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為何痛批德雲社演員張雲雷?與郭德綱有什麼恩怨嗎?

讀劇慧眼


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新京報的文章,還是某些閒的蛋疼的網友編造的。如果是真的由新京報發表的,那麼這個水準真有點低啊。

媒體有權批駁某些社會現象,也可以直接批判德雲社的表演,他有這個權力,問題你倒是找個像樣的小編啊。想批張雲雷走偶像路線,你直接在文章裡幹他不就完了,何必東拉西扯呢?你說觀眾弄些熒光棒和《關公戰秦瓊》有毛關係?腦洞太大了,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再說說張雲雷,確實這孩子長的好看點,惹得一群女流氓如醉如痴,我覺得這點本身無可厚非。哪條行規規定相聲行業不能有偶像出現了?

張雲雷在德雲社算是老人了,學藝多年,基本功紮實,尤其擅長柳活兒。長的雖然有點妖嬈,但是其實這孩子性格比較剛烈。為愛情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去了,雖然後來德雲社官方解釋是他喝大了,我還是相信第一時間他的同伴的話,說白了就是讓人甩了,一時想不開。現在這孩子帶著一身鋼釘子上臺,還真是令人欽佩。


相聲演員臺上臺下互動是常事,像小嶽嶽經常的萬人大合唱《五環之歌》,還有千人互動“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等等。所以張雲雷和觀眾一起唱那首河畔,其實沒什麼。就是商演的組織者準備一些熒光棒也沒什麼不對,誰規定說相聲就不能揮舞熒光棒了,開演唱會也是從無到有的,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


河畔一壺酒


郭德綱和《新京報》有何恩怨,這點只有當事人知道。但幾個月前,在觀眾一致抵制“公式相聲”李博士夫婦在《相聲有新人》中的無素養行徑之時,《新京報》連發了幾篇文章,奉勸觀眾:

不要對“公式化”相聲一棒子打死、對“公式相聲”本身不妨多一些包容云云。這其中是不是有某種關聯,不好妄加揣測。

選擇在曲協“新反三俗”會議剛剛過去幾天、德雲社國外“四國七城”大型商演剛剛結束,《新京報》就發出“相聲演員不該有舞動熒光棒的觀眾”質疑聲,明擺著就是知道德雲社WIFI信號強、湊過來“蹭熱度”了。

相聲舞臺下不應該有熒光棒舞動?否則就是娛樂圈的“偶像明星”?按照這個邏輯,《新京報》應該倡議:

  • 相聲演員必須穿大褂,穿西裝的一概不許表演相聲;

  • 相聲演員必須街頭撂地演出,劇場和電視上一律不能有相聲表演;

  • 相聲演員必須“說學逗唱”均過關、必須說傳統段子,“新相聲”一概取消;

  • 相聲舞臺不能出現吉他,不能唱流行歌、調現代舞;

不符合以上條件,索性都轉行吧。就這四條,倡議完看看《新京報》會不會被曲協打臉。如果不敢提出這四條倡議,索性改行吧。我可以打賭,張雲雷還沒改行,你們得先改行了。

關鍵是,這篇文章很奇葩很慫,連名字都不敢提,什麼“

某青年相聲演員”,“這位演員的師父”...,直接說張雲雷和郭德綱不就結了嘛,扭扭捏捏的,哪像個媒體人。實在覺得寫文章有風險索性改行,說相聲也不錯,據說最近張雲雷正在招徒弟呢,搞不好紅了、也有觀眾給你舞動熒光棒,省的羨慕嫉妒恨。


岑詮


新京報是不是一天正事幹不好,拿德雲社開涮。相聲也是門藝術!主流相聲藝術家也有唱歌的時候,上面唱歌底下鼓掌👏就可以接受?!不鼓掌改揮熒光棒就不對???還得逼著人家改行麼?

我看是蹭熱度來了。新京報好好解決下文章點贊大部分怎麼才個位數!可乾點正事吧!

姜這是什麼行為



忍不住想說下


樹大就招風啊,至此德雲社海外巡演之際,前有姜昆反三俗暗批德雲社,後有新京報發文痛批張雲雷,當然新京報也有蹭熱點的嫌疑,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的張雲雷可謂是名氣頗高,其名氣頗有趕超岳雲鵬之勢,而此時新京報發文痛批張雲雷可以說獲得了不少的流量。

新京報的這篇文章開篇便以侯寶林先生的“關公戰秦瓊”為引子指責張雲雷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流量明星,一個是侯寶林大師的“關公戰秦瓊”諷刺的是外行人不懂相聲的規矩,一個是觀眾在張雲雷的返場演出中用熒光棒互動,這兩件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新京報愣是把它們湊到了一起。

隨後新京報又以較大的篇幅陳述張雲雷對《探清水河》的改編是“一個失敗的基因編輯”,隨後又說改造經典“得有教育意義”,這不就是“主流”相聲界的那套理念,而“主流”相聲正式秉承這一理念連傳統相聲的形式都不要了。

那麼,為何新京報不說說這些主流相聲演員不穿大褂的事呢?為何新京報不說說那些主流相聲演員不再以“說學逗唱”為相聲基準的事呢?為何新京報不說說上海交大博士的公式相聲是“關公戰秦瓊”呢?

很明顯,新京報是有意針對德雲社,這樣的針對顯得滑稽可笑,生搬硬湊的論據讓人讀來只會覺得索然無味,你可以批評德雲社,你更可以批評張雲雷,但是為何通篇不敢提張雲雷的名字,而以“某演員”相稱,想批評又不敢直呼其名,這不是心虛嘛。

總之,新京報的這篇批文滿滿的都是無稽之談,我只當它是在蹭熱點。


草根說電影


說個相聲關你新京報什麼,犯法嗎,郭德綱在國外剛演出成功,你們這些小丑跳出來說三道四,你們一個個高高在上,不知道民間藝人苦,郭德綱的相聲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你們這些小丑們心裡不高興了。


王偉12


現在一個張雲雷就容不下了,可想十多年前郭老師承受了多少壓力。現在除了岳雲鵬張雲雷,德雲社的小角兒孟鶴堂、張鶴倫、燒餅、九齡都是辦專場商演的了,德雲社只會越來越好,主流的這是鬥不過師父鬥徒弟,鬥不過徒弟鬥徒孫!就是指著這個信念活著了。


蕭歡13156659769


這個《新京報》無非就是想蹭熱度而已,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新京報,口碑簡直差到了極點。反覆造謠,然後在致歉澄清。整天無事生非,胡編亂造,誤人子弟!用兩個字評價就是“垃圾”!


我一直認為什麼報什麼報發表的一些文章是可信度極高特別權威的,然而這個新京報發的消息還真的不如一個屁來的真實,賤到了極點。

我先給大家看個例子!


用事實啪啪打臉,我就問你疼不疼?

或許新京報和郭德綱真有一些恩怨,我查了一下新京報批德雲社的文章,我的天,好多好多的!隨便一組圖你們自己看。


真是卑鄙到了極點,像這次批的德雲社小辮兒哥哥,我真想問問新京報,觀眾帶熒光棒聽相聲犯法嗎?那是人家的自由,你管的著嗎?別的話我也不說了,像這樣卑鄙無下限的媒體早晚都得被群眾的唾沫淹死!


蘑菇菌菌


張雲雷也不是空有一副好皮囊,人家從小跟著師父苦練基本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粉絲喜歡有錯嗎?你讓“反三俗”的,說“公式相聲”的上臺表演,看看有沒有這麼多粉絲追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別技不如人就泛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路才能越走越遠!!


梅若錦942


我覺得對於主流媒體來說,對於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手段,只要沒有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線,還是要抱有“寬容”、“包容”的態度。

張雲雷在岳雲鵬之後成為第二位郭德綱弟子中爆紅的相聲演員。在重傷復出之後,張雲雷不但沒有人氣暴跌,反而比先前更火。在張雲雷爆滿的商演現場,的確有太多看上去和相聲演出不搭調的狂熱粉絲。這些小女生拿著熒光棒看張雲雷的大型商演,整場演出像看演唱會一樣,一會兒跟偶像“二爺”合唱小曲兒,一會兒為了“二爺”的包袱送出齊聲的尖叫。這樣的相聲演出場面,的確會讓一些資深相聲迷感到不適。

但“存在即合理”,人們印象裡的相聲專場並不是張雲雷這樣的,但也沒有誰規定,觀眾不能拿著熒光棒看演出,不能看演出時送出尖叫。

為了迎合商演的環境,結合自己的藝術特點,張雲雷有了當前“當紅小鮮肉”範兒的表演形式和風格。這樣的演出氣氛,一些人即便不喜歡,但也沒有必要痛批,應該允許其存在。至少喜歡張雲雷的那些狂熱女粉絲還是通過張雲雷的商演,知道了太平歌詞、北京小曲、京韻大鼓。這對於中國曲藝的傳播、傳承以及發展都是好事情。

不過客觀來說,近年來火爆到澳洲、歐洲的德雲系列大型商演,的確讓中國相聲過渡商業化,有些畸形發展的趨勢。我感覺,這需要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演員,為了相聲的良性發展,不要完全跟隨市場大環境浮躁的發展。畢竟藝術需要獨立發展的空間,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過渡依附市場,或者過渡依附體制,會讓包括相聲在內的任何一項藝術門類畸形的發展。


體壇沉思


我個人也覺得張雲雷的表演風格與傳統的相聲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並不能就此武斷地認為這就錯了,這就是“關公戰秦瓊”。

在德雲社興起之前,主流相聲的大師們都喜歡穿西裝說相聲,如果按“新京報”這個作者的邏輯是不是也不妥?傳統曲藝怎麼能穿洋人的西服呢?

按照這個邏輯,看相聲就不能鼓掌,中國傳統應該是叫好,所以熒光棒出現在相聲場子就不合適。但如果西風東漸的鼓掌方式可以接受,那麼新時代的熒光棒又為什麼不合適?

有些人寫東西只是為了些“昧良心的錢”,你不知道他為什麼睜眼能說瞎話,你也不能理解這種違反邏輯常識的文章為什麼能堂而皇之地在媒體平臺發表出來。

但我相信大多數人知道,什麼東西讓自己快樂,也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自己能接受並舒服。

張雲雷的風格對與錯不是現在一些人說了算的,時間會判斷一切。任何的風格既然有觀眾就說明他現在有存在的合理性。流行音樂一開始會被美聲、民族音樂接受嗎?搖滾、rap一開始就被流行音樂認可嗎?有一些不被認可的消亡了,有一些不被認可的興起成為一個流派了。

對於張雲雷多一些觀望的善意,少一些不懂裝懂的惡趣最好。郭德綱說,不是我說的髒,是你心臟,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