林冲只是想杀高俅,骨子里还是想回京城的。所以支持鲁智深的小伙伴就很少,并且同为二龙山,成员间也并非一心。

鲁智深还有个朋友是史进,而论关系而言史进其实和朱武他们走得更近,朱武三人属于中立偏招安的人士,史进身上也没有那种嫉恶如仇不行不行的感觉,至于其他首领基本没有愿意死心塌地和鲁智深造反的了。

晁盖嫡系存活的且不愿意招安的有公孙胜、刘唐、三阮、杜迁、宋万,这里面的人杜迁和宋万并没有造反的魄力,而其余的人和鲁智深、武松的交集也不深,他们反对招安是因为宋江打破了他们自由纵情山野的梦想,和鲁智深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没必要主动给跟着鲁智深闹腾。

所以如果双方打起来,鲁智深等人真的是毫无胜算。

但是我们发现鲁智深和武松最后也没有脱离梁山,原因很简单,虽说二人不愿为朝廷效力,但当国家有难时,二人依然收起了自己的小情绪毅然决然的去南征北战,这是一种大情怀,也是之所以二人能得到高人气的一大原因吧~


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所在~


逻辑文史游


鲁智深,武松反对招安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他们这几位要造反的话还真就不好说,能不能全身而退就要看他们的造化啦!



首先鲁智深,武松一伙的实力跟宋江来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鲁智深一派基本上也就是当初的二龙山原版人马,成员包括武松,杨志,曹正,张青,孙二娘,施恩这几位。另外还能拉拢的也只有少华山的史进,朱武,杨春,陈达,和桃花山的周通,李忠等人。所以与宋江的梁山第一派系比起来,鲁智深,武松一派基本上都是武将,也就是说缺少有智谋的人才,而且人员数量相差甚远,要真正打起来根本不是宋江的对手。



宋江一派人员众多,几乎占据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百分之百七十以上,宋江文有吴用,朱武,正负军师,武有卢俊义,呼延灼,关胜,秦明等等大将,身边更有嫡系花荣,李逵等诸多兄弟保护,所以梁山以今非昔比,不是以前王伦时代的梁山,要文没文要武没武。那时候鲁智深等人要是占领梁山是轻而易举的事,现在要是公开造反,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没准还会被宋江吃掉。


就算晁盖留下的余党,林冲,刘唐,阮氏三雄,杜迁,宋万,百胜等人支持鲁智深他们造反的话,那也很难打败宋江一派。况且这些人还不可能都站在鲁智深这边,另外宋江的知名度和在江湖上的影响力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所谓气势压倒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江湖险恶,弱肉强食勇者胜,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以鲁智深,武松也绝不会冒这个风险与宋江作对,就算一百个不愿意宋江招安,大不了学公孙胜一走了之罢了,所以根本不纯在造反这一说,就算假设他们造反,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任驰赢天下


鲁智深这个派系,是指的“三山系”(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人马吗?

如果仅仅是三个山头的人马因为地缘关系临时拼凑起来打过一次青州城,后来同上梁山,就把他们划分为一个派系,那就太失之儿戏了。

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些山头的人员构成以及和鲁智深的关系分析一下他们是否铁板一块。

桃花山:李忠,周通。


鲁智深初次在渭州见面时就奚落了“打虎将”李忠一顿,说他不是一个爽快人。

后来去东京大相国寺的路上在刘家庄又暴打了强娶民女的“小霸王”周通,三人见面,仍然话不投机。

临行时鲁智深嫌两人小气竟把伺候他的小喽啰打晕绑上,卷了金银器皿从后山滚下不辞而别。

从此可以看出他们的脾气秉性不是一路人,桃花山的两位头领能铁了心的跟着鲁大师反水吗?概率太小了。

白虎山:孔明,孔亮两兄弟。


这哥俩是宋江的徒弟,宋江“坐楼杀惜”后逃亡的第二站就去了孔家庄,然后才去了花荣的清风寨。

可见宋江和两人的关系之牢固,那可是宋江的心腹跟班啊,指望他俩和宋江翻脸跟着鲁大师反出山寨,简直痴人说梦。

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

施恩,张青,孙二娘,曹正。


即使是在二龙山内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牢不可破。

鲁智深和武松在“菊花大会”上公开发声反对招安,如果说原来二龙山的其他人人微言轻不便支持,那么二当家杨志呢?为什么也表示沉默,是不是搏个“封妻荫子”的招安愿望正和他的心意呢?

施恩原本也是朝廷体系中人,他会坚决的反对招安吗?

从他在孟州明知武松再次被发配,半路上遭追杀而不采取任何举动的表现来看,至少他的人品值得怀疑。

那么,剩下坚定的跟着鲁智深,武松出走的就只剩下张青,孙二娘夫妇和曹正了,仅凭这几个人的力量,真要翻脸和宋江的嫡系火并的话还就真不能全身而退。


另外,即使加上和鲁智深渊源颇深的“九纹龙”史进率领的少华山的力量(朱武,杨春,陈达),也显得太单薄了。


田获三狐


可以的,二龙山是青州三山里实力最强的,因为这里有三大高手坐镇,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和青面兽杨志,这三人之前毫无交集,都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二龙山这一个地方落草,其中还有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操刀鬼曹正、金眼彪施恩等人。后来梁山吸纳三山人马的时候才加入,这个团体的实力非常强,包揽了梁山步军两大头领。另外鲁智深还和林冲交好。林冲肯定是站在鲁智深这边的,再有就是少华山史大郎跟林冲鲁智深都很要好,少华山由九纹龙史进牵头,成员有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这四人很早之前就结识了,在少华山一带打家劫舍多年。实力也非常强。再就是桃花山。李忠、周通肯定也是站二龙山这边的。再说说元老派,元老派刘唐、阮氏三雄、白胜本不被宋江待见,所以元老派也不会帮宋江的,杨雄石秀更不用说了,还有孙立一系。这样的整容打下梁山都有可能,更别说全身而退了


经典影视视界


所谓的鲁智深派系指的是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华山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等。虽然人少,但有文有武,在梁山上有一定的地位。



首先我觉得鲁智深派系不会造反。当初他们上梁山也是也是冲着宋江和梁山的名气去的,这帮人也没有太大的志向,跟着梁山也许还能做点事情。

再说其实他们也不一定是真心反对招安,当初在孔家庄武松被宋江救下来后,两人分别时武松对宋江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不迟。”



鲁智深和武松不愿意被招安,只是因为朝廷黑暗,并不是真心反朝廷。” 即使他们不想被招安,也不会造反,也没必要造反。鲁智深曾说过:“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真要走的话,按宋江的性情,不会死拦着他们,不至于反目成仇。造反这个情况不存在。


超哥说成语


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形成了一个反对诏安的派系,在梁山政治体系里面,这俩属于边缘人物,梁山出家人的外型有三个,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基本接近高层管理,其它两个就是鲁达和武松,他们的经历又很不一样。

鲁智深自从拳打镇关西一路到野猪林救林冲,最后上了二龙山后,野惯了,所以招安如果不去打方腊继续杀人的勾当,他是不会同意的,只有禅杖嗜血支离破碎的尸体才能刺激他的生活。

武松也差不多是个杀人狂,武松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宋江招安的,所以最后宋江就把他留在了杭州寺庙里不管了。要知道武松和鲁智深、林冲这些人是饱受朝廷和权贵陷害的人,一生痛恨恨不得杀光他们的。

如果他们这个派系造反退出梁山,情况是如下的:


第XX回 花和尚率众退走鸭嘴滩,宋公明含泪送行施鸩毒


话说宋江每日里搂着孙二娘嬉戏,等着朝廷招安诏书一到,自己好封侯扬名,不料一众弟兄之中,早有那几个按捺不住的,吵吵嚷嚷借酒发疯只是不愿意招安。是哪几个?原来是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赤发鬼刘唐、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九纹龙史进、等约二十八名头领。这一日,乘宋江吴用等管理层出去鸭嘴滩钓鱼娱乐,花和尚鲁智深召集众人来至忠义堂开头脑风暴会议。花和尚道:“各位弟兄,洒家自从拳打镇关西,一路杀来,死在洒家禅杖下的奸吝小人已经不计其数,如今要去投靠朝廷,洒家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

只听武松喊道:招他娘的安,我武松好歹打虎英雄,杀不尽贪官污吏,反而要去投靠,岂不是坏了我名声。”众位都嘶喊着要寻个主意。李逵说道:“你等只顾自己,铁牛也知道招安讨厌,但公明哥哥待我们义薄云天,铁牛真不知如何是好?”

林冲道:“如今高太尉未死,我反而要去做他下面兵卒,我林冲命苦也。”

花和尚一拍桌子喊道:“不如,洒家带着大家,退出梁山泊,去二龙山暂时住着,依旧打家劫舍除暴安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不参与招安便是,岂不快活。”众人都有此心,武松就提出举手投票,同意的举手,除了李逵,都举手了。李逵起身便走,道:“各位哥哥放心,铁牛不舍得公明哥哥,但铁牛绝不告密,各位哥哥但走无妨。”


当下花和尚鲁智深被当选为反招安委员会主席,林冲为秘书长,武松为特别行动队长,大家收拾细软,拿好梁山积蓄多年的银两,下午三点半后山集中集合,从后山绕至鸭嘴滩,由旱地忽律朱贵、笑面虎朱富在滩边接应,水路上要走的几位兄弟,张顺张衡、阮氏三雄等人用船度至山外。计划定了,下午三点半,一概人等便依记行事

等到了鸭嘴滩,正要上船,忽听公明言语:各位兄弟,停步!众人看时,是宋江带着吴用、卢俊义、李逵、柴进、燕青等一般兄弟。花和尚指着李逵骂道:“黑厮,你敢告密”李逵笑道:“鲁提辖莫要怪俺,俺只是觉得,公明哥哥至少也要送送各位。”

宋江道:“弟兄们不想招安,我懂,啥话也不说了,一场兄弟,我宋江必须来送送各位。”说罢跪下一拜,这一拜,武松已经泪从眼出。宋江起身再一拜,道:“各位随我一路征战,情同手足,如今一走,不知几时才能相见,宋江之罪啊!”二十八位要走的兄弟都哭了,一起下拜,齐呼公明哥哥。一时间涕泪纵横,失声痛哭。

宋江互换戴宗,呈上二十八杯番国威死寂好酒。道:“众位兄弟且喝了我这杯送行酒再走”花和尚鲁智深第一个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其他人也都尽数喝完。

随后再次拜别,上船出走,船至鸭嘴滩芦苇荡边,忽然见林冲一口老血喷出,倒栽葱倒入水中,众人救不及,已经一命呜呼。鲁智深见林冲死了,移动肝火,也是喷洒老血,倒栽船头而亡,紧随其后乃是武松等人,俱各腹内绞痛,顷刻之间死尽在鸭嘴滩里。

宋江遥遥看着众人倒下死尽,方才叹口气,对李逵哭道:“铁牛,你负责好好安葬这些兄弟。”李逵也哭道:“哥哥为何要毒死他们”吴用道:“铁牛不知道哥哥的用心良苦啊。如果他们出去继续做强盗,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哥哥是用一杯毒酒,帮他们保留英名啊!”李逵听了使劲点头。安排孙二娘等人去收拾那二十八人的尸体去了。

这晚,宋江叫来戴宗,修书一封,要他急送东京高太尉处,催促招安快速启动。


蒙面悟空侠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我觉得如果鲁大师和武二哥实在不能接受招安,要反出梁山的话,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不过,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个鲁大师派系指哪些人。看到别的答主说什么白虎山桃花山也算二龙山派系的,个人觉得不靠谱。桃花山李忠周通两个没本事的,可能未必想招安,但也可能想过点安稳日子洗白身份,不管是跟鲁智深还是跟宋江,都有可能。但是白虎山上的孔明孔亮兄弟,作为宋江的徒弟,那是心腹中的心腹,是不可能跟着鲁智深反出梁山的。

那么二龙山的人会都跟着鲁大师武二哥反出梁山吗?也不见得。最起码青面兽杨志就不会走,杨志其实是个坚定的招安派,他身上的枷锁太重,落草为寇本来就是情不得已之下的无奈之举,有洗白身份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过的。身为天波府杨家的子孙,他日日夜夜想的是如何恢复祖先的荣耀,如何用自己的一身武艺一刀一枪博个功名出来。张青孙二娘夫妇本来就是做惯了黑买卖的人,他们自己或许并不见得多反对招安,但是他们和武松关系确实非同小可,武松要反出梁山的话,他们应该会追随。至于操刀鬼曹正和金眼彪施恩,其实不太好说,曹正可能留在梁山跟着师父林冲,也可能跟着鲁大师走人了。至于施恩,没有白道身份做掩护,他在黑道是混不起来的,他或许也会留在梁山等待招安吧。

那么梁山上还有别的人会跟鲁智深他们反出梁山吗?应该有,但不是林冲,而是少华山的史进一伙。鲁智深和史大郎很投缘,而史大郎一看就是那种崇拜古惑仔,崇拜刀头舔血社会人的那种人,再加上少华山本来就是打家劫舍习惯了的人,心里未必愿意接受招安,毕竟师父王进,林教头鲁大师这些人都是从体制里面出来的。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林冲会跟着反出梁山吗?我觉得不会,林冲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坐个老实人,让他当一辈子土匪,他真未必能接受。


最后,再回到问题本身,鲁大师武二哥要反出梁山,能不能够全身而退。这是很清楚的,且不说以宋江标榜出来的假仁假义决定了他不敢对鲁智深下黑手,就算他想下黑手也得不到多少人支持。鲁大师要走,林教头杨志这些人虽然未必会跟他走,但肯定不会允许宋江伤害他,而这两个人跟朝廷降将算是一个体系出来的,其余人看他面子也不会让林冲杨志为难。真的要强留鲁智深,只能靠宋江的心腹,然而除了花荣秦明,谁又能和鲁智深武二哥过招呢?何况以花荣的性格,是肯定不会帮宋江做这等卖友之事的。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鲁智深要走,跟他走的会有武松史进杨春陈达朱武张青孙二娘,可能跟他走的会有曹正施恩李忠周通,不会跟他走但是肯定要帮他的有林冲杨志徐宁索超等人,宋江不会去害他们,也没这个能力不让他们全身而退。



扶摇郡主


历史上方腊起义规模要比宋江大的多,不过最后持续了不到一年就失败了,方腊也被俘自杀,正是基于这一事实,最重大的一次起义没法变成小说的主干,反而成为主干的消灭对象。两宋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外族入侵而不是农民起义,这点是已经定了的。

在小说里有提及一个概念,那就是四大寇,分别是山东宋江 淮西王庆 河北田虎 江南方腊。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几乎轻而易举的就灭了王庆、田虎,废了很大力气才消灭方腊,梁山好汉也损失惨重。那宋江有受到朝廷招安,其他人肯定也受得,特别是方腊,在小说里综合实力不输于宋江,朝廷肯定费尽心思招安。我猜想当时朝廷肯定也不想四家一起被招安,朝廷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当过强盗的人马也接不住啊,它只是希望尽快招安一家,支持这家去攻打其他几家,让他们彼此消耗,最后坐收渔利,就看谁的表现积极了。这时候其他几家并不感冒,唯有宋江表现出极大兴趣,几次试探下来迅速接受了招安。

梁山那么大盘子,派系复杂,自然也不是都一条心,比如招安这个重大议题上面,就有不同意见,宋江是肯定要招安的,大部分梁山弟兄虽然没有明着说支持,但都不发声,起码也没说反对,公开叫出反对的有李逵、鲁智深、武松,李逵其实打心眼里不喜欢招安,但他乃宋江身边一忠犬,顶多也就吠两声,一切还看宋江的,鲁智深、武松肯定也不喜欢招安,两人一来排名高,二来本领强,所以敢直接发声。但是他们再不乐意,再反对,他们也走不了,为何呢?

《水浒传》第一回就交代了洪太尉在龙虎山放走了百十妖魔,第二回就解释道对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名有姓刻在石碑上。后来宋江排坐次时,天降石碑,每个人什么星交代的一清二楚,宋江认为这是天意如此,所以一百零八人对应天意,一个不能差一个也不能少,不然就违背天意了。在这种情况下,宋江能放人嘛。宋江历来八面玲珑,一张嘴十分能说,不仅能说还会哭会下跪,到时候鲁智深纠结一伙人执意要走,宋江扑通跪下了,又劝又哭,这鲁智深还走得了吗。甭管那石碑印刻是天降的还是宋江故意找人刻的,一百零八人不能少是肯定的。

鲁智深和武松都是直勇汉子不假,却也不是傻子,他们既在体制内待过,也在二龙山落过草,自己什么处境他们不是不知道。几个人独立出去,首先吃喝就是个问题,必定还要靠着打家劫舍维持,除了吃喝,能否保住山头也是个问题,人丁稀少,官府一旦多派兵马铁定玩完,走了是有一时痛快,后面却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只能说说,宋江等人一劝,他们也就借势不说话了。

如果说鲁智深武松就是硬抗到底,执意下山那又如何,鉴于之前忠义堂的虚名,宋江也不敢翻脸,心中必定十分不痛快,眼巴巴看他们离开。可是还有以后呢,宋江可是接受招安了,势必要听朝廷任命攻打别的山头,到时候那就会与鲁智深他们遇上,依着宋江个性肯定会再次相劝,鲁智深他们再不听的话那就只有兵戎相见了,鲁大师一伙免不了被消灭。

所以鲁智深他们不会真的因为招安就出走,如果真的出走了,那也避免不了被消灭的命运。


一览众河小


鲁智深的影响力不能只从三山而论,要从深层理解,鲁智深和林冲是旧交,对林冲有救命之恩,林冲对朝庭恨之入骨,鲁若有难,不会不对鲁援手,且林亦反对招安,林冲系晃盖留下的班底头领,一同者还有阮氏三雄,刘唐等人,他们对朝庭亦无好感,又都不被宋江看好,晃盖走后,基本可以认同为一个团体,加之史进的力量,可谓人脉宽广不可低估。这也是阮氏三雄手下何进在招安后杀死朝庭命官,宋江先不动军法都摆苦肉计跪哭何进的原因,但要撕破脸皮,和众多朝庭纳降的将军及宋江亲信干仗,势力还在下风。


远行客5513


不会即使他们里面派系重重但是他们还是有意识的,假如他们分崩离析了,就会成为小势力,到时就是会被政府军逐个击破,当他们团结一切力量的时候,政府打的有点吃力,这时政府觉得打他们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相比较被逐个击破,弃暗投明加入政府军去讨伐起义军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正是他们短暂的团结在一起,也成了梁山泊和政府军谈判诏安问题的一个主要的讨价还价的砝码。于是宋江很快的加入了政府军,政府也觉得他们其心可用,也是一个削弱他们的一大时机,于是宋江与方腊死磕到底,也就应了当年那句著名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于是方腊被剿灭后,政府也开始暗自支持奸臣打压,或者是默许了他们的行为但是和梁山时不一样的是他们留下的是正面的形象。而不是作为叛军和顽匪被就地剿灭,所以我想鲁智深一派应当不会拉着人马出来单干,历史上的真实案例有很多,(比如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负气带着十万精兵出走)结果都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