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孝顺孩子总有好报,祖上显灵替孝顺孩子出气

古时候,安徽有这么一家姓贾的人。

他家有两个孩子,老大个子不高,脸上还满是雀斑;老二就不同了,不但玉树临风,说话办事也是一套一套的。

他们的老爹贾伯自然喜欢老二,有什么好事都带着老二去,老大只能埋头把家里的脏活累活都干了,干得好是本分,干不好还会被申斥一顿。

老二转眼到了十五岁,贾伯就出钱让他去凤阳府学手艺,然后禁不住老二的花言巧语,将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在凤阳府里给老二买了一座小院子。

故事:孝顺孩子总有好报,祖上显灵替孝顺孩子出气

贾伯逢人就说,老二有出息,不能埋没在山村里。

老二也非常会说话,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对爹娘,对大哥好。

几年后,贾伯的媳妇生病故去了,家里就剩老大和贾伯两个人生活。

老大个子矮,也没什么手艺,只会干农活,再加上老二拿走了他们的全部积蓄,家里基本上就剩两张吃饭的嘴了,因此老大始终娶不到老婆。

老二在凤阳府里很快就娶了媳妇。日子一年一年地过去,老二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贾伯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终于有一天,贾伯跌在地上,再也不能走路了。老大就给他搭了一个暖暖和和的土炕,每天都帮他擦身体,照顾得非常仔细。

村里同辈的兄弟劝贾伯,“别在山里住啦,赶紧去找你的二儿子,这病也许在凤阳府里还能治好。”

贾伯一听也是,就让老大赶了一辆马车去找老二,哪知道到了凤阳府,媳妇说老二出门做生意了,这一年半载都不一定回来。

没办法,爷俩只能回到山村。回来的路上,有人说看到老二了,正在凤阳府的大酒楼里吃酒。

有村民撇着嘴说,“老二分明是躲开你,怕你拖累他。”

故事:孝顺孩子总有好报,祖上显灵替孝顺孩子出气

贾伯摇摇头,“老二可懂事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老大见爹实在难堪,就说有乡亲见到老二了,他的确在直隶府。贾伯看了看老大,眼角淌出了泪花。

没人的时候,贾伯难为情地说,“老大啊,这么多年,我始终偏向老二,你不记恨我吗?”

老大憨厚地回答,“您对谁好是您的事儿,我对爹好是我的本分。记恨您干啥?”

贾伯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哗哗淌下来。

俗话说好事多磨,也许是受了老二绝情的刺激,贾伯刚明白没几天,脑子就变傻了。他的记忆始终停留在老二在凤阳府买房置地的那段时间,见人就夸老二有多好,老大多没出息。

这下把村民们都气坏了,劝老大说别理你爹啦,他对不起你。

老大却说,“爹就是爹,不管怎样,我必须对他好。”

半年之后,贾伯不行了。临终前,他让人叫回老二,说给两兄弟分家产。

老二听到分财产,这才回老家。他也知道,家里没多少钱,不过总比没有强,总不能亏了自己。

故事:孝顺孩子总有好报,祖上显灵替孝顺孩子出气

贾伯躺在床上,喘着粗气说,“老二聪明又能干,给咱家长了脸,老大你就委屈委屈,我想多给老二一点儿。城里花销多,山村里不用什么花销。”

说完,贾伯颤颤巍巍拿出一包散碎银子,这是他全部的财产。

老二高兴坏了,“谢谢爹。”转头看了一眼老大,那意思是说,“嘿嘿,你白白受了几年罪,爹始终喜欢我。”

贾伯回头看了看老大,“老大,这间草房就给你吧,有住的地儿就不错了。”

老大很委屈,可为了不让爹生气,只能含着泪花点点头。

正在这个时候,贾伯忽然脖子一挺,眼睛中闪出光亮来。

兄弟俩一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

这次再说话,贾伯的声音苍老了许多,却又非常有底气,“贾民,你个糊涂虫,气死我了。”

兄弟俩都知道,贾民是爹的名字,自从爷爷去世后,再没有人这么叫爹。

故事:孝顺孩子总有好报,祖上显灵替孝顺孩子出气

贾伯看看兄弟俩,“我是你们爷爷。在阴间本来好好的,被你爹气得还得回到阳间。你爹是个老糊涂,老大孝顺了这么多年,老二脏心烂肺,这么处置太不公平。你爹说散碎银子给老二,那就给老二吧。这间草房给老大,那就必须给老大。老大,咱家以前也阔过,院中那口井里,藏着几箱金锭,足够你下半辈花的。老二要是敢抢,我就要他命!”

说完,贾伯瞪了老二一眼,吓得老二跪在地上直磕头,连声说不敢不敢。

贾伯这才点点头,停止了呼吸。

老大撕心裂肺地哭了。老二也哭了,但哭的不是贾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