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任宁宁

北京的热沾湿难耐,街道上的行人稀少,空气中仿佛能拧出水来,气温34度,空气湿度60%,天气预报员在广播中提醒听众注意防暑降温。这是入伏第三天,室外一分钟,肌肤上便汪出无尽的汗,犹如在巨大的桑拿房汗蒸。

任宁宁准时出现在约好的地点时,我与他握手寒暄,他坐下来没聊几句话,笑着说:“这么热的天,也就是你说要和我聊聊马,我才出来。你要说别的,咱俩肯定见不着面。”

马勾着他的魂儿,聊马有的聊,其他不见面,如今成为任宁宁的日常生活状态。他的一个朋友说,聊起养马赛马,在北京城东就连出租车司机也知道有个美髯公叫任宁宁,都知道老任的马经常去参加比赛,国内赛事几乎一场不落。

任宁宁对此哈哈一乐,笑称那是京城马圈抬爱,自称戎马18年,伴马后半生。他告诉《新世纪体育》报记者:“前半生我当兵,后半生我离不开马。如今说起马对我的人生意义,一句话,八个字:我就是马,马就是我。”

与马结缘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西澳大利亚的首府佩斯市,人口40万,绿意环绕小城,天朗月明,风景秀美。任宁宁没有想到,他与马的缘分,正是来自于小城佩斯。

1990年,出国两年的任宁宁经由一个朋友介绍,入职当地一家名叫贝尔蒙特的马场。工资高,一小时18块澳币,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120元。8小时工作制,一个月收入25000元。去马场工作,任宁宁一为打发时间,二是收入相当不错。至于说平时的工作,打扫看台卫生、清理草地等,那会儿不了解马,甚至没有权利去打扫马舍的卫生。

在马场一做就是四年,任宁宁在这四年用在马场获得的收入,和当地的友人合作,还开了一家饭店,专做意大利餐。如今回忆起往事,任宁宁坦言,无论是与人合伙做生意,还是在马场工作,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真正被马吸引,源于马场举行的赛马比赛。任宁宁所在的马场,每天都有骑师训练,每周七天,平均有两场比赛。每逢比赛日,马场不仅承担工作人员的餐食,任宁宁的工作还能够为他带来额外的250元澳币,收入远超平时。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32岁的任宁宁逐渐感觉到赛马比赛有意思,每逢比赛日,佩斯市几乎全城放假,市民们携家带口,都来看比赛。任宁宁说:“场地上人山人海,看过去马非常漂亮,奔跑姿态雄健,怪不得能将全城人迷住。”

一年百余场比赛下来,任宁宁拉上朋友开始买当地的赛马参加比赛。两岁三岁的马是首选,四个朋友合伙,前后买了三匹。他最得意的一匹马,15000澳币买到手,参加比赛获得名次,有人看到好马良驹,出资20000澳币买走。参加比赛,一买一卖之间,赢利三分之一。任宁宁说:“当时便感觉和马有关的一切都特别有意思,心里就喜欢上了。”

养马、驯马、赛马,任宁宁发现,马产业发展潜力惊人。澳大利亚马业发达,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该国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任宁宁认为,中国也有机会在赛马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他当时的判断,就是赛马业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新的产业支柱,有巨大的商业前景。1994年,任宁宁回到中国考察马业市场,当即决定回国发展。跑遍国内各个城市,找到他的第一匹纯血马,是在东北名城沈阳市。

到沈阳看马,任宁宁一眼便相中一匹国外进口的纯血马。他和原马主说出心思,听到一句话:“你瞧中的那匹,我不卖,要卖只卖另两匹。”任宁宁和原马主打起了心理战,说:“那两匹马,我可以不买,我就想要这一匹。”两个人一来二去,最终各让一步,原马主卖了那匹后来被称为“帅哥”的心爱之马,任宁宁用90万元人民币,买走三匹马。马买了,便雇佣车辆归程。一辆车拉马,两辆车“保驾”。那时没有高速公路,晚上9点从沈阳出发,连夜出发,第二天早上10点赶到北京。

三匹纯血马被任宁宁安置在北京管庄占地30亩的马场,京城爱马的人听说了,包括影视界的名人顾长卫、濮存昕等人都来看。大家没见过这么好的马,甚至当时日本管理经营的龙头牧场的专家都特意赶到管庄。

来的人都说好,任宁宁便去留心打听,“帅哥”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帅哥”原来是一个英国银行驻中国办事处的行长彼得专门从英国买回来配种,用作改良中国马的种马。纯血马的好处,任宁宁亲眼得见。他自2003年开始,成为第一个从澳大利亚进口马匹来到中国的人。

澳大利亚神奇百万马匹拍卖公司的总监大卫·切斯特见到了任宁宁,但他不认为这个来自中国的买马人,会真正掏出真金白银来买马。任宁宁说,“结果让大卫·切斯特惊讶的是,我们以一匹马近3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买了18匹马。”

任宁宁花费巨资买到的马,并不是普通的马。每一匹马,均为从赛场比赛的马匹中严格挑选。18匹马都跑过比赛,并且成绩相当不错。来自中国的购马者的大手笔,让澳大利亚的赛马场经营者觉得不可思议,原先并不认为任宁宁会买马的大卫·切斯特,最终设宴款待任宁宁一行,宴席上宾主尽欢。来自中国的任宁宁买马,从此在澳大利亚的马场主中口耳相传。

马买来了,怎么运回中国?当时只有中国土蓄产进出口公司有权利进口包括马匹、牛羊等活物。任宁宁了解到,不仅是进口马匹需要获得批文,一匹马还需花费20万包括关税、运费、代理费等支出。算下来,等于一匹马大约50万人民币,18匹马运回国,所有花费约1000万元。

马到机场,海关、进出口公司的人都来看。当时的中国,没有人花费如此巨资购买马匹。围观的人问:“你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马,究竟是要做什么?”

任宁宁看人、观马,微笑答道:“干什么?比赛。”

赛场风云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北京的比赛,当时常在通州的乡村赛马场举行。任宁宁介绍,北京马术协会每周末组织比赛,60匹马,大部分是国产马,少数纯血马。冠军得主奖金2000元,参加和观看的大部分是马主,都是业内人士。任宁宁回忆,比赛影响力有限,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些爱马的人自娱自乐。

任宁宁的18匹马拉回国内,骑手熟悉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参加北京马协速度赛马公开赛。最好的一匹马叫赛鹰,上场就赢,连续赢三场。北京赛马圈的很多人就来任宁宁的马场看马买马,8匹马随即便卖出去了。

第二年,任宁宁又去澳大利亚买马。待遇完全不一样了,对方安排专人陪着他,直接找到马场买马。猎人谷的马场知道中国人要来,派了一架直升机,直接从悉尼把任宁宁一行接到马场。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任宁宁在国外挑选的赛马,在他日后参加的比赛中立下汗马功劳。自2004年开始,任宁宁开始与官方合作,举办速度赛马。从最初的2万奖金,慢慢提高到数十万元。他告诉本报记者,举办赛马比赛,有一个直接原因:我们天天训练马,训练好了干什么?马不能闲着,别人不搞,只能自己来搞。

赛马比赛耗资巨大,任宁宁的办公室、马场等摆放着数百个奖杯,没有巨大的投入,奖杯别想拿到手。任宁宁大力推广的北京马术协会速度赛马公开赛锡林浩特站8月7日举行,这场比赛有30多家国内的马术俱乐部参加。大赛总成本约200万,比赛结束后一算账,亏了20多万。任宁宁坦言,亏钱也做,完全凭的是热爱,才能够坚持下来。他说:“如果不搞赛马,肯定比现在生活好。参与赛马,几乎把一生的财富都耗尽了。往高了说,赛马带来了乐趣,享受倒谈不上。”

任宁宁的一个朋友说,过去买东西从不问价,现在养马、比赛,开始买打折的东西了。马圈里现在还坚持速度赛马比赛的人屈指可数,任宁宁算一个。一天小两万的费用往里贴,大多数人耗不起了。现在有些朋友还在马圈,只是不再碰速度赛马。26年的与马结缘,如今公司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有了利润,几乎都贴补至马场。能够支撑任宁宁走到今天的,就是喜欢马。任宁宁说:“我一天到晚想的就是马,吃饭睡觉,去什么地方都是为了马,与马无关的事,一概不参与。”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每天一睁眼,每天要做的事,无一件不与马有关。任宁宁的朋友们都知道,说其他的事,任宁宁记不住,抬脚就走了。说马的事,可以说一天,马,成为任宁宁生活、工作的全部内容他爱马,也影响到周围朋友。刘辰岩与任相识30多年,有一次,任宁宁约上她一起去澳洲拍卖马。刘辰岩之前与马并没有接触,但在拍卖会上与马一见钟情,喜欢上了,买了4匹。她说:“任宁宁总讲与马的感情,这一次我都感觉到了。越爱马,马就越对你好,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赛马。”

看赛马,任宁宁期待马匹出闸,弯道摆正,扬鞭奋蹄,冲刺获胜。当看到自己马场的马获胜,那种心情绝对是做什么事都不可替代的。任宁宁的京华兴马术俱乐部,最多时拥有20多名骑手,现在15个骑手,这在中国马术俱乐部中属于较大的规模。无论大小比赛,他都会带着骑手去参加比赛。

任宁宁介绍,目前中国约一半的骑手,都是在京兴华或经过培训,或在这里当过骑手。很多俱乐部招的是现成的骑手,京华兴俱乐部则是从零起点培养骑手,在匈牙利全国赛马会国际组决赛中获得冠军的骑师麻连凯,正是京华兴培养出来的。

马,将任宁宁带进了很多不曾去过的地方。马,带给任宁宁的不仅是精神寄托,更多的是希望。任宁宁常对朋友们说,无论有什么烦恼,只要去了赛场,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甭管有多烦心,一去马场,就感觉到什么烦心的事都没有了。

与马接触年深日久,任宁宁越来越觉得马忠诚、通人性。有一次,任宁宁的马参加在贵州省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前面两场比赛都失误了,比赛成绩并不理想。第三场比赛是2000米,任宁宁就和参赛马“赛雪”交流,他为赛雪揉腿、做冷敷、按摩。边按摩马腿边对赛雪说:“这是最后一场了,能不能获胜,就看你了。”比赛开始,赛雪不负众望,在这场比赛中战胜了很多实力强的马匹,拿到了小组的冠军。

至今让任宁宁感念的,是另一件事。那一次任宁宁率领俱乐部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参加比赛期间,有一匹赛马马腿受伤。第二天返程北京,一看马动不了,拉不走,任宁宁考虑,不如将马留在当地,养一个星期伤,再运回北京。

一个星期不见,任宁宁于心不忍。于是所有的赛马安顿停当,队伍即将开拔回京,汽车喇叭都开始催人了,任宁宁还是舍不得。他来到马房里看这匹马,那匹马一见任宁宁到来,马首低俯,轻嘶浅鸣。

任宁宁心一动,一开马房的门,说:“走,咱们一起回家。”话一出口,任宁宁看到,那匹马三条腿蹦着,来到车前,一使劲,蹦到了运马的车上。车门关闭,人与马,启程出发,一起回了北京的家。

观马知人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马与人,人与马,26年以来,任宁宁每天与马接触,情深如许,如许情深。快乐来自马,伤感同样与马有关。价值几百万的爱马,说死就死了,让任宁宁伤心不已。

那是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纯血马,原马主本意准备让马参加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由于在国外检疫时间过长,错过奥运会报名期限,就以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把这匹马卖给了任宁宁。他将马运回国内时,经评估价值将近200万人民币。一个朋友看到了,和任宁宁商量,愿意用两台奔驰车换。任宁宁没舍得,谁料想这匹马于2016年因病死亡。

如果将任宁宁的人生分作求学、当兵、从事商业、赛马事业四个阶段,赛马显然占据投入心血最多的位置。任宁宁说,马业带给他一些成功,也带来一些困惑。马场的风险之一,正在于马匹因病死亡。2018年,任宁宁的马场又死了一匹价值百万的种公马,而在中国尚未有和马有关的保险出现之时,这些损失完全由个人承担。此外,出去比赛时,因马的场地、赛事安排等原因,也会造成一些赛马死亡。

至今,因赛事安排等原因造成马匹受伤死亡,这是任宁宁比较困惑之处。而他在赛马行业26年,最大的困惑是中国赛马没有一个统一的积分规则。任宁宁打了个比方说,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和高中级别的学生去比赛,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而对骑师的无序管理,也让任宁宁感觉到应进行调整。比如说什么样级别的骑师都可以参加全国大赛的同场比赛。在任宁宁看来,骑师应该有分级,比如在国外,什么级别的骑师,骑什么样的马,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在国外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但中国现在还没有配套的规则出台。

尚未完善的规则,也造成比赛中的隐患。任宁宁介绍,在国内的比赛中,由于骑师驾驭赛马出现失误,在比赛中时常造成人马伤亡事故的发生。任宁宁自己也曾在2009年因马受伤,导致自己当场肋骨断了4根,随即被送往武警总医院。伤好了,伤疤仍在,至今走路仍受些微影响。

受过伤的任宁宁,仍无法放弃追寻与马有关的梦想。他有三个梦想,一是自己培养的骑手在国际上拿奖。这个在成都迪拜国际杯上自己培养的骑手王文勋得到冠军,已经实现。第二个,自己繁育的马,在国际上拿冠军。现在自己繁育的马在国内比赛得到多次冠军。第三个梦想始自2005年,那时英国天空卫视采访他。他说出的一个梦想,即是在未来十年,最好的中国骑师,最好的赛马,最好的赛事一定是在中国。

在任宁宁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便是梦想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他说:“实现梦想要花钱,买好马,多参加赛事,送中国骑手去国外学习。现在京华兴俱乐部每年在国内参加500多场赛事。无论是人力、财力、精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投入。”

梦想在实现之前,是梦想。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便是知行合一,任宁宁说:“人不能光靠说,一定要把事先做好了。”简单不普通的话,将梦想与现实紧密连接。26年与马的时光,让任宁宁明白一件事,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事是人做出来的,靠嘴上说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任宁宁的一个朋友说:“如果我们不是做事的人,那么中国的赛马肯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相比10年以前,如今中国的赛马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从赛马的规范、骑手的人数、赛事的场次都是因为中国有一批热爱赛马的人,一起做出来的。”

中国包机买马第一人

在朋友眼里,任宁宁显然属于热爱赛马的人。而在任宁宁看来,其实干什么事,不能光说,最后的关键还是要做事。26年与马相伴,任宁宁觉得,世间的道理都一样。他为我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天天气炎热,很多人选择在家中不出门。但天气舒服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在任宁宁看来,想做事的人,不会考虑天气热不出门,只会考虑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在任何环境中,人要选择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观人知马,人马合一,有韧性,做出来,中国速度赛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好。任宁宁说:“好比赛马,说归说,做归做,说得再好,你再热爱,你不做,有什么用呢?行胜于言,言必信,行必果,唯如此,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