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陪葬妃子的死法究竟有多慘?

用戶64684077772


無情最是帝王家,中國古代皇帝與後宮妃子的感情,是非常脆弱和不對等的。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太子朱標早逝,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史稱建文帝,開啟了殉葬妃嬪的惡例。


新君登基,本應有不凡的氣象,但是在萬象更新之前,先有一場宮廷陰霾。根據朱元璋生前的相關遺囑,朱允炆命後宮嬪妃一起陪葬,開啟了朱元璋妃子的人間末日。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

客觀來說,朱元璋確實是一個不世之才,從淮右布衣一躍為九五之尊,但同時也兼備帝王心術與殘酷狠毒。從理論上來說,人殉制度已經本不該存在,雖然明代之前並沒有正式廢除,但歷朝歷代其實已經比較少見了。老朱臨終一紙遺囑,他的那些六宮粉黛就頃刻間得香消玉殞。這些殉葬的妃子,被稱為朝天女戶,根據明末文學家毛奇齡的《勝朝彤史拾遺記》中記載: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

凡是無生育妃子皆令殉葬。

伺寢宮人盡數殉葬,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其中,除了早於朱元璋去世的皇后妃嬪,後宮有38位女性被迫自盡殉葬。除此之外,還有宮女12人也被迫殉葬。朱允炆剛剛登基,就派人施行太祖遺命,讓這些妃嬪在在陰間服侍朱元璋。

人在生命面前都是珍惜的,消息傳出,後宮驚恐異常,頓時亂了套,哭聲震天,但是皇命難違。宮廷太監和御林軍分頭出發,根據要殉葬妃子和宮女的名單,一一抓到一個集中的宮殿中,等待末日的到來,實施殉葬大典。

在執刑前,主事者都會給殉人安排一頓美食。有一個比較幸運的,美人張玄妙生下了寶慶公主,女兒年幼朱元璋也比較喜歡,就免於殉葬了。那麼,其他那些可憐的妃子是怎麼死的呢?對於那些順從的,發給一條白綾,在周圍人的幫助下,自盡於房梁之上。也有的妃子宮女,服水銀而死,非常悽慘。根據一些資料記載:

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可以想到,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恐懼,有的妃子宮女會抗拒哭鬧,這個時候後宮太監和御林軍就會親自動手。故而,對於抗拒特別大的,就乾脆在孝陵直接活埋了。鑑於人殉制度太殘忍,明代到英宗時期被徹底廢除。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中國很早之前便有了陪葬制度,一直延續了很多年。古代皇帝為了死後能夠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身邊美女如雲的日子,他們生前便會為自己修建宏偉的陵墓,然後再放滿金銀珠寶,還會讓妃子們殉葬。



有史料記載,為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多達48位,她們都是朱元璋喜愛的妃子。朱元璋的這些妃子,大多都在貌美如花的年紀。陪葬的妃子死法極其殘忍,究竟有多殘忍?讓我們來看看。


這些陪葬的妃子被趕到一個屋子裡,屋子裡放了一條很寬很長的凳子,與其說是凳子,不如說是桌子。總之就是能容納所有陪葬妃子站上去。房梁之上掛了許多白綾,讓妃子上吊自盡用的。倘若有妃子不願自盡,旁邊的太監用白綾勒死她。

有的人認為妃子不是被勒死,而是被毒死,她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摻有毒藥的水。在她們死後,腦袋上被開了個孔,然後把水銀倒進去,以求達到肉身不腐的目的,手段極其殘忍。


麥地傳奇












朱元璋外傳(即民間傳說):在元代未年,朱元璋的爺爺年輕時挑一擔谷,在上坡的路上碰到一美女,要求美女行樂,美女說我先上一百階梯,你挑谷追上我就給你,朱元璋爺爺答應了,由於古代女人都裹腳,走得慢,他爺爺拚命追上了,迫不及待的行樂,但行樂後傷氣血及時就死了,美女傷心,又沒力氣挖坑,就找一低窪之處用一擔谷埋葬了,他葬身之處偏是一風水寶地,馬形,馬吃谷對上了,美女後未婚懷孕,被家人趕出流浪,生下朱元璋的父親,母子相依為命,18年後朱元璋父親在一姓沈的風水先生(看地的大師)家做長工,做了10多年,一直單身,沒錢取媳婦,這位風水師很厲害,早就看到一塊寶地(金雞形寶地),準備死後葬之,風水師每晚雞叫時到那地方用一塊石頭敲一下大石頭,並說金雞金雞開口吧,石頭就出現一個洞穴,他進去欣賞一會才出來,但無意中被朱元璋的父親發現,朱元璋的奶奶勞累過度,眼睛也瞎了,又病得長年躺在床上,第二天夜裡朱元璋的父親揹著他母親提前來到金雞地,當雞叫時他也用那塊石頭,邊敲邊說:金雞金雞開口吧,金雞地露開之後,他迅速把自已的母親背進去,把瞎子母親留在裡面,他出來就把敲的那塊石頭也扔進去了,他急忙跑了,但風水師也來了,看到他跑了,風水師找不到開門的石頭,知道沒戲了,他就咒語起封,說:葬死的出癲子,葬活的出天子,多日後瞭解朱元璋的奶奶就是沒死就被他兒子背上活葬在金雞地,古代大厲害的風水師一般都絕後,他兒子取了媳婦就沒生孩子,於是風水師要他兒媳婦去偷朱元璋的父親借種,他兒媳懷孕後嚴加看管,這時劉伯溫路過此地,看出朱元璋的父親後代要出偉人,對朱元璋父親說,此女懷雙包胎,你一定抱第一個生下來的就有多遠走多遠,在臨產時,朱元璋的父親就找到一個相好的看管人,互換角色,當第一個孩子生下來他搶過來就跑,(第二個孩子就是沈萬三)他從南京跑了一個月,遭到一路追殺,來到了安徽亳州,已是奄奄一息了,他把朱元璋給當地一戶生朱的農家,他就死了,但追兵快到了,朱姓農家為了救孩子,就把朱元璋的父親扔到自家的糞坑裡,這個糞坑又是一個寶地,狗形,狗吃屎,(傳說朱元璋不知姓什麼)朱姓農家已有七個孩子了,所以朱元璋是第八個叫朱重八,6年後朱姓農家發生變故,朱元璋流落江湖,乞討,在廟裡過夜,廟主持可憐他才6,7歲,就收留他,安排他早上掃地,他一大早掃地,菩薩下面不好掃,他就說:你們這些菩薩全部出去讓我掃地,果然菩薩全部飛出去了,主持一大早起來看到廟裡的菩薩全部在院外廣場上,二丈金剛摸不著頭腦,怒吼,說把菩薩搬出來了?朱元璋說是它們自己出去的,主持不信,他說你把它們叫進去我就不追究,朱元璋說,打掃好了,你們全部進來,,,,,這外傳還有很長,太累了,不寫了


刷新天下


明朝從朱元璋起,復辟殉葬制,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時,又廢除。在歷史上記載著,朱元璋死後陪葬的妃嬪高達四十八人,其中有兩人在他死前去世。另外,還有三十八個人在治喪時被賜死。



對於她們的死法,有這麼兩種說法。

第一,上吊自殺。也就是把這些人全部集聚在一間屋子裡,屋內安放著凳子,上面懸掛著白綾,讓她們主動自願地把脖子套在白綾上。然後一旁的太監除去凳子,掙扎幾次,就此香銷雲散。



第二,頭灌水銀。也是先把這些人集聚在一起,給她們每人一碗涼茶,讓她們睡覺,類似電視劇裡的蒙汗藥。然後在頭部撬開一小塊地方,往裡面傾倒水銀。在睡夢之中離去,沒有痛苦,但慘不忍睹。

自古無情帝王家……


非常茴香豆


殉葬制度起源於或者是說最早發現於商代,活人殉葬是一種特別殘酷的制度,最早是奴隸社會的產物。

奴隸主相信他們死後會進入另一個極樂世界,在那個世界裡自己仍然會尊貴無比,也需要為他們伺候和服務的。所以讓他的奴隸們殉葬,死後也能供他驅使。從商周時期,春秋戰國,秦朝一直到明清時期斷斷續續都有活人殉葬的制度,一直到康熙時期才廢除

到了漢唐時期殉葬制度不是人殉而是陪葬了,嬪妃皇子,皇親國戚死後將他們葬在皇帝墓的旁邊。

到了明代開始,人殉制度又開始實行了,具體來說是朱元璋先起的頭,朱元璋的次子朱塽死後,朱元璋悲痛不已,下令讓朱塽的兩個妃子陪葬。而明太祖崩殂,殉葬者多達數十人,明成祖朱棣駕崩的時候,參與殉葬的人數也多達三十人。


清代趙翼《廿二史雜記》記載“太宗崩,宮人多從死者”明宣宗死後仍有十餘人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鎮,不忍心看那麼多人參與活殉,“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所以明朝的活殉自明英宗朱祁鎮開始取消。但是清朝也有活殉,努爾哈赤死後,脅迫兩個妃子給他殉葬,人殉制度的消失是在康熙時期

那人殉到底是怎麼個死法呢?

早期的活殉有活埋的,有自殺的,也有被殺之後殉葬的。更有在活人體內灌上水銀,以保證屍身不腐。更有的是給活人擺好造型,然後活埋。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一般活殉都是讓殉葬者自縊而死,或者是服下毒藥,死後再陪葬。據說,帝崩殂,所有殉葬的人會在一個大廳裡集合,然後在大廳裡放上大板凳,站在板凳上,把頭套上去,然後有專門負責的太監把板凳拿開,活活勒死。也可能是賜給他們毒藥,讓他們飲鴆而死。


月光侃歷史


用活人殉葬是一種非常殘忍野蠻的行徑,在商周時期奴隸主經常用奴隸殉葬,秦漢以後漸漸減少,往往用木俑、陶俑替代,而到了遼代,人殉之風有死灰復燃,遼太祖死後用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後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才廢除。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共陪葬和殉葬有40人,除了兩個先死外,其餘38個都是殉葬而死,對於這38人怎樣殉葬的史學家們有爭議:

一:有的認為這38個人是自殺身亡的,因為她們知道被選去殉葬只有一死,因此在朱允炆把名單交給她們時,她們便選擇上吊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二、灌水銀,為了保證這些殉葬的嬪妃容顏不變,就會往她們身體裡灌水銀。明朝文人的筆記中記載有灌水銀這種方法:先將人毒死,在用刀把其部位切開,切開往裡面灌水銀;這種死法實在是太殘忍。


三、被人殺死,或者毒死,人都有生存欲,對於不想自殺的,只有其他人動手。

四、直接把她們關進墳墓內,使其窒息而亡。

人殉是一種極其殘忍的殉葬制度,還好在明英宗的時候把這個制度廢除了。


司馬長史


不慘!古代的一種喪葬形勢!

慘不慘先了解死亡的過程,你們去農村看看殺豬宰羊,殺頭豬不到一分鐘就把頭割下來了。


你們都去過菜市場,殺魚殺雞,

生命結束也就分分鐘的事。

對帝王來講,這些女人都是他們的玩伴,死了也要陪葬,很正常。
人類再文明也是一種野獸,當權力財富膨脹到一定程度就為所欲為,這是永恆的人性篇章。

筆者 張維營


盈博天宇


殉葬制度是古代極為蠻野、落後的一種制度,尤以人殉為甚。

在先秦莽荒時代,人們堅信靈魂與肉體同在,即使肉體逝去,靈魂也會永存。因而,當一個人死去後,將他生前所用的物品、奴隸、車馬等與他一同埋葬,那他在另一個世界便同樣能享受到生前的生活。當然,這種殉葬制度只在貴族和上層社會流行。

(殉葬)

隨著文明的發展,西漢將儒家學說奉為至寶,這種由夏商興起綿延千年的殘忍制度由於與儒家倡導的“仁愛”思想嚴重不符,因而到該朝便被廢止了。

此後千百年基本上未再有殉葬制度出現。

這種殘忍、野蠻的制度再次出現根源於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因病去世,朱元璋於是下令將朱樉的兩個王妃王氏、鄧氏殉葬,在《明史》中僅有一句相關記載“樉薨,王妃殉”。這是明朝人殉制度的開始。

(朱元璋推崇人殉制度)

朱元璋駕崩後,留下一道遺詔給建文帝,那就是讓他的所有妃嬪一併殉葬,建文帝登基執行了此遺詔。

明末文人毛奇齡在《彤史拾遺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在《朝鮮李朝世宗實錄》一書中更有詳細記載“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李朝實錄)

所以,根據史書的記載,抽去凳子,自縊而亡。朱元璋陪葬的四十多位嬪妃們都是在集體用過餐飯後,被太監帶到一個大殿,裡面擺滿了凳子,每個凳子上方懸掛了白綾,在太監的監督下,受殉者自己踩上凳子,頭懸白綾,自縊而亡。

民間傳說殉葬者的死法還有吞金、灌鉛、勒脖、投毒、注水銀等方式,其中尤以注水銀最為殘忍。據說,為了保持妃嬪們生前的容貌,太監們會悄悄在妃嬪們的食膳裡放上安眠藥,當用者服下睡著後,往其身體中注入水銀,使其在安睡中慢慢死去,成為帝王的陪葬品。目前,明代陵墓內還沒有發現因注入水銀去世的屍體,所以,這個傳聞還有待考證。

(英宗仁德)

這樣殘酷的陪葬制度在明代經歷了五代帝王,直到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時才廢止。史書記載,明英宗駕崩發遺詔“用人殉葬,吾不忍,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明英宗雖然差點亡國,但仍不失為一個仁愛有道的皇帝,有值得肯定之處。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殉葬的習俗古來有之,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殉葬最早發生在在夏代,商周時期達到巔峰。商人認為人的死亡只是肉體形態的終結,而靈魂會繼續存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上。在人死的時候,將他生前所用的器物、所擁有的奴隸或者牲畜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這樣死者在到達另外一個世界,仍然可以繼續驅使或者奴役他們。

▲ 一處帝王墓中發現的殉馬坑

一、

殉葬之中,最殘忍的莫過於人殉。人殉在古代是極為盛行的,尤其是奴隸社會時期。關於殉葬的規模,並沒有明確的標準,一般和死者生前所處的地位有著直接的關係。

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漢朝以後,人殉制度已經慢慢的消失了。到了唐朝,更是非常罕見,幾乎廢除。

到了明朝,人殉則重新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因病去世,朱元璋於是下令將朱樉的兩個王妃王氏、鄧氏殉葬,這在《明史》中則僅僅記載“樉薨,王妃殉”。

根據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中的記載,太祖死的時候,有46名妃子殉葬,宮女也有十幾人。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二、

那麼這些殉葬的妃子有著怎樣悽慘的下場?

關於殉葬妃嬪或者宮女的死法,在史學上是很有爭議的。

目前一種稍顯主流的說法認為,他們是上吊而死。

殉葬的妃子主要是那些沒有生育的妃子。他們在朱元璋死後,便接到命令,要上吊自殺。

首先他們會被安排進入一個屋子,裡面整齊的排放著一個個的太師椅。每把太師椅的上方,無一不懸掛著七尺長的白綾。意思很明顯,今天大家來到了這間屋子,就別想走了。眼前的七尺白綾將會是你們最後能夠使用到的物件了。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是注射水銀而死。

我們知道水銀有著保持屍身不腐的神奇功效,為了保證陪葬妃子死後的容顏不變,於是有人想出了這樣一種十分惡毒又極為痛苦的辦法,那就是往宮女的體內注射水銀。

他們首先會用安眠藥將殉葬的妃子們放倒,然後趁著他們睡著以後,就開始往他們體內注射水銀。最終他們在自我的沉睡之中便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因為朱元璋開了一個好頭,以後的皇帝都有著被迫殉葬后妃的慣例。

拿明仁宗朱高熾來說,他雖然僅僅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儘管他在死前發佈遺詔:表示自己登基時間短暫,還沒有給國家帶來富強,給百姓帶來幸福。因此我死後要求一切從簡。

“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

可即便是這樣,朱高熾死後還是有5名后妃跟著一起殉葬。

▲ 明仁宗朱高熾

正因為有著人殉這種惡毒的習俗存在,每當帝王去世以後,後宮之中總是一片哀嚎之聲。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帝王的去世而哭泣,更是因為對自己未來的悲慘命運而恐懼以致不能自己。

▲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索性到了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在位期間,因為太過於殘酷,下令將人殉制度廢除。從這一點來看,儘管明英宗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差點使國家滅亡,但至少明英宗仍然是有著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奇點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代妃子殉葬制度是很殘忍的,也是有違人道的。

但皇帝自己是九五至尊,說白了在他看來妃子的命根本不是命。

小說隋唐演義中,隋文帝重病,他的妃子陳夫人被隋煬帝調戲。

陳夫人慌張炮灰隋文帝身邊,隋文帝看她神情不對,讓她說發生什麼事。

陳夫人嚇得不敢說,隋文帝隨口說:你如果不說,朕現在就賜你死。

看看,如此受寵的貴妃,皇帝一句話就可以賜死了,還算是人嗎?

玩物而已。

所以,一旦皇帝死了,沒有生育的妃子殉葬也不稀奇。

早在周代,帝王死後,妃子一律要殉葬。

考古曾經發現,一座周代帝王墓,除了1個男子屍骨以外,女性屍骨高達百人,都是殉葬的妻妾。

秦始皇死時又有上萬名宮女和工匠被逼殉葬。《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皆令殉葬。

朱元璋的女人不多,但畢竟是皇帝。統計了一下,符合標準的有38人之多。

當時朱允炆表面上讓她們自願殉葬,其實誰敢說個不字?就算不同意,也會被處死,家人還會被連坐,女人們只能都同意。

朱元璋的女人和滿清不同,除了皇后以外,妃子幾乎都來自普通平民家庭,毫無後臺。

所以,讓他們殉葬根本不會有人反對。

於是,朱元璋出殯之前,38名妃子一起自殺。

其實,這38人並非都是妃子,大部分只是地位低下,但是和皇帝有過性關係的宮女而已。

自殺的手段主要是上吊,她們沐浴更衣以後,被帶到一間房子裡面,要求自縊。

大部分妃子哭哭啼啼的上吊身死,少數臨時腿軟不能自殺的,由太監強行吊上去。

歷史記載:先讓她們在殿外用餐,吃完後帶到殿內,彼時“哭聲震殿閣”。殿內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這些即將赴死的妃嬪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的繩子,末端結圈,“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女人自殺後,家屬是有好處的。

自殺後,女人多會追封一個稱號,以往不是妃子的也會變為妃子。他們的直系家屬,多會加官進爵,最慘也會給一大筆錢或者世襲的俸祿。

 《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這些人多為殉葬婦人的父親或兄弟,他們的“朝天女戶”的身份還是世襲的。

可見,這些女人一是不得不死,二是自己死了家人還有不少好處,也就只能含淚自殺了。

到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才終止。明英宗雖然是個大笨蛋,搞了土木堡之變差點亡國。

但這人還算有人性!

臨終前,明英宗下令:我的妃子們,如果不是自願的,就不用殉葬了。

斷氣前,明英宗又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

由此,殉葬制度被廢除。


明代的殉葬制度是比較殘忍的,這無須諱言。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好有壞,壞的要批評,好的要稱讚。但不能像滿清篡改的明史一樣,將明代好的地方一味抹殺,這就不上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