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法界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射墨”、“盲写”、“丑书”等怪现象?

蜀疆行1


中国书法,经历从甲骨文到今天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评价体系的一门创造艺术。

在1950年代之前,用毛笔书写是大多数文人的基本功。也因为当时及以前技术的局限,用硬笔书写的人很少,毛笔是书写的首选工具。毛笔和与之配套的设备,被称为“文房四宝”。

毛笔书写很难控制,由此产生完全个性化的书写结果,因而毛笔字从视觉效果上,也有了好坏之分,书法艺术由此产生,并产生了一代代风格各异的书法家。严格来说,古代人用毛笔书写,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工具,成为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纯粹是其个人书写修为的成就。换言之,古代书法就是书写过程产生的一种艺术。写得好的,出类拔萃的就成了公认的书法艺术家。中国最早知名的书法家应该是李斯,随着历史发展,汉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卓尔不群、风格各异的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艺术开始成为书写之外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到了唐代,书法艺术达于鼎盛,据说是唐代科举有专门的书法科目(小编未考证)。唐代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均有开山立派的大家出现,并影响至今。如楷书三大门派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创立的颜体、柳体和欧体,至今仍是书法入门的必学之路。草书的怀素,更将狂草推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化境。唐以后各代,书法领域依然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但是,及至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科举制度被学堂代替,钢笔、铅笔和圆珠笔等西方的书写工具进入书写领域。硬笔提高了书写速度,但无法延续毛笔书写的风格,毛笔书法艺术逐渐式微。等到1950年代以后,硬笔书写普及,毛笔书法与日常学习书写渐行渐远,最终独立于日常书写,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创作,专职书法家开始出现,并以此谋生和立足社会。

毫无疑问,在以硬笔书写为常态的社会,大多数人的毛笔书写基础是薄弱的,即使专职书法家也不可避免。自然而然,书法艺术与古代相比,自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书法创新却没有停止。不少专业书法家在学习古人的前提下,也会寻求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与审美体系。有的人作品可能无法被大众接受,但无疑是延续了几千年书法艺术发展的脉络,进行的有益探索。如林散之的草书、费新我左手书写的行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其美感的,甚至有人看来也有些“丑”,但无妨他们自成一体的艺术创造。

不过,在民间,却有人无视几千年形成的书法创造的基本体系,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试图走捷径,投机取巧,换去金钱和社会名声。这些人不是从临习古代的楷书入手,而是直接从行书或者草书等入手,写出来的东西可想而知了。更有甚者,因无法达到最基本的“像”,便独辟蹊径,旁门左道,自己创造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作形式,或者书体。这些人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脱离书法艺术的基本程序和审美体系,作品无法达到基本审美标准,在形象上给人以“丑”的视觉而不是审美的愉悦。现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有很多这一类书家,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湖书法”。至于“射书”“网书”“盲书”等,算不算书法创作,观众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


旁观者之2018


谢谢铁匠的头发的真诚邀请!

书法界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射墨、盲写、丑书等怪象、乱象呢?我的看法是:他们先是用“书法创新”的旗号包装一下自己,实乃是“做梦都想出大名,削尽脑尖往钱眼里钻”的人。新!奇!怪!是射墨者、盲写者、善丑书者惯用的伎俩。其代表人物都是谁啊?在这里不用说,道内人都知道的。



关于这类人,可以用一句粗俗的、生动形象的歇后语来形容他们,就是:“戴礼帽X狗,都不是排场人!”



射墨、盲写、丑书,不符合时代审美的,更不符合大众审美!书写者是对中国汉字的肆意践踏和侮辱!

我认为,书法创新不是放飞自我,艺术创作更非江湖杂耍,胡抹乱涂的所谓的书法创作,还是趁早收了你们的神通吧!书法创作,还是回归传统的好!


(上图为传统的书法创作者在写作品)

说明:图片源于网络。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书法出现众多怪象,无非是书写者:一为出名,妄想一鸣惊人,留下点作品,赢得名声,赚些钱财;二是别无出路,无基本功、无知识、无名分,瞎选胡闯,标新立异;第三,不晓书法,不懂艺术,玩世不恭,将传统文化艺术当儿戏,杂耍,博君一笑,自以为是......





和平鸽151212276


书法网红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两年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特别火爆,人人都是移动的自媒体,书法界也不例外,涌现了一批网红“书法家”,其点击量和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很多的明星,这一方面的得益于自媒体评的推荐机制,另一方面这些“书法家”的确比较另类。

书法界的三个火枪手

先是以“吼书”出名的曾翔,他善于使用拖把大小的毛笔在地上写字,其形式类似于日本的书法家井上有一,每作书必做癫狂态,并伴有吼叫声,自称“狮子吼”,并且以此为噱头办展,有些网友评价这是在糟蹋书法,也有些网友评价隔着屏幕都能感觉的震撼。

后来是以“射书”出名的绍岩,此君作书不用笔,而用医院的注射器,由数位美女模特持纸,用针管喷墨的方式书写,并且伴以来回的跑动和夸张的动作,其灵感来源于作者生病住院期间的思考,对于射书,网上评价成一边倒的态势,但也有人认为这属于行为艺术,并不是书法。

第三位是最近刚看到的,属于所谓的“盲书”,其形式是由两位女子扯纸或者布,他在“纸”上书写,奇特的是书写着的头却扭向别处,眼睛不看自己书写的内容,书写的内容也看不清,有大量的重叠,有时候甚至书写在了女子的身体上,据说作者和全世界不同肤色和种族的100多位女子合作过。很多网友惊呼,这个实在看不懂。


网红不是一天练成的

其实这些书法家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做这些事情的,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就像绍岩说自己用针管创作已经十几年了,只是最近由于短视频平台比较火,才被大家重新看到,一下火了。

这是三位网红“书法家”其实之前也都是有深厚的传统书法的功夫的,而且还比较出名,至于为什么最后选择走向这样的“书法之路”让人不得而知。

问一问

但是,有一点值得思考,这些形式它的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你们到底是在表达什么?难道紧紧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吗?那岂不是生产出一大批的艺术垃圾,那些盲目的跟随者和推波助澜着有没有考虑过?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如今它以如此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的负面影响和意义孰轻孰重?


不二斋


其实就是一帮故作高深的艺术流氓打着艺术的口号忽悠人而已。

这种所谓的射墨和盲写的所谓艺术家,他们的“灵感”没准是受一些现代艺术特别是行为艺术的启发。现代艺术的乱像我以前也回答过。我看他们的所谓理念也是从波洛克和克莱茵那里抄来的。

现代艺术家波洛克的滴流艺术摆脱了绘画对形式的束缚,随意用颜料往纸上滴洒来作画。让绘画过程成为绘画的一部分。

那我们看看我们两位打着书法艺术幌子的两位“大师”又干了什么。一个往纸上呲水画画,一个憋着眼瞎写,还美其名曰脱离眼睛的束缚。真是震碎我的三观。我想说两位大师,你的射墨绘画有没向波洛克交学费?你们要是搞这种行为艺术,人家克莱茵和博伊斯几十年前都搞过了,还比你们前卫的多,不要欺负我们没读过书。




这种所谓的射墨和盲写典型的模仿西方的波洛克的滴流艺术。
炒人剩饭,毫无新意。

你们也不要炒人家的冷饭了,自己搞点有新意的。你要是搞书法艺术就别拿行为艺术那一套忽悠我们 。还说什么“这是放弃控制性,纯粹的书法。我让书法变“活”了,这是一种创新,是一种突破了权力和意志。”(盲写艺术张强语)你这又是跟约翰.凯奇学的吧。我想说,我们都是读过书的,没那么好骗了。收起你们的把戏吧。哗众取宠是不长久的。

不懂艺术的历史爱好者不是个好物理老师,欢迎点赞


朱铁平


我是铁锤历史。对这些现象,我分两个部分回答。第一部分,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丑书,有独特审美价值,是中国书法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当代某些书家的表演,不是丑书,是闹剧。

第一部分,历史上的丑书,有独特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史上,被冠以丑书称号的书家不在少数。比如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曾经被米芾批评说,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丑怪书法的鼻祖,从此古法荡然无存!

这是因为唐朝自从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之后,天下人纷纷以飘逸明媚为书法正宗,而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出现,打破了二王一统天下的传统,用气象恢弘的书法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盛唐书法格局。到了宋代,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法也被人讥笑为丑书,苏东坡的字被人称作石压蛤蟆,黄庭坚的书法也被笑话成蛇挂树梢。

而实际上苏东坡对于二王书法学习的极为透彻,他的早期小楷在沿袭二王书法上面几可乱真,但是最后他还是要突破前人格局,开创自我的世界:我说意造本无法,信手拈来烦推求。这样的气魄,不但是对自身书法的高度自信,也是对艺术世界的大无畏的探索。当年被视为丑书的书家和作品,今天早已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类似的还有徐文长,郑板桥这些个性鲜明的书法大家。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为什么会写丑书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艺术非常重要的美丑的概念。在中国人的哲学观里面,美和丑是相对的概念,美的东西是有标准的,有秩序的,有知识支撑的。但是它的坏处在于,在艺术世界里,秩序是没有价值的,是注定要去打破的。如果一切艺术创作都在符合人们审美偏好的圈子里发展,最后注定要成为一潭死水,所以艺术家要说:

宁丑勿媚!

著名艺术史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在新著《顽石的风流》中分析说:

石之美学,一在“丑怪”,二在“真幻”。丑而颠覆审美定规,怪而超脱秩序之外。而石之凿空穿眼,虚实相生,让人得以洞穿纷繁表象,抵达枯寂嶙峋的真实。

当儒家学说定于一尊,社会秩序化到一定程度,石头所代表的顽拙的、清奇的、推崇生命价值、宁丑勿媚的道的精神便提供了思想的另一维度。朱良志认为,对石的欣赏是中国人自我觉悟的表现。旷逸如苏东坡,“一方面要维持那种君臣父子的秩序,一方面供着怪石,告诉他天下的事情是什么样的道理。”

这里朱良志教授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鉴赏石头的眼光,拿来评价中国书法,一样成立!

第二部分,当代个别书家的射墨,盲书表演,配不上丑书二字,本质上是沽名钓誉的“行为艺术”!


其实这些书法表演者也蛮可怜的,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能够名垂历史,治好卷起袖子赤膊上阵了。可是无论是光着膀子撸着注射器乱呲乱射,还是蒙上眼睛瞎写盲书,都只是外在的惊世骇俗的表演,最后留给人的东西,要靠纸上的作品讲话。类似今天这些神人的表演,在古代也曾经出现过,唐朝张旭绰号张癫,据说他酒醉之后,那发髻蘸墨汁在纸上疯狂书写,写出来的作品如有神助,让风云变色。酒醒之后,自己都想不到能写出如此奇妙的作品。张旭的行为艺术,形式很奇妙,形成的作品也很奇妙;今天这些人的作品,“创作”形式很奇妙,留下来的作品很糟糕。加入大声嚎叫可以创作出书法,菜场大妈个个能进书协;加入光膀子秀肌肉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健身房里面应该会有绝世书法高人。

这不是扯淡么!

有人说过一个判断书法家的简单标准,铁锤深以为然:

别跟我装神弄鬼,有本事先用毛笔字写一张小楷给咱看看!没有基本功的创新,全都是耍流氓!你就是嘴里绽放出菊花来也没用!

毕加索的成名作惊世骇俗,但是他的素描作品,折射出他基本功无比深厚。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射墨的演员敢接招吗?再说一句,千古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有哪一张,是靠搞怪被人们尊重的?

我是铁锤,欢迎你的关注。


铁锤历史


传统文化需要开拓与创新,但是我们不能打着创新的名号,肆意的践踏我们的传统文化。

所谓的“射墨、盲写、丑书”是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哗众取宠,用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的东西当垫脚石,让自己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从而获得利益,他们早已经被金钱和名利蒙蔽了双眼。殊不知这种行为如跳梁小丑般让人作呕,更不配教书育人。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需要遵从本质,它不是小孩般肆意乱写,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涂鸦。

文化需要创新,书法需要传承,但是却不需要这种践踏和破坏,这样只会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消之殆尽走向一个扭曲的方向。


筱小先声


请把丑书与射墨之类的分开,真正的丑书并不丑,书法发展到明清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书法,只能称之为写字,如现在的二田之流只是写字,其作用与打印机大致相同,书法是艺术的门类,是对美和情操的追求,而写字和射墨之类是脱离了艺术的两个极端,一个过度程式化将就实用,一个借艺术之名胡作非为。现在之所以口诛笔伐与大众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有关,一部分人循规蹈矩,一部分人娱乐至上,还有一部分人如二田接住大众审美的不足,宣扬个人,获取利益,所以导致这些分类本来清晰的文化混淆不堪,如果要分清这些东西,还是需要所有人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很多疑惑和争执以及怪现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ZT形象大使詹跑跑


他说(大致意思,不是原话,是我理解的,有不对的地方,求更正,好长时间的视频了,在此表达下),目前书法界,包括书法大赛评委,一味地追求书法现代元素,去古味,破茧创新,打破传统,形成新的书法创作模式,书法作品为了迎合评委书家的口味,创作出一些现代元素很强的“非驴非马”的作品,就有题主所列举的,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入选。你创作出来的很古感的有古味的作品,他认为是古体再现,没有创新,当然也就不会入选。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社会上追求名利,盲目跟风的人,不断地出花样,求关注。

田蕴章老师最后还说,书法评委包括各地书协的多数成员,书法基础不深厚。篆隶楷行草,只会其一,而不精。最基础的楷书他都写不好,只能写写大字,夸夸其谈,拿不到台面上。所以他选的书法创作作品,跟他的想法或类似形近的,才看好,不断推举。


汉隶大叔


从内心来说,这些写丑书的也好,射字的也罢,他们没有一点错,为什么?因为他们精神上分裂开了一条逢,自娱自乐的事,然而,错,足成他们之错的是谁人呢?这才是关建性问题!那就是媒体,媒体为了使人哄动,反对,所以,就拿这些病人的东西向读者开算,读者反应越大,读的人就越多,自然而然媒体就能得他们所要的结果,反之,如果没有用这些病人的事去做效益,又有谁人能知道精神分裂之人自娱自乐的事呢?又加上什么丑书,又是什么书法大家的之人,一吹又一捧,目的达到了,哄动,你骂过去,我又骂过来,最后谁得益?自然是媒体和有关作者了,所以神经串者没有错,错的是媒体的传播,错的是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