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區福華街街道:“五聯四化”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新模式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城市基層黨建關乎黨的執政之基,關乎人民福祉,抓好城市基層黨建,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結合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創新實施組織聯建、隊伍聯育、文明聯創、資源聯享、融合聯促等“五聯”共融舉措,不斷拓展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通過重點打造區域性“黨員政治生活館”為主要載體和抓手,促進黨建特色品牌化、黨員服務多元化、活動載體創新化、黨員管理精細化等“四化”共建,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實現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二七區福華街街道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斷啟迪心智、完善思路、明晰舉措,作出了以打造集學習、活動、交流、展示、服務等功能“五位一體”的活動陣地構思和設想。行動最具說服力,為學習先進、取長補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區委組織部、區委黨建辦協同福華街街道相關負責同志一起赴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上海市靜安區黨建服務中心等城市黨建先進典型地區進行學習考察,深入領會和掌握上海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內涵。取經歸來後,福華街街道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集全體黨員幹部之智慧結晶,聘請知名設計公司提出共理思路,形成了一份既有科技創新、又接地氣的區域性“黨員政治生活館”建設方案。經過項目招標、動工建設、運行開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二、做法與經過

福華街街道將建設區域性黨員政治生活館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視為大力實施二七區“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年”行動的有益嘗試,多措並舉展開建設工作,並於7月份建成運行。

一是領導重視,建強工作推進機制。

為更好地打造亮點,福華街街道成立了黨員政治生活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組長。領導小組建立“週二推進會”、“週四現場會”工作推進機制,每週召開黨員政治生活館建設工作例會,集中討論,集思廣益,各個功能廳的打造思路逐步完善。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二是全員參與,建強基礎保障支撐。

福華街街道下發了《黨員政治生活館建設工作責任分工》,明確規定6個相關科室負責6個功能廳的文化建設和活動設計,12名社區專職副書記兩兩一組對科室予以全力配合。街道市政、城管等部門大力做好建設過程中的各項保障工作,紀檢、宣傳等部門也積極提供相關素材文案,真正實現街道各部門全員參與,保證建設施工有序進行。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三是多方聯動,建強群策群力資源。

福華街街道還在每個社區發放50份調查問卷,廣泛徵求廣大黨員群眾對黨員政治生活館各功能廳的意見建議;街道還聯繫科協、大學相關專業師生、轄區內高知人才等,對建設過程中的科技元素提出好的想法,採納的包括電子留言機、電子圖書借閱機、影像實時同步設備等;由於轄區位於鐵路片區,鐵路特色文化濃厚,還特別邀請鐵路黨校、機務段等鐵路系統幹部職工實地察看提出意見。同時,區委組織部、區紀委等也多次到現場指導,有效加快了建設進度並最終順利完工。

三、成效與反響

二七區“黨員政治生活館”自建成以來,先後接待各地觀摩團110多個、黨員群眾近1.3萬人次前來觀摩學習。廣大黨員群眾在綜合廳裡駐足傾聽,氛圍濃厚;在黨誓廳裡重溫誓詞,不忘初心;在黨史廳裡回顧歷史,補鈣鑄魂;在黨視廳裡紅色觀影,歲月崢嶸;在黨示廳裡以人為鏡,警鐘長鳴;在黨事廳裡交流心得,互動提升。

一是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規範,打造形成了黨員黨性修養提升的“一站式”學習平臺。

福華街街道位於老城區,所轄黨員2690人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為離退休老黨員。這些老黨員日常活動場所缺乏、政治生活不規範、作用發揮不明顯、黨費難收繳。為破除這些難題,二七區黨員政治生活館建成之後,街道各社區黨組織紛紛組織黨員前來參觀,通過重溫入黨誓詞、集體過“政治生日”等活動,極大提升了黨員的黨性修養。數十幾名老黨員自發組成了“老黨員義務講解團”,每天安排2人在館內進行義務講解。各社區黨組織還將組織生活各類會議轉到黨員政治生活館進行,如,在黨誓廳召開 “提高黨性修養,爭做合格黨員”專題組織生活會,在黨示廳召開巡視整改專題組織生活會等等,黨內政治生活得到有效規範。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二是黨員學習教育形式更加新穎,打造形成了黨員學習教育的“多樣式”學育場所。

為進一步深化拓展二七區“萬名黨員進黨校,錘鍊黨性鑄忠誠”行動成效,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福華街街道充分利用黨員政治生活館對街道所轄全體黨員進行全員培訓,邀請專家學者、道德模範、先進黨員代表為廣大黨員講述黨章黨規、上級政策精神、黨務工作知識等;同時,還在此舉行了6期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專題講座,特意製作了黨建知識讀本發給參訓黨員,讓教育培訓成果持續延伸,落到實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座談會、交流會、成果展示會、先進典型事蹟會等教育培訓形式,參訓黨員身份意識和黨性修養明顯提升,黨務知識和工作技能明顯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和能力明顯提升。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三是黨員服務群眾有了新內容新舉措,打造形成了黨員群眾學習生活的“寬領域”服務空間。

福華街街道始終把為群眾服務作為黨支部的工作核心,改進工作方法和態度,黨員政治生活館的建成,更是為轄區提供了一處緊密聯繫群眾、傾聽群眾心聲、反映群眾所想、解決群眾所困的有效平臺,將服務人民群眾堅持下去,形成長效機制。館內綜合廳設置有便民服務檯及服務箱,集諮詢、引導、協助等功能於一體,雨傘、創可貼、地圖等生活醫療器械一應俱全。設在這裡的二七區圖書館分館更是為沿街商戶群眾提供了一處學習提升的平臺,他們常常到此借閱書籍,在學習讀書中提升素能。在鄭州市開展的“路長制”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福華街街道創新提出“黨建+城管”工作模式,將黨員政治生活館作為“城管加油站”,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走上街頭,糾正不文明行為,帶頭維護市容市貌,為廣大群眾的生活出行帶來了看得到、摸得著的有效改觀。

四、經驗與啟示

隨著二七區黨員政治生活館取得了一定的運行成效,福華街街道立足轄區實際,創新“五聯”形式,為城市基層黨建舒筋通絡。通過“五聯四化”建設,力促黨建工作多方出彩、相得益彰。

(一)“五聯”共融,拓展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福華街街道採用“五聯”方式,即聯建、聯育、聯創、聯享、聯促,有效整合轄區黨建資源,通過黨員政治生活館,把原本沒有交集的學校、企業、商會等通過黨建這條紅線聯結起來,打通行業、區域之間的壁壘。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一是組織聯建。

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和公共單位為“四翼”,吸納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退休老黨員代表等參與“社區大黨委”協助議事。完善“城市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構建“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公共單位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志願者”五級服務網絡,織密黨建“經緯網”,聚合服務力量。

二是隊伍聯育。

街道創新“聽、踐、研、思、行”培訓模式,鼓勵轄區流動黨員、口袋黨員到黨員政治生活館參與活動、亮明身份,鼓勵公共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到黨員政治生活館共過組織生活,聯合開展“黨員活動日”和“紅色主題教育”等活動,實現區域內黨員隊伍共育共管。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三是文明聯創。

街道深化拓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依託黨員政治生活館展播的轄區“全國文明家庭”方秀雲家庭“四平”家風、“最美母親”仝洋先進事蹟等,引導轄區廣大黨員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四是資源聯享。

社區黨組織依據黨員不同年齡和興趣愛好列出服務項目菜單,並及時錄入到黨員政治生活館的一體查詢機,公共單位黨組織協助發揮自身優勢“對單點餐”,打造“線上發動、線下活動”平臺,促進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的志願服務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

五是融合聯促。

各級黨組織牢固樹立“黨建+”發展理念,以黨建統領項目建設、民生保障、生態環境等各項事業發展。黨員政治生活館宣傳電子屏滾動播放各類建設徵收政策、典型案例、項目最新進展等,把黨建觸角延伸至項目一線,使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項目建設中得到充分發揮。黨員政治生活館還為轄區“兩代表一委員”等提供了一處議事交流的平臺,積極投身服務“雙迎攻堅”、大氣汙染防治、無主管樓院治理等工作之中,發揮骨幹帶頭作用。

(二)“四化”共建,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新活力

福華街街道通過構建“四化”模式,即黨建特色品牌化、黨員服務多元化、活動載體創新化、黨員管理精細化,不斷提升街道黨建工作質量,力促各項工作多方出彩,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

一是黨建特色品牌化。

街道通過“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的方式,充分發揮黨員政治生活館的黨建亮點示範引領作用。按照“一社區一品牌,一樓院一特色”的創建思路,因地制宜挖掘、培育黨建特色品牌,精心打造了街道機關黨支部的“福”文化機關黨建,鐵道家園社區黨支部的“家”文化社區黨建,路華大廈黨支部的“誠信”文化非公黨建,海為科技園黨支部的“海”文化樓宇黨建,共同形成“四輪驅動”,使黨的領導、黨的工作、黨的組織的作用有效覆蓋到社會各個領域,做到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有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二是黨員服務多元化。

街道探索建立服務群眾網絡,通過黨員政治生活館的作用輻射,結合各社區特點,分別建立養老服務中心、“四點半課堂”、“YI 家小廚房”等便民服務場所,採取幫思想幫生活幫學習、送政策送文化送溫暖方式,真正實現群眾生活有保障,活動娛樂有場地,養老敬老有所居。

三是活動載體創新化。

充分利用黨員政治生活館有效載體,以每月“黨員活動日”為契機,將重溫入黨誓詞、唱紅歌等活動和繳納黨費、民主議事等有機結合,依託館內眾多先進電子設備,實現了遠程教育分屏播放、宣誓畫面同步生成、黨性體檢實時進行、紅色影片3D效果等功能,讓黨員活動充滿科技元素。四是黨員管理精細化。街道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以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微信公眾號、黨建交流群為載體的黨員學習教育體系,並將轄區全體黨員信息錄入黨員政治生活館的機器人講解系統,實時更新數據,可語音查詢到每名黨員所在支部、居住地及當月繳納黨費情況,真正實現黨員管理精細化。

五、探討與評論

城市基層黨建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作,二七區黨員政治生活館將持續突出政治功能,發揮對廣大黨員群眾的教育培養作用,進一步以廣大黨員群眾的實際需求為基礎,更好發揮黨員政治生活館的陣地作用,不斷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新思路。

一要進一步發揮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突出黨建引領。一是抓好“組織”。要發揮黨的獨特優勢,用好遍佈基層各個領域的基層黨組織,持續鍛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領導基層治理中提升能力素質和群眾威望。二是抓好“陣地”。以黨員政治生活館為代表的各類黨建陣地,是進行城市管理的有效載體,要充分注重各項功能延伸,讓館內的各種活動作用不斷向外擴展。三是抓好“資源”。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整合社會功能,善於用黨的資源來撬動社會資源,用體制內組織帶動體制外組織,強化黨組織對社區自治組織的有效領導,把社會組織培育成黨整合社會的重要力量。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二要進一步引導街道社區黨建與新興領域黨建融合共享。

黨員政治生活館建在社區,作用卻早已輻射到各行各業。要落實街道社區黨組織兜底管理責任,將社區黨建的相關經驗提煉運用到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互聯網業等領域,讓這些新興領域黨建保持互利、柔性思維,抓住需求點,通過服務促進深度融合。要主動將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責任、資源引向這些組織之中,推進黨建和服務深度融合,利用黨員政治生活館讓社區黨組織與新興領域黨組織共同開展黨員活動,有效促進融合共享,構築城市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三要進一步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要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功能,把社區黨組織建設成為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軸心”。黨員政治生活館要持續發揮政治功能,充分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像燈塔一般為轄區群眾引領指路。各社區黨組織要進一步激發內在活力,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確保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

中共二七區委宣傳部 鄭州晚報社

統籌:荊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